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底地质勘查现代技术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当今海底地质勘查现代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海底地形测深系统,海洋水声,声层析技术,海底取样技术,深潜器技术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探测技术等,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海洋探查与资源开发技术”主题研究,研制和开发取得的一系列高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促进海洋地学科技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蛟  莫杰 《海洋技术学报》2015,34(2):118-125
当今海洋地学领域新理论、新学说的产生,以及海底地质构造调查研究与矿产资源勘查取得的重要突破和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了高新技术及各种高分辨、高性能、高精度探测仪器的结果。显然,高新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海洋地质科学的发展,如海洋地学的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理论、沉积作用与浊流、海底地震及火山成因、古海洋学、全球变化、现代海底成矿理论、极端环境与生物群落、地下生物圈假说等。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全球定位系统、海洋立体测绘新技术、海底地质采样技术、深海探矿/采矿系统、深海运载技术和我国深海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就海洋地质科技的发展,提出要形成一整套立体探测综合技术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官晨钟 《海洋科学》1982,6(5):42-43
随着海洋地质科学的迅速发展,已有的钻探取芯手段已不能满足海洋地质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海底钻探技术的研究已成了海洋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海底钻探技术设备在类型、经济和性能方面都很不相同。美国在六十年代为了执行《深海钻探计划》而建造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加拿大实用微系统公司(AML)生产的GR—12型海底地热探针的设计与使用基本情况,这种探针不但可以测定海底沉积物的温度梯度,而且还可以现场测定导热率,这为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提供了工作方便。  相似文献   

5.
大鹏湾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1年,我局在大鹏湾深圳海域开展了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调查研究,结合实测的海底地形地貌背景,根据潜在的海底地质灾害因素和海底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及水化学有害因子分析,综合研究了大鹏湾海域的海洋地质环境;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大鹏湾的海洋地质环境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综合评价;为大鹏湾的海洋开发工程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依据海洋地质调查的需求和海底地质取样技术规范的编制原则,研究了海底地质取样标准编制内容及作业规范技术要点,对海底地质取样标准体系构成及作业技术规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元素地层学是海洋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海底沉积物中元素或元素组合的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元素地层学取得较大进展的主要表现在大陆地质的研究中,而在海洋地质研究中却进展较缓慢。论述了近年来随着南黄海海洋地质调查的不断深入,在元素地层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质矿产部下达的任务和体制改革精神,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最近成立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队,这是我国地质矿产部系统第一支海洋工程地质专业调查队伍.海洋工程地质调查,是区域性的浅层综合地质调查.在南海主要为油气勘探开发及海底工程服务.它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测区内海底不稳定性地质因素和区域背景、形成地质灾害的原因、诱发机制、作用过程和规模等,并作出科学评价,以避免海底工程发生灾害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海底电缆路由的海洋环境。它包括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渔业设施及各种海底障碍物等,是选定海底电缆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应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邀请,美籍华人、美国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学海洋与湖沼研究部教授陈琴于1984年12月8日至22日来二所讲学。 陈琴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海洋地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对海洋地质、古生物学和古海洋学的研究造诣较深。在二所期间,陈教授主要讲授了以下内容:①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②海洋构造史。③大陆边缘类型。④古海洋学。⑤海底地貌。⑥海洋沉积和海洋沉积盆地。⑦开阔海洋的文石沉积。 听取讲学的还有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石油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教师和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1.
序言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强国",已成为国家战略。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填海造陆、港口建设、海底管线等海洋工程活动的增加,海洋地质灾害频发。为了保护海洋地质环境与工程活动安全,迫切需要对海洋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方位勘察与评价。海洋工程地质,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海洋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底沉积物工程地质特性、海底地形与地貌特征、海洋动力地质作用、海洋地质灾害过程机理与预测防控、现场与实验室的勘测技术与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海底沉积物碎屑矿物数据是海洋地质领域的重要基础资料,它在海洋沉积作用、环境演变研究以及海底砂矿资源勘 探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在系统分析了碎屑矿物特征和不同时期碎屑矿物鉴定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碎屑矿物数据整合的 主要因素,构建了海底沉积物碎屑矿物数据整合的技术体系,包括碎屑矿物数据格式制定、规范性处理、数据质量控制以及 数据重复性检查等方面,提出了 3级数据排重模式,并对数据整合的深入开展进行了探讨。该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海洋地质 工作规范化以及历史调查数据的充分利用,同时也为海底沉积物其他类型资料的整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莫杰 《海洋科学》1990,14(1):54-58
8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地质科学技术取得最重要的进展主要有:(1)区域海洋地质调查;(2)基础理论(海洋沉积、板块构造、古海洋学)的研究;(3)大洋钻探计划的实施;(4)海底矿产资源的发现等。  相似文献   

14.
三十卷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如同年轮,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海洋地质科学的成长史.如今中国的海洋科学,已经开始进入世界大洋,活跃在世界海洋科学的前沿.新的发现证明,深海海底是地球表层和深部系统之间的通道,深海的认识已经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瓶颈.与此同时,海洋科学正在从“考察”向“观测”过渡,海底观测网正在成为观测...  相似文献   

15.
在俄罗斯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海底地貌和构造实验室中,进行着建立中大西洋数字构造图的工作。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分析各种各样的资料。在研究过程中,作者进行了热液观测,这可能对海洋热液体系领域专家感兴趣。在70年代末发现了高温热泉。在现代的世界海洋中...  相似文献   

16.
《海洋地质前沿》2005,21(1):25-25
2004年11月20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出资建造的“业治铮”号海洋地质科学考察船成功试航(见封底照片)。以我国已故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教育家、中科院资深院士的名字命名的这艘科考船,配备了卫星导航、GPS定位、测深、测流、旁侧声纳、多波束、地震勘探、箱式和重力取样、海底钻探等先进仪器设备,可以承担我国近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浅海工程勘探等工作,将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强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海洋油气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以及近海和海岸带地区环境调查评价等方面做出贡献,本科考船的规格和性能如下:“业治铮”号海洋地质科学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字海洋地质工程建设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对海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数字海洋地质工程全力支撑了海洋地质的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工作研究,数字海洋地质工程在海洋地质专业节点建设、海洋地质数据资源的积累、海洋地质数据资源的共享和社会化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积极响应国家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号召,强化海洋地质信息化的科学技术理论创新,推进信息技术支撑海洋地质科学普及工作,努力践行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定位,全力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4月 2 4— 2 6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海域1∶ 1 0 0万区域地质调查研讨会在青岛新东大酒店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等系统及沿海省 (区 )地调院的 70多名海洋地质、工程地质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并就海洋区域地质、地球物理、构造地质、矿产地质、区调规范等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海域 1∶ 1 0 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 :查明测区海底地形地貌变化特征 ,查明测区海底沉积物类型和分布规律 ,查明海底及沉积层地球物理及其构造特征 ,查明海底矿产类型及分布状…  相似文献   

19.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其安全就位和稳定施工,与井场区海底的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就事关平台安全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技术作了研究,评价预测了与自升式钻井平台稳定作业有关的软弱下卧地层的穿插和持力、海底斜坡条件下工程地质层稳定性、半潜式钻井平台的锚固力以及不同底质条件下海底底流的冲蚀。推荐了实践有效的半经验计算公式,为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井场工程地质条件的稳定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底摩擦不仅涉及海洋环流、潮汐和风暴潮的能量耗散等海洋动力学的主要问题,而且还与海底冲蚀、沉积等海洋地质、地貌问题有关。此外,对于长期以来盛行的用全流方程研究海洋动力学问题,底摩擦的正确描述和表达是必不可少的。这个问题归结为海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