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灵山岛海域测定了Cr(Ⅵ)、Cr(Ⅲ)、Cr(S)、Cr(P)和Cr(T)。研究表明,四季中Cr(T)与Cr(P)以春季含量最高,这与浮游生物有一定的相关性。Cr(P)在春、冬季为铬的主要存在形态,尤以春季含量最高,而夏季较低。Cr(Ⅲ)在夏、秋季为主要形态。在四季中Cr(Ⅵ)含量较低,均为次要形态。而Cr(Ⅲ)在溶解态中则为最主要形态。Cr(Ⅲ)/Cr(T)与Cr(P)/Cr(T)呈较好的负相关,不同形态铬存在着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2.
环境科学的研究如何联系企业生产中的实际,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真正达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统一,这是环境科学研究工作者所应致力于考虑的问题,也是现代比建设所迫切要求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国玉等同志,坚  相似文献   

3.
海水中铬的化学发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化学发光分析法已见报道[1,2],亦曾直接应用于海水试样分析[3]。本文针对海水组分的特点,对天然海水中痕量铬的化学发光条件作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海水中痕量金属的形态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对河口痕量金属的研究更为关注。江河及河口是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渠道,而铬是海水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由于各种理化环境的变化,它在河口区常常发生形态的转移,对生物毒性也产生了差异,因而引起了海洋化学家的兴趣。许多学者为此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有意义的结论。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沿岸有许多工业城市。黄浦江是其人海前的重要支流,上海市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均由此流到河口区。为此我们试图研究铬在长江运移过程中不同形态的变化。 我国研究河口海域铬的论文甚少,作者曾进行了渤海湾海水中铬的研究,吴瑜端(1978)对长江口海域底质和底层水中的Cu、Cr、Hg进行了研究,然而对长江口水中铬的形态研究则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黄河及其河口区铬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下游及河口区铬的测定结果表明,丰水期不同形态铬的含量均比枯水期高,铬含量的分布与河流径流量、排污量有关。形态研究表明,河水中以颗粒铬[Cr(P)]为主,三价铬[Cr(Ⅲ)]次之,六价铬[Cr(Ⅵ)]最次。近河口区域与河水相似,但在远离河口区域,丰水期Cr(Ⅲ)成为主要形态,Cr(Ⅵ)仍为最次要形态。Cr(Ⅲ)与COD,Cr(P)与COD,及Cr(P)与悬浮体(TSM)均有较好的相关性。Cr(Ⅵ)在河口条件下,可被有机物还原,并被悬浮物吸附而转入沉积物。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污染检测项目中,铬是需要测定的主要有毒元素之一。铬的测定方法较多,一般如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等,其测定天然水及生物材料中的痕量铬,灵敏度不够高。无焰原子吸收法虽然灵敏,但易受基体的干扰,且仪器昂贵,国内生产量少,不易普及。  相似文献   

