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你乘坐飞机沿海飞行时,会看到郁郁葱葱的陆地与浪花朵朵的大海之间有一条闪着银光的分界线,蜿蜒曲折,连绵不绝,那就是海岸线。海岸线是由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波浪、潮汐、海流等激烈的作用以及周边人文因素的影响使其形成了很多独特的特征。世界海岸线全长约为44万千米。海岸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具有不断变化的性质,向大海推进或向陆地扩展。引起三大自然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壳的运动。由于地壳的升降活动,会引起海水侵入或后退的现象,因此影响海岸线使其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至今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2.
理论分析、计算模拟以及实例验证表明,断裂体系对于海岸线的发育及其分形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海岸线发育受到两组或者多组不同方向断裂的影响,并且影响程度相当或者比较接近,那么海岸线的分维值较大;如果海岸线倾向于由单一方向的一组断裂控制,那么海岸线的分维值较小。福建海岸主要受到NE向和NW向两组断裂的控制,因此海岸线的分维值较大;台湾东海岸受单一方向(NNE向)大断裂的控制,海岸线分维值接近于1.0。该项研究对加深海岸线分形机理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岸线由于受陆海交互影响,其形态与功能的变化复杂。近些年,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广泛应用为研究海岸线提供了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多源数据,以南沙湾周边区域为样本区,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和聚焦剖面法运用于不同类别海岸线的提取,并重点分析南沙区8 个时期海岸线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聚焦剖面法对于自然岸线的识别更具科学性,而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和快鸟卫星(QuickBird)影像,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情况。对于分辨率较低的卫星影像,可结合两种方法提取人工岸线。从南沙区海岸线的数据分析显示,1990—1995年、2005—2012 年海岸线长度变化最剧烈;2012年之前海岸线向海域快速拓展,围填海区域快速增加,后期逐渐降速至相对稳定。南沙区海岸线时空变迁与不同发展阶段人类活动干扰高度关联。在农业发展阶段,万顷沙的联围工程推动岸线向南拓展;在工业发展阶段,龙穴岛等区域的开发导致岸线进一步向海扩张;在新城营造阶段,生态修复岸线增长,局部岸线向内陆收缩,岸线利用趋于精细化。  相似文献   

4.
唐山市海岸线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山市1979-2012年以来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解译,结果显示33年间海岸线长度增加了81.8 km。岸线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变化对应了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1979-1991年是海洋工业和海水养殖业从起步到迅速发展的阶段,盐田、养殖池等人工堤坝岸段快速增长;1991-2000年是港口发展起步,海洋工业和海水养殖业平稳发展的阶段,各类岸线长度增长缓慢;2000-2012年是曹妃甸区、唐山港等重大工程建设迅猛发展的阶段,港口岸线迅速增长。受海岸线变化的影响,唐山沿海沙坝—泻湖地貌体系遭到了破坏,曹妃甸海域海洋水动力条件发生了改变。预测至2020年,在沿海经济开发的影响下唐山市海岸线长度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5.
海岸线动态经常被作为海岸冲淤的判据,然而,由于未能涵盖物质收支和海岸剖面形态的双重因素影响,此判据具有局限性。基于沉积物收支方程性质和海滩-潮滩剖面形态的理论分析,认为将物质收支与岸线进退速率或海岸剖面形态相结合,才能准确判别海岸冲淤状态。沉积物收支方程含有沉积体系规模、冲淤强度、系统生长极限等信息;海滩剖面形态决定于物质粒径、波能大小,波能耗散最小原理决定了海滩均衡剖面的存在性,而潮滩剖面形态决定于沉积物供给、粒径组成和潮汐动力。根据沉积物收支方程和海岸剖面理论,融合极端事件(风暴等)和海面变化因素,可获取砂质海岸(以海滩为代表)、泥质海岸(以潮滩为代表)各种侵蚀现象的发生机制、速率和时间尺度信息,海岸线变化速率从低(<100 m/a)到高(101~102 m/a)有数量级的差异,冲淤过程的时间尺度包括10-2a(风暴事件)到103a(海面变化)的范围。根据沉积物收支和海岸线进退的不同组合,可将海滩、潮滩海岸冲淤动态分为4类,其中第一类为堆积海岸,其余三类为侵蚀海岸,与不同的地貌演化方向和时...  相似文献   

6.
