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气候不稳定性记录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北大西洋地区所发现的气候不稳定性记录的研究状况与中国黄土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相对比表明:东亚气候的不稳定性变化有其独特的一面,尤其是黄土记录中发生于末次冰期的极端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格陵兰冰心有一定的差别,此时西伯利亚高压的变动使得东亚的大气环流格局的变化更为突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与中纬度地区所发现的气候不稳定性记录为我们提供了未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参照系。气候不稳定性变化的证据对认识气候系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6,(4):3
正自1954年以来,北美洲平均出现的龙卷风次数逐渐上升,这种恶劣的气候现象会持续几天时间。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伴随着全球气候转暖趋势日益严峻,将增大超级龙卷风现象的概率。研究人员表示,温暖气候对龙卷风现象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当前研究方法的有限性阻碍了正确谜底的揭晓。目前,他们致力于分析龙卷风现象日益增多的危险性以及何种原因产生这种变化。目前研究小组正在努力分析哪种气候类型导致龙卷风现象的日益增多,他们认为,未来气象频率和极端条件可能会受到温暖气候的影响,意味着全球气候转暖趋势与龙卷风现象密切相关。这种最简单的气候变化将有助于理解整个气候分布变迁。  相似文献   

3.
最近10年来,在年底盘点当年的热点气候事件时,"暖年"都排在首位.经常念叨气候变暖这个话题其实并不讨好,因为它并不直接影响大多数人的生活,也因为它的表现并不甚明显,特别是很难将变化与结果之间对应起来,所以总让人觉得不疼不痒.但是科学的研究和检测结果不会受这些影响.在201 1年,就算是曾经极力反对"气候变暖"说法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张士三  陈谋智 《台湾海峡》1998,17(4):408-416
气候变化是引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气候周期性的变化使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本文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冷热变化周期与自然灾害多发期的关系,发现气候由执为冷时期与自然爽发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气候周期的定位结构来看,现在和21世纪是处在20.4和0.4ka气候周期中的冷时段,由此推断本世纪末和21世纪可能是自然灾害的多发期。  相似文献   

5.
陈世荣 《海洋预报》1990,7(4):49-54
本文提出了气候平均值函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认为计算气候平均值应采用气候平均值函数,并应围绕要素的周期变化去进行。根据每个周期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都有全周期的平均值存在。因此,可以采用半周期的要素值计算出全周期的气候平均值。从而使有限年代的资料计算出的气候平均值可以代表更长年代的平均情况。也使我们清楚地知道所计算的气候要素的振动状态及演变趋势,以及所计算的气候平均值大体代表的有效年代及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6.
清楚认识过去2 000年来特征气候时段的气候特性,对于了解现代气候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显示,过去2 000年来的特征气候时段可概括为相对寒冷的黑暗时代冷期(简称DACP,大体位于400—600AD)、相对温暖的中世纪暖期(简称MWP,大体位于900—1400AD)、相对寒冷的小冰期(简称LIA,大体位于1500—1850AD)和20世纪异常温暖期。DACP的起止时间等目前仍有争议;MWP的争议在于它的全球性以及温暖程度,特别是它是否暖过20世纪后期;LIA是继MWP之后的一个冷期,全球大部分区域都有记录,但不同区域LIA的起始时间和温度变化幅度各不相同;20世纪异常温暖期指的是20世纪初(1920s)以来的气候变暖,目前的争论主要集中于它的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一般认为,过去2 000年来特征气候时段的形成可能与太阳活动、火山爆发和人类活动、温室气体增多和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其中工业化(1860s)以前长时间尺度的气候主要受太阳和火山活动等的影响,工业化后的气候与温室气体的增多有关。未来对过去2 000年气候的研究,需要提高代用资料指示年代和区域气候信息的准确性,增加高分辨率、高精度代用资料,扩展研究区域,关注气候变化的全面性,发展气候模型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关于自然气候变率对近百年全球、中国气候以及海洋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分析。目前的研究认为,20世纪后50年的气温变化,更可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而20世纪的前50年的气候变化,被认为是自然外力和人类活动共同的影响结果;对于中国20世纪气候增暖的原因,研究认为人类活动可能已经对中国的气候变暖产生了影响,但太阳活动、火山爆发及气候系统内部的低频振动对气候变化可能也具有重要影响。另外研究认为引起全球海洋总热容量增加的重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千盛 《台湾海峡》1994,13(2):151-157
本文对闽,台海岸带的风况与风能资源,日照与太阳能资源,热量资源,水资源,台风等几种气候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并揭示闽,台海岸带气候的共同特征和差异。  相似文献   

9.
冰缘地貌属于一种气候作用地貌,全球有60多种冰缘地貌类型。冰缘的研究对我们了解气候变迁有着重要意义,但我国对冰缘地貌与气候的拟合关系方面缺少研究成果,这无疑阻碍了冰缘地貌应用于气候重建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进一步分析冰缘地貌类型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冰缘地貌按照其与气候相关性程度大小划分成4个等级,建立了冰缘地貌与气候拟合关系的金字塔模型。  相似文献   

