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今年我有机会参加了成都理工学院的“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与工程地质环境保护专业实验室”的评估工作,后又见到该专业实验室和工程地质研究所以文集形式出版的学术年报——《工程地质研究进展》,欣喜他们在工程地质学科建设方面的迅速发展和在工程地质研究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工程地质研究进展》是该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所逐年研究成果的专报。1993年6月问世的“1992年学术年报”刊登了论文13篇,包括了岩土工程特性的研究,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岩体稳定性研究,崩、滑灾害形成机制研究,以及岩体水力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反映了该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所近年来部分科研成果的总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11,(4):F0003-F0003
2011年12月3日,四川省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水力学会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在眉山市彭山县联合举办了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10月 10日在四川都江堰市召开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 (IAEG)中国国家小组联席会议。联席会议上专委会主任委员、IAEG理事长兼中国国家小组组长王思敬院士首先发言 ,介绍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近几年来活动情况和学术动向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和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跨学科联合的进展 ;对中国工程地质学科发展、中国工程地质工作者特别是青年人走向国际学术舞台、办好《工程地质学报》等问题提出了要求。王院士指出 ,中国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 ,工程地质学面临千年机遇 ,机不可失 ,应抓…  相似文献   

4.
为我国工程地质学术界和工程地质工作者所瞩目的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将于1986年10月20—25日在南美洲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此次大会由阿根廷工程地质协会和国际工程地质协会阿根廷国家小组负责筹办.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作出了对此次大会的积极响应,详细研究了我国工程地质工作者参加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中国国家小组,进行我国参加大会的论文征集工作.我地矿部联系人为地矿部水文工程地质司总工程师戴广秀.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分为六个专题组及两个讨论会,按排如下:  相似文献   

5.
受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的委托 ,由中国水电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办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等 7单位协办的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学术会议于 2 0 0 4年 10月 2 1~2 4日在昆明市召开。中国地质学术第六届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王思敬院士在开幕词中指出 :这次会议是我国工程地质学术界的一次重要会议。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工程地质学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根本。工程地质学家任重道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  相似文献   

6.
1974年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L.Müiller教授曾以《工程地质学的今天》为题论述过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工程地质学与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间的关系等问题。著者现在又以《工程地质的今天》为题阐述了:(1)工程地质学研究领域应该扩大,它不仅应该为具体的工程建设服务,而且要扩大到包括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开挖、堆积作用在内引起的地质灾害预报和防治,它已成为与资源、能源探查相并提的地质学两大实践课题之一——防灾;(2)今天的工程地质学研究必须从第一环境研究出发进行第二环境预测,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已经是不可分的;(3)工程地质学今天的任务不仅要研究工程地质条件,而且应包括与地质体工程活动有关的设计、施工及地质体改造等整个领域,即地质工程领域。著者认为今天的工程地质应该向地质工程方向发展,确切些说可称为环境地质工程;(4)本文明确地提出了《地质构造控制论》是工程地质学或环境地质工程研究的基础理论;(5)文中还论述了岩体改造的原理、方案和技术。最后还概括地论述了2000年时中国工程地质学家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7.
刘国昌先生是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的创始人、我国工程地质教育事业的一代宗师、矿产资源开发的先行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践行者。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响应“找矿救国”的号召,从事野外矿产勘察10余年。1951年应俞德渊先生邀请,到东北地质学院任教,创办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任系主任、教授,从此开启了中国工程地质教育事业,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工程地质专业研究生,开办了首批工程地质进修班,奠定了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基础。1981年,调西安地质学院工作,建设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84年,在刘国昌先生的主持下,西安地质学院获批我国首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博士点,1985年开始培养博士生,为该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工程地质图是反映制图地区的工程地质特性,并对影响工程建筑物的修建及其稳定性的工程地质条件给予评价的地质图件。根据编图的目的和图件所反映的工程地质问题的性质,工程地质图主要可分为:在图件上表现某一项工程地质条件或某一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工程地质分析图;在图件上反映影响某一种工程建筑物或多种工程建筑物的多种工程地质条  相似文献   

9.
正一、《工程地质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委员会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工程地质学、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工程地质学的高级学术期刊。二、主要刊登涉及到地质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铁道、交通、公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动态、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三、《工程地质学报》宗旨在于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学科的应用和技术发展,使工程地质科学更  相似文献   

10.
正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会议承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会议主题:工程地质与一带一路建设具体议题:——交通与生命线工程地质——能源与资源开发工程地质——海洋和近海工程地质——城市工程地质——地震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自然与文化遗产工程地质——复杂环境下的地质工程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与新技术——国外工程的特殊工程地质问题及勘察实践——工程地质教育与学科发展——其他  相似文献   

11.
正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会议承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会议主题:工程地质与一带一路建设具体议题:——交通与生命线工程地质——自然与文化遗产工程地质——能源与资源开发工程地质——复杂环境下的地质工程问题——海洋和近海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新理论与新技术——城市工程地质——国外工程的特殊工程地质问题及勘察实践——地震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教育与学科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其他  相似文献   

