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甘肃省各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丽娟  张勃 《冰川冻土》2011,33(5):1169-1175
根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全国及甘肃省为参照区域,计算了2001—2008年甘肃省各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甘肃省的承载状态在2001—2002年呈超载状态,但自2003年以后处于富余状态;甘肃省超载最严重的是临夏,其次是陇南,然后依次是天水、甘南、定西、武威.省会兰州...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概念与讨论——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明确提出岩溶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基于岩溶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及其分类系统,并以贵阳市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 ( 1)用水类型由温饱型过渡到初步富裕型,枯水资源对各种用水对象承载力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 2)目前贵阳市应采取“总体小康型”的用水类型,以能更好地发展贵阳市的经济; ( 3)从整个区域上看,修文县是最大的缺载区域,具有很大的枯水资源经济发展空间,人水关系呈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云岩区是最大的超载区域,枯水资源已经严重地制约着该区经济发展,人水关系呈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之一。科学地量化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成为多个领域交叉研究的前沿课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评价原理、评价方法、评判标准等基本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基于风险理论、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理论、地质环境理论、边际分析理论等交叉融合,开展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技术方法探讨。以人类活动带来的生命、财产和健康风险是否可接受及接受程度为切入点和判别标准,提出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容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概念,将承载力状态判别为安全承载、容许超载和不可接受超载3个等级,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流程和评价技术方法,包括确定研究范围、识别地质环境问题、基于生命风险、财产风险和健康风险分析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单因素评价、承载力综合评价等。探索确定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阈值。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与关键技术,为国土空间开发"三条红线"划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有效识别和评估各滩涂区域资源开发承载力时空变化的差异, 有利于滩涂资源的科学规划, 对实现沿海滩涂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渤海半封闭海湾滩涂特征的空间差异性, 基于"驱动力-状态-影响"模型, 构建了滩涂资源开发承载力评估体系, 对研究区域7个评价单元在4个代表年份的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估, 阐明了海湾滩涂资源开发承载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围填工程减弱了渤海湾滩涂资源开发承载能力, 工程大规模建设期间(2003—2012年)各评价单元承载力均呈下降趋势, 2012年后随着国家围填海管控措施的实施, 滩涂承载力有回升态势; 在空间上滩涂资源承载力表现为湾顶的降幅高于海湾南部区域, 滩涂开发前后天津港附近区域承载力较弱, 黄骅港以南滩涂养殖区承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的基础,评价理论与方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但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引入短板理论、风险理论和边际理论,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并以陕北黄土高原绥德县为研究区开展实证研究。基于短板理论,识别区域重大资源环境问题,遴选1~3个制约性因素;基于边际理论,以资源开发利用利润最大化或无利润作为资源承载力评价标准,开展资源承载力评价;基于风险理论,以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或灾害引发的生命和财产风险的容许标准作为环境承载力评价标准,开展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单因素承载力评价结果,开展综合承载力评价,评价结果为安全承载、容许超载或不可接受超载;将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与区域国土空间开发现状或规划结果做叠加分析,划定区域发展三区三线。通过对绥德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该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简便易推广,评价结果可信,可以为国土空间优化、科学划定"三条红线"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承载力动态预测与调控——以黄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准确预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和制定优化的调控方案,从"经济社会-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互馈机理出发,建立水资源承载力水量、水质、水域空间、水流的全要素诊断体系,识别关键驱动指标;采用支持向量机、系统动力学等多种方法,建立水资源承载力定量动态预测模型,同时制定调控目标,结合分析驱动指标的实现难易程度和代价,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选承载力提升和减负方案。应用于黄河流域水量要素承载力的诊断、预测与调控,结果表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调水工程运行前各规划水平年黄河流域、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均处于超载或严重超载状态,运行后均处于临界超载或超载状态,选择非常规水利用、入海水量、亩均灌溉用水量、灌溉面积、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增加值等6个关键驱动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到了各水平年水量承载力均不超载的最优调控方案,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针对沁源县人口、资源、环境在内的复杂系统,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四个方面入手,逐一分析,最后提出沁源县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建议。通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掌握沁源县土地资源对于人口增长、经济建设、生态平衡等的支撑程度,着重从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沁源县建立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1)
邯郸市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供需矛盾相当突出。采用近几年邯郸市水资源、人口、经济等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水资源基础评价、基于水资源负载指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和基于人水关系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辅以GIS技术,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邯郸市水资源先天不足,空间分布不均且季节性变化大,该市入市水量和降水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加之地下水的严重超采,整个邯郸市的自然拥有水量正逐渐减少。但同时邯郸市的需水量却随邯郸市的发展而不断地增加水资源负载指数和承载指数都比较大,说明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开发潜力小,水资源处于超载状态。要实现邯郸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节约用水、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合理从外市调水及开发出新的可利用水资源,以提高邯郸市的水资源承载力,保证邯郸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强度进行定量研究,揭示两者的时序变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耦合协调状态,进而采用熵权法、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计算各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开发强度和耦合协调度,为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和国土空间治理提供依据。研究发现:2011~2018年安徽省各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省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的情况下个别市的得分会产生较明显的波动;总体上,安徽省各地级市国土开发强度不大,但分布不均衡,整体上皖北的开发强度大于皖南,局部呈现出了聚集的特征;安徽省各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强度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大多处于初级或中级协调阶段,在空间上一直呈现着东南部城市协调度高于西北部城市的特征;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强度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正相关或负相关,各地级城市都应积极利用自身的土地、人口、旅游、交通等资源环境优势,加强与周边都市圈的多方面联系,实现区域资源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0.
姜锋  王丽霞  孙烨 《地下水》2012,(4):117-120
基于陕北延河流域2000-2009年的水土资源相关数据,依据《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技术导则》中对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测评模型,计算流域水土资源承载力和承载指数,并对比评价了流域各区县的水土资源承载现状。结果表明:①延河流域各区县的水资源承载状况均为超载,其中延长县和志丹县为过载,宝塔区和安塞县为严重超载。②延河流域各区县的土地资源承载状况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其中宝塔区和延长县的为严重超载,安塞县和志丹县的为平衡有余。研究可为水土资源在县域之间、省际之间等不同级别行政区域中的合理均衡和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