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东北海洋山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东北海洋山岩体为岩性单一的二长花岗岩岩基。锆石SHRIMP U-Pb定年显示海洋山岩体主结晶年龄为431±7 Ma(MSWD=3.14),与赣湘桂内陆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相似,为同一期成岩事件的产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样品具有富硅(~68%),富钾(K2O/Na2O>1.5),弱过铝质(A/CNK均值1.05)和低Al2O3/TiO2值(<100)、高CaO/Na2O值(>0.3)的特征。与临区浅变质基底一致的εNd(t)值(-8.0~-8.6)和T2DM值(1.82~1.87 Ga),指示其理想源区为成熟度较低的古老变质杂砂岩。进一步的宏观地质特征和华南加里东造山带构造演化序列分析表明,海洋山岩体属于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很可能为汇聚造山向非造山转化的后造山伸张环境。  相似文献   

2.
越城岭岩体位于南岭西段,主体为南部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北部为印支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自早至晚依次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中粒斑状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斑状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东部和西部花岗岩分别具块状构造和片麻状构造。岩体西缘尚叠加了燕山期左行走滑-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对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糜棱岩化)细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各进行了1个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分别得到(436.6±4.8)Ma、(430.5±4.3)Ma的年龄值,反映花岗岩形成于早志留世晚期。岩石高硅、富铝、高钾、中碱,Si O2含量68.35%~78.10%,平均73.29%;Al2O3含量11.95%~15.55%,平均14.18%;K2O含量4.12%~5.62%,平均4.95%;全碱(Na2O+K2O)含量为6.18%~8.30%,平均7.58%;K2O/Na2O值在1.36~2.82之间,平均1.94。ASI值1.04~1.66,平均1.23。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大多数样品Ba、Nb、Sr、P、Ti表现为较强烈亏损,Rb、(Th+U+K)、(La+Ce)、Nd、(Zr+Hf+Sm)、(Y+Yb+Lu)等则相对富集;∑REE含量为50.43~328.81μg/g,平均173.39μg/g;δEu值0.21~0.68,平均为0.40;(La/Yb)N值为0.54~14.04,平均7.93;ISr值为0.71912和0.72415,εSr(t)值为208和279,εNd(t)值为–11.76~–7.80,t2DM为1.80~2.12 Ga。A/MF-C/MF图解显示源岩为泥质岩和碎屑岩。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是陆壳碎屑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花岗岩氧化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指示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基于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推断加里东期越城岭花岗岩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奥陶纪末—志留纪初的北流运动导致地壳增厚、升温,早志留世中晚期在挤压减弱、应力松弛的后碰撞-减压构造环境下,中、上地壳酸性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并向上侵位。  相似文献   

3.
陆蕾  王成辉  王登红  何高文  孙艳 《地质学报》2023,97(5):1494-1507
云南陇川龙安稀土矿是云南境内唯一开采的离子吸附型稀土(iREE)矿床,其成矿母岩为邦棍尖山花岗岩。近年来该花岗岩风化壳中相继发现了一系列iREE矿化点甚至矿床,其中不乏重稀土(HREE)矿。本文选取邦棍尖山南段的花岗岩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研究工作,并探讨其对iREE(甚至离子吸附型重稀土(iHREE))成矿的制约。邦棍尖山岩体的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研究测得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50.33 Ma(50.33±0.30 Ma, MSWD=0.15),形成于喜山期(古近纪),是目前发现的成矿母岩最年轻的iREE矿床。花岗岩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高硅高碱、低铁低镁,A/CNK>1.1,高钾-强过铝质,S型。岩体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异较强烈(LREE/HREE为2.54~8.98),Eu负异常(δEu=0.06~0.17);微量元素显示出高Rb、Th,低Ba、Nb、Sr、Zr、Hf、Ti的特征,岩浆岩高度分异。邦棍尖山花岗岩中的(含)稀土矿物主要是榍石(∑REE=14506.24×10-6,LREE/HREE=1.14,...  相似文献   

4.