从西雅图出发,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穿过加拿大,就是美国的第49个州——阿拉斯加,这里拥有世界闻名的阿拉斯加湾。而从阿拉斯加湾向西一直到白令海,是一片北纬60度附近的高纬度区域,在这里,寒流、  相似文献   

7.
现代海岸线划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把海岸线定义为"平均大潮高潮时海陆分界的痕迹线",其长度以1∶50 000比例尺精度量算.但这条划分海陆的地理环境界线绝大部分时间是裸露的,1个月内海水可以到达的时间也仅有2~3 h.人们为什么不以海水浸淹和裸露时间各半的地方划分海陆界线呢?究其原因,是因为陆生植物即便遭受短暂的海水浸淹也难以存活.实质上,海岸线是划分喜盐生物与淡水环境生物的界线,这是海岸线最基本的内涵.不同海岸地貌类型海岸线按以下原则划定:(1)具陡崖的海岸线位于陡崖与海滩的交接线,即后滨的后缘,是高潮时大风浪可以到达的地方.(2)具滩脊的海岸线在滩脊顶部向海一侧的大潮平均水位上方,激浪流或上冲流可以达到的最远位置;如果有潟湖发育,则潟湖岸线应量计在内.(3)潮滩海岸线附近的盐蒿、柽柳、芦苇等骤然减少,且植株变小,潮滩海岸线一般划在耐盐植物群落生长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同样,发育潮滩滩脊(贝壳堤)的潮滩海岸,堤后潟湖岸线应列入海岸线计量.(4)在河口湾型河口(包括水域),岸线应划在河口区中段的中部.河口中段是过渡区,有一定长度,把水域岸线划在枯水季节咸水入侵界.如果用水的含盐度界定,即枯水季河口区出现水样氯度≤3 150 mg/L的位置,这是一个已使陆生植物完全不能成活的盐度值.(5)凡永久性的人工海岸构筑物,且构筑物所形成的岸线包络足够多的陆域面积,多为城市和种植用地,此构筑物形成的岸线即视为人工岸线.而一般窄而长的防浪、防沙堤或观光堤坝形成的岸线则不计入岸线统计范畴.盐田岸线的划分是个难题.盐田不能生长淡水生物,晒盐要引入海水,且一般趁涨潮自然吸纳或人工辅助吸纳.根据海岸线划法的内涵,应把有涨落潮水自然口门(潟湖口、湾口)纳水的盐田区划归海洋,岸线亦相对沿盐田边缘划出,如盐田区用地下卤水制盐则可例外.一般在海滩、潮滩上建的养殖池等仍以海洋对待.  相似文献   

8.
利用湛江东北海岸近30a6期LandSatTM/OLI遥感影像,基于人机交互方式获取海岸线空间信息,综合运用端点变率(EndPointRate,EPR)、线性回归变率(LinearRegressionRate,LRR)、岸线类型结构等多种方法或指标对湛江东北海岸线时空变迁及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近30a湛江东北大陆海岸线长度共增长约27.56km,岛屿海岸线长度共增长约15.44km,海岸线类型较多,自然海岸线锐减,利用类型构成趋于复杂,且更多地受到了人类活动干扰;海岸线变迁方向整体以向海扩张为主,其中大陆海岸线的平均 LRR和 EPR 为4.18m/a和4.12m/a,最高 LRR达94.26m/a;岛屿海岸线的平均 LRR和 EPR为2.24m/a和3.79m/a,最高 LRR 达66.44m/a。海岸线摆动剧烈区域主要集中于受围填海工程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为显著的岸段。人类活动已成为湛江东北海岸线变迁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山东半岛西北部的蓬莱至莱州湾一带,位於山东台背斜胶东台凸的西北翼,基本上属于低山丘陵区。丘陵外围延展大面积低缓的剥蚀夷平面,微向河谷、平原和海岸倾斜。在黄县、招远和掖县境内,该剥蚀面以西,分布近200平方公里的泻湖一滩脊平原,平原与剥蚀面之间,迤逦展布一条全新世古海岸线。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大连市海岸线的保护与利用,促进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根据大连市海岸线(大陆岸线)的自然属性和开发利用程度,基于"三级保护"制度,分析大连市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原生岸线占比较低,须采取有效措施整治修复,并适当加固和维护具有生态功能的岸线,保证自然岸线保有率约在36%;渔业岸线利用率最高,黄海以渔业、临港产业、旅游业和工业等为主,渤海以工业和渔业为主;严格保护岸线主要分布在金普新区,大连市市辖区和旅顺口区黄、渤海海岸,限制开发岸线主要分布在黄海庄河市境内和渤海长兴岛东侧海岸,优化利用岸线主要分布在黄海大连湾、大窑湾以及渤海太平湾、金州湾。未来应"一段一效"地推进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机制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1.
