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南沙海槽南部海区表层沉积物的碳酸盐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忠  古森昌  颜文  刘芳文 《海洋学报》2002,24(5):141-146
南海的深海碳酸盐沉积及溶解作用包含极其丰富的信息,既由于陆源物质供应而关系到陆地风化作用速度及气候问题,又通过海水生产力和碱度涉及大气CO2含量的变化[1~2].南沙海槽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大陆坡与南沙台阶之间,构造上处在南沙海槽北断裂和南沙海槽南断裂之间的断堑带,南沙台阶有众多的海山、礁盘与槽谷,东南坡直下南沙海槽,其坡度变化为5°47'-2°23'-1°57'[3].研究区为7°N以南至曾母暗沙浅滩、112°E以东至加里曼丹岛西北大陆坡的海区,本文称之为南沙海槽南部海区.  相似文献   

2.
冲绳海槽海底沉积物中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冲绳海槽北起日本列岛以南,南至台湾东北海域,东邻琉球群岛,西接我国东海大陆架.海槽是一个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并向东南突出的弧形深水槽,主体水深大于1000米.1980年、1981年我们对冲绳海槽北纬24°26′至30°53′,东经123°03′至129°07′范围分别进行了两个航次调查(图1),编写了航次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冲绳海槽沉积物中283个表层和柱状样作了轻、重矿物研究.研究所用粒级为0.25—0.063毫米,采用双目镜和偏光镜鉴定,重部分用颗粒法定量,轻部分用目估体积法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3.
西沙海槽盆地处于南海北部陆坡洋陆壳过渡带,为一个分割南海北部陆架和西沙地块的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沉积环境演化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南海形成演化过程。通过南海陆坡区域地震地层对比,将西沙海槽盆地新生代以来划分出9个地层单元,采用地震线描和地震相分析方法,恢复各地层单元沉积时期的地层结构及古地貌,探讨其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古新世—始新世西沙海槽盆地为河流和湖泊沉积环境;渐新世—早中新世初,演变为分割南海北部陆架和西沙地块古陆、贯通琼东南盆地和西北次盆的海峡,沉积环境由滨-浅海过渡到半深海环境;中中新世以来盆地进入陆坡海槽发育阶段,晚中新世以后中央水道形成,演变为一个陆坡内深水海槽,为海流和浊流通道,整体处于半深海-深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东海沉积物中轻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东海大陆架、冲绳海槽及长江表层沉积物中的轻矿物进行了研究。调查区范围为121°-129°E,32°-26°30′N。长江采样区段为芜湖——长江口。共分析了124个样品,其中长江样品11个,东海大陆架样品100个,冲绳海槽样品13个。使用的样品粒级为0.1-0.25毫米。  相似文献   

5.
舟山群岛位于长江口东南、杭州湾以东的浙江北部沿海,介于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之间,由1339个岛屿、3550个岩礁组成,陆地面积1241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群岛,其中舟山岛面积502平方公里,是我国第四大岛。较大的岛屿集中在西南部,其余岛屿按分布、排列状况,自北至南又分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陆缘西部的地壳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中美科学合作,在南海北部陆缘西部采集了一条地壳剖面,从阳江地区开始,经珠三坳陷、神弧-东沙隆起、西沙海槽至西沙-中沙台地.结果表明,珠三坳陷的地壳已减薄至23km,去掉新生代沉积,则只有15km厚.西沙海槽的地壳结构已具备裂谷特征,地壳强烈减薄,厚14.47km;下地壳有高速地壳层,层速度为7.1km/g,厚6.7km.说明在新生代,南海北部陆缘西部受过强烈拉张,地壳减薄;上地幔部分熔融物质沿强烈拉张处侵入到地壳底部,使其地表形成裂谷.在西沙海槽的南部和北部,地壳结构差异很大,推测这里可能是由两个古老地块沿西沙海槽缝合起来,新生代早期的张性事件,又将这条古缝合线拉开,形成新生代裂谷──西沙海槽.  相似文献   

