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完达山区旋卷构造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发育于完达山优地槽褶皱带内,构成饶河复背斜。该复背斜总体呈近南北向,略向西突出的弧形逆掩推覆于宝清过渡带。用旋卷构造"三大特征"对比,一系列弧形褶皱和断裂向北东方向收敛,向南东方向撒开,围绕以蛤蟆河岩体为中心旋扭,内旋面向撒开方向、外旋面向收敛方向旋扭,具压性—压扭性特征。这一旋卷构造是由富锦——小佳河断裂的剪切牵引为主、敦密深大断裂的左旋走滑剪切为辅的联合作用形成的。根据旋扭构造的发育情况大体划分了三个旋扭层。目前已知的铜金矿(点)床主要分布于各旋扭层的撒开段,但收敛段找矿潜力较大,其次为各旋扭层界面和向西弧形突出部位也具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北祁连南缘右行韧性走滑剪切带位于祁连地块与北祁连俯冲碰撞杂岩带边界 ,长约 80 0km ,走向NWW SEE ,面理向北陡倾 ,中西部宽 5~ 6km ,东部由四条呈帚状撒开的强应变带组成。构造指向及向南东低角度倾伏的拉伸线理揭示出韧性剪切带的右行走滑和转换挤压性质。TIMS法测定的单颗粒锆石U Pb上交点年龄为 96 5~ 95 6Ma ,代表韧性剪切带原岩———基底变质岩的变质时代。糜棱岩中钾长石、黑云母单矿物40 Ar/ 3 9Ar同位素测年结果及与地层和岩浆活动的关系表明韧性剪切带形成于 4 4 0~ 380Ma。北祁连南缘右行韧性走滑剪切带是在祁连加里东造山带形成过程中 ,祁连地块与阿拉善地块间斜向碰撞诱发大规模转换挤压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宁蒗白牛厂铅锌矿床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受权  曹运江 《云南地质》1998,17(2):128-136
宁蒗白牛厂矿区位于区域性牛窝子-罗卜地帚状构造的内旋断裂带——白牛厂弧形断裂的拐折部位。由白牛厂弧形断裂伴生的低级次白牛厂帚状断裂构造带,为本区矿液运移和矿体赋存提供了良好通道和有利空间。在白牛厂喜马拉雅期含矿隐伏斑岩体与其围岩(P1灰岩)的外接触带的构造叠合地段,有望形成斑岩体外接触带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区铅锌矿化主要受控于白牛厂背斜轴部及其以西的白牛厂帚状构造的各弧形断裂带(以f3、f4、f5为主),尤其是其弧形拐折至收敛地段。  相似文献   

4.
桂南断裂构造和微粒型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振贤 《广西地质》1998,11(4):37-44
燕山期由于受华夏构造自东向西仰冲作用的影响,改造作西侧伏的海西,印支褶皱带形成NE向分布、断面南倾,向西南撒开,向北东收敛,形如帚状推覆断裂带,在靠近收敛部分控制着金矿的分布。印支期放和碳酸盐台地礁岩的消失,礁前滑脱砾岩和火山碎屑浊积岩系上超盆地的复合,有机质的热解,分异有关,形成成岩-后生矿床;燕山晚期金矿以改造作用为主,开成后生矿床。  相似文献   