选择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产地——龙舌花岗岩体开展了锆石LA-ICP-MS定年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的锆石晶型较完整,环带明显,属于典型的岩浆锆石;龙舌岩体之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期(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7.5±1.7Ma,MSWD=0.39)。加里东期的花岗岩可能是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拼接的结果,该花岗岩含有褐帘石等易风化的富稀土副矿物,经受多起构造事件,断裂发育,加之地处温热气候,遭受强烈的风化作用,有助于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因此对南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江西赣县韩坊岩体的成岩时代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择我国重要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产地———韩坊花岗岩体开展了锆石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MC-ICPMS)定年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锆石的晶型较完整,环带明显,属于典型的岩浆锆石;韩坊岩体存在两期岩浆活动,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期,而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早期。加里东期的花岗岩是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拼接的结果,燕山期花岗岩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而导致岩石圈拆沉和减薄的结果。如果说南岭燕山期花岗岩控制了大规模钨锡成矿作用的发生,则加里东期花岗岩对南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加里东期的花岗岩含有褐帘石、锆石、萤石等易风化的富稀土副矿物,且因经受多起构造事件,断裂发育,加之多位于炎热多雨的地理位置,易于遭受强烈的风化作用。因此,易于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6.
对大东山地区天堂岭岩体和中洞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其成岩年龄分别为450.9±5.8Ma和448±9.1Ma,属加里东期。该期花岗岩具有富硅碱、高钾和强过铝特征,轻稀土富集、Eu强亏损,微量元素具有富集Rb、(Th+U+K)、(La+Ce)、Nd、(Zr+Hf+Sm)、(Y+Yb+Lu),亏损Ba、Nb、Sr、P、Ti特征,主量元素Na2O-K2O及A/MF-C/MF图解显示其源岩为变质砂岩部分熔融,Rb-(Y+Nb)图解落于后碰撞花岗岩区域,表明其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为地壳物质熔融改造型(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苗儿山岩体位于南岭西段,主体为加里东期花岗岩,少量印支期和早燕山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具块状构造,由早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期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晚期细粒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以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对中期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晚期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各进行了1个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分别得到428.5±3.8 Ma、409±4 Ma的年龄值,反映出早志留世末、志留纪末-泥盆纪初2期岩浆事件。中期主体花岗岩具有富硅(SiO2=70.09%~76.59%)、中铝(Al2O3=12.71%~14.72%)、高钾(K2O=4.48%~5.73%)、中碱(Na2O+K2O=7.24%~7.91%)、高ASI(平均1.15)的特点,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主体花岗岩微量元素中Ba、Nb、Sr、P、Ti表现为明显亏损,Rb、(Th+U+K)、(La+Ce)、Nd、(Zr+Hf+Sm)、(Y+Yb+Lu)等则相对富集,稀土总量中等(179.8×10-6~270.6×10-6),轻稀土富集[(La/Yb)N=5.07~14.33],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15~0.46)。岩体具有较高的ISr值(0.70660~0.72082)和较低的εNd(t)值(-8.29~-7.94),两阶段Nd模式年龄(t2DM)为1.81~1.84 Ga。C/MF-A/MF图解显示源岩为变质泥质岩和碎屑岩。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上地壳岩石。花岗岩氧化物和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指示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基于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推断加里东期苗儿山花岗岩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在陆内强挤压之后挤压应力相对松弛、压力降低的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因地壳增厚而升温的中、上地壳岩石减压熔融并向上侵位。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苗儿山地区在奥陶纪末-志留纪初北流运动和志留纪后期的广西运动中均产生过强烈的陆内挤压和地壳增厚。  相似文献   

8.
滇东南地区处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交汇处,该区地质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分布有个旧岩体、薄竹山岩体、老君山岩体,并伴随形成了以个旧锡矿床、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都龙锡锌矿床为代表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构成了我国重要的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带。马卡钨铍多金属矿床分布于老君山岩体北缘,位于重要的滇东南成矿带上,该矿床与区内的马卡花岗岩成因上具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马卡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开展了系统研究,探讨了该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物质来源等。结果显示,马卡花岗岩年龄位于400~415 Ma之间,表明其形成于加里东期,应归属于加里东期的南温河系列花岗岩系列,而不是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的组成部分。马卡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2)=72.47%~74.63%)、高碱(w(Na2O+K2O)=7.02%~7.79%)、高钾(w(K2O)>w(Na2O))、强过铝质(IA/ICNK>1.11)等特征,Y、Th与Rb演...  相似文献   

9.
