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记录的古环境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60 m的HYZK5钻孔,揭示了末次冰期以来河流相、滨海湖沼相、河口湾-浅海相(前三角洲相)和水下汉道相的沉积环境演化.泥炭层形成于末次冰期的冷湿气候环境;有孔虫丰度的变化反映了12 000 cal.aBP以来海平面迅速上升,但在11 200~10 000 cal.aBP出现短暂的停顿.沉积物的粒度、磁...  相似文献   

2.
对珠江三角洲中山地区ZK201-2钻孔微体生物群的分布特征及壳体保存状况进行了研究,共发现有孔虫12属23种,介形类16属19种。根据优势属种的分布及部分特殊种的生态环境指示意义,识别出7个有孔虫组合和3个介形虫组合,分别指示了不同的沉积环境。应用上述分析结果,并结合岩性变化特征,恢复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研究区沉积环境演变过程。晚更新世晚期,在ZK201-2钻孔河床相砂砾沉积之上的细粒沉积物中发现海相腹足类及双壳类生物碎片,判断是受到海水影响的河口湾沉积;末次盛冰期海平面下降,原有海相沉积暴露地表风化形成杂色黏土沉积层;冰后期首先出现河漫滩至滨海河湾相沉积,未发现钙质微体生物化石;约9cal.kaBP后开始进入潮汐河口湾至前三角洲沉积阶段,沉积速率较快,有孔虫和介形类以壳体保存较好的半咸水-浅海种为主,其丰度、分异度及属种组合变化受海平面变化和河流输砂影响频繁;至全新世中期7cal.kaBP前后珠江三角洲中部出现最大海侵,有孔虫和介形类丰度、分异度值出现相对高值;全新世晚期海平面逐渐下降,研究区进入低速沉积阶段,依次发育河口沙坝、潮下带至滨海湿地、三角洲平原相沉积,期间发现多期风暴潮沉积,见大量异地分子。  相似文献   

3.
对长江口YD0903孔的底栖有孔虫组合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结合沉积地层学、AMS14 C测年、沉积物粒度等,重建了全新世以来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演化。主要划分为6个环境演化阶段:11 260~10 150cal.aBP,以Ammonia beccarii vars.组合为标志的滨岸环境;10 150~7 730cal.aBP,以Epistominella naraensis-Ammonia beccarii vars.奈良小上口虫-毕克卷转虫变种组合为标志的滨岸—浅海过渡环境;7 730~3 610cal.aBP,以Epistominella naraensis奈良小上口虫组合为标志的溶解氧偏低的浅海环境;3 610~2 930cal.aBP,以Quinqueloculinaspp.组合为标志的温度、盐度相对较高的浅海环境;2 930~2 150cal.aBP,以Bolivinaspp.组合为标志的低氧富营养的前三角洲—浅海环境;2 150~220cal.aBP,以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组合为标志的低温的前三角洲—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粤东南澳岛青澳湾NA6、NA9号钻孔剖面的岩性、粒度和烧失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合AMS14 C测年结果,讨论了该地区8 500cal.aBP以来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烧失量反映的有机碳变化与沉积物粒度组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表明海岸带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与陆源有机碳的富集有关。潮下带淤泥沉积以及滨岸的!湖沉积较有利于有机碳的富集。相反,砂质堆积的有机碳含量较低,与高能的海浪作用有关。钻孔研究表明,该区沉积环境演变主要受全新世海平面变化的控制:8 500~5 500cal.aBP为海平面快速上升期,研究区被海水所淹没为潮下带沉积,沉积物中发现许多完整的近岸海相软体动物,且有机碳含量较高;5 500~3 000cal.aBP为砂质沉积,潮间带砂坪表明海平面稳定或略有下降;3 000~1 300cal.aBP水下沙坝-沙丘沉积,海平面基本稳定在现今高度;1 300cal.aBP以后为湖沉积,最后在洪积物冲积的堆积作用和海退下形成平原。  相似文献   

