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隐伏金矿地电化学异常形成机制及异常形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伏金矿地电化学异常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内部不同矿物组成的微观原电池作用,矿体产生电化学溶解,导致矿体周围形成金的离子晕;这些金离子晕在地电场,浓差扩散,地下水循环等因素的作用下,向地表迁移形成了地电化学金异常。  相似文献   

2.
地气测量技术及在隐伏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铅锌矿地气模型模拟研究了地气流作用下,成矿元素及围岩中多种元素的迁移现象及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铅锌矿的成矿元素Pb、Zn因迁出率大,伴生元素Cu、Mo、Au因迁出比大,可以在矿体上方形成易识别的地气异常,适合作为指矿元素。围岩对矿体中元素迁移存在复杂影响,但不会掩盖指矿元素形成的地气异常。在粤北隐伏花岗岩铀矿、桂北隐伏锌铜矿、湘南坪宝地区先后开展了地气测量探测隐伏金属矿研究及应用。根据室内实验及多个矿区、不同矿种上开展地气探测工作的成果,对地气法探测隐伏金属矿的有效性、地气场所包含的找矿与地质信息、地气测量的有效探测深度及地气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关联性、地表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获取的资料表明:隐伏金属矿正上方均有成矿主元素及一批共(伴)生元素形成的地气异常;这种异常随矿体埋深增大,其幅度不是降低而是增大;地气法探测隐伏金属矿的有效深度可以达到千米尺度;地表污染不会对地气测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针对寻找隐伏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由连续的几个要素构成:元素向地表的迁移机理→迁移到地表以后的赋存介质和赋存形式→形成异常模式的特征。本文针对元素从深部隐伏矿体向地表的迁移机理,总结了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迁移模型,包括离子扩散迁移模型、地下水溶解迁移模型和电化学迁移模型,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气流迁移模型和多营力迁移模型。这些模型的系统总结和提出对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的建立和研究隐伏矿体元素的三维分散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针对寻找隐伏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由连续的几个要素构成:元素向地表的迁移机理→迁移到地表以后的赋存介质和赋存形式→形成异常模式的特征.本文针对元素从深部隐伏矿体向地表的迁移机理,总结了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迁移模型,包括离子扩散迁移模型、地下水溶解迁移模型和电化学迁移模型,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气流迁移模型和多营力迁移模型.这些模型的系统总结和提出对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的建立和研究隐伏矿体元素的三维分散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柯丹  刘洪军  侯惠群  吴国东  郝伟林  易超 《地质学报》2016,90(12):3545-3553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是我国主要的砂岩型铀矿类型之一,属全盲矿,找矿难度大。地电化学方法作为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的分支之一,为隐伏铀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并在实际找矿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研究表明,在隐伏砂岩型铀矿上方,存在着地电化学提取U元素异常。总结和分析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在实际试验中发现的铀矿上方地电提取铀异常特征,在前人提出的元素由深部向地表迁移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砂岩型铀矿地电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上方地电提取U元素主要呈现为跳跃的锯齿状高值异常,可以作为深部铀矿找矿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6.
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模型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王学求 《地质通报》2005,24(10):892-896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针对寻找隐伏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由连续的几个要素构成:元素向地表的迁移机理一迁移到地表以后的赋存介质和赋存形式一形成异常模式的特征。本文针对元素从深部隐伏矿体向地表的迁移机理,总结了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迁移模型,包括离子扩散迁移模型、地下水溶解迁移模型和电化学迁移模型,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气流迁移模型和多营力迁移模型。这些模型的系统总结和提出对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的建立和研究隐伏矿体元素的三维分散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深穿透地球化学已被证明是干旱荒漠区寻找隐伏矿的有效方法,但其对元素在覆盖层中的分布模式的探知还较少。为此,在新疆金窝子金矿运用了空气动力反循环钻探技术,以揭示元素三维分布模式,并了解元素迁移轨迹和迁移机理。形成的元素三维分布图表明:(1)元素异常在矿体上方不同深度覆盖层中具有继承性;(2)在覆盖层垂向剖面上,Au趋向于在顶层和底层富集,中间层含量较低;(3)底部异常主要分布在覆盖层和基岩接触部位的低洼位置;(4)底部异常横向延伸,范围较窄,仅数十米宽,而地表异常分布范围广,可扩展至数千米。  相似文献   

