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探究海洋科技创新对于海洋经济的影响成为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11个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在金融发展视角下探讨海洋科技创新对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节效应以及门槛非线性作用。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对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过程中,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表现出正向调节效应,而金融发展结构的调节效应暂不显著;在海洋科技创新作用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发展规模存在双门槛效应以及最佳金融发展水平区间,金融发展结构和效率均存在单门槛效应,即当金融发展结构大于单一门槛值时,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增长表现显著正向作用,当金融发展效率大于单一门槛值时,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增速放缓,依靠简单的资源投入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海洋产业的需要,而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既是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方向。文章选取2009—2021年全国海洋经济数据以及2009—2019年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产业经济数据,研究了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增长的独立影响以及协同影响,并建立了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门槛变量,科技创新水平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门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对海洋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这二者的协同效应也能够激励海洋经济水平的提升;科技创新促进海洋经济水平增长的过程中有门槛效应存在,跨过门槛值后,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水平的促进影响程度会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洋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步入了调整期。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产业同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科技创新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分析海洋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要统筹协调海洋资源开发时序,科学确定海洋资源开发布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深化海洋经济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及时掌握海洋经济发展动态,保障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2006—2016年中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水产品贸易和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整体层面,水产品贸易对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且环境规制对提高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显著。在贸易方式层面,环境规制的中介效应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但并未抵消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抑制作用;水产品进口贸易能够显著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区域层面,北方沿海地区水产品贸易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高于南方;北方沿海地区水产品贸易对环境规制起到促进作用,而南方沿海地区相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海洋经济增长效率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目前尚未有文献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综述。本文从技术进步中性与海洋经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中性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偏向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偏向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四方面对海洋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文献梳理,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学者们在海洋经济增长效率领域的主要研究发现。通过梳理发现:当前研究存在的技术进步中性假设使得现有成果无法解释海洋科技进步在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资源环境之间的作用机制;偏向性技术进步方法研究以基于CES生产函数的参数分析法为主;缺少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海洋经济绿色增长效率两者综合效应的系统分析。最后针对各问题给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揭示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机理,促进我国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文章构建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发展2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为实例,利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度及其演化趋势,进一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海洋科技创新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驱动路径,以此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6年辽宁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分为中度失调衰退、严重失调衰退、中度协调发展和良好协调发展4个主要阶段;海洋科技创新通过海洋资源水平、海洋经济规模和海洋经济结构对海洋经济发展产生直接效应,同时通过海洋经济规模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间接效应,即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未来应统筹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扩大海洋科技的投入和产出,积极培育海洋科研人才和新兴海洋产业,注重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发展港口经济。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以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作为门槛变量,进一步研究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说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在推动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存在一重门槛,随着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越过一重门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大。根据研究结论,未来应加速推进涉海产业转型,鼓励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同时结合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不同产业制定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对海洋经济的战略性作用越发重视,于2013年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文章采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这两个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进而构建海洋生产函数,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引入生产函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指标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实证影响。研究表明:海洋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与劳动的投入,而且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虽然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对海洋经济有显著正的影响,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对海洋经济的影响为负且不太显著。这证明我国海洋经济产业间要素流动不自由,因而政府要加强消除海洋产业间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力度。同时还发现海洋经济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大力引导资本和劳动力进入海洋经济是促进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尤其是从那些已经产能过剩的产业,以此来帮助我国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技术预见的海洋科技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科技创新已成为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对海洋科技创新及技术预见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技术预见引入海洋科技创新领域,使其为海洋科技政策、创新方向和内容提供有益指导,整合海洋领域创新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海洋资源效率,加强创新主体以及相关要素问的沟通交流,促进海洋科技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促进海洋经济与社会、科技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东部海洋经济圈所辖3省1市的海洋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将海洋产业生产总值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将地区分类。结果表明:从海洋产业结构看,研究区域在区域增长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3个方面各有侧重;从整体看,研究区域产业结构较好,上海的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差。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科学规划海洋产业、加强海洋经济统计、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合理评价区域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增长,文章以东部海洋经济圈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综合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发展等因素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综合指标包括海洋科技支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科技投入3个主要素及其11个指标,2006—2015年东部海洋经济圈各地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且差距较小;除政府支持力度外,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工业污染程度等变量均与海洋生产总值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海洋科技发展水平为正相关;未来应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减少区域壁垒制约以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相似文献   

12.
沿海各省、市、自治区在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方式及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海洋生态文明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因此,全面评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对促进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构建海洋生态文明进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时序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和熵值法,测算了2006-2015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结果表明:从分指标来看,海洋资源有序开发成果显著,促进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海洋产业开发多为中低水平,生态环境改善存在下行压力。从整体来看,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空间差异。基于以上结论,应从增加海洋产业科技研发投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着手,以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具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天然的区位优势,海洋渔业是其最具稳定增长优势的海洋产业,然而由于海域环境污染、水产养殖病害、近海过度捕捞等问题,近年来福建省海洋渔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通过对福建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从生产贸易能力、资源禀赋、科技推广能力和相关产业发展状况4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海洋渔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的海洋渔业竞争力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海洋渔业综合竞争力水平较高,但在科技创新推广、相关产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方面较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为进一步提高福建省海洋渔业竞争力水平,提出推进渔业组织化建设、培养渔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多元化休闲渔业等合理建议,以期对福建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海洋自然资源是支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编制海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对摸清海洋家底,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了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意义,分析了目前编制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中内涵不明确、分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目标,核算方法及编制对象等方面探讨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能力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实证结果显示:(1)五大准则层指标按权重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海洋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海洋经济结构、社会民生、海洋生态环境;(2)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间为波动上升趋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间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差距在逐渐变小;(3)影响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各子系统中,北部海洋经济圈在5个子系统评分中均处于较低水平。为此,提出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海洋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海洋生态资源集约节约与可持续利用,文章在梳理国内现有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模式、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案例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生态产业化模式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认为,海洋生态产业化需具备3个必备条件:①实施区域必须具有独特的可供开发的海洋自然生态资源优势;②产业化过程必须控制在海洋生态系统承载力限度内;③要符合海洋产业发展规律。基于生态产业化模式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①明确1个发展目标:实现海洋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②奠定好2项工作基础:做好资源调查评价和生态承载力评估;③建立3个支撑保障:顶层规划、监管机制和引导机制;④创造4项推动力:通过政策、科技、人才和资本市场产生创新发展的动能;⑤建立5步实现路径:逐步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新模式,最终形成新业态。在推动海洋生态产业化的进程中,建议将海洋资源保护利用的监管工作贯穿于生态产业化的全过程,严格禁止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产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9—2018年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借助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使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考察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重路径,海洋科技创新不仅可以直接促进海洋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海洋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海洋经济增长;(2)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海洋经济增长,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3)人力资本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北部海洋经济圈的促进作用更强。未来应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升级。  相似文献   

18.
海洋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可视为将海洋资源环境作为生产投入要素的广义生产行为,因此受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制约。本研究基于资源环境边际效应的经济学视角,以对海洋资源环境破坏较大的填海造地建设为研究重点,通过基于GIS的海洋资源环境边际机会成本评估和基于边际效应分析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理论和方法,重新认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在海域管理绩效评估和科学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为区域海洋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新的方法体系;关键成果是构建基于边际效应分析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模型将海洋资源环境纳入宏观生产投入要素,由宏观要素的边际收益测算承载力极限阈值,其中对海洋资源环境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的正确评估是承载力评估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