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克强 《海洋科学》1996,20(2):11-12
夏季高温季节,由于残饵的污染和饲养地换水能力差,浮游生物大量滋生繁殖,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下降,往往在夜间或次日凌晨会出现因缺氧所引起的鱼虾浮头,造成鱼虾在短期内大量死亡,给鱼虾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为此,研制了由固液两相组成的复合增氧剂,进行了室内试验和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增氧剂对预防和救治因缺氧所引起的浮头是行之有效的,并且有净化水质的作用。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试验用对虾于1990年8月7日取自青岛黄岛对虾养殖场,体长6~7cm,在室内充气暂养1周。复合增氧剂,中国科学院海…  相似文献   

2.
胡胜利 《海洋预报》1997,14(3):65-70
本文以第十一次南极考察队在中山站气象观测和天气分析预报资料收集情况,对中山站现场观测资料分析统计,并与建站以来历次考察队在中山站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得出了1995年中山站天气比历次观测年份异常,在1~5月份天气特点雪多,阴天多,日照短,7月份气温异常高,月平均气温比一般年份要高出9.8℃,大风日数28天,极大风速达47.2m/s。  相似文献   

3.
虾池的溶解氧含量及其补充量和消耗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对虾养殖池塘溶解氧含量及其收支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虾池DO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昼夜变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是虾池溶解氧补充的主要来源,夏季最高可超过5mg/(dm3·d)。养殖后期对虾的耗氧量占总耗氧量的34%,底质和池水耗氧量分别占30%和35%。根据虾池氧的收支情况讨论了池养对虾的生产容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对虾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因子与对虾生理活动的关系做了不少研究。而有关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摄食和生长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中国对虾的日摄食节律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浮游植物环境、温度、光照、日投饵次数等因子对中国对虾摄食和生长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观察在6个底面积为13m2的水泥池中,放养平均体长为7.88cm的中国对虾539尾,池底铺有20cm厚的底泥。使用直径30cm的饵料盘投喂配合饵料,将饵料盘…  相似文献   

5.
1992~1993年福建南部地区虾病的调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2年7月~1993年11月,福建养殖对虾发生了数起严重的流行性虾病.病发高峰期分别出现在1992年7月(发病对象为长毛对虾和斑节对虾)、1992年9月(日本对虾)、1993年5月(中国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和日本对虾)和1993年10月(日本对虾)。本文对上述4次虾病做了调研,探讨了细菌、病毒和某些生态因子的变化与虾病的关系。l材料与方法1.1细菌的检测材料取自同安西柯万亩对虾养殖地(表l),采集方法按微生物调查规范[1],3h内带回实验室。检测按陈和范等[2,3]方法分离、培养、鉴定和…  相似文献   

6.
病毒虾池底泥对对虾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3年全国暴发的对虾流行病,主要是由病毒病引起的,其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之广,危害之大,前所未有①现已认识到,对虾病毒病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其中,虾池底泥是其传播途径之一。室内试验证实:病毒通过虾池底泥的传播.可使健康虾感染对虾肝胰腺小病毒病(HPV)②鉴于病毒可通过底泥传播、扩散,危害养虾业。因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病毒传播,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并进而预防病毒的感染,是当前对虾养殖业的重要研究课题。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对虾对虾于1993年7月10日取自青岛流亭镇双埠…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6年6月在山东莱阳市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体长4.5-6.0cm体重1.2-3.7g)和日本刺沙蚕(体长1.0-5.0cm)通过持续20的室内实验,研究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实验条件为:水温21-23℃,海水盐度30-31,pH=8.2-8.6,室内自然光照,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C(g.g^-1.d^-1)与体重W(g)的关系为C=0.153W^0.7072,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池和养成池11项水质参数(温度,盐度,pH,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酸盐及硅酸盐浓度)对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附着性纤毛虫附着量变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与虾池化学需氧量(COD)之间存在着直线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内,R1=0.002+0.260COD(r=0.711,P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育苗人工海水溶解氧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是对虾人工育苗中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水质问题之一。吴尚懃等(1960)曾做过中国对虾从受精卵到无节幼体各期耗氧量的测定,而以后各期至今未发现有人作过测定,对于育苗中池水溶解氧的消长规律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并掌握对虾育苗过程中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以达到科学地管理,保证育苗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参加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水域溶解氧与营养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云辉  陈玲娣 《热带海洋》1994,13(1):96-100
根据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的调年调查资料,对珠江口水体中的溶解氧与营养盐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O4-P与AOU(表观耗氧量),NO3-N与AOU,AOP(表观产氧量)与Chl.a之间显著或高度显著相关,进而估算了PO4-P和NO3-N的氧化部分,丰水期各占测定值的63.7%和53.7%:枯水期各占31.3%和69.6%。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的周年凋查资料,对珠江口水体中的溶解氧与营养盐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O4-P与AOU(表观耗氧量),NO3-N与AOU,AOP(表观产氧量)与Chl.a之间显著或高度显著相关。进而估算了PO4-P和NO3-N的氧化部分,丰水期各占测定值的63.7%和53.7%;枯水期各占31.3%和69.6%。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池和养成池11项水质参数(温度、盐度、pH、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酸盐及硅酸盐浓度)对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附着性纤毛虫附着量变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与虾池化学需氧量(COD)之间存在着直线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内,R1=0.002+0.260COD(r=0.711,p<0.05),在养成池,R2=0.553+0.098COD(r=0.668,p<0.05)。R与水质其他因子之间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对虾体表纤毛虫的附着量(M)与虾池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之间存在着指数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M=0.512e4.01R(r=0.692,p<0.05);在养成池,M=0.409e8.21R(r=0.671,p<0.05)。说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纤毛虫附着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虾池COD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于举修 《海洋科学》1993,17(6):12-14
随着对虾养殖业不断发展,海水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致使虾池水中轮虫密度剧增导致对虾浮头死亡,损失极大。例如1984年乳山县,在8月中旬虾池内轮虫密度达50个/ml,全县由于轮虫造成浮头死亡的虾池3740亩,其中全部死亡的虾池740亩,部分死亡的虾池3000亩,其余的20000余亩的虾池正在大批浮头。 为了解决轮虫对养虾的危害,利用硫酸铜,杀死虾池中的轮虫和原生动物,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亚硝酸盐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淑英  邹栋梁 《台湾海峡》1994,13(3):236-239
长毛对虾幼体从无节幼体至仔虾期对亚硝酸盐的忍耐性依次增强。在盐度32,pH8.20和水温28±0.5℃的条件下,无节,蚤状,糖虾,仔虾24h的LC50值分别为7.63,15.09,22.92和64.58mg/dm^3NO22-N;蚤状,糖虾,仔虾48h的LC50值分别为11.9,11.41和37.34mg/dm^3NO2-N;仔虾72h和96h的LC50值分别为22.94和13.81mg/dm^3  相似文献   

