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针对拟建的京沈客运高铁专线,介绍了该线路工程概况以及北京段区域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背景,详细分析了工程沿线地面沉降发展概况。以《北京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为依据,充分考虑工程沿线地面沉降灾害灾情、危害程度、发育程度等因素,对京沈客运高铁专线北京段进行了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未来五年内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并分别划分现状危险性中、小区段和预测危险性大、中和小区段。提出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地面沉降影响、严格控制沿线地下水开采、切实落实北京市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目标等地面沉降灾害防治建议,为保障工程施工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区域地质环境条件、水资源供给形势、地面沉降灾害影响情况、防治目标及防治工作5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市地面沉降防治形势,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长期监测,研究该区域地下水控采后的地面沉降特点和趋势.数据分析发现随着开采大幅减少,水位回升明显,地面沉降呈同步快速减缓;地面沉降由区域性沉降向城市和重点工程建设区等局部点状或小范围沉降发展的趋势;工程性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防治应成为今后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在控制地面沉降的前提下,尚可开采一定的地下水作为生活和应急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4.
记者从国土资源部获悉,为应对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地日趋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我国将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与超采区治理、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创新等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5.
记者近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为应对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地日趋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我国将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与超采区治理、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创新等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面沉降会对在建和运营中的高速铁路产生影响,掌握高速铁路沿线地面沉降状况是防治和减缓其影响的基础工作。阐述了建立高速铁路区域地面沉降监测体系的原则与方法,并以京津城际高铁为实例,基于系统调查基础上的地面沉降危险性分区评价成果,提出了构建包括地下水动态监测、GPS、InSAR、水准测量、分层标测量的监测体系框架及其重点内容与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背景,针对在京津冀平原地区广泛发育的地面沉降灾害问题,分析灾害发育现状及危害,回顾既往灾害防治工作成果,解读京津冀区域地面沉降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从宏观上提出全面实施大区域地面沉降灾害防治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大京津冀联合水资源管理力度、落实区域地面沉降联防联控制度以及全力推进相关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等京津冀区域地面沉降灾害防治工作设想,并对后续工作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面沉降是常州市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也是制约常州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地质问题。为了厘清常州市区地面沉降态势,提升灾害防治能力,文章优化形成了集一等水准测量、GPS-InSAR监测、基岩标和分层标、光纤监测孔等多种监测技术方法,点-线-面相结合的常州市地面沉降立体监测网络,有效提升了常州市区地面沉降监测的精度及可靠性。基于常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系统归纳了近几十年常州市区地面沉降发展历程。利用建成的多方法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获取的沉降变形数据,得出常州市区地面沉降总体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沉降区分布、主要沉降层位及成因机理等,最终提出常州市区地面沉降防治建议,为以后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宁波轨道交通规划区域地面沉降特征分析及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沿线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调查,利用宁波地面沉降漏斗扩展动态结果、沉降中心各土层变形量统计和各土层累计沉降量,分析了宁波轨道规划区域地面沉降特征。针对宁波区域地面沉降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由地面沉降基岩标、地面沉降分层标、水准点、孔隙水压力孔和地下水监测井等组成的宁波轨道交通地面沉降监测网布设方案,探讨了地面沉降监测及预警对策。轨道交通地面沉降监测网的建立将减轻地面沉降对轨道交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上海的地面沉降在国内外具有典型性。沉降洼地的形成与发展在城市防汛、城区地面积水、重大线型工程差异沉降影响等方面对上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地面沉降也通过洪涝、潮汛等显性灾害的成灾风险与致灾频率的增加,而体现出缓变型灾害的本质。上海目前已对全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有序管理,建立了覆盖全市整个陆域与第四纪地层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体系,并融入了自动化测控与GPS监测等高新技术手段。同时密切结合城市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开展针对性的专题研究,深化城市地质工作,并注重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联动。以科学有效的管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地区经济发展与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总结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及应用成果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岩标兼地下水监测井和分层标兼地下水监测井的一孔多用标技术,并在上海两座地面沉降监测站中得到成功应用.论述了一孔多用标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和应用效果,总结了一孔多用标的技术优势和推广价值,以助于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进步与防治工作深化.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成立于1955年。主要业务范围包括:(1)北京市地下水位、水质和地面沉降的监测、评价、预报;(2)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计算评价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与防治;(3)工程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和监理;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面沉降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沉降规模扩大,危害加剧,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地面沉降概况,对地面沉降的成因、危害、机制、数学模拟、监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并指出,建设工程性地面沉降,孔隙水运移机制、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模型耦合、地面沉降生态-经济-社会影响评估、地下水采灌优化设计、地面沉降系统防治、地面变形高精度监测、城市化建设与地面沉降的相互关系等,是今后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面沉降InSAR监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北京地面沉降灾害现状、现有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基础上,对LglnSAR监测与传统分层动态监测、高精度水准测量、GPs测量等在区域地面沉降监测时效性、精确性和经济性等之间的差别,并以北京地铁13号线地面沉降InSAR监测为例,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为优化北京地面沉降监测资源、全面开展线性工程地面沉降灾害监测提供参考,以助于推进首都减灾防灾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15.