5.
石栏坑顶帚状构造为旋涡式左旋压扭性帚状构造,在它周围分布着许多中型钨多金属矿床及矿点,其构造体系也控制了该区锡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分布。在对帚状构造的表现特征、成因机制、控矿机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后,认为帚状构造是本区锡铅锌多金属矿体的控矿构造,本区找矿重点应放在该帚状构造向北东撒开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黄骅坳陷断裂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力学分析认为黄骅坳陷在第三系盖层中极难出现明确的走滑断裂,但形成大量斜向滑动断层,具有典型的扭动构造特点。扭动构造包括直扭型和旋扭型两种,其中沧东断裂、徐西断裂、南皮北-盐山隐伏断裂以及皂坡-故县隐伏断裂带所围限的区域以发育直扭型构造样式为主,组成"λ"字形、雁列式及"S"形断裂构造样式等。在豫冀鲁巨型帚状构造体系和边界大断裂共同作用下,以南皮洼陷为漩涡中心,形成帚状旋扭构造样式。这一旋扭构造样式在南皮北-盐山隐伏断裂带南部的乌马营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其次为沧东断裂下降盘的舍女寺地区,平面上呈向南西方向收敛、向北东方向撒开,在沙二段、沙三段地层最为明显。张扭性断裂系统对油气聚集的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圈闭和断裂构造带形成、油气垂向运移通道作用以及控油性差异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从柴达木盆地旋卷构造现象来探讨这个区域的地质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旋卷构造首先见于四川北碚北温泉附近,以后次第见于浙江桐庐同春庙紫坊坞等地。它们都是一些旋轴水平的旋卷构造,是一些小型结构,其中主要部分均由帚状节理的弯曲裂面构成。关于中型的旋轴垂直的旋卷构造,则见于酒泉以西文殊山  相似文献   

8.
核溪变质核杂岩构造位于华南的武夷山脉南段。该变质核杂岩构造由顺层塑性流变的内核、分划性右行斜落韧性变形的中间性、脆韧性右行滑落剪切变形的具薄皮构造特征的盖层组成“三层结构”。其间均为不同构造层的剥离断层(带)分划,各剥离层的上盘在下滑的同时右行走滑的特征也很明显,是一个具右行旋卷特征的变质核杂岩构造。该变质核杂岩构造于加里东期发育雏形,强烈隆升并定位于印支期,对燕山期及其以后的构造发展仍有一个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云龙白洋厂银多金属矿区帚状构造带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大康 《云南地质》2004,23(3):370-377
白洋厂矿区以银为主,共生、伴生铜铅锌汞,系滇西首个发现的中型独立银矿床。矿区东部断裂呈弧形弯曲,并作NNW向收敛、SE方向撒开趋势,这些弧形断裂应是一帚状构造。  相似文献   

10.
尕怒大门帚状构造,展布于东昆仑山西段北坡那陵格勒河西岸,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它是西域系断裂带中一系列低序次旋扭构造之一,发育在元古界金水口群(Ptjn)、上奥陶统铁石达斯群(O_3ts)、上泥盆统契盖苏群(D_3qg~b)及华力西期侵入岩中,由4条规模较大的弧形断裂围绕克停哈尔北山核心地块向南东方向撒开,构成一较为完整的帚状图象(见附图)。  相似文献   

11.
广东河台金矿构造应力场演化及构造控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东河台金矿位于两广云开大山地区吴川-四会断裂变质带与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交汇部位,为一典型的韧性剪切带蚀变糜棱岩型金矿。海西-印支期区域SN向左旋挤压应力形成有区域左行韧性剪切性质的吴川-四会断裂变质带和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燕山早期,区域构造应力转为SN向右旋挤压,区域韧性剪切带转为右行韧性剪切性质,并对先期形成的糜棱岩带改造显示为右行剪切特征;燕山晚期,大规模的右行韧性剪切活动逐渐转为右行脆-韧性、脆性剪切,在部分糜棱岩带中产生脆性断裂。河台金矿严格受韧性剪切糜棱岩带控制。区域吴川-四会断裂变质带和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是一级构造,两者交汇部位控制了河台金矿田的产出;燕山期,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的C-R次级构造(即河台韧性剪切带及其糜棱岩带)是二级构造,控制了河台金矿床的分布;河台矿区糜棱岩带中的张剪裂隙和主剪切裂隙系统是第三级构造裂隙,控制了河台金矿床的类型(蚀变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及金矿体的分布和形态。  相似文献   

