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口虾蛄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人工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口虾蛄形态与生态习性,摄食与生长,交尾繁殖等生物学特性。介绍了亲虾蛄的选择和培育技术,产卵及其护理行为,口虾蛄幼体发育特征,幼体培养等有关苗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口虾蛄在人工育苗过程中亲虾蛄的产卵、孵化与湿度、底质、洞穴、光线的关系,以及抱卵和卵裂形态特征.根据口虾蛄自然生态特性,通过模拟自然环境,采用让亲虾蛄自身挖掘洞穴的方法,在人工控温的条件下,首次进行了人工育苗繁殖,获得了口虾蛄幼体3.4×104尾,培育成体长3~4cm的幼口虾蛄2200尾.此项研究为今后虾蛄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虾蛄(Squillidae)是重要的水产增养殖品种。目前针对虾蛄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基础生物学和繁殖生物学方面,其中在虾蛄的纳精结构、性腺发育和幼体发育等研究方面还存在诸多分歧。作者综述了几种虾蛄类,如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黑斑口虾蛄(O. kempi)、猛虾蛄(Harpiosquilla harpax)和棘突猛虾蛄(H. raphidea)的资源分布、生活习性、亲本、性腺和幼体发育等研究成果,以期为虾蛄繁殖生物学和人工育苗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扁藻、酵母、“鱼油 酵母”强化和“不强化”4种方式处理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黑斑口虾蛄各期幼体,比较不同强化方法对黑斑口虾蛄幼体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及总脂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强化12h后的卤虫无节幼体与对照组相比,总脂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卤虫无节幼体的脂肪酸组成与强化方式密切相关,其中“鱼油 酵母”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20∶5n-3(EPA)和22∶6n-3(DH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74%和4·84%。投喂强化后富含EPA和DHA的卤虫无节幼体,可增加黑斑口虾蛄幼体体内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提高其幼体的成活率、变态率与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5.
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是海州湾的优势渔业生物之一,在海州湾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2011年3、5、7、9和12月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口虾蛄的群体结构、资源密度特征、空间分布和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口虾蛄的全年平均体长为(102.20±0.65)mm,5月平均体长最大(105.56±0.95)mm,7月平均体长最小(96.48±2.37)mm;幼体比例5月份最低(8.90%),12月份最高(28.67%);口虾蛄的性比5月和7月小于1,其余月份均大于1.80;渔获量变化趋势为5月12月9月7月3月,渔获尾数为5月12月9月3月7月。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3、5月相对渔获量与叶绿素a、底层水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月份口虾蛄的相对渔获量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研究还发现,口虾蛄的空间分布与底质类型密切相关,口虾蛄主要栖息在砂、砂-粉砂-黏土和黏土质砂类型的底质中。  相似文献   

6.
黑斑口虾蛄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斑口虾蛄(Oragosquillakempi)俗称本地虾蛄、虾塘虾蛄、真虾蛄;广温性,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在浙江沿海一带售价达80~140元/kg,颇受养殖业者和消费者欢迎,是宾馆和饭店需要的海鲜之一。日本滨野龙夫等1987年研究了虾蛄的人工育苗,取得丰硕成果。我国仅王波等1998年报道了口虾蛄育苗获得成果[1,3]。作者承担浙江省科委、宁波市科委下达的关于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与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黑斑口虾蛄苗种生产试验,于1999年8月5日获得成功,在21.6m3水体中经23d培育,获体长1.2~…  相似文献   

7.
虾蛄的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蛄 (Squilla)俗名虾爬子 ,螳螂虾等 ,隶属于节肢动物门 ,甲壳纲 ,口足目 ,虾蛄科。虾蛄分布很广 ,从俄罗斯的大彼得海湾到日本及中国沿海 ,菲律宾 ,马来半岛 ,夏威夷群岛都有分布 [1]。虾蛄因其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而倍受青睐。近年来因海洋开发其资源日益减少 ,因此对其开展人工育苗已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已作过育苗研究的黑斑口虾蛄 (Oratosquillakempi)和口虾蛄 (Oratosquillaoratoria)均隶属于虾蛄科 ,口虾蛄属。现将它们的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殖技术要点作一概括。1繁殖生物学虾蛄雌雄…  相似文献   

