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洞庭湖地区水系水动力耦合数值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洞庭湖地区复杂水系和复杂水情下的实际水流运动特征,建立了完全基于水力学方法的洞庭湖地区水系的一、二维耦合的全局水动力学模型,实现了不同水体数值模拟的自动有机衔接。模型包括湖泊、河网水系两部分。对长江干流荆江段、湘资沅澧四水、三口分流河道,运用能够反映河道主槽和边滩不同行洪特征的扩展一维水量模型进行模拟;对于洞庭湖湖区部分,采用二维非结构的有限体积法建立水动力模型;应用重叠投影法实现模型的耦合。模型具有动边界的自动处理,河道分区计算,分洪、溃堤过程实时模拟等功能。剖分的网格较为细致地刻画了湖区的地形,使模型能够模拟"高水湖相、低水河相"的湖流特征。运用1996年7月的实际洪水过程,进行了模型的验证,较为准确地模拟了实际水流特征。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轮虫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1986年,对洞庭湖水体进行了8次轮虫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两年观察到轮虫108种,其中终年出现的种类有10种。轮虫总数O—512.8ind./L,全湖平均75.1ind./L。本文从湖区自然生态环境对轮虫种类、数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了大型开放湖泊轮虫分布与若干生态因子的关系。认为泥沙含量、流速、营养盐多寡以及入湖水体轮虫种群状况是影响洞庭湖轮虫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韧 《海洋预报》2000,17(1):14-23
采用动力学分析和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和讨论了地形的热力因素对南亚季风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没有地形效应的热力强迫只能同热带地区的低频振荡,不能在副热带地区形成稳定的季风环流;南亚地区的地形效就和经向热力强迫的共同作用是形成南亚季风环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冬季下垫面热状况与洞庭湖平原汛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湖泊面积为2540平方公里,为我国仅次于鄱阳湖的第二淡水湖泊,是长江流域最主要的集水蓄洪湖盆,对长江起着巨大的调蓄洪水作用。洞庭湖平原现有耕地800万亩,是湖南的粮仓,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但是,洪涝灾害是洞庭湖平原面临着的主要威胁。所以,研究洞庭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将深度基准面思想引入内陆湖泊水深测量,实现湖泊"海图"的制作。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内陆湖泊基准面确定原则及水深归算方法,在湖区水深图可读性、实用性、船舶航行安全性及湖区水域监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湖)效应降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国内外有关海(湖)效应降雪的主要研究成果,依据海(湖)效应降雪的定义,对其产生机制、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多尺度相互作用、影响因素和空间形态分类等方面进行的总结和分析.表明,海(湖)效应降雪过程存在多尺度相互作用,海(湖)气温差、热力不稳定、风向风速、地形、云物理过程等是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数值模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是主要研究手段.在此基础上,经进一步分析指出,未来我国应重点深入开展海效应降雪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产生机制研究,提高海效应降雪的精细化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湖泊矿化度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3年以来,对东部平原、云贵高原、蒙新高原等地区主要湖泊采取水样,进行了湖水矿化度分析,分析方法为容量分析法和火焰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中国湖泊矿化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大致依纬度及高度可分为青藏高原矿化湖区、内陆高矿化湖区、东部低矿化湖区。从东向西存在矿化度逐渐增大的趋势,这种明显的区域分异既与自然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又反映出湖泊本身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8.
东太湖茭草区网围养鱼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东太湖茭草区资源及环境特点,开展网围养鱼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经济效益明显,产投比1.2—1.5;(2)有良好生态效应,防治湖泊沼泽化和茭草区水质恶化;(3)社会效益显著,解决湖区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居民吃鱼难的问题;(4)利于湖泊资源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太湖沉积物碳氮同位素组成特征与环境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太湖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分析表明,草型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总体比藻型湖区高。湖泊从贫-中营养水体向中-富营养演化过程中,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沉积物TP、TN则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各湖区表现出差异。湖泊演化到富营养阶段,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表现为明显的偏负。近50年来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反映的湖泊环境演化过程与实际环境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20世纪太湖水环境存在50年代及90年代两次较明显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主要湖泊的降水量与湖泊的降水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分析了江苏境内主要湖泊的降水量特征,揭示了长江是江苏各湖泊不同降水量特征的一条十分明显的天然界线;估算了太湖的降水效应,并据此推估出江苏主要湖泊的降水效应不太明显;江苏各湖泊的降水量与其水位年过程趋势相似,只是后者位相滞后于前者而已。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洪水规模与1995年自然降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5年前汛期(4~7月),四水流域,湖区,长江中上游等集水区间自然降水水平与洞庭洪水关系的研究,探讨洞庭湖早已出现的“高水位,低流量”异常现象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揭示本世纪来,洞庭湖至今并达到1954年降雨规模,从而着重指出洞庭湖距世纪洪水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2.