12.
断裂是塔中隆起带东段构造变形的主要方式,也是控制油气成藏与分布的重要因素,其形成机制和过程一直存有争议。文章从李四光教授构造体系理论出发,通过综合解析塔中隆起带东段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东部"帚状构造体系"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盆地古生代以来受天山、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三大褶皱山系的影响,伴随盆地三个"伸展-聚敛"构造旋回的发展和演化;中央隆起带东段的塔中Ⅰ号断裂、塔中10号断裂、塔中Ⅱ号断裂和卡塔克南缘断裂等断裂于加里东早期产生,并于随后多次活动,它们在剖面上呈现"Y"字型结构,平面上向东南收敛、向西北撒开,和南侧的塘南断裂及车尔臣断裂共同构成"帚状构造"体系;加里东运动以来,该构造体系先后经历了张扭性(加里东早期)→压扭性(加里东中期)→张扭性(海西早起)→压扭性(海西晚期)两大应力场的转换,并于海西晚期基本定型,同时在其周邻地区产生北东、北东东向的次级的、低序次的断裂体系。   相似文献   

13.
乌丽涡轮状构造,位于唐古拉山长江源头乌丽—托托河地区。它是青藏川滇“歹”字型构造体系头部内旋褶带巾一系列低序次旋扭构造之一,由6组互不相连的弧形断裂围绕改寨核心地块向四周撒开,构成一完整的涡轮状图象(下图)。  相似文献   

14.
山东济阳帚状构造体系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文阐述了济阳帚状构造体系的特点及其内部油气分布特征,并从济阳帚状构造体系的形成与演化的角度分析了该构造体系与油气形成与分布的关系,认为济阳帚状构造体系是多期旋扭复合作用的结果,它控制了油气的形成、运移和聚集,研究表明油气在帚状构造体系的撒开端富集,而在收剑端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15.
新疆西昆仑康西瓦构造带地质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康西瓦构造带位于新疆西昆仑地区,是青藏高原西北缘一条重要的构造带。新藏公路沿线地质考察发现:构造带由多条长期活动的断裂带构成,沿断裂有糜棱岩带、角砾岩带和片理化带分布,同时发育韧性、脆性变形;构造带两侧的地层时代与沉积建造、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以及遥感图像和地貌形态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糜棱岩定向标本研究表明,构造带中韧性变殂具有右行剪切特征;运动矢量及应力场模拟计算证实,构造带中脆性变形的构造运动以水  相似文献   

16.
里德尔剪切的组合型式与走滑盆地组合型式的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滑断裂体系中经常发育里德尔剪切的断裂组合,世界上不同构造背景下与走滑断裂相关的盆地(走滑盆地)也很多见。因此里德尔剪切是地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对里德尔剪切的节理构造组合及盆地组合进行了对比:(1)里德尔剪切构造组合与比例尺无关。里德尔剪切带的(转换)拉张区与沉积盆地的分布区是相似的;(2)断裂的最大位移区与断陷盆地的沉积中心是一致的,断陷盆地长轴平行于断裂走向;(3)物理模拟试验及数学模拟试验都证实了走滑盆地的演化。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通过厘米级岩芯标本的观察,结合已发表的盆地资料,提出了6类与里德尔剪切有关的构造组合及断陷盆地组合。(1)雁列状构造及盆地组合:许多盆地发育雁列状构造。同时,与里德尔剪切相关的雁列状盆地的宽度与主剪切断裂的剪切位移呈正相关。(2)帚状或马尾状构造及盆地组合:二者在形态上相似,所以归为一类。成因上,马尾状构造及盆地主要发育在走滑断裂的拉张端部,而帚状构造或盆地反映走滑断裂的旋扭作用,可以在走滑断裂影响区域的任何部位。(3)串珠状构造及盆地组合:该类型的盆地主要是指释压盆地的组合,拉分盆地也可以形成串珠状盆地。(4)S状或Z状构造或盆地组合:左行走滑形成Z状构造或盆地,而右行走划形成S状构造或盆地。(5)多字型构造及盆地组合:是拉分盆地的典型组合,可以过渡到串珠状盆地。(6)复杂的网状构造及盆地组合:通常是由于分布型简单剪切的作用结果。以上盆地组合类型包括大型盆地内次级单元(次级盆地或更次级盆地)的组合,但不包括多成因、多期活动的构造及盆地。  相似文献   