打开中国地图,你会看到一条使海陆分隔的长长曲线,这就是中国大陆海岸线。这条海岸线自辽宁的鸭绿江口朝西南逶迤而下,绕过辽东半岛,经河北、天津向东到达山东,从山东半岛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一路南下,在广东汕头向西,顺广东、广西到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千米。起点——鸭绿江口我国海岸线曲折万里,鸭绿江口是它的东部起点。在此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半岛西北部的全新世古海岸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东半岛西北部的蓬莱至莱州湾一带,位於山东台背斜胶东台凸的西北翼,基本上属于低山丘陵区。丘陵外围延展大面积低缓的剥蚀夷平面,微向河谷、平原和海岸倾斜。在黄县、招远和掖县境内,该剥蚀面以西,分布近200平方公里的泻湖一滩脊平原,平原与剥蚀面之间,迤逦展布一条全新世古海岸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岸线分维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分形理论,系统研究了中国海岸线分维及其性质。得出了基本结论:(1)中国海岸线的分形结构客观存在,在1:2500000地图上标定中国大陆海岸线长度的分形关系式为lgL=-3.9929-O.1597lgr(式中,L为中国大陆海岸线长度;r为测量标度);(2)使用量规法与网格法计算出中国大陆海岸线分维分别为1.1597和1.0707,台湾岛海岸线分维分别为1.0381和1.0025,等等;(3)进行海岸线分维横纵向比较,应遵循相同的分维计算方法。对于同一条海岸线而言,用量规法所得分维大干用网格法所得分维,且用量规法所得分维相对较大,则根据网格法所得分维亦相对较大;(4)在中国海岸线量规法与网格法分维计算结果之间可以建立关系式Dd=2.5932Db-1.5363(式中,Db为根据网格法计算所得分维;Dd为根据量规法计算所得分维);(5)随着从渤海到南海(由北至南)的空间变化,中国各大海域海岸线分维显现出一个由北至南逐渐变大的趋势,而海岸带物质组成、生物、气候等因素的南北变化或差异是导致中国海岸线分维南北空间变化的内在原因;(6)整个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分维并不等于其组成部分分维的算术平均值;(7)台湾岛海岸线受到了断层系的强烈影响,这可能是台湾岛(东部)海岸线分维较小的内在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4.