5.
潮间带有孔虫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高精度古海平面等环境变化的研究中,但是在华南沿海此类研究少见。本文选取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潮间带上部长度为300 cm的QA钻孔进行了AMS14C测年,有孔虫、沉积物粒径、灰度分析,初步探究了研究区有孔虫作为高精度海平面指标的可能性及其所反映的古环境意义。研究结果显示钻孔包含两种有孔虫组合,一种是钙质有壳组合,常见属种为Ammonia becсarii(78.7%),Proelphidium granosum(6.6%)和Elphidiella kiangsuensis(5.6%),沉积底质为黏土质粉砂,对应沉积环境为河口潮下带;另一种是胶结壳组合,常见属种为Arenoparella mexicana(50.6%)、Miliammina fusca(17.5%)、Trochammia sp.(6.8%),沉积底质为砂质粉砂,含丰富植物碎屑,对应沉积环境为潮间带中上部红树林潮滩。结合AMS14C结果,QA钻孔记录了约4 200年以来的沉积,研究区初始为河口浅滩,由于三角洲进积作用浅滩淤积至海平面以上,约2 400年前研究区形成红树林中高潮滩。红树林沉积层中夹有两层粒度较细的钙质壳有孔虫沉积,推测可能由区域性次一级的海平面上升导致。灰度值反映了红树林沉积层中3个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阶段,指示了温暖潮湿的气候,年代大约为3 000~2 700 cal. aBP, 1 200~1 100 cal. aBP, 600~500 cal. aBP,与海平面上升阶段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中部钻孔沉积物的微体动物群(有孔虫和介形类)组成和分布特征,结合测年、岩性、沉积物粒度和软体动物群数据,重建了珠江三角洲中部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受末次冰期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普遍发育杂色黏土。随着冰后期气候回暖,海平面快速回升,海水经多个口门自南向北侵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南部较早接受海侵,约9010cal.aBP海水入侵至中部地区,研究区开始发育河口湾环境,并持续至4510cal.aBP。期间,钻孔记录的微体动物群组成和丰度特征反映了2次短周期的水体条件波动,最大水深发生于约7000~5630cal.aBP,微体动物群的丰度达到最高值。约4510cal.aBP以来为持续海退期,河流作用逐渐增强,发育三角洲平原环境。  相似文献   

7.
河北任丘剖面河湖相沉积及全新世水文气候事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北平原中部任丘剖面厚达12 m的河湖相沉积和多层的泥炭为该地区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基础.根据测年结果、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等代用指标分析,重建了该地区11 640 cal.aBP以来的环境演化序列.对粒度、磁化率的变化及其反映的水文气候事件进行了解释.对于东部湿润地区的开放型湖泊而言,粒度仍然可以很好地反映气候干湿变化规律;而在河湖相交替沉积的地区,磁化率有两种赋存机制,在河流相沉积中其赋含在粗粒碎屑物质中,而当湖泊生产力相当旺盛的时候其与平均粒径呈负相关,但是与小于10 μm粒径呈显著正相关.全新世以来该地区经历了3次湖泊扩张时期,年龄分别为9 500~9 050、8 110~7 240、5 670~3 300 cal.aBP.另外,较为明显的河道前进事件有两次,分别发生在9 050~8 110和6 700~6 500 cal.aBP,此时湖泊严重收缩,河道占据原来的湖盆位置.  相似文献   

