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生产概况 乳山县养虾场一分场地处乳山湾的最末端,27个养虾池组成196.4×10~4m~2的养殖面积,其中最大虾池面积117.3×10~3m~2,最小526.6×10~2m~2,多数虾池666.6×10~2m~2左右。本场以潮差进水为主,机械提水为辅,每半个月有7d左右大潮期可自动向虾池进水,各池  相似文献   

2.
沙蚕在对虾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沙蚕作为鱼虾饵料,早已引起世界各国注目,但在我国作为鱼虾饵料,特别是作为对虾养殖的活饵应用于生产,尚未见大量报道。1987年我们对丁字湾沙蚕的自然分布、生活习性、繁殖季节、幼虫浮游和附着进行了研究。1989年在丰城乡642亩(1亩=666.6m~2,后同)虾池纳潮引沙蚕入池,获得成功,平均单产175kg,高者达185kg,最高每亩纯利达1200元。  相似文献   

3.
虾池纳潮期日本刺沙蚕幼虫数量及其沉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1992年2月27日-5月30日在文登市高岛盐场养虾场,对日本刺沙蚕(卵、各期胚胎和幼虫)的纳潮数量和幼虫的沉降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养虾生产有意义的纳潮期有3个。3月上旬的新月潮,持续12d,数量为(25-50)×103个/m3,主要组成是受精卵、各期胚胎和担轮幼虫。3月甲旬的满月潮持续7d,数量为(2-5)×103个/m3。4月上旬的新月潮持续8d,数量为(2-3.5)×103个/m3。纳潮量与潮汐关系密切,但与平均潮高无显著的相关。各潮期的纳潮数量比应是4:4:2。对16个纳潮虾池测试的平均沉降量为4492个/m2。据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日本刺沙蚕幼虫的沉降期可划为暂时沉降(5-6刚节)和变态沉降(7—10刚节)。出现暂时沉降(4月15日以后),便可执行纳潮后的排水等虾池早期管理。纳潮的定量监测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可用来指导虾池的纳潮。  相似文献   

4.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4月(春)、7月(夏)、10月(秋)和1990年1月(冬)四个季度月,对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23个测站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生态调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145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类44属138种,甲藻类2属2种,蓝藻类1属2种,绿藻类1属3种。在这些种类中,海水种72种,半咸水种47种,淡水种26种。测区四季均占优势的种类有中肋骨条藻、琼氏圆筛藻、蛇目圆筛藻和星脐圆筛藻等。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以秋季最高,平均为2587×10~3个/m~3,其次为冬、春两季,平均密度分别为2209×10~3个/m~3和2117×10~3个/m~3;夏季平均密度相对较低,为1047m×10~3个/m~3。测区营养盐含量丰富,通常不成为浮游植物繁殖生长的限制因子。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降雨、光照等气象条件和海流、温盐等水文化学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黄河口水下三角洲海洋线虫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本文是1987年10月对黄河口水下三角洲一个取样站(E_2站)的调查结果。该站水深10m;底质为粘土质粉砂,其粉砂和粘土的含量分别为51%和48%。小型动物的密度为(1315±752)×10~3 ind/m~2;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占小型动物总丰度的86.7%,平均密度为(1140±662)×10~3 ind/m~2。扩散卡方检验表明,海洋线虫主要种群的分布为集合分布。异质性卡方值表明,在所研究的样品分离尺度上可作出微生境的划分。结合优势种食性类型的分析探讨了控制小尺度空间分布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1988年寿光县对虾养殖期间(5~9月)水环境和底泥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据不同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养殖虾池;分别将水样和底泥环境中的弧菌、异养菌,及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培养、分离计数。据对虾养殖期5个月的数据分析,不同的养殖虾池有不同的菌数波动范围。底泥与水环境中的菌数分布各有不同。异养菌在水样中的分布最高值为736×10~2个/ml,最低值为268.1×10~2个/ml;湿泥样中的最高值为372.7×10~4个/g最低值为125.9×10~4个/g。弧菌在水样中的最高值为12.33×10~2个/ml,最低值为0.5×10~4个/ml。据综合资料分析,对虾养殖池中的各种细菌分布,底泥高于水样,高温季节高于低温季节。底泥和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含量与细菌数的分布成正比。底泥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是底泥环境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标志之一。根据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分布,可以有效地控制有机质(如对虾饵料)的投放量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亲蚕强化营养促熟培育和精心挑选亲蚕,集中同步产卵,缩短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时间,提高受精卵的质量;按照♀:♂=3:1配比产卵,孵化密度为1500~1800万粒/m~3,孵化率达80%以上。本试验经60 d培育,在1200 m~2的培育面积中育出5~6 cm沙蚕幼体2812万尾,单位面积出苗量为2.34万尾/m~2,底栖后至出池成活率为50%,平均产量约1250 kg/亩。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海水的密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核对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应用于中国近岸海水的可靠性,高精度的磁力浮沉子密度计在15—25℃,盐度5—35,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测量了长江口附近海水及其人工稀释海水的相对密度。结果表明,海水密度直接测量值系统地偏高于状态方程计算值,二者之间的偏差随水样盐度值降低而增大,且与海水[Ca~(2+))/s比值成明显正相关关系。经计算机拟合,导出了长江口附近海水及其稀释海水的状态方程,该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为±3.9×10~(-3)kg/m~3。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其邻近水域小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本文是于1986年7—8月对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其邻近海域的调查结果。小型动物的平均密度为789.2±292.7个/10cm~2。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是数量最多的类群,占66.5%,平均密度为526.8±261.7个/10cm~2;桡足类和介形类的百分比组成和平均密度分别为16.9%和4.7%,131.0±73.1个/10cm~2和20.0±27.8个/10cm~2,与世界上同类水域小型动物数量的比较结果十分相近。小型动物类群组成随着远离水下三角洲水深的增大和沉积环境的改变,线虫优势减弱,而桡足类显著增加。根据小型动物类群组成的变化,大型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平均每站种数,对研究海域进行的分区与自然分区基本相一致,即(1)黄河口水下三角洲,(2)莱州湾,(3)渤海中部,(4)渤海湾东南部。联系沉积环境对小型底栖动物的划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自行设计安装的磁力浮沉子法密度装置测量溶液密度具有±3×10~(-3)kgm~(-3)的灵敏度,±3.5×10~(-3)kgm~(-3)的精密度。25℃时测定Nacl溶液的密度与Millero测量值平均偏差为2.6×10~(-3)kgm~(-3),求得NaCl的φ_v~0值为16.61(cm)~3mol~(-1)。 对12批中国标准海水及24个稀释中国标准海水的密度测量值(温度在15~25℃之间)与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计算值之间平均偏差为3.4×10~(-3)kgm~(-3)。实验结果表明中国标准海水及其稀释海水的密度与盐度及温度的关系遵从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为中国标准海水作为溶液密度测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