天水地区北秦岭造山带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区域地质调查及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岩石学、接触关系、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位于天水南部地区的晚加里东期百花岩体、熊山沟岩体,早华力西期党川岩体、火炎山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讨论.百花岩体岩石化学低钾(K2O/Na2O=0.13~0.91)、低铝(A/CNK=0.74~0.78),微量元素相对富集Cr、Ni、Y、Rb、Sr,贫Nb、Zr,稀土元素丰度较低(∑REE=107.71 × 10-6~191.13×10-6);熊山沟岩体早期岩石化学成分低钾(K2O/Na2O:0.33~0.42),晚期岩石相对富集钾(K2O/Na2O=1.01~1.43),微量元素富集Th、Hf、Nb、Zr等元素.晚加里东期岩体的共同特点是岩石属拉斑-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以富集轻稀土元素、无铕负异常或铕负异常不明显为主要特征,氧同位素值较低(δ18O: 3.32‰),岩石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熊山沟岩体物质来源于下地壳,百花岩体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党川岩体富集SiO2(SiO2=72.29%~73.40%)、K2O(K2O/Na2O=0.86~2.01)、Al2O3(A/CNK=1.05~1.20);火炎山岩体岩石总体SiO2含量较低(平均69.70%),但K2O(K2O/Na2O=1.14~1.88)、Fe2O3 FeO、MgO较高.早华力西期岩体的共同特征是岩石具钾玄质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过铝质岩石(A/CNK>1.0),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zr、Rb、Sm、Ta及Rb、Ba、Th、Nb等,稀土元素丰度较高,轻稀土元素富集,铕亏损强烈,铕负异常明显,δEu值较低(δ Eu=0.36~0.61),(87Sr/86Sr)0大于0.7070,氧同位素δ18O较高(δ18O= 8.89‰~ 11.08‰),物源为上地壳物质,属壳源花岗岩类,岩石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或后造山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大埠加里东期花岗岩富硅(SiO2平均含量为74.68%)、富钾(K2O/Na2O平均值为1.53),属髙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A/CNK=1.00~1.22,平均值1.10);稀土总量较低(平均值为145.98×10-6),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轻稀土分异较明显,重稀土无明显分异,具强烈的铕负异常(δEu平均值为0.24);以相对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U、Zr、Hf和稀土元素Ce、Nd、Sm、Y,明显亏损Ba、Sr、P、Ti为特征。研究表明:大埠加里东期花岗岩为上地壳以泥质岩为主、含少量砂质组分的物源区在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下经部分熔融而形成的S型花岗质岩浆,在伸展构造体制下上升侵位而成。  相似文献   

11.
万洋山岩体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地带,为加里东期多阶段岩浆活动的复式岩体,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布面积最广。对岩体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样品进行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U-Pb定年,锆石的16个测点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6.0±3.4)Ma(n=16,MSWD=0.15)(95%置信度),反映该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岩体中Si O2的含量为65.91%~73.35%,K2O的平均含量为4.20%,Na2O+K2O为5.90%~7.88%,K2O/Na2O平均值为1.64,Al2O3平均值为13.81%,ASI平均值为1.09%,总体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组成中Ba、K、Sr、P、Ti表现出明显的亏损,Rb、Th、U、Nb、Zr、Hf等则相对富集,稀土元素总量中等(159.71×10-6~262.78×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6.16~10.01,(La/Yb)N=6.37~12.17,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30~0.59)。岩体的[n(87Sr)/n(86Sr)]i值为0.71223~0.72509,εSr(t)值为117.5~299.9Ma,εNd(t)值为-9.39~-7.30,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为1.77~1.94 Ga。根据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万洋山岩体为来源于地壳的S型花岗岩,花岗岩氧化物和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指示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结合前人对华南加里东期岩体的研究成果,推断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岩体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在全球板块构造的影响,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拼接后,板块间的强烈挤压应力相对松弛、压力降低的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因地壳增厚而升温的中上地壳岩石减压熔融并向上侵位。  相似文献   

12.
乐安、陡水、宁冈岩体是赣中南加里东期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量元素显示具有较高的SiO_2含量、K_2O/Na_2O比值和A/CNK比值,属弱过铝质-强过铝质。岩体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相对亏损Ba、Sr、P、Ti,Eu亏损相对明显。同时具有稍高的_(εNd)(t)值和相对年轻的Nd模式年龄。ACF、(La/Yb)_N-δEu、_(εNd)(t)-t图解表明属于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在Rb-(Y+Nb)图解中落入后碰撞花岗岩区,表明赣中南加里东期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认为由于当时华南板块加厚地壳的山根垮塌,引起地壳部分熔融作用造成。  相似文献   

13.
