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在国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布局和新要求下,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更加紧密的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综合考虑青海省生态环境、地质背景和赋煤特征,按照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生态功能、土壤类型、水系分布、冻土分布、生态自修复能力、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问题)、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活动强度等因素的明显差异划分出5大生态地质勘查区及相应的13个含煤盆地生态地质勘查分区。通过生态地质勘查分区的划分和其生态地质环境特点的总结认识,进而为今后地质勘查工作的生态文明开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宇  袁道先  杨世瑜 《中国岩溶》2005,24(4):305-311
为了指导岩溶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为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选择典型性突出的泸西小江流域开展示范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由于岩溶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差异,主要的岩溶水源地类型和岩溶水的赋存特征及开发技术条件也不同。为此,依据流域不同的生态地质环境分区,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岩溶水源地利用核磁共振、地质雷达等新技术进行勘查及其开发实验和示范,共设计建设了9项不同技术方案的岩溶水开发示范工程,总结出了适合不同岩溶生态地质环境及其水源地类型的岩溶地下水勘查及开发技术方案和岩溶盆地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杨柳  肖云龙 《山东地质》2014,(11):12-12
目前已进入第四季度,到了各类地矿项目实施的关键时期,为切实抓好项目的实施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地质勘查、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示范县等领域的作用,淄川国土分局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绿色勘查中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精神,2011年11月28日,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召开了地质勘查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地质勘查实现重大突破的实施意见》.青海省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孕育了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地质背景和条件,蕴藏着石油、天然气、盐湖、煤炭、有色、贵金属、可燃冰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国家即将启动的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部署的19个重点成矿带青海就有3个.首批启动的47片整装勘查区中青海就有4个,占全国的十分之一.青海作为国家资源重要战略接续基地的地位正在日益凸现.青海省省长骆惠宁指出:"青海最大的优势在于丰富的矿产资源,没有地勘工作的大突破,就难有经济的大发展".青海省在部署地质找矿突破行动中,结合青海实际,以生态优先的理念把环境地质工作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生态脆弱地区,必须树立生态优先、"生态立省"的地勘理念,坚持勘查与保护并举.绿色与利用并重的原则.实现在保护中勘查,在开发中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张丽君 《中国地质》2005,32(3):518-522
青海省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可持续开发战略与规划应建立在对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分析青海省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规律,建立了青海省未来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框架。提出了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准则和地质评价指标。在荷兰国际地球科学测量与观测学院(ITC)开发的GIS软件——ILWIS环境下,利用其新开发的空间分析功能的SMCE模块,对青海省的地质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具有矿产资源远景开发的地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对未来的矿产资源开发有着较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作为生态大省,是全国开展绿色勘查工作较早的省份,多彩整装勘查区是青海省2016年实施的11个绿色勘查示范地区之一。通过对多彩整装勘查区2016年绿色勘查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绿色勘查技术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高海拔地区可以应用,采用以钻代槽、模块化钻机,使用一基多孔、减少道路、探槽回填及恢复等措施,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小。通过绿色勘查与传统勘查成效对比分析,绿色勘查减少破坏植被面积近8倍,实现恢复生态价值4 580万元。绿色勘查成效较好,值得在全省进行推广。对今后推动全省地质工作开展绿色勘查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取决于生态地质环境风险、生态地质环境健康、生态地质环境服务三方面因素,而其不安全并不完全是影响因子累积或加权的结果,某一因子独立作用即可引发不安全。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了一种简捷易行的多层次评估方法,评估结论对于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体系建设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用此方法对珠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其生态地质环境是不安全的,属于复合型不安全。在其安全体系建设中,应特别重视景观格局优化、产业结构及生产力布局调整、石漠化与水土流失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生态防护工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青海省内不同含煤盆地资源赋存地质规律的认识,结合赋煤构造单元划分和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青海省划分为沙漠戈壁、草甸湿地、高原山地、冰川河源和高山河谷五大生态赋煤区,研究和分析了不同赋煤区的资源、生态和经济特征,提出研究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柴北缘沙漠戈壁生态赋煤区下一步资源勘查勘查开发的重点区域,祁连山草甸湿地生态赋煤区需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开展资源勘查开发,其他分区的资源均在资源、经济与生态方面不同时具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滇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潜力区。同时该区自然与气候条件特殊,地质环境脆弱,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和破坏严重。文章阐述了滇西北地区地质环境特点和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地质环境进行保护的初步认识,对促进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紧密结合国家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重大战略,聚焦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总结了研究区岩溶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评价了涪陵页岩气开发区区域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质量。在此基础上,收集分析国内外资料,梳理了页岩气勘查开发所引发的6类环境(地质)问题及勘查、钻井、压裂、开采、闭井等5个阶段需关注的地质环境问题或风险等,其中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主要诱发水土污染、地质灾害和大气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基本识别了2种地下水污染模式、3种污染类型及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风险途径; 初步确定了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污染指示性特征因子,并形成了页岩气勘查开发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指导页岩气勘查开发的环境地质调查。该研究为页岩气国家新型清洁能源的绿色开发和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生态地质环境从生态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发展而来,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与环境类承载力结合形成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表征环境能够承受的人类活动阈限。国内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分为2000年以前的准备阶段、2000-2010年探索前进阶段、2011年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实施和重大生态地质环境事件影响了承载力的研究方向。生态地质环境子系统和系统的承载力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较多、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次之、社会经济环境承载力研究相对较少,系统承载力研究处于不断整合之中。已有研究在学科交叉融合、耦合机制、模拟预测模型集成和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响应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应坚持系统观,统合子系统和系统两个尺度,从拓展学科纵深关联、深化多维耦合机制、发展集成模拟预测模型、面向国家与社会需求等方面将研究推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12.