海洋测深的波束角效应及其改正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测深仪波束角效应使记录的测深图像(海底地形)产生变形,本文将测深仪波束角效应分为三种:时移效应;双曲线增伪丢失效应;深度丢失效应。并对这三种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正方法,不同类型海底地形的数值试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极大地提高海洋测深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计算局部地形改正和间接效应的改进公式及其谱计算式;确定了地形改正和间接效应级数展开计算式的可选次项和最佳积分半径;论证了计算地形改正需要进一步提高地形高数据分辨率和计算间接效应可以降低对地形高数据分辨率和精度要求的依据;讨论了精细积分面积元对计算地形改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使用BEDMAP2关于南极大陆及周围海域和JGP95E关于全球表面高程、冰厚和冰下及水深地形数据,采用球坐标系下的扇形球壳块重力效应公式,在极方位投影直角坐标网格节点上计算了南极大陆及周围海域的近区及远区的地形和艾黎均衡重力效应。南极大陆冰盖带来可观的正重力效应,南大洋负重力效应又影响到了南极内陆,全球地形/均衡重力效应与局部地形高低有关联性,而低负值区主要分布在环南极的陆坡。获得的约1n mile间距的地形和艾黎均衡重力效应网格数据可用于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的重力改正,提供准确、一致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艾黎均衡重力异常。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下游三大淡水湖的湖泊地质及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63年,我们对长江下游著名的三大淡水湖泊——洞庭湖、波阳湖和太湖,概略地进行了地貌、第四纪地层、新构造及其他湖泊地质方面的考察,研究了湖泊的发展历史。这三个湖泊有一些共同特点,又相互有明显差异,反映了我国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运动的共同性与特殊性,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6.
云南湖泊的碳酸盐沉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云南湖泊多属中等矿化度的淡水湖泊,碳酸盐沉积物处于缓慢的积累过程。就其外形和成分可分为微粒碳酸盐、颗粒碳酸盐、生物贝壳碳酸盐和陆源碎屑碳酸盐。颗粒碳酸盐多分布在特定环境的湖区,集合粒成因与微生物的生物化学沉积作用有关;球状粒为微晶方解石组成,由藻群落及其代谢物形成的微环境对方解石缓慢沉淀有利;鲕状粒的形成可能与湖泊不定期干涸引起镁、钙比值变化及方解石、文石交替沉淀有关。微粒方解石是碳酸盐沉积的主要矿物形式,局部湖区形成的以颗粒碳酸盐为主的堆积体是云南湖泊早期碳酸盐沉积作用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琉球群岛海域海浪数值计算地形处理效应及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科峰  陈希  李妍  萧中乐 《海洋科学》2010,34(11):91-96
针对琉球群岛海域内多岛屿复杂地形对海浪数值计算的特殊影响,发展一种综合利用水深数据和高分辨率海岸线数据优化计算网格且引入次网格地形效应的方法,并利用WAVEWATCH-Ⅲ模式进行连续1个月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后,在计算网格分辨率上,充分考虑了海岸和多岛屿地形对海浪传播的作用和多岛屿的次网格效应,数值计算结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湖泊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湖泊萎缩、湖泊污染以及湖泊富营养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湖泊环境问题。遥感技术的诞生给大范围的、全面深入的湖泊环境变化研究带来了巨大的福音,它克服了人类对湖泊有限的考察和小范围定点观测实验研究的局限性。本文简要综述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湖泊动态变化、湖区洪涝灾害、湖泊物理参数、湖泊生物生态、湖泊水文水质、湖泊冰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湖泊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千岛湖水温垂直分层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热力分层及热力循环深刻影响深水湖泊生态系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泊热力过程会发生显著变化。作为深水水库型湖泊,千岛湖的热力过程与水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为了分析千岛湖水体水温、湖泊热力分层参数(温跃层深度、厚度和强度)的分布,探讨温跃层深度与水温、水体透明度以及水深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2014年7月份与2015年5月份对千岛湖全湖60个采样点的水体理化指标的垂向分布调查数据,计算得到千岛湖热力分层参数,进而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千岛湖水体水温垂直分布呈现正温分布,春夏季全湖范围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温度分层现象,温跃层深度、厚度和强度均从上游河口向下游敞水区逐步增大,这种空间变化的趋势在7月份比5月份更显著。水温、透明度和水深是影响温跃层深度的主要因素。夏季湖泊热力分层稳定期温跃层深度与表层水温(0—2m)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透明度和水深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西藏内陆湖泊补给系数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范云崎 《海洋与湖沼》1983,14(2):117-127
本世纪初,一些外国学者通过对西藏某些内陆湖泊的初步观察,曾经注意到“西藏湖泊与湖区面积之间并没有一定关系”这个重要现象,限于当时的研究水平和工作条件,尚未作进一步地探讨。本文根据近几年在西藏广大地区的湖泊考察中所积累的大量资料,从内陆湖泊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