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了黑鲷ghrelin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提取胃组织总RNA并扩增出目的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经质粒PCR扩增、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标准曲线等,成功建立了ghrelin基因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以准确分析ghrelin基因在黑鲷摄食调节中的作用。运用建立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不同饥饿时段(2天、7天)黑鲷胃、肠、下丘脑组织中ghrelin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饥饿2天(短期饥饿),黑鲷胃、肠组织中ghrelin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下丘脑ghrelin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饥饿7天(长期饥饿),黑鲷胃、肠组织ghrelin mRNA表达比饥饿2天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下丘脑ghrelin 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5);在同一饥饿时间内不同组织ghrelin mRNA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黑鲷不同组织ghrelin基因的表达随不同饥饿时段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推测ghrelin基因参与了黑鲷摄食调节的生物学讨程。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8,(8):7-7
FTO是在白种人中第一个发现的肥胖基因,它与人类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人们在以前的研究中便发现了这个基因,但对它的作用机制还不甚了解。最近.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通常情况下,进食后食欲“开关”将关闭,饱腹感随之产生;但是.FTO将阻止饱腹感的产生。FTO基因的类型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有双拷贝高危型FTO基因的儿童来说,他们的食欲即使在进食后也不会受到抑制。这项研究的带头人简·瓦德尔表示.携带高危型FTO基因的人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8,(6):8-8
自古以来,飞蝗灾害就被看做是一个奇特的自然现象。100亿只飞蝗忽然振翅;中向天空,或是俯冲覆盖大地;经济被摧毁,饥馑大爆发,人类的灾难开始。飞蝗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对此,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为了“同类相食”。同类相食在飞蝗中相当普遍:在食物供应不足以支持整个种群时,幼年飞蝗为了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和盐),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8,(6):9-9
看见面包上长了霉菌,大多数人会立刻将其扔掉;然而,有些人却可以从这些小型真菌中看到诸多可能性,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帕特里克·许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霉菌生殖过程中的一种新机制——该机制通过在减数分裂中“关闭”不匹配基因(“关闭”后该基因将无法表达),避免了非正常的遗传突变。许说:“对霉菌的这种‘定位不匹配基因并关闭之’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9,(10):8-8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口,它还有更为实际的作用。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眼部细胞可以提醒我们危险正在靠近,这个提醒并不需要大脑的帮助。瑞士弗里德里克·米斯切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小鼠的眼部细胞,他们发现:当一个外来物体靠近时,一种视网膜细胞会变得“活跃而敏感”,如神经元一样被激发起来。研究者认为,人类很可能也有类似的眼部细胞。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9,(6):9-9
赤潮爆发时,藻类将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使许多水生生物无法生存;有些藻类甚至会释放毒素。人们已经找到一些方法来解决赤潮危机。现在,英国赫尔大学的科学家们提出了另一个解决赤潮的方案——超声波。引发赤潮的藻类有一种异形细胞,这种细胞内有氨气泡,使藻类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而不会下沉。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8,(9):6-6
章鱼又被人们称为“八爪鱼”,但是蕈鱼的八只触腕中,哪些是“手”、哪些是“脚”,要么都是“手”或者“脚”?最近,一只名叫“梅维斯”的巨型太平洋蕈鱼有可能帮助科学家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章鱼的“手”“脚”数量是相同的,4条触腕负责行动,另外4条负责进食和操纵物体。但科学家们通过仔细观察后认为,章鱼有6只手和2只脚。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9,(2):7-7
美国耶什华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一种小型胞内蛋白可以协助细胞“自杀”,这发现很可能为癌症等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自然衰老或外界压力等因素均会导致细胞的程序化死亡,又称“凋亡”。  相似文献   

9.
澳洲皇家阿德雷德医院的外科医生们要处理一个棘手的病人:鲨鱼撕裂了伤者的左肺、左锁骨和横膈膜;巨颚咬断了肋骨;凿开皮肤、肌肉;腑脏外露,惨不忍睹。缝合的450针--是鲨鱼留给他的“纹身”,万幸的是,鲨鱼把命也留给了他--23岁的雷尼福斯。这位潜水及叉鱼比赛冠军伤愈后最初的挑战是:必须拼命克服“惧鲨症”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他几乎视鲨为敌!鲨鱼一定是人类的仇敌--雷尼坚信不移。然而,本能却驱使雷尼一次次思考:究竟是什么引来大白鲨攻击人类?是猎物的气味?是人类侵犯了它的领地?是鲨鱼在自卫?还是人类挑衅?他…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8,(6):7-7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联合研发了一种纳米级的“纳米蠕虫”——它可以在人体血管内“巡逻”,不会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明显干扰;它们仿佛“微型抗癌导弹”,直接瞄准肿瘤。用这种“纳米蠕虫”,医生可以对付那些使用传统方法无法检测到的正在发育的小肿瘤。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08,(3):9-9
类人猿有想象力吗?它们是怎样看懂图片的?瑞典隆德大学的认知学科学家托马斯·帕森经过数年对大猩猩的研究得出结论:理解图片的意思并非人脑的专利。当我们人类看到一张图片时,通常会根据现实情况向图片中添加一些它原本所缺失的信息——比如,看到图片后,我们会知道是一个人正在跑步,而事实上图片中只是显示了跑步时一个“冻结”的动作。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研究表明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一个蕴藏许多高效药理活性物质的巨大宝库。“向海洋要新药”已成为药学研究的新课题。生活在太平洋底的盲鳗,是一种十分奇特的鱼。它竟有4个心脏,科学家们从它身上发现了一种可以用于治疗心脏律失调的物质,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药是理想的高效强心剂。这种药剂一能增加心脏向血管输送的血量;二能降低心跳频率。有报告说,在原苏联顿河入海口淤泥中生活的盲鳗,它的心脏能分泌出一种强烈的兴奋剂。人们只要服用很少一点这种分泌物,就可以使心脏输出的血液成倍增加。从而避免心力…  相似文献   