17.
西秦岭北缘武山—鸳鸯镇构造带磁组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与磁组特征揭示出武山-鸳鸯镇构造带为一条复合性断裂带,变形样式表现为花状构造形态。野外及显微构造特征表明,先期韧性变形为右行剪切,发育于中、深构造层次;66个构造岩样品的磁化率椭球形态分析表明,其以平面和压扁应变为主,总体较高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度表现了构造带的强变形特征;磁化率椭球主轴方位显示NW和NEE走向两组磁面理的存在,暗示高应变剪切带在平面上可能以共轭或网格状形态出露,锐夹角分线近EW向;高角度磁面理及较为发育的低倾伏角磁线理暗示了沿构造带近EW向的走滑剪切,部分高倾伏角磁线理可能与构造带的挤压和(或)转换挤压相关,而相对集中的磁面理与相对分散的磁线理也表明了构造带的平面及压扁应变体制。强烈的右行转换挤压奠定了西秦岭北缘现今的反"S"型区域构造,表明碰撞造山过程中,西秦岭诸中、小块体一定程度的向西挤逸。中、新生代沿构造带继承性的发育以西秦岭北缘(渭河)断裂为中心的一系列正花状左行走滑构造,构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物质逃逸及应力释放与调整的重要边界。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作为西秦岭造山带与北祁连造山带之间的区域韧性构造边界,带内构造样式复杂多样,多期构造叠加,不同部位韧性变形强度不同,兼具左行、右行剪切特征,但以右行为主,宏观构造显示由NNE向SSW斜向逆冲特征,且多被后期构造改造。EBSD组构分析结果显示,石英C轴优选方位指示非共轴变形,显示明显的中温柱面a-中低温菱面-低温底面组构的右行剪切及不太明显的低温底面组构(偶见中低温组构)左行剪切特征;方解石C轴组构显示e1双晶滑移与r1平移滑动,兼具左行、右行剪切特征。组构特征反映该剪切带可能经历了中温—中低温—低温、以右行韧性走滑为主并曾出现过左行逆冲的复杂变形过程,综合分析推断该韧性剪切带经历了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韧性变形环境。区域对比分析认为,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响应古生代构造演化的构造变形记录主要为2期:一是志留纪天水—武山洋闭合导致大规模NNE-SSW向的陆-弧或陆-陆碰撞逆冲造成的左行逆冲剪切变形;二是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秦祁结合部位强烈的大规模右行走滑拼贴运动形成的右行剪切变形和反"S"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9.
广东云西糜棱岩型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西金矿床控矿构造是韧性剪切带。从宏观和微观论述了韧性剪切带构造组合特征,糜棱岩和显微构造特征。计算了韧性剪切带的剪应变值和差异应力。根据旋转应变及其他标志,确定本矿区两条韧性平移剪切带的剪切动向为右行剪切。并认为韧性剪剪切带构造控制着金矿化的分布和规模。  相似文献   

20.
八卦庙金矿床的控矿构造为脆-韧性剪切带,其变形从早至晚经历了变形分解阶段、构造挤出阶段与倾竖褶皱阶段。在变形分解阶段,剪切带内形成线性强变形带与透镜状弱变形域,并在强变形带中发育一系列"顺层"石英脉,且递进剪切为一系列A型褶曲;在构造挤出阶段,剪切带产状由缓变陡,构造体制逐渐由非共轴剪切转变为近共轴挤压,形成挤出构造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成矿构造;在倾竖褶皱阶段,剪切带叠加了顺层非共轴右行剪切,形成八卦庙倾竖褶皱,并在挤出构造体中形成一组NE向剪裂控制的构造脉型成矿构造。挤出构造主要包括:剪切带边部呈叠瓦状分布的内倾弧形逆冲断层系;剪切带内条带状构造大理岩与构造千枚岩间的滑动构造;构造千枚岩带中发育一系列呈倒水滴状、平面上呈不对称"鱼状"的挤出构造体;挤出构造体中含炭泥砾-角砾岩脉。蚀变岩型金矿体发育于挤出构造体中,其空间排布规律及挤出构造结构完全受控于构造挤出时的动力学机制。单个蚀变岩型金矿体向西侧伏,侧伏角约65°;而南、中、北矿带则整体向东侧伏,侧伏角约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