8.
对渤海湾西岸39件表层沉积样中有孔虫和介形类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底栖有孔虫20属41种,海相介形类26属32种。底栖有孔虫分布主要受离岸距离、河流入海、潮流与相应的水深、盐度和沉积速率影响,可划分3个有孔虫组合区。南部组合Ⅰ区以阿卡尼圆形五玦虫和毕克卷转虫变种为主,代表了受淡水注入影响的近岸带河口沉积环境;西北部组合Ⅱ区为毕克卷转虫变种—具瘤先希望虫—阿卡尼圆形五玦虫组合,代表了近岸浅水沉积环境;组合Ⅲ区中优势种为具瘤先希望虫,主要位于10m以深水域,沉积环境更近似于正常海相环境。海相介形类分布主要受盐度、水深和沉积物的底质类型与运移规律影响,并大致以10m等深线为界划分为2个介形类组合区。浅部组合Ⅰ以陈氏新单角介为绝对优势种,代表了广温、广盐的滨岸浅海河口环境;组合Ⅱ以美山双角花介为绝对优势种,生存环境少受淡水影响,离岸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北部深水区表层沉积中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北部深水区 (36°15 ~ 38°0 0 N、12 3°2 0 ~ 12 4°33 E)表层沉积中的有孔虫和介形虫主要由原地分子和残留分子组成。残留分子为陆相介形虫、沿岸浅水有孔虫和介形虫 ,反映了末次冰期低海面和冰后期海侵初期的沉积环境 ,原地分子以冷水和深水种为特征 ,介形虫以 Sarsicytheridea bradii、Acanthocythereis mutsuensis和Munseyella japonica等为优势种。有孔虫有两个组合 :东北部为以 Proteonina atlantica为代表的胶结质壳组合 ;西南部为玻璃质壳组合 ,其优势成分是 Buccella frigida、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Ammonia ketienziensis、H anza-waia mantaensis和 Pacinonion tasmanensis等。调查区埋葬群存在原地和叠加两种类型 ,前者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后者主要见于中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10.
胶州湾东北角小海湾底质中有孔虫和介形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沿海和陆架区所钻遇的新生代“海相层”,大多为滨海-近岸浅海或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了恢复这些地层的沉积环境,必须对现代滨海-近岸浅海或海陆过渡相中的各种沉积环境,如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河口、海湾和泻湖等的有孔虫和介形类等生物组合及其生态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以“将今论古”的原则,应用于地史时期,尤其是第四系的研究中,恢复其古地理、古环境.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这一具体环境下有孔虫和介形类的组合面貌及分布特征,积累一点有关资料.相信这对本区第四系的研究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尕海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尕海湖DG02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的粒度数据,结合岩性、孢粉特征,分析其粒度特征及近11000aBP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发现,尕海湖沉积物记录了该区域湖泊水体逐渐上升又逐渐减少的过程,气候环境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1)冰消期晚期(11324~10290aBP)气候干旱,湖泊水位下降,面积收缩,水动力较强,沉积颗粒较粗;(2)早全新世(10290~8850aBP),气候转向湿润,湖泊水位上升,为浅水至深水的过渡阶段,颗粒由粗变细;(3)中全新世(8850~4400aBP),气候更加湿润,湖水水位达到最高,面积扩大,水动力达到最弱,沉积颗粒最细;(4)晚全新世(4400~200aBP),气候变干,湖泊强烈收缩,湖面下降,水动力达到最强,沉积颗粒最粗。尕海湖DG02钻孔沉积物粒度所记录的区域气候干湿变化及一些重要的干湿事件与国内外研究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渤海湾西岸BXZK11孔沉积物黏土矿物、地球化学元素组分、粒度分析以及AMS14C年代测定并与研究区周边6个具有较好年龄控制的钻孔剖面对比,结合黏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以及元素Al/Si和Al/Na比值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了渤海湾西岸地区全新世以来沉积环境以及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到8830 cal.aBP,海平面快速上升,海水临近研究区,沉积物以黄河古河道沉积为主,气候温凉略湿;8830~6255 cal.aBP,海侵范围达到最大,研究区主要为潮坪-浅海环境,气候温暖湿润;6255~3650 cal.aBP,海平面逐渐降低,沉积环境为前三角洲沉积,沉积物为黄河三角洲的一期超级叶瓣,气候转为温凉稍湿;3650~2780 cal.aBP,海平面趋于稳定,三角洲不断进积,为三角洲前缘环境,气候向凉干方向变化;2780 cal.aBP至今,古黄河三角洲不断进积,该区变成三角洲平原环境,气候凉干与现今相似。  相似文献   