10.
对1965-2018年渤海沿海暑期(7月和8月)的气温、风、相对湿度及气候舒适度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线性倾向估计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变化趋势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渤海沿海暑期气候舒适度指数呈增大趋势,偏热的感觉逐渐加大。尤其最近6年气候舒适度指数明显偏高,其中有3年(2013年、2017年和2018年)达到了1级指数,超出了人体感觉舒适、最可接受的级别。文中针对著期舒适度变差的事实,提醒各方注意及早应对,并给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4Ma来孢粉植物群气候的多重旋回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近4Ma来的孢粉植物群气候波动,确定存在准120,30(或40),10(或6)万年的周期。依据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分布建立了多重气候旋回模型,该模型将4Ma来气候划分为3个1.2Ma的气候幕,12个0.3(或0.4)Ma的气候期,48个0.1(或0.06)Ma的气候段。并且讨论了模型与自然环境演变及季风气候兴衰的关系。指出在冬、夏季风交替活动过程中,夏季风兴盛于2.0-1.8Ma及0.8-0.2Ma两个时期;冬季风活跃于2.5-2.3Ma及1.2-0.8Ma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温室气体排放、工业革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将不断上升……这些说法,恐怕是这些年人们听到最多的有关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话题。绝大多数人,已经笃信我们所处的地球正在面临非常严峻的气候变暖考验。不断消融的冰山、频发的飓风与其他气候灾害一次又一次敲打人们脆弱的神经。地球的气候状态是不是到达了危机四伏的临界点?各种由于气候变暖所造成的灾难会不会一触即发?这些问题萦绕在无数人的心头,更激起了全球一波又一波呼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采取必要手段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的运动。不过,人类活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对地球的气候系统造…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9-1997年的历史资料,对位于南海海区的西沙站,南沙站和涠洲观测站的气象和水文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这3个站在夏季风爆发时的气候特征,为今后南海夏季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气候背景参数。  相似文献   

14.
以黄土高原普遍存在的次级古土壤为基础,结合粒度资料和磁化率资料,对黄土高原的次级气候阶段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初步建立了黄土高原L21以来的次级气候旋回序列。以北半球夏至日在近日点和远日点为界,将岁差旋回转变为北半球"理想岁差气候旋回",并与黄土高原次级气候旋回逐一对比,发现L21以来的72个岁差旋回中,共发育了122个次级气候阶段,合61个次级气候旋回。除去岁差变化微弱的时段,黄土高原次级气候旋回与理想岁差旋回间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认为,黄土高原的次级气候旋回主要由岁差旋回驱动。与反映全球变化的一级气候旋回相比,黄土高原的次级气候旋回凸显了具有半球效应的岁差旋回在黄土高原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黄土高原的次级气候旋回一定程度上受到冰期旋回的遮掩,需要在高原各地往复追索才能清楚揭示。黄土高原的次级气候旋回不仅可以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本单元,也由于岁差的约束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绝对年代的意义,在地层划分和古气候研究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海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守勋  滕军 《海洋预报》2003,20(3):31-39
本文根据1950~1995年共46年西北太平洋船舶资料,以5°×5°网格为统计单元,绘制的累年各月风、温度、气旋、降水、能见度、雷暴、雾等气象要素图,并结合国内外其它资料对菲律宾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阐明了该海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从本世纪50年代以前福建海岛生态与气候的恶性循环到50年代以后生态与气候的良性互动,说明相干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是福建海岛经济持发展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岱海的湖泊碳酸盐化学沉积与气候环境变化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86—1989年,为探讨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湖泊响应,选择了季风带边缘的青海湖和岱海开展了湖泊碳酸盐化学沉积与气候环境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青海湖近500年来碳酸盐沉积减弱段与小冰期的冷湿气候背景一致;岱海晚更新世以来碳酸盐沉积增强段与冰期的干冷气候吻合。还从内陆湖泊的有效湿度与碳酸盐化学沉积的关系和碳酸盐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对两区域气候与环境的演化过程、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揭示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呈整体变冷趋势,南北两极先后发育冰盖,地球由温室气候变为冰室气候,但是其变冷机制仍不明确。大气CO_2浓度降低和大洋环流模式改变均被认为与新生代气候变冷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两者的作用还未达成统一的认识,由此存在各种假说,如BLAG假说、高原隆升-风化假说、构造隆升-碳埋藏假说、火山铁肥效应和岛弧隆升-风化假说及海道开合假说等,用以解释新生代全球变冷。围绕新生代气候变冷机制方面的争论,评述了过去近几十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不同机制对新生代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出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重点:建立准确的新生代大气CO_2浓度演变序列、建立更加准确的地球内部排气和青藏高原隆升及海道开合时刻表、建立完善的风化指标体系、加强火山作用及其大洋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99年福建多台风活动的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500hPa、北太平洋海温及1900~1998年福建台风资料为素材,初步分析了1999年福建多台风活动的气候背景和大气、海洋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了预测分析,所得结果可供气候预测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陆地水体对气候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浩 《海洋与湖沼》1991,22(5):467-473
本文提出了一个非静力平衡中小尺度数值模式,在模式中包含云的微物理学参数化方案、地面温度和水温预报方案、边界层湍流参数化方案、长波和短波辐射参数化方案,且包含地形。模式具有较好的积分稳定性,能精确地模拟边界层内气候的演变过程。本文用该模式研究了陆地水体对温度、湿度、风和湍流强度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一致,反映了陆地水体对周围气候环境的影响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