8.
地电提取异常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以Au为例提出了地电提取异常的形成模式。地下深处的隐伏矿体发生电化学溶解,在多种地质营力作用下,使呈阳离子和阴离子态的金属离子迁移至近地表松散层中,在表生介质中吸附而富集。利用人工电场将土壤中呈活动态的金属离子提取沉积在电极上,这部分离子晕称为地电提取离子异常。地电提取离子晕是活动态的,与下伏矿体有着动态联系,离子晕的成分与隐伏矿体的物质组分相一致,与隐伏矿床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相吻合,对寻找深部的隐伏矿床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湖南大根垄钨多金属矿为试验研究区,以20 m点距在已知矿体上方取土壤样,并按照24 h提取时间、1 000 mL HNO3提取液、50 cm电极间距等工作条件进行了地电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地电提取前后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变化不大,被提取到的金属元素应属土壤金属总量的一部分。次生晕与地电提取的异常形态对比发现:Co、Ni较清晰,W次之,Cr无异常;元素的异常特征主要取决于土壤中该元素的活性形式所占比例。综合分析认为地电提取异常与矿体的相对位置有关:矿体的下坡位置以及控矿断裂附近容易形成异常,距离原生矿体太近则会对异常有明显干扰。在本矿区,矿体风化程度越高对Co、Ni的地电提取异常越有利;其异常宽度一般比次生晕窄。  相似文献   

10.
地电化学提取法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长林  李惠玲 《福建地质》2003,22(4):187-194
通过系统地研究几种矿物及土壤中的铜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溶出机理及迁移规律,得出地电化学提取法中的一般规律。在激发电场作用下,土壤中矿物的成矿元素可被加速溶出,并发生难溶形态→溶解度稍大的形态→可溶形态转化。同时离子的扩散系数最大比未加电场时增大约500倍.离子的迁移速度也增大了约50倍,流量也有明显提高。地电提取法提取的元素异常主要来源于电极周围附近的土壤(及所含的矿物)中。该异常是深部矿物所形成的离子晕的结果.并且与土壤中矿物元素的化学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江满容  张均  刘文浩  熊索菲 《地球科学》2015,40(6):1034-1051
传统方法不能明确揭示泥河铁矿床多阶段热液叠加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的继承性特征.运用等浓度图法(the isocon diagram),根据该区晚阶段蚀变都是叠加在稍早阶段蚀变之上的实际情况,采用早期蚀变岩石为原岩与稍晚期蚀变岩石的不活动元素拟合最佳等浓度方程,定量揭示主量元素在热液蚀变过程的迁移规律.研究表明,泥河铁矿床阳离子的沉淀顺序大致为:Na→Ca、Mg、Fe、P→Ca、Fe→Al、Si.从早到晚,元素的带入和带出是连续互补的,蚀变矿化作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钠长石的大量出现是Na质沉淀的标志,代表铁矿化的开始;膏辉岩化是Ca、Mg、Fe质沉淀的表现形式,为磁铁矿体的近矿和容矿蚀变;次生石英岩化、高岭石化是早期迁移出的Al、Si质沉淀的结果,是磁铁矿化远程指示性蚀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地质因子分析方法,对四川李伍预测工作区1∶20万水系沉积物39个元素化探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到9个因子,并从中找出反映地质构造和起主导成矿作用的少数因子,分别制成因子得分等值线图。该图直观地反演了成矿流体的运移演化过程。这表明该方法可作为第二轮找矿预测、地质填图等有效的化探手段。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大茅坪铜矿床产于碧口群火山岩地层中,矿床的成因与成矿物质的来源均与火山岩相关。通过矿石和围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和Pb同位素的示踪,认为矿床是喷流沉积的产物,成矿年龄与碧口群火山岩形成年龄相近,在1200Ma左右。矿石铅同位素特征显示大茅坪铜矿床有后期热液改靠成矿作用的参与这与地质认识相吻合,从而得出矿床成矿物主要来源于赋矿火山岩,在喷流沉积成矿的基础上,有后期变质流体的叠加改造,早先形成的矿质在一定范围内发生迁移和局部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migration of trace elements from the inner part of solid cells to the weaknesses is the bottleneck in the migration of these elements from their initial positions in the source rock to the final deposition site in ore bodies. Diffusion may play a key role in the reactivation of trace elements. The overall migration pattern of trace elements in source rocks is a fractal structure. There are two general tendencies for trace elements to migrate. One is from within solid cells toward sinks, and the other is from high temperature fields toward low temperature ones. High temperature enhances these two tendencies. Conjugate geochemical anomalies are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a closed geochemical system.  相似文献   