海岸线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在海洋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岸线精细化、高精度、高频次监测已成为当前海岸线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以宁波市大陆海岸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航空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摄影像、全野外调查等多源数据,开展宁波市2019-2021年大陆海岸线变化监测研究,对海岸线变化情况、分布情况、使用情况以及多源数据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提出变化岸段分类标准,发现基于多源数据采集的海岸线监测具有覆盖广、准确性高、时效性强、投入成本低等特点,能够为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大陆海岸线时空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线变迁对于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乃至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5个时相TM影像的人机交互解译,获取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中国南方大陆海岸线信息,分析了各时段岸线变迁特征及变迁原因。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大陆海岸线的长度和分形维度保持相对稳定,但岸线长度存在总体缩短和局部增长的演化趋势。(2)岸线海向推进的岸段占据主要部分,陆向缩退岸线仅发生在少部分岸段。(3)长江口—杭州湾南岸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典型岸段的分析表明中国南方大陆岸线的时空变化速率与强度在不断加强。(4)在1990—2010年期间,引起中国南方大陆海岸线时空变迁的人为因素的作用比自然因素显著,并导致人工岸线比重不断增大,自然岸线比重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了1913年以来的历史地形图、海图和遥感影像,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获取10期三门湾海岸线数据,进而对三门湾近百年来海岸线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海岸线变化主要发生在内海湾,以港汊围堵、连岛并陆为主的围填海活动导致海岸线向海推进的围填海面积总计231.42 km2。(2)海岸线总长度持续缩减,大陆岸线长度累计减少了161.99 km,海岛岸线长度累计减少了121.36 km;海岸线年平均变化强度介于-0.05%至-1.85%,大陆在1971—1980年、海岛在2006—2010年期间变化强度最为剧烈。(3)持续截弯取直致使岸线局部曲折形态特征平直化,自然岸线保有量不断降低,海岸线人工化程度持续增加,大陆远高于海岛。(4)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政策引导是三门湾海岸线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密西西比河谷型沉积:是海平面升降造成烃类形成过程中盐水排出的产物吗?Eisenlohr等密西西比河谷型(MVT)Z_n-P_b矿一般分布在稳定的克拉通盆地基底隆起之上或其附近。据认为,它们形成于来自盆地深处并向盆边缘移动,其温度在80°-200℃卤水...  相似文献   

18.
海岸线是海陆交互的分界线,也是实施陆海统筹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水平和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对海岸线的管控正逐步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当前,我国海岸线管控中存在规划引领不足、海岸线资源分类分级需进一步细化、海岸线人工化显著、海岸线管控分类较单一等问题。文章在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对海岸线管控进行分析,提出优先统筹海岸线规划编制、推进海岸线分类分级精细化、探索研究海岸线有效供给方法、增加海岸线用途管控、强化海岸线整治修复、加强海岸线精细化管控信息化水平等对策建议,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年来空气污染严重,尤其是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探讨全球变暖下未来气候变化和污染源等综合作用如何影响中国臭氧污染,对中国未来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利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Climat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ACCMIP)中GFDL和UMCAM模式评估气候和污染源变化对中国华北地区未来臭氧的影响,其中2001—2010年代为历史时段(Hist),其臭氧模拟浓度代表基准情况下气候和污染源排放的影响,未来情景包括中等排放强度情景(RCP4.5)和高排放强度情景(RCP8.5)。相对于Hist,RCP 4.5和RCP 8.5情景,本世纪末(2100)的华北地区臭氧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降低所致。同时,在RCP 4.5和RCP 8.5两个情景中,华北地区2100年代夏季臭氧浓度低于春季,这意味着夏季浓度降低幅度更大,这主要在于臭氧前体物的减少对于光化学活跃在夏季的影响大于其它季节。如果保持污染源不变,仅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臭氧超标天数、频率和污染事件持续时间的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可进一步加剧华北地区未来臭氧超标天数,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对于ACCMIP全球模式空间分辨率不足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结合区域模式来解析气候变化对臭氧影响的空间特征方面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汕头湾、大亚湾和湛江湾是分别位于粤东、珠江口和粤西沿海的3个重要海湾,分析它们近10 a来的海岸线变迁情况,可以为广东省现阶段海岸带开发管理和整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本文采用Landsat卫星数据,在Arcgis平台下,根据不同岸相类型的图像特征,通过人工解译方法提取岸线,利用叠加分析方法分析近10 a来3个海湾的海岸线变迁情况。结果表明:近10 a来,汕头湾、大亚湾和湛江湾分别有约5 680 m、16 100 m和22 440 m长的海岸线发生变迁,分别占广东省海岸线总长的0.67%、0.48%和0.17%,其中,有31 840 m的海岸线被用于工业和城镇建设,有8040 m的海岸线由于围海养殖活动发生变迁,3个海湾的海岸线平均向海最大推进距离约为397 m、792 m和535 m。可见,近10 a来广东省海岸带变迁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