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电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于今年4月15日至20日在安徽省梅山水库召开了《水文情报预报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定稿会议。会议中心议题除审定《规定》外,还讨论“水文预报的检验和误差评定标准”。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水文预报的检验和误差评定标准”研究协调小组各专题组成员,部分省、流域机构、工程局的水情人员和一些高等院校教师以及有关专家共30余人。  相似文献   

2.
水利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于1990年2月9~13日在上海市召开了“风暴潮预报经验交流会”。与会的有沿海各省(市、区)水利系统水文、防汛部门,有关高等院校和流域机构以及国家海洋局共20个单位的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由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和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洪水预报与管理新技术高级研讨班”2003年9月16~19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举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从事水文预报的技术人员43人参加了研讨班。本次研讨班正值由中山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举办的“GIS及R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中的应用”国际会议召开之际,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比利时、英国等国的专家为学员们做了专题报告。研讨班旨在向我国水文工作者介绍国外在洪水预报与管理方面的新技术,以推进洪水预报与管理新技…  相似文献   

4.
水利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组织召开的全国水文预报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5月5~9日在西安市举行。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总站、流域机构及部分电力局、水电厂的101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24篇。会议着重交流了1981年成都会议以来我国水文预报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在这次会议上交流的论文.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模型的应用更加广泛、深入,更加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需要;(2)计算机应用于水文预报中的数据处理及联机实时预报发展迅速,并普遍重视预报与调度相结合;(3)在预报模型中加上了实时校正子系统,提高了预报精度;(4)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及气象常规资料等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国家天气局水文办公室总工程师约翰·沙克博士率领的美国水文专家代表团一行8人应邀于1987年4月14日至5月1日来华访问。访问期间,美国专家参观了水电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和北京、黄委、长办所属的部分水文测站和水文预报系统,并与我国水文预报同行进行了业务座谈。4月30日,中美双方在广州就《中美地表水水文科学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落实水电部水文局《关于水文部门应用电子计算机的规划纲要》对水文资料存贮检索方面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要求,水电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于1986年4月7~12日在福州市召开了水文数据库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6个流域机构的水文局(处)和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总站代表以及国家标准局信息编码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河海大学、水利水电科研院水资源研究所、水电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黄委会科技办公室等单位的特邀代表共40人。联合国开发署(UNDP)援助我国  相似文献   

7.
水电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于1984年11月26日至30日在苏州市召开了“全国水情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水文总站,各流域机构水文部门,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水利电力出版社和部内有关司局等单位的代表,共71人。  相似文献   

8.
由水利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负责研制的《PDP和VAX系列机实时水情信息接收处理系统》自1985年5月正式投产运行以来,已推广应用到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同)、流域机构的水文防汛部门和电力调度部门。在该系统中有通用的水情信息  相似文献   

9.
全国重点防洪地区通信工作会议于1992年2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水利部水文司、水利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共同主持。7个流域机构和21个重点防洪省(区、市)的防汛、水文、通信等部门的代表和部机关有关司(局)的同志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交流了全国重点防洪地区通信、防汛和警报网络建设、管理、使用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水利电力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承担中央一级的防汛水文情报预报任务,每天要处理全国拍来的成千上万份水情、雨量电报。过去是人工译电,工作量很大,当几个流域同时发生洪水,常因译电工作跟不上而影响防汛对水情、雨情的掌握。目前采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接收、处理水情电报,译电效率和准确度都大为提高。早在1976年,原水利电力部水利调度研究所已开始研制计算机软件系统及其部分专用设备。后来,水文水利调度中心在上述基础上,根据防汛工作的需要,对软件系统作了部分修改,并增添了一些外围设备,接通了通讯线路,于1981年正式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11.
由水利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组织,北京大学无线电系、黑龙江省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市水利调度中心处、黄委、淮委等单位共同研制的淮河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遥测设备于1988年7月27日~29日在北京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HOMS咨询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更好地为水利水电建设事业服务,水电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和水电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于1987年6月2~16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MITSIM多目标流域模拟模型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部属设计院、流域机构的规划设计院、省水利水电设计院和有关大专院校共38个单位52人。该模型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适用于综合开发利用的流域规划,已在十几个国家得到应用。这个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流域水文年及丰、枯水期划分方法,为水文水利计算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流域径流变化特点,提出径流累计距平法。将该方法用于黑河上游流域,结果表明:该方法为黑河上游流域确定了合理的水文年及丰、枯水期;在不同水文年起讫日下,黑河上游流域年径流时间序列的统计特性和典型年的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径流累计距平法可用于划分流域水文年及丰、枯水期,统一水文年划分方式对水文水利计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水文》1993,(3)
全国分布式水文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由水利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主持的全国分布式水文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评审会于1992年12月22~23日在京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家信息中心,中科院研究生院,机电部华北计算所,国家防办,能源部信息中心,水利部科教司、水文司、水管司、信息中心,水  相似文献   

15.
《水文》1990,(6)
受中国自动化学会三遥专业委员会领导,具体业务挂靠水利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的中国自动化学会三遥专业委员会水文遥测专业学组成立大会于1990年9月14日在安徽省休宁县召开。该专业学组组长、水利部水调中心副主任王继德和全体学组成员单位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受水利部委托,水文司于1989年8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由水文水利调度中心研制的《PDP和VAX系列机实时水情信息接收处理系统》鉴定会。出席鉴定会的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们认为:该系统在国内实时水情信息接收处理方面属首创,  相似文献   

17.
水利电力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于1983年3月15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水情工作座谈会。会议主要议程是交流1982年“全国水情工作座谈会”后水情工作开展情况和经验,汇报了报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在思想上、物质上、技术上做好防御特大洪水的准备,在任何情况下,能“测得到、报得出”,确保大江大河、大中型水库、大中城市安全渡汛。  相似文献   

18.
《水文》2005,25(4):29-29
5月30日上午,由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水文局主办的第一期全国水文勘测技师专修班结业典礼在扬州大学举行。全国水文勘测技师专修班学员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长委、黄委、海委等三个流域机构水文局的共35名学员,参加了为期8个月的专修活动。承办单位扬州大学精心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考核,35名学员获得结业证书,10名学员获得优秀学员称号。经过水利部人教司、水文局组织的评审,31名学员获得水文勘测技师资格证书,1名学员获得高级工资格证书,3人获中级工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19.
《水文》2000,(1)
水利部水文局于1999年12月19~28日在河海大学举办全国水文预报培训班来自全国各流域机构、省(区、市)水文情报预报的技术骨干共37人参加了培训。部水文局副局长刊、继昌自始至终和学员们在一起、并作了题为《我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本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宏观了解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现状,新技术在水文情报预报方面的应用情况,水文预报技术的发展动态,既学技术,也学管理.学员们普遍认为,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了解了几种全新的技术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全国水文预报技术培训班举办  相似文献   

20.
三峡区间入库洪水实时预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区间的数字流域水系模型采用基于格网型的数字高程模型坡面流模拟方法和处理"洼地"的最短流程法构建,并以新安江模型为基础建立具有诸多特点的三峡区间流域水文模型;以水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考虑水利工程影响的河川型水库洪水演进模型,并实现这两者的有机耦合。在GIS平台上,将三峡区间流域水文模型、库区洪水演进模型和流域水系生成模型在底层集成,研制了功能先进和完善的三峡水库实时洪水预报系统。该系统已安装在三峡总公司梯级水库调度中心,投入试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