7.
西沙海槽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中新世琼东南盆地快速构造沉降,沉积欠补偿形成了西沙海槽。西沙海槽上部高陡带为悬浮沉积体系,下部低缓带为浊流滑塌沉积体系,槽底平缓带为河流沉积体系。不同于浊流沉积小而散,深海河流沉积为稳定的贯穿整个海槽的大储层。由于深海河流沉积体系稳、远、大的特点,其注定成为世界深水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冲绳海槽西坡)北部的断块隆脊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冲绳海槽西坡)北部的断块隆脊,是呈长条形的脊状台式隆起,位于29°30′N-31°10′N;128°00′E-128°20′E之间。其由NNE向链状排列的断块山地组成,且与NNE向的断裂构造相一致,其顶部水深约300m~400m左右。从实测单道地震剖面看,隆脊的东西两侧均有断层出现。隆脊西坡倾向陆架一侧,坡度大,有的地方坡度超过10°;而东侧坡度较缓,仅1°左右,缓倾至海槽西坡坡底,并以沟坎式与冲绳海槽槽底相连。冲绳海槽地区的构造运动,使隆脊地区受到断裂构造的作用。NNE向的大断裂使该隆脊位置的东西两侧断裂下降而中间抬起,加之下部岩浆上侵,显现出链式排列的断块山地,表现为一条长形的断块隆脊构造地貌体。推测该地貌体形成的时期较晚,它是与断层的发生同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北侧,南起北纬1°,北到北纬8°附近的普吉岛,西起东经95°的韦岛,东到东经104°,附近有著名的海港新加坡。它介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东频南海,西连安达曼海,东南——西北走向,长约600海里,是联结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勾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水道,每年约有5万余艘船只通过海峡。为了解该海峡的水文气象情况,本文利用海上1958-1972年间的船的气象报,并参阅了其他有关资料,对海峡的风、浪、涌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掌握了该海峡的水文气象要素。其变化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海域及周边地壳热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在117°~135°E,21°50′~41°30′N范围内的500多个热流值,对中国东部海域及周边的热流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热流分析表明,冲绳海槽具有极高的热流值,为一现在正在活动的弧后张裂带。  相似文献   

11.
朱校斌 《海洋科学》2000,24(10):26-28
应山东省经贸委邀请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派员随考察团一行5人赴西非加纳考察 ,拟在加纳投资兴建水产养殖和水产加工项目。1概况位于西非的加纳共和国 ,国土面积239000km2 ,濒临大西洋的几内亚湾 ;横跨东半球和西半球 (大约为西经3°~东经1° ,北纬5°~11°) ,终年高温 ,属热带气候。5~10月为雨季 ,8~9月气温较低 ,最低为15℃ ;11~翌年4月为旱季 ,2~3月气温较高 ,最高为43℃。年平均降水量从北部和东南沿海往西南高原地区由600mm递增至1800mm。沿海大部分土地和滩涂尚未开发利用。据加纳…  相似文献   

12.
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兴东  陶诗言 《海洋学报》1984,6(2):160-173
本文通过对1979年资料的分析,初步确定东经105°附近的赤道地区是西太平洋上一条最显著的低空越赤道气流通道,并对东经105°低空越赤道气流的结构和强度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位于我国南海西北部,是中越两国共同的海域,处于北纬17°-21°30′,东经105°40′-109°50′。东起广东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东南为海南岛;北面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陆沿岸;西至越南陆地沿岸;南面紧接我国南海及越南南部海一部分,是三面陆地环绕的一个大海湾。根据1964年中越两国调查材料,全湾面积为1.28万平方千米。湾内海底地形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倾斜度一般在2度左右,水深一般为20-60米之间,平均水深度为38米,近湾口处,少数地方水深增到100米,属于浅海半封闭性大陆海域。北部湾连同我国南海,在汉代统称为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NUCLIDE RMS 6-60质谱仪测定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区(北纬30°06′至31°15′,东经122°30′至124°30′)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为-23.6×10~(-3)—-21.3×10~(-3))、有机碳含量(0.4—0.1%),溶剂可提取有机物浓度及有机C/N比值。结果表明,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解释并证实了其他地学家在该区域的研完成果,即东海陆架泥质沉积物主要由陆源悬浮物和海洋浮游生物体混合组成,长江入海物质随着远离长江口而递减,大部分陆源悬浮物向东南运移,并沉积在东经123°以西的长江口区。  相似文献   