粤北早古生代花山岩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加里东期的武夷-云开造山带主要由大量的花岗质岩石和高级变质岩构成。相对于广泛分布的早古生代S型花岗岩,同时期的I型花岗岩出露较少,因此较少得到关注。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了粤北贵东杂岩体东缘的加里东期花山花岗质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侵位时间为(444.6±2.3)Ma,这表明贵东杂岩体是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次岩浆组成的复式岩体。花山岩体具有高硅(w(SiO_2)=69.9%~73.0%)、高钾(w(K_2O)=3.44%~3.51%)、低镁(w(MgO)=0.58%~0.83%)以及弱过铝质(A/CNK=1.03~1.09)地球化学特征,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配形式与同期台山I型花岗岩相似。w(P_2O_5)与w(SiO_2)负的相关性以及稀土元素呈现的四分组效应,说明花山岩体具有I型花岗岩属性,且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此外,花山岩体与华南其他早古生代花岗岩具有类似的富集同位素组成(εNd(t)为-9.03,εHf(t)约为-6),结合微量元素特征,我们认为花山岩体产自华夏板块古元古代基底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可能含有极少量地幔物质的贡献。在早古生代,导致大规模地壳熔融的热源可能主要来自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但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成分上的多样性,主要继承自不均一的地壳源区。随着越来越多加里东期岩体被报道,其显示面状分布特点,与板片俯冲模型不符。花山岩体与粤北同期高Mg玄武岩和酸性火山岩均位于武夷-云开造山带核部的边缘,应与造山后山根垮塌或岩石圈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麦斜岩体2个代表性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34±2)Ma和(437±2)Ma,说明该岩体形成于加里东期。麦斜花岗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Ⅰ型花岗岩,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w(Ba)(838~1 171μg/g)、w(Sr)(346~485μg/g)高,w(Y)(<19μg/g)、w(Yb)(<1.8μg/g)及w(Rb)/w(Sr)比值(平均为0.37)低,具有弱的Eu负异常,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锆石的εHf(t)值变化范围在-35.32~-1.50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在3.63~1.51Ga之间,指示花岗岩主要来自中元古-古元古代古老地壳,并有年青幔源组分的参与。结合岩体的化学组成、锆石Hf同位素的不均匀性及微粒闪长质包体发育状况,推测麦斜岩体主要由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幔源基性岩浆和表壳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15.
殷绍泉  张保科 《世界地质》2017,36(3):682-690
选择西准噶尔北部晚志留世比图岩体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其岩石成因及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比图岩体岩性以钾长花岗岩为主,边部为碱性花岗岩、正长岩和闪长岩。钾长花岗岩和正长岩贫Mg O(0.3%~0.5%)、CaO(0.8%~1.1%),稀土含量高(105~204μg/g),Eu异常明显,属于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碱性花岗岩富碱(6.8%)、贫Al_2O_3(9.9%),稀土含量较高(271μg/g),极度亏损Sr、Ba、Eu,属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闪长岩富MgO(4.1%)和CaO(7.5%),稀土含量较高(93μg/g),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源自富水地幔的部分熔融。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比图钾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正长岩均是新生地壳部分熔融之后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比图岩体的各种岩性普遍具有富碱、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弱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对麦斜岩体2个代表性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34士2)Ma和(437±2)Ma,说明该岩体形成于加里东期.麦斜花岗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Ⅰ型花岗岩,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w(Ba)(838~1 171 μg/g)、w(Sr)(346~485 μg/g)高,w(Y)(<19μg/g)、w(Yb) (<1.8 μg/g)及w(Rb)/w(Sr)比值(平均为0.37)低,具有弱的Eu负异常,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锫石的εHr(t)值变化范围在-35.32~-1.50之间,二阶段模武年龄(T2DM)在3.63~1.51 Ga之间,指示花岗岩主要来自中元古—古元古代古老地壳,并有年青幔源组分的参与.结合岩体的化学组成、锆石Hf同位素的不均匀性及微粒闪长质包体发育状况,推测麦斛岩体主要由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幔源基性岩浆和表壳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17.