8.
海蜇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苗种培育技术的操作要求 ,海蜇的繁殖经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阶段 ,海蜇苗种培育时间长达9~11个月 ,着重强调了螅状幼体的越冬保存、大规格苗种培育的技术要求 ,阐述了碟状幼体变态发育到幼蜇的特征。在3年研究过程中 ,共成功越冬保存螅状幼体3×106 万个 ,培育伞径10mm幼体3300万尾 ,20mm幼体1000万尾 ,30~50mm大规格海蜇幼体200万尾。  相似文献   

9.
杨柳吐翠、桃桦锦簇时节,正是虾蛄上市季节。虾蛄在我国沿海均有出产,其中以渤海产量最大。在优质鱼产量衰退的今日,虾蛄资源丰富,年年捕,年年生,年年都是虾蛄的丰收年。虾蛄隶属节肢动物、甲壳纲、软甲亚纲、口足类。俗名很多,因地而异,有琵琶虾、管虾、皮皮虾、虾蛄弹等多种名称。在浙江温州还有一个与皇帝有关的雅称“满  相似文献   

10.
受河流沿岸工农业发展以及人口急剧增加影响,小清河河口及邻近海域受到严重污染。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作为小清河河口及邻近海域重要渔业资源之一,承受着巨大的捕捞和生存压力。为了掌握口虾蛄种群在该区域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于2020年6—10月在小清河河口及邻近海域采集口虾蛄生物样本,进行了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216条长度为655bp的COI基因片段,共定义90个单倍型,63个多态位点,其中包括59个转换位点,1个颠换位点和3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700和0.0051。与其他海域相比,小清河河口种群遗传多样性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同时遗传结构分析发现黄渤海与东海及南海分布的口虾蛄种群遗传变异较大,但黄渤海海域内遗传变异较小。通过本研究基本掌握了小清河河口及邻近海域口虾蛄种群遗传多样性背景,也可为口虾蛄资源管理以及种质资源库建立等提供科学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向在餐桌上受人喜爱、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虾蛄,已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工繁殖、育苗获得成功,育出虾蛄苗2万尾,为今后我国人工养殖虾蛄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虾蛄俗称虾爬子,又称东方虾蛄,属口足类甲壳动物。随着近年来对虾、扇贝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2.
黑斑口虾蛄血细胞的显微观察及与斑节对虾血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永岩  周友广 《海洋科学》2000,24(10):14-17
口虾蛄 (Oratosquilla )是我国沿海常见口足类。随着海洋经济鱼虾资源的减少 ,开发利用口虾蛄资源的经济意义显得越来越大。而黑斑口虾蛄 (Oratosquillakempi)则更是其中体较肥胖、生长快、值得推荐的一种 ,很有养殖价值[1]。国内外有关黑斑口虾蛄的资料相当少 ,仅少量的有关形态、生态方面的报道[1],而有关黑斑口虾蛄血细胞 ,尚未见到详细的报道 ,一般认为它只有一种血细胞[2] ,故对其进行观察很有必要。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是目前中国南方养殖的主要经济虾类。对虾类血细胞形…  相似文献   

13.
先后于1959,1960,1987-1993年在南海采集口足类标本。经研究确认其中有2新种,分别隶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命名为脊尾近虾蛄和中华猛虾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虾蛄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年5月1日~7月16日在浙江宁波大学水产苗种试验场进行了不同虾蛄种类,不同换水量,不同放苗规格、数量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akempi比口虾蛄O.oratoria生长快、成活率高;水质条件较佳的塘,虾蛄生长迅速,平均每10天体长增加1.4cm,产量达804.0kg/hm2。  相似文献   

15.
林盛  黄宗国 《海洋学报》1991,13(5):686-691
根据周年逐周水平拖网的资料,报道了大亚湾核电站进水口龙虾、蝉虾、磁蟹、蟹和虾蛄的阿利玛幼虫和艾利图幼虫等6类甲壳类幼体周年逐周数量变化和昼夜变化。结果表明,5月底—10月幼虫的丰度最大;6类幼虫都存在夜间多、白天少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  相似文献   