15.
1993—1994年福建连江大官坂垦区对虾养殖水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1993年与1994年养殖对虾病毒性疾病流行期间福建省连江县大官坂垦区进水总渠和养殖虾池的水环境特点。养殖后期,水中溶解氧降低,且日变化幅度增大,异养细菌总数和弧菌数明显增大。气候环境骤变是对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协迫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配合饵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于1991年7月21日-8月19日在河北省唐海县西林养殖场以养成期中国对虾为材料,在其配合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进行中国对虾对维生素C需要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当中国对虾体长为5.5-7.5cm时,若以本项研究采用的配合饵料的基本成分和配比为基础,配饵中维生素C的最佳变化添加量为0.018%-0.030%。研究发现,变动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对于中国对虾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增强抗病力和抗低氧能力以及提高存  相似文献   

17.
1993年,于文登市小观海珍品育苗养殖场,在海湾扇贝和对虾育苗结束后,利用其配套的单胞藻培养地进行真鲷育苗,利用对虾育苗池和卤虫孵化池培养轮虫。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前提下,育成全长3.01~6.50cm,平均全长3.44cm的真鲷商品鱼种161116尾,从仔鱼培育到商品苗种的成活率达到24.72%,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达到2685尾,1993年7月19日通过了文登市科委组织的验收。正材料和方法1.1育苗设施亲鱼产卵池(1个)和鱼苗培育池(6个)皆用单胞藻培养池(规格为3.8m×3.7m×0.8m,水…  相似文献   

18.
包膜饵料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合作应用流态化技术研制成功包膜饵料。即在低温条件下,在流化床设备中以环模等生产的颗粒饵料为基体,复合上花粉,多种维生素、活性酶、药物等,再包复一层抗水薄膜,制得胶囊型包膜饵料。制得的包膜饵料中各种添加剂的有效营养成分收率高,水中溶失少;抗水性能好,在水中浸泡8h以上不溃散;对虾喜食。制成药饵可以更有效地防治虾疾病。经9.95亩土池网箱喂养试验,亩均毛产对虾168~198kg,虾成活率达90%以上,投喂饵料系数1。1.64~l。1.8,最低为l:l,25。用中试流…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从珠江莲花山河段采集的淡水和大洋海水经过滤后,按不同盐度混合,模拟河口咸淡水交汇区重金属在水中各微粒级的分配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盐度条件下,Fe,Al,Cu,Pb,Zn和Cd主要以粒径>1.0μm和<0.22μm的微粒存在于水中。在加入Fe(3+),Al(3+)模拟实验中,重金属绝大部分含量形成粒径>1.0μm的微粒,其中Fe达99%以上,Cu,Pb约95%,Al约有70%-90%,Cd约40%,其余部分主要以<0.22μm微粒存在。加入与未加入Fe(3+),Al(3+)的实验比较,Fe(3+),Al(3+)的加入对水中Cu,Pb,Zn和Cd含量向大微粒聚集有很大影响,使其聚集在粒径>1.0μm微粒的量增加30%-40%。另外从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可知,水的盐度与重金属在位径<1.0μm微粒中的含量分布无明显关系,但咸水中大量离子将对河水中胶体絮凝和微粒增长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93年,唐山市对虾养殖业遭受了暴发性流行病的袭击,现将调查结果简述如下:l993年对虾流行病调查概况1.l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为乐亭、滦南、唐海、丰南四县13个集中养殖区,总面积34510亩,占全市对虾养殖面积的17·25%。1.2调查初步结果1.2.1虾病基本情况从调查中发现,一池虾发病到全部死亡仅2~3d;其体征:虾肝胰腺白浊,肿大,尾扇红、游泳足微黄,进一步可发展成虾体微粉红,肌肉白浊,前足变白;死虾规格4~8cm,平均6.4cm,7月l~15日为发病高峰期,流行期104d。单方水体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