胡建平  隋兆显  陈杰 《江苏地质》2006,30(4):261-264
1995年以来,针对严重的区域性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逐渐加强,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江苏省政府分阶段实施限期禁止开采工作,首先在超采区实行地下水禁采,到2005年底,在苏锡常地区全面禁止开采地下水,全区地下水环境、地面沉降状况出现明显好转,地下水水位普遍回升,地面沉降速率逐渐减缓。根据近年来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基岩标、分层标的系统监测资料,对地下水禁采后地质环境的效应特别是地面沉降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并对该区今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海地面沉降由缓慢沉降阶段进入到微量沉降阶段,地面沉降防治管理进入了分区管控的新时期。结合当前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区划,从区域地面沉降分区管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管理、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等方面研究了地面沉降防治分区管控方法,为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及汾渭地堑地区为重点提出开展全国地面沉降防治的建议。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引发的一种区域性的缓变地质灾害,成灾慢,但损失大,不易治理。同时,在上述三大地区由于地面沉降还伴发了地裂缝灾害。粗略统计,1949年以来,我国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失累计高达4500—5000亿元,其中,年均总损失为90~100亿元,年均直接损失8~10亿元。文章建议:利用10~15a时间,综合研究第四系结构、含水层结构及地下水环境、基底地形与断块构造特征,建立三维可视化数字平台;查明全国地面沉降灾害分布状况和演化规律,开展地灾风险评估及地质环境安全功能区划;建成全国地面沉降现代化监测控制网络;开展地面沉降防治,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实施以控制地面沉降为目标的含水层修复等减灾工程。文章总结了禁采或限采地下水、优化地下水开采层位、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人工回灌与含水层修复等地面沉降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德州市地面沉降具有发展历史久、沉降量大、分布范围广、持续发展等特征,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形势紧迫。为分析《山东省德州市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8—2025年)》控沉目标如期实现的可能性,以德州市地面沉降现状及现有防治手段为基础,通过区域地面沉降速率公式量化计算及中心沉降速率预测进行控沉目标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条件下,控沉目标可以实现。针对地面沉降防治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监测手段及监测频率有待提高、防治经费缺乏保障、地面沉降成因机理研究不深入、治理欠缺等,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出发,提出了包括健全监测网络、控采地下水、加大地面沉降知识宣传等控沉建议。该研究可为德州市切实有效进行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由地面沉降监测网、地面沉降专门监测网、GPS监测网、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及InSAR监测网构成.结合北京市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分析总结了标孔监测和质量控制方法,提出了将GPS监测分为控制网和监测网两级监测的方法,提高了监测精度,尝试采用InSAR测方法对部分重要轨道交通进行地面沉降专项监测研究.对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及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的地下水灾害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类在域市的岩土工程活动越来越频繁,由此产生一系列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其中,由人类的工程活动引发的地下水灾害问题日趋显著,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地面沉降范围不断扩展,地下水永喷逐年下降,是当前城市环境岩土工程中日益突出的地下水灾害中最广泛、最严重的两大问题。它们已严重威胁着域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居民的正常生活。文章概述了地面沉降及地下水水质污染现状,对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建设工程性地面沉降的机理以及城市建设中可能引起的地下水点污染问题等进行了分析,针对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措施,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城市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