15.
关于沟弧盆构造体系下的海底热液活动,因涉及的问题繁多,一直是海洋地质学界十分注目的重要研究课题。相比之下,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马里亚纳海槽和西南太平洋的汤加-斐济海盆中的劳海盆都有DSDP/ODP的支撑,有关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构造属性、地壳类型、形成时代等已有了十分明确的结论,唯冲绳海槽至今尚未有此机会。为了迎接1998年大洋钻探船来西太平洋海域,特建议在冲绳海槽设站钻探,可在地理座标27°15′~27°35′N,126°56′~127°10′E的范围、水深1300~1550m水域内海底热液活动活跃区选站,连续钻探4~5孔,其目的拟解决以下4个问题:1.冲绳海槽现代海底热液活动通道在岩层中的最大透过深度及其岩石学性质;2.冲绳海槽的热液类型和成岩成矿作用;3.热液活动与地壳性质;4.热液活动在沟弧盆体系演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海中部海域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中部海域(10°~19°N,108°~122°E)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的障碍层.障碍层发生概率夏季最大(52.8%),秋季次之(41.0%),春季最小(10.5%).夏季(2000年8~9月)障碍层最显著,平均厚度约为14.2m;除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为障碍层的多发区外,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也存在显著的障碍层;春季(1998年4~6月)和秋季(1998年12月)障碍层平均厚度分别为6.8和11.2m,障碍层多位于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此外,吕宋岛以西海域(12°~16°N,116°~120°E)及中沙和西沙群岛附近(16°~18°N,110°~116°E)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超过20%,相对而言,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降水机制和层结机制分别是南海中部海域春、夏季和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机制及东南向的Ekman平流较好的解释了春、夏季吕宋岛以西附近海域成为障碍层多发区的原因;此外,强降水是夏季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障碍层产生的关键,反气旋涡(暖涡)有助于形成更强的障碍层,上升流对障碍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东海岛不在东海,而在南海之滨的湛江市,它虽然名气不大,却是祖国的第五岛。尤其是当专家们将目光指向东海岛,计划在此建立一个投资1200亿的千万吨钢铁基地后,东海岛更成为海内外投资的热点。优越环境形似马鞍状的东海岛位于湛江港外的雷州湾与广州湾之间,即北纬20°55′~21°05′,东经110°11′~110°31′.面积286平方千米,东西长30千米,南北宽12千米.仅次于台湾、海南、崇明等岛,为我国第五  相似文献   

18.
《日韩大陆架协定》是日本和韩国于1974年1月3日在汉城签订的。该协定将东海1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划为日本和韩国的共同开发区。涉及的范围从北纬28°36′至北纬32°57′,东经125°55′5″至东经129°9′。“开发区”的  相似文献   

19.
冲绳海槽中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92年7月“向阳红16号”海洋调查船利用大洋50型抓斗在冲绳海槽中部(25°30’-30°N,125°-129°E)区域内获取表层沉积物样品88个。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愈近海槽放射虫的数量及属、种丰度值愈高,西侧槽坡离开槽区越远,放射虫数量及属种越渐少。而东侧槽被放射虫数量则表现了高、低值成点状分布的格局。表层沉积物中两大类放射虫的百分含量分别为泡沫虫约占87%,罩笼虫约占13%。另外根据分析结果,把本区分为3个小的沉积区:陆坡上部沉积区;陆被下部沉积区;海槽底部沉积区。  相似文献   

20.
兰健  于非  鲍颖 《海洋科学进展》2005,23(4):408-413
基于美国海军的空间分辨率为0.5°×0.5°月平均的GDEM三维温盐资料,采用P矢量方法,计算了南沙南部海域的三维环流结构。结果表明,南沙南部海域不仅存在多涡结构,而且此多涡结构还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存在南沙海槽反气旋式涡、东南沙反气旋式涡和较弱的南沙气旋式涡;夏季,存在南沙反气旋式涡、巴拉望海槽西侧的气旋式涡和东南沙气旋式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