15.
TheeightelementsGe ,Ga ,In ,Tl,Re,Cd ,Se ,andTeareusuallyreferredtoasdispersedelements.Therehasbeennostrictdefinitionpertainingtodispersedelements,andthedispersedele mentsrefertothoseelementswhichhavealoweraverageabundanceinthecrust (usuallyontheor derof 10 -6-10 -9) ,sosomescholarsholdthatthosedispersedelementscouldnotformindepen dentoredeposits.TheGrandEncyclopedia (thevolumeofgeology ,1993 ) presentssuchadescrip tionas:“Dispersedelementscannotformindependentoredepositsandtheyarepresent…  相似文献   

16.
河南桐柏地区银洞坡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宗恒  鄢安禄 《现代地质》1999,13(1):105-110
银洞坡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元素含量变化与歪头山组的地层层序、岩石类型密切相关,不同层位、不同岩石类型之间,成矿元素明显不同。歪头山组中上部炭质绢云石英片岩Au、Ag含量最高,成为金银矿体的直接赋矿围岩,变粒岩及云母石英片岩中成矿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它们与炭质绢云石英片岩共同构成矿源层。矿石的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矿石均为蚀变的构造岩,蚀变作用导致成矿元素显著带入,而对稀土元素的迁移影响不大。根据元素水平及垂向分带序列,认为成矿热液的运移以渗流作用为主,渗滤作用为辅。根据矿体不同标高的元素比值,建立了地球化学评价标志,为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二连盆地哈达图铀矿床是我国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矿体埋深大、品位富,研究其地电化学等综合物化探特征,可为建立覆盖区航放异常有效查证技术方法提供依据.基于矿床地质及航磁航放特征的分析,开展组合物化探方法测量及特征分析.研究表明:哈达图铀矿床位于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北东向、北北东向中等磁场区及中等-弱磁场的梯度带;航空及地面...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土屋铜矿床某些成矿地球化学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土屋铜矿床I号矿体中部主要围岩和矿(化)体的硅酸盐、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成矿元素含量的基础上,借助MVSP等专业软件系统统计对比了上述示踪元素在各类围岩和矿(化)体中的分布分配规律.根据矿区的斑岩体与矿(化)体在多种元素组合特征上的相似性判断,二者有物质上的亲缘关系.而成矿元素表现出的某些地球化学行为则说明初步聚集了成矿元素Cu、Au、Ag、Sb、(Mo)的斑岩体,经热液蚀变使其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并富集在有利的构造和岩相部位,在后期复合成因热液所携矿质的多期次叠加下,形成大型斑岩-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大厂矿田锡矿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锌铜矿体主要赋存在锡矿体的下部,以中泥盆统为主。通过对拉么-羊角尖一带四个钻孔中不同深度、不同岩石类型样品成矿元素含量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成矿元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成矿元素在岩体中含量最低,向上至各个地层中呈锯齿状变化,而且多数成矿元素的高值点并没有在岩体的内部或边缘,而是远离一段距离,Zn、Cu集中在罗富组灰岩蚀变后的透辉石绿帘石化矽卡岩中。这种元素含量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成矿元素运移的方向是由下而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成矿元素的富集与岩石类型密切相关,说明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20.
甘肃西秦岭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西秦岭地区近20年来取得的数以万计的化探数据,借助计算机技术及GIS地理信息进行处理,重点选择主要成矿元素Au、Cu、Pb、Zn、W进行研究。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入手,研究元素在空间、时间上的迁移、富集、分散规律,通过对西秦岭地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规律研究,提供了全面、详实、系统的地球化学成果,为区域矿床地球化学预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主要找矿远景区及找矿有利地段,为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提供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