生态地质(学)是研究生态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通过“承德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基于地质建造的生态地质调查思路和技术方法框架。按照全域背景(基准)调查—重点小流域调查—生态关键带解剖3个层次开展工作,逐步深化对承德市生态地质特征和作用规律的认知。通过全域1:25万地质建造分析与编(填)图,查明生态地质背景,划分生态地质单元,快速筛选生态资源优势区和生态环境问题区;针对筛选出的生态资源优势区和生态环境问题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重点区1:5万调查,以查明优势资源特征,评价生态环境风险;开展重要地质建造典型生态关键带1:1万调查与研究,揭示生态地质系统三维结构特征和相互作用机理,为综合监测和生态系统演变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构建了生态地质调查“需求—调查—转化”体系框架,依据生态地质调查成果,为承德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修复,提出了相应的地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调查,结合大量前人资料和多时段的遥感解译成果,在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质环境与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生态环境演化的动态演变分析,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典型地段进行深入剖析,充分揭示了人类活动-生态系统-地质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初步建立了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演化机制概念模型。为改善、恢复和保护生态地质环境,实现人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协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南岩溶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敏感区,生态地质环境较脆弱,在该类地区探索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乌蒙山集中连片扶贫区中的毕节市七星关区为评价试点,查明了区域地质资源环境现状,探索构建了适用于乌蒙山典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发现:①七星关区地质资源承载能力总体较强,但空间分布不均;②该地区水土环境承载能力总体较高,但七星关区城区、鸭池镇、清水铺镇等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的水土环境污染,导致水土环境承载能力较低;③区域地质安全承载能力以中等-较强为主,城区近郊的朱昌和小项地区地质安全承载能力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的有利地区。评价结果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能源结构正逐渐由高碳向低碳转变,但煤炭依然占据我国化石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传统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勘查方式方法效率低,资源的开发方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传统的构造“九宫”分区基础上,重点考虑生态环境和煤炭资源分布两大因素,划分出九大煤炭生态区,分析各生态区煤炭生态地质特征,总结典型的生态破坏问题,以期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6.
《China Geology》2019,2(1):1-7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survey and monitoring results of snow lin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following eco-ge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water resources, permafrost, desertification, wetlands, lake, geological disasters, sea-level rising, earthquake, etc.,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snow line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and discuss the response between glacier evolution and the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eliminarily.©2019 China Geology Editorial Office.  相似文献   

17.
绿色地质勘查是青海省乃至我国地质找矿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绿色地质勘查需要了解地质勘查工程影响生态环境的范围及形式,在此基础上综合多种先进的勘探技术手段,以最大程度降低扰动地表生态环境为基础满足预查、普查等阶段的地质找矿目的。其方法包括结合环保型冲洗液、浅层取样钻探、便携钻探设备浅孔钻探、重型钻探设备深部钻探与多向分支定向钻探取样方法等,并综合资料探索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开展绿色地质勘查。  相似文献   

18.
青海某钨钼矿是近年新发现的一处斑岩型钨钼矿,在预查阶段采用了地面高精度磁测结合激电中梯测量等传统物探方法组合,在圈定隐伏斑岩体范围、解析含矿斑岩体空间赋存状态的工作中取得较好的勘查效果。说明在充分认识成矿环境的基础上,综合选择物探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物探异常是否为矿致异常,提高地质解释的准确性,较好地解决具体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质背景与信阳茶叶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平  吴宏伟 《岩矿测试》2007,26(4):313-316
从地学角度分析了信阳毛尖茶叶产地的地质背景对土壤中元素组合、土壤类型和地貌景观的影响,探讨了地质背景与茶叶主要品质的关系,认为花岗岩母质土壤,海拔300~800m高,有一定坡度、植被茂盛的环境适宜优质信阳毛尖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