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一个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3组风应力资料的强迫下模拟分析了副热带太平洋向热带太平洋密跃层水量输送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和风应力的关系,并设计数值试验,研究了密跃层水量输送的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副热带太平洋向赤道太平洋的密跃层水量输送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南北太平洋西边界密跃层水量输送都起着补偿内部路径输送的...  相似文献   

2.
使用1992年IO月到1998年12月连续共75个月、230个重复周期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太平洋波高熵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太平洋波高熵的多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多年各月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太平洋波高熵呈现出中间低、南北高的马鞍形空间分布特征和明显季节变化的规律,与太平洋的平均有效波高和气候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相一致。给出了南北太平洋模拟波高熵的计算公式及计算稳定性检验。  相似文献   

3.
热带太平洋盐含量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热带太平洋上层盐度与ENSO的关系,探讨热带海洋的盐含量收支问题,运用EOF方法对SODA资料中热带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157.5 m)间的盐含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盐含量具有年际变化的特征,第一和第二模态的空间分布分别具有南北反相和东西反相的特点.这为更好地研究与全球水文循环有关的海洋热动力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ENSO知识讲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家喜 《海洋预报》2003,20(1):68-72
第六讲ENSO对气候的影响 1 ENSO影响气候的途径 厄尔尼诺事件最基本特征是赤道东太平洋大范围海水的异常增温.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增温尺度东西可长达上万公里、南北宽近几千公里.  相似文献   

5.
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1992年10月到1998年12月连续75个月,230个重复周期的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太平洋的波高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月份,频数密度峰值对应的波高成份因子为1.4,以赤道太平洋海域最高为1.6,南北太平洋海域为1.2左右。7、8、9、10月份太平洋涌浪成份占频数密度累积率的比例大于95%,其余各月占90%左右,表明太平洋海域波高成份以涌浪为主。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海表层海水90Sr和总β放射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4年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核武器试验以来,不少国家开始了海洋放射性污染的研究:1954—1956年,日本对太平洋海域进行了两次放射性调查;其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所属组织对比基尼岛海域进行了调查;日、美、加拿大等国对大西洋海域进行了调查;日、美、法等国对太平洋赤道海域进行了调查。在这些专业性调查中,日本的两次调查最为全面,获得了太平洋海水、海洋生物等各种物质污染的资料,并发现了一些重要规律。从那时起,日本建立了许多专业组织从事海洋放射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波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 Topex/ Poseidon卫星高度计 1 992年 1 0月~ 1 998年 1 2月连续 75个月 ,2 30个重复周期的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太平洋的有效波高进行了统计 ,分析了太平洋有效波高的多年平均、多年各月平均和多年各季平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太平洋波高分布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规律 ,与太平洋的风速分布特征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锰结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近年来,西德和美国等国对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锰结壳的兴趣愈来愈增大,西德和美国从1981年开始有计划的在夏威夷海岭,莱恩群岛海岭、中太平洋海山群,马绍尔群岛周围等海域进行了锰结壳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下萨克森州科学艺术部《关于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地质科技合作的共同意向书》,我有机会参加了西德《太阳》号1984年中太平洋海山区锰结壳调查(MIDPAC-84)活动.  相似文献   

9.
2.地利——优越的区位和自然条件 21世纪被许多有识之士称为“太平洋时代”。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又提出了“新太平洋共同体”的主张。韩国、东盟各国、澳大利亚以及所有环太平洋国家,都对“太平洋时代”的观点持积极的认同态度。世界经济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南太平洋的一些小岛上,有一与众不同的当地风俗,就是小孩在未成年之前,不能有自己正式的名字,必须使用俗名,如“臭猪”、“狗眼”、“小猫”、“公鸡”、“海豚”、甚至“海参内脏食家”等一些稀奇古怪的非正式的名字。这些俗名一直要使用到成年后,才能换一个音义得体的正式名字。在南太平洋的库克群岛上,曾出现过叫“火车头”、“金刚(大猩猩)”、“断手断脚”、“爹妈倒霉的一晚”等俗名。从这些俗名中,人们可以了解俗名拥有人的性格、生理特征和他们出生时所发生过的大事。在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上,有一个在妈妈送往医院途…  相似文献   

11.
宋家喜 《海洋预报》2003,20(1):68-72
1 ENSO影响气候的途径 厄尔尼诺事件最基本特征是赤道东太平洋大范围海水的异常增温。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增温尺度东西可长达上万公里、南北宽近几千公里。这种海洋大范围的增温现象改变了热带太平洋热状况的分布。海水的比热大约是大气的1000倍,赤  相似文献   