13.
科技短消息     
腰围增大,大脑萎缩?与相对较瘦的老年人相比,肥胖老年人的大脑认知区域较小,这使得他们的大脑年龄至少比实际年龄老了16岁。从前有研究表明,中年肥胖会增大日后患老年痴呆的风险,而老年痴呆通常伴随着大脑萎缩。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选择了94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09,(3):9-9
据估计,人类每年会倾倒7.6万立方米废油。这些废油最终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难以处理。尽管目前已经有许多吸收材料(比如活性炭)可用来处理废油,但这些材料通常价格昂贵、效率较低。最近,美国亚利桑那州和新泽西州的科学家们报道了一种超轻的固体气溶胶。  相似文献   

15.
书信往来     
贵州省安顺市双阳子弟中学初三四班罗嘉同学说:封面每期都很漂亮,可是有那么一圈红蓝边,就显得很“傻”。海洋,给你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装上了这么一个“框”,似乎很拘束。失掉了那种神秘、广阔的感觉。希望你们花点心思,把它变好,好吗?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二(13)班姜成同学说:我眼中的《海洋世界》很不好看!原以为会是一本关于海洋生物介绍的科学读物,可是占据更多的是海洋环境,海洋旅游这些东西。但也有惊喜,看到了“史海钩沉”这个栏目,希望多一些像“史海钩沉”、“海洋与人”和“多样生物”这样的栏目,这样就非常好了!泰州市塘湾镇初一石磊同学说:我看到这本杂志后,觉得很好,但是没有一件事物或一个人十全十美的,所以我在这里提几点意见。1.在这本杂志中,我觉得内容里应该多加一点海洋中的立体画,这样会扣住读者的心;2.这本杂志的封面应该改为海洋中的景色;3.有些文章不要太长了,这样会让人看烦了。以上几点希望能采纳。编辑寄语:书信往来  相似文献   

16.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是脂代谢的关键酶,肌肉和肝脏是鱼类脂代谢的主要场所。为研究饥饿过程中这两种酶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ELISA技术检测了在35 d饥饿过程中这两种酶在大黄鱼肌肉和肝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饥饿胁迫显著降低大黄鱼肌肉和肝组织中脂肪含量,以及脂肪合成关键酶ACC 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提高脂肪分解关键酶HSL mRNA表达水平(P<0.05)。饥饿胁迫对肌肉和肝组织中HSL和ACC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肌肉和肝组织HSL (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8 2和0.539 6)以及肌肉组织ACC酶活性(r=0.677 7)与对应mRNA表达水平呈中度正相关(0.5 < r < 0.8),但ACC酶活性在肝组织与其对应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374 0),提示饥饿胁迫对大黄鱼HSL和ACC的表达存在翻译前和翻译后两种水平的调控。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饥饿胁迫对大黄鱼脂类代谢分子层面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09,(4):9-9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家们完成了一项自1915年就已经开始的研究,揭示了生活在大西洋的一种蜗牛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的巨大变化。科学家发现,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这种蜗牛的外壳长度平均增加了22.6%,而其他外壳特征并无变化。为什么这种蜗牛会变大?一个原因是,人类过度捕鱼导致蜗牛的天敌——鱼类减少了:另一个原因是,环境温度升高了。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09,(4):8-8
最近,一项科学研究为“食肉即自杀”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这项研究在美国国家癌症协会科学家们的带领下进行。从1995年到2005年,科学家跟踪调查了年龄在50岁到71岁之间的545万人的健康状况。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如年龄、体重、吸烟史等)的影响后,研究者得出了饮食与死亡率的关系:牛排、热狗及其他红肉和加工肉类会显著增加食用者的死亡率。对于那些曾大量食用红肉的人来说,如果他们减少红肉的摄入量,则男性的死亡率可降低11%,而女性的死亡率可降低16%。在大量食用红肉的人群中,癌症和心脏病是最主要的死亡因素。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8,(10):7-7
打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给无数人的生活带来困扰,人们对打鼾的不利影响也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刚刚结束的欧洲睡眠研究协会的会议上,来自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科学家们报道了打鼾对儿童智商发育的阻碍作用。科学家们对比了有打鼾问题的儿童和不打鼾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长短以及大脑活动的情况后发现:存在打鼾问题的儿童由于睡眠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20.
如果人喝了海水,会越喝越渴,最后甚至渴死。可是终生生活在海洋中的鱼、鸟、爬行动物等却不会有这种危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它们都有自已的独特的海水淡化“装置”。科学家们已陆续揭开了它们“装置”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