7.
本海域总溶解铬的含量低于黄河口的含量,未发现有明显的污染。总铬和颗粒铬的分布趋势相似。颗粒铬占总铬的比率在90%以上,因此,颗粒铬为本海域海水中最主要形态,三价铬次之,六价铬则为最次要形态;而三价铬在总溶解铬中则是主要形态。三价铬对总铬的比率、六价铬对总铬的比率与颗粒铬对总铬的比率之间均存在着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铬的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于1985年8月,11月,1986年3月及1987年4月进行长江口海域铬的形态调查,表明该海域铬的分布趋势是江口高、外海低,并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递减。枯水期,在3l°30′N附近出现外海低铬水舌向岸方向延伸。颗粒铬Cr(P)是铬的主要存在形态,但在夏季则是总溶解铬Cr(S)和三价铬Cr(Ⅲ)为主要存在形态。六价铬Cr(VI)占Cr(T)比率很低,所以是最次要形态,而Cr(Ⅲ)在溶解态中则是主要形态。黄浦江水中Cr(VI)含量要高于长江水,说明黄浦江存在着明显的铬污染。夏、秋季长江口物理、化学条件剧变时发生颗粒铬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渤海西南部铬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瑞  庞学忠 《海洋学报》1987,9(4):514-519
近年来,渤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1978—1981年,作者曾在渤海湾进行了铬的形态和转移规律的研究[1,2].为了进一步探索铬在渤海海水中的行为,我们又在1984年5、8、11月于渤海西南部进行了3次调查,研究该海域不同形态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海水中铬的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华瑞  庞学忠 《海洋学报》1985,7(4):442-452
本研究测定了渤海湾海水中总溶解铬、Cr(Ⅳ)、Cr(Ⅲ)、颗粒铬和气溶胶中铬,分析了渤海湾海水中Cr(Ⅳ)、总溶解铬、总铬和颗粒铬的分布趋势,以及Cr(Ⅲ)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河流排污控制着渤海湾铬的分布,渤海湾河流排出有机物主要是与Cr(Ⅲ)产生吸附、络合作用,这是固-液界面交换的机制之一,形态研究表明,颗粒铬是渤海湾铬的主要存在形式,而Cr(Ⅲ)又是价态铬的主要形态,渤海湾Cr(Ⅳ)含量很低,说明海水中铬处在热力学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用Aliguat-336萃取,无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不同价态铬的方法。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变动系数为6.0%。回收率在80%左右,其特征量为6.3×10~(14)g,较好地应用于海水中不同价态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在自然界中,铬通常以Cr~(3+)和Cr~(6+)两种氧化态存在。了解海洋环境中铬的含量和存在形态是开展海洋环保的重要课题。高浓度的Cr~(6+)对人体危害极大,而Cr~(3+)毒性相对小些。由于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铬,致使废液中所含铬随着物质的迁移不断流入海洋。目前国外用比较简便的液态阴离子交换剂(LAES,简称LA-1)提取海水中的铬,但此试剂不易得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高锰酸钾把海水中的Cr~(3 )氧化,然后将pH调至3.5—4.5,再加入DDTC络合并萃取到MIBK中,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MIBK中的铬。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标准偏差为0.26±0.024微克/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水中痕量铬的催化极谱测定方法,并对催化波性质作初略探讨。在醋酸铵-铜铁试剂体系和所定实验条件下,可得到清晰、灵敏而稳定的催化波,其导数峰电位为—1.02V(S.C.E.),检测限为2×10~(-9)g/ml。天然海水经0.45μ微孔薄膜过滤和硝化后即可直接测定,方法精密度好,变异系数为2.1%,回收率甚佳。极谱波具有吸附性质。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7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重金属铬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胶州湾水城铬污染较轻,大部分海域水质状况较好,而到夏季没有受到污染。在时空分布上,春季,铬污染形成了明显的梯度,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从112.3μg/L降低到0.2μg/L。夏季,铬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表层水体铬的含量较低,范围在0.10~1.40μg/L之间波动。因此认为,1979年整个胶州湾水域的重金属铬属于面污染源。而且,当铬进入胶州湾海域后,很快吸附在水体中的悬浮颗粒上,并被水流较快地带离胶州湾水城,几乎没有在胶州湾水域表、底层留下污染痕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不同形态的铬。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南部近海颗粒铬对总铬的比率在60%以上,是铬存在的主要形态;六价铬对总铬比率低于3%,是最次要的形态;三价铬对总溶解铬的比率在80%以上,所以三价铬在溶解态中占主要形态。铬在该海域的分布特征是:丁字湾口为高值区,崂山湾为低值区。 -  相似文献   

18.
海水中可溶铬的化学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孙楷  林建东 《海洋学报》1985,7(5):572-578
天然海水中元素所呈现的化学形态十分复杂,作为易变价的过渡元素铬,在海水中则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本文在建立海水中铬的极谱催化波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简便的海水中可溶铬的化学形态分析流程,应用于海水的实际监测,所得有关形态的数据经数理统计处理,符合调查海域的环境实际情况,方法灵敏快速,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目前测定沉积物样品中的铬有比色法、气相色谱法、火焰原子吸收法。这些方法中有的操作比较麻烦,有的灵敏度偏低,而且都只能测定沉积物中总铬。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铬,也是测定总铬,而且根据“规范”要求只测对生物有效态部分。本试验在测定沉积物总铬方法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对用Mg(NO_3)_2和抗坏血酸作基体改进剂作  相似文献   

20.
黄华瑞  庞学忠 《海洋学报》1983,5(2):187-193
重金属污染是海洋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重金属污染中铬又是重要的研究对象.铬是近海和海湾污染研究中的重要调查内容之一,因此,研究它在近海和海湾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对于环境化学和地球化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