12.
在菲律宾和我国台湾岛之间的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是南海与西北太平洋进行水交换的主要通道。对海峡两端的海洋水文状况进行实地考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暖背景下最近40年太平洋海温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Non-Boussinesq POP模式和1960—1999年NCEP的1 000 hPa大气温度和风场资料,模拟了最近40 a太平洋海温的变化,通过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得出模拟结果是可信的,并且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在海面,太平洋最大的增温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即Niño1-Niño4区内,最大的降温在中纬度南北太平洋中部,除了北半球太平洋西岸40°N附近为降温外,在北半球太平洋沿岸基本上为升温,但太平洋东海岸的升温幅度要远大于西海岸;在太平洋0~483 m深度垂直方向,除了赤道中太平洋区域海温的变化在海面为上升,在169 m处为下降,在483 m处又转为上升外,其他区域海温的变化在垂直方向基本上为线性变化。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虽然El Niño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表现出增强的趋势,但是反映在赤道表面以下的次表层西太平洋暖池中的异常暖中心,在由西向东移动过程中其强度却是减弱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讨论了冬季鄂霍次克海及其邻近海区海冰异常与同期北太平洋风暴轴的联系。结果发现,冬季鄂霍次克海西南部海区海冰面积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共同作用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在西北一东南方向的伸缩及强度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而在海温异常的共同作用下,鄂霍次克海东北部及舍列霍夫海海区海冰面积异常则主要影响风暴轴的南北位移和强弱。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太平洋海洋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在美国召开国际太平洋海洋科学技术学会(PACON)第七届年会于1996年6月17至22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来自美国等17个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海洋科学家出席了会议,中国PACON分会的20位海洋科学家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2003-2008年周平均的Argo(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海温资料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全球上层海温年周期和半年周期振荡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以表层海温的年周期变化为主,在低纬度地区,表层海温以半年周期为主,而温跃层附近海温既有年周期也有半年周期(赤道太平洋、东南印度洋和赤道西大西洋以年周期为主;赤道东、西印度洋以半年周期为主).南北半球中高纬的年周期海温和北半球中纬度的半年周期海温在表层范围最大,显著性最高,强度最强,位相最前.随深度的增加,范围减小,显著性降低,强度减弱,位相滞后.信号主要集中在水深50 m以上,影响深度在150m以浅;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和热带东南印度洋的年周期海温以及赤道东、西印度洋的半年周期海温在水深100m范围最大,显著性最高,强度最强,位相最前,信号主要集中在温跃层附近,影响深度均可达500m.  相似文献   

17.
在前人利用时滞自然振子方程研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观测资料,反演获得了描述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变的时滞自然振子方程,并根据此自然振子方程初步研究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演化的非线性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地质调查局KVisser为首的一批美国古海洋学者认为,在末次冰期结束时,热带的变暖加速了高纬度冰川的融化。在分隔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和苏拉威西岛的印度-太平洋热带盆地最热部分——望加锡海峡进行了钻探,并获得了55m长的柱状沉积物。  相似文献   

19.
郝丁 《海洋世界》2007,(9):30-30
北极地区大致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这个区域内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北冰洋。北冰洋是所有大洋中面积最小、深度最浅的一个.面积为1478万平方千米,仅为太平洋的1/2;水深平均为1097米.不到太平洋的1/3。最大水深为5499米。仅为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一半,有趣的一点是.北冰洋的面积与南极洳相当.斩处位置也正好是地球的两端。坡整个地球的形状来看.就像有人从北极方向打了地球一拳。把偌大一片土地从地球另一边的南极打出去了一样。  相似文献   

20.
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M2海洋环流模式分别研究了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利用1945~1993年COADS资料的表面通量强迫海洋模式,积分46 a作为模式控制试验.取热带外太平洋海表面强迫为气候值做敏感性试验.将控制试验结果减去敏感性结果就可以得到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际尺度上,主要是海洋波动过程起作用,但总的海洋过程的影响较小.年代际尺度上,主要是副热带环流输送起作用,其中包括平均环流输送的温度异常以及异常环流输送的平均温度,并且后者贡献相对较大.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热带太平洋的温度异常主要发生在密度跃层附近.研究发现热带外南太平洋对热带和热带外太平洋之间的水量交换有影响,而热带外北太平洋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