12.
1、工程地质领域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 ?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各占多少 ?(1)对地质基础不重视 ,许多新理论 ,创新的论文实质性内容不多。理论占 40 % ;实践占 6 0 % ;(2 )工程地质理论体系问题 ,如何建立一个体系在工程实践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理论占 70 % ;实际占30 % ;应用是最主要的 ;(3)关心场地工程条件与区域工程地质关系的研究 ;在岩溶区 ,一线的工勘人员往往不善于把握其中关系 ;(4)城市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海洋工程地质问题 ,交通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5 )工程地质理论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 ,或者说工程地质科研…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0月15日-18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全国各地及国际特邀工程地质学家学者1300余人欢聚一堂,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工程地质教育及学科发展进行研讨并献计献策。本次会议围绕"交通与生命线工程地质、能  相似文献   

14.
许兵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9年11月21日逝世,享年75岁。我国工程地质界学人及学子们深为悲痛,沉痛哀悼许先生辞世,将以许先生之为人作楷模,发扬先生的精神,永续先生的事业。 〖KG2〗许兵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他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在五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为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学科发展、事业进步和青年一代的培育尽心尽力,做出重要贡献。〖KG2〗 许兵先生于1934年7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县戴南镇。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几十年来,许兵教授主持和参加了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南京长江大桥、南水北调、长江三峡工程、锦屏水电站、金川矿山、苏南和广东核电站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他就参与了西线南水北调的规划研究,大量的现场考察使他获得丰富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对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问题形成了独到的学术论点,后来在成渝铁路建设工程及雅砻江锦屏水电站的研究和咨询中得心应手。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他对以高地应力和强破碎岩体称著的金川镍矿进行了工程地质研究,推动了工程地质力学的学科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他进行了苏南和广东核电站和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的工程地质研究。由于核电站工程对地震极为敏感,而且,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分布有广大的高烈度区,地震和活动断裂问题非 常突出,相应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严重。许先生及时地将研究重点集中到这些问题上,开展了地壳构造稳定性研究,其成果成为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重要的核心进展。许先生一直关注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他参与了三峡工程的前期论证,直到他病逝前的几个月还在为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三峡工程阶段性后评估的地质地震专家组工作。许兵先生为科研事业辛勤奉献铸就了他深厚的学术成就。他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论文,参与编写和组织出版了《中国工程地质五十年》、《中国工程地质世纪成就》、《中国工程地质学》等一系列重要的学术专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一批国家奖励。1992年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得科学贡献奖。〖KG2〗 许兵先生非常重视科技普及和人才培育。长达近二十年期间(1988-2004),他担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担负起组织协调全国工程地质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任。他胸怀全局,虚怀若谷,广泛地团结了全国各行各业的工程地质科技工作者,为推进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他的杰出工作,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为我国地质行业一个十分活跃的学术领导机构,多次被评为中国地质学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性情开朗,与人为善,成为广大工程地质工作者和重点实验室学子们的良师益友,为我国工程地质人才队伍的成长贡献了毕生精力。1993年-1998年,他兼任《工程地质学报》副主编,为学报的创刊和办刊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KG2〗 许兵先生逝世,是我国工程地质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室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缅怀许兵老师,将学习他的为人,继承他的未竟事业,努力提升工程地质学科创新能力,推动工程地质事业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瑞林 《地质论评》2023,69(4):1448-1448
由胡瑞林教授主编、祁生文教授和尚彦军教授为副主编,历时3年多时间倾情编撰而成的我国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专业的首部研究生工程地质教程–––《高等工程地质学》已于近日由地质出版社隆重推出!本教材是以“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为核心思想,在本科阶段工程地质学习基础上,深入认识相关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形成机制,牢固掌握当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进而达到显著提升在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6):733-733
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地质学会,广东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4—17日在广州召开。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正今年8月13日是谷德振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纪念活动、出版《谷德振地质生涯》纪念文集的同时,《工程地质学报》出版专辑,约请我国工程地质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撰文,缅怀谷先生为我国工程地质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传承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学术思想,弘扬谷  相似文献   

18.
目前工程地质学在美国的地位十分微妙,作为一门专业工程地质学能否继续存在下去在今后5至10年将至关重要。设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专业的学校数目较少,只有5所学校设有工程地质学课程大纲,可授予博士学位。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9.
正一、《工程地质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委员会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工程地质学、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工程地质学的高级学术期刊。二、主要刊登涉及到地质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铁道、交通、公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动态、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球各大陆上工程地质条件水平和垂直上的变化反映出它们的区域性,它受控于该地区的热量、湿度及其比率。这就是在类似地质结构的地区中,不同的纬度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原因。引入工程地质区这个概念的目的在于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区域性。工程地质区一词的意义是指一个大的工程地质地区或省,在其中主要由水的形态决定的岩土状态是均一的并从工程地质观点来看具有区域稳定性。已经确定了以下工程地质区类型:永久性的多年冻土区域、多年冻土和融化沉积共存区域,以及融化和不冻岩石区域,它们再细分为亚区。工程地质条件区域性概念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分区原则、工程地质区域的类型和种类、地球各大陆上工程地质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性、“理想”大陆上的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