16.
西沙群岛口足类(甲壳纲)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沙群岛的口足甲壳类(Stomatopod Crustacea)过去尚无报道。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6-1958年三次生物调查采集的标本写成,共记述7种,分隶2科3属。其中有5种都是首次发现于我国近海,有一种为新种一一西沙微虾蛄Parvisquilla xishaensis sp. nov. 。 口足类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和近岸水域,有不少种(特别是指虾蛄科Gonocfactylidae的许多种)栖息于珊瑚礁间;西沙群岛珊瑚礁环境中,有丰富的热带海洋动物区系,估计口足类应该相当丰富,由于我们过去调查采集还不够充分,目前发现的种不多,象在海南岛及南海其他近岸岛屿常见的假虾蛄Pseudosquilla ciliata Fabricius,刺尾指虾蛄Gonodactylus demani以及裂尾虾蛄属Charisquilla等属的代表,在西沙都还没有采到,预计将来随着调查采集的深入,还会发现更多的属种。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中国不同海域口虾蛄(Oratosqilla oratoria)群体的遗传特性, 作者对采自皮口、绥中、青岛和广州4 个海域的口虾蛄群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 比较并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获得585bp 的口虾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 发现变异位点54 个, 占总位点数的9.2%。COI基因序列A+T 含量(64.8%)显著高于G+T 含量(35.2%), 符合节肢动物线粒体DNA 碱基组成的特点。转换与颠换的平均比值是7.84, 碱基替换未达到饱和。100 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共定义35 个单倍型, 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162, 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203。4 个群体均具有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低的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 说明4 个海域口虾蛄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中等水平, 但广州海域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AMOVA 分析表明, 来自于群体间的遗传差异(84.53%)明显高于来自群体内的差异(15.47%)。遗传分化系数(Fst)表明皮口、绥中、青岛3 个海域间几乎没有发生分化(Fst<0), 而广州海域口虾蛄遗传分化较大。从GenBank 上下载了19 条粤东海域口虾蛄的同源序列与本实验获得序列共同构建NJ 系统发育树, 结果显示皮口、绥中、青岛聚为一支, 广州和粤东(深圳和汕尾)聚为另一支。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进化网络关系图均显示出广州海域口虾蛄群体较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6月)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6月,在月间分布上口虾蛄的生物量呈逐月下降的趋势,但各月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空间分布上大多数站位的生物量均较低(<150kg/km2);生物量重心位于27°33′N—27°55′N、121°20′E—121°38′E之间海域。各月相对高生物量(>150kg/km2)的空间分布与该月底温与底盐的变化相关。另外,随着月平均底盐特别是平均底温的升高,口虾蛄呈现逐月由较深海域向较浅海域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观察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的精巢和卵巢,并对精、卵巢进行组织切片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黑斑口虾蛄的精精巢由1对很细的管状结构组成,精子发育可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等期,精子圆球形,无鞭毛。卵巢分左、右两叶,对称且相互粘连。卵细胞为多黄卵,卵母细胞发育分为未发育期、卵黄形成前期、卵黄形成期和成熟期4期;在卵黄形成前期形成大的生发泡。卵巢发育期、发育早期、  相似文献   

20.
刘海映  张嵩  邢坤  陈雷  张秀芹 《海洋科学》2016,40(11):121-128
为研究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仔虾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盐度适应性,作者分别实验分析了盐度突变和渐变对其累积存活率、摄食率和掘穴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仔虾盐度耐受能力较强,突变组的仔虾存活盐度为15~45,渐变组的仔虾存活盐度为5~54;仔虾的适宜盐度为21~33,24 h存活率在80%以上;盐度对口虾蛄的摄食影响较大,突变盐度为21~33时,仔虾摄食较为活跃,低于18或高于42基本不摄食;盐度渐变组摄食活跃范围为19~38,低于9或高于50基本不摄食;盐度突变对口虾蛄仔虾掘穴的影响显著,盐度突变至21和33时,掘穴时间极显著延长。本实验结果可以为口虾蛄的人工养殖和增殖放流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