对张家岩体乍古田矿床及张家矿床的2件赋矿围岩样品,开展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乍古田矿床赋矿围岩形成年龄为218.0±1.4Ma,张家矿床赋矿围岩形成年龄为226.8±5.7Ma。另外,对张家岩体8件样品的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分析测试显示,张家花岗岩富硅(Si O2=74.35%~76.29%)、高铝(Al2O3=12.54%~14.03%)、高碱(Na2O+K2O=6.95%~9.17%)、低镁(Mg O=0.34%~0.45%)、低钙(Ca O=0.68%~1.03%)、低钛(Ti O2=0.106%~0.18%),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Rb,亏损Ba、Sr,Rb/Sr值高,属于低Ba-Sr花岗岩;轻稀土元素富集,负Eu异常;富U(平均21.5×10-6),Th/U值低(平均1.63),有利于铀矿化;(87Sr/86Sr)i高(约0.7247),低εNd(t)值(平均-13.95),二阶段Nd模式年龄为2.07~2.19Ga。张家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可能是华夏板块古元古代基底变泥质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王峰 《中国地质》2021,48(1):207-228
龙岩宣和岩体是闽西南地区呈北东向弧形出露,最大的燕山期—加里东期复式岩体,但是有关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及成岩环境的认识仍存在分歧,进而制约了对闽西南地区构造环境的探讨。文章以出露于闽西南地区的宣和正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测试等工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宣和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来源和成岩构造环境。宣和岩体主要由含斑细粒、少斑中细粒、似斑状中粒、似斑状中粗粒及斑状细粒正长花岗岩等组成,4个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424.6±2.8)Ma、(426.7±2.6)Ma、(435.5±2.4)Ma及(447±3.6)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不是原来认为的印支期,而是加里东期。地球化学特征上,具高硅、高钾(K2O>Na2O),低TiO2、FeO、MgO的特征,A/CNK平均值1.23,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高,稀土配分曲线右陡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中等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Pb、Nd及高场强元素Th、U,相对亏损Sr、Ba、Nb、Ce,显示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Sr同位素初始比值介于0.71291~0.71399,εNd(t)值变化于?9.1~?13.4,对应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为1.91~2.27 Ga,推测宣和岩体是由与麻源群变质岩相当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为华南加里东期板内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青山堡岩体位于阿拉善弧型构造南缘之龙首山隆起中段,紧邻芨岭岩体,是龙首山-祁连山铀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理清岩体源区性质和演化过程,还原大地构造动力学背景,对青山堡岩体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青山堡岩体属于富硅富钾的钙碱性花岗岩类;稀土元素方面,细晶花岗岩呈现出平缓的配分曲线、强烈的Eu谷特征(δEu=0.05),而其余花岗岩类样品均呈现出明显的配分曲线右倾趋势,Eu谷程度较小(δEu=0.43~0.89);微量元素方面,各岩体样品基本均富集Th,U,Nb,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La,Nd,Y,Lu等稀土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P和高场强元素Ti等,而细晶花岗岩具有极低的Sr值(9.4)和非常高的Yb值(9.34);青山堡岩体中粗粒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41.6±4.2 Ma(MSWD=1.4,n=14),细晶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0.1±5.6 Ma(MSWD=1.8,n=11),与阿拉善地块的碰撞运动时间(加里东晚期)相一致;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显示青山堡岩体具有较低的初始(~(87)Sr/~(86)Sr)_i比值(0.663 767~0.707 767)和较低的εNd(t)负值(-0.1~-7.4),其应起源于古元古代龙首山群古老基底地壳物质的重熔,但也有部分地幔物质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青山堡岩体除细晶花岗岩外均形成于阿拉善地块与北祁连岛弧的碰撞造山运动,为I型花岗岩;而细晶花岗岩应是碰撞造山作用期后伸展运动的产物,属于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20.
秀才堂岩体位于潮州—普宁断裂带南东侧,主体岩性为中粒晶洞花岗岩与细粒斑状晶洞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94.8±2.9 Ma、94.7±3.6 Ma,属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岩体具有富硅(SiO_2平均为75.6%)、准铝(A/CNK值平均为0.997)、钾大于钠(K_2O/Na_2O值平均为1.087),贫镁、铁、钙的特征。岩体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明显亏损Ba、Sr、Y,且具有较高的Rb/Sr(平均为6.24)和高的Rb/Nb值(平均为30.76),稳定的碱度率(AR变化于4.0~4.46)和里特曼指数(2.12~2.56),轻、重稀土之间分馏明显,配分模式呈水平型,Eu中等亏损,发育晶洞构造等。主量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于地壳伸展减薄背景下,由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