13.
对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北翼LYK钻孔微体生物群的分布特征及属种组合进行研究,共鉴定底栖有孔虫50属67种,介形类30属46种,运用Q型聚类分析,将钻孔内底栖有孔虫划分为5个组合,并结合AMS14C测年结果和沉积物粒度特征,恢复了研究区域千年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在黄河流入前,研究区发育粒度较细、分选较好的陆架沉积,微体生物群组合接近正常海相;在黄河夺淮入海后,研究区开始接受巨量的粗颗粒沉积物,分选变差,出现了大量近岸半咸水属种的有孔虫和介形虫,沉积环境从典型的浅海向三角洲前缘演变;直到黄河北归后,大量泥沙供给断绝,在波浪和潮流的共同作用下,研究区经历了侵蚀和再沉积过程,沉积物砂泥比升高,微体生物群丰度和分异度急剧下降,广盐类微体生物群增加;随着侵蚀中心逐渐南移,研究区动力条件趋于稳定,前期形成的侵蚀洼地逐渐接受径流和潮流的双向沉积,出现大量浮游有孔虫等异地分子;近年来,伴随波浪和潮汐的改造加工,研究区逐渐形成了趋于平缓的夷平面,由动荡的滨岸逐渐过渡到现今稳定的浅海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开发活动的加剧,靖海湾沉积动力环境受到显著影响。靖海湾57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靖海湾表层沉积物以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含有少量泥,沉积物粒径偏小;随着水动力条件的增强,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增大,分选系数呈增大趋势,正偏更显著;以此为依据,利用Pejrup三角图式把靖海湾划分出4个沉积动力环境单元,结合粒度概率图,认为靖海湾沉积物搬运方式以悬浮为主,跃移次之,并有少量以推移方式搬运,随着水动力条件的增强,悬浮组分减少,跃移组分和推移组分增加。  相似文献   

15.
张屯嘴—丁家嘴沿岸现代沉积和水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岛东部海岸狭长,张屯嘴—丁家嘴沿岸岸线曲折、沉积现象丰富,为典型的现代海岸和海湾沉积,包括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海湾、人工堤坝海岸等多种类型。通过对研究区域现代沉积背景和海岸带的研究,从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入手,研究了海岸带不同沉积区的现代沉积物质来源、近岸和区域水动力条件。认为受基岩出露差异、胶州湾涨落潮和区域构造背景的影响,区域上由北向南沉积物粒度整体变细,张屯嘴至鱼鸣嘴一带海岸受多种水动力条件影响,唐岛湾内水动力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沉积环境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剖析表征沉积环境演变的生物学、地质动力学以及地球化学指示因子入手,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胶州湾沉积环境演变研究的进展,揭示了诸如有孔虫、沉积物粒度、生源要素、污染物及有机质等众多指示因子以及它们的相关组合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综合分析表明,胶州湾沉积速率较低,属于缓慢淤积的海湾,是一个典型的潮汐汊道系统。胶州湾的沉积环境演变分为4个阶段:陆相、三角洲沼泽相、海陆过渡相和海湾相。在过去的50 a中,特别是近20 a来,由于受人类活动与工业排污的影响,胶州湾的沉积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海域面积大大减少,陆源输入已经成为胶州湾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沉积速率不断增加,局部海域特别是河口附近污染加重。这些变化都是通过各种生物、地质动力和地球化学因子来综合体现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粤西水东湾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布为基本数据,使用对应分析方法并结合地形与波流特征,分析了海湾动力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海湾现代沉积环境可划分为4个动力沉积区。  相似文献   

18.
南海巽他陆坡晚更新世以来的微体化石和古环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柱状样 182 88- 2采自于南海南部巽他陆坡 (5°4 4′N、 110°4 4′E,水深 788m ,柱长 6 .8m ) ,通过与邻近柱状样同位素的对比 ,其揭示了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沉积。柱状样中指示水深较大的介形类和浮游有孔虫丰度自下而上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而指示水深较浅的介形类丰度及介形虫 /浮游有孔虫比值和底栖有孔虫在有孔虫全群中的丰度都呈下降趋势 ,反映了研究区末次冰盛期以来海面上升和海水加深的过程。这两类的变化在 YD至全新世早期最为显著 ,与该时期海面快速上升造成的环境急剧变化相对应。异地介形虫广见于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早期的沉积中 ,反映冰期低海面和冰后期海侵初期频繁发生源于陆架的顺坡搬运。依据末次冰期沉积中含较多的底栖有孔虫 Uvigerina和 Bulimina、介形虫 Polycope和 Cytherella,及底栖有孔虫 U.peregrina较低的δ1 3C,推测冰期低海面时底层水状况为低氧和高营养 ,在冰盛期尤为发育  相似文献   

19.
河北阳原泥河湾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系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比较沉积学的原则,研究了河北阳原县22个泥河湾层的剖面的沉积结构,参考粒度分析及介形虫的古生态资料,确定了泥河层的沉积环境演变.平面上划分三个沉积系列,垂向上划分出12个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许艳  王拓夫 《台湾海峡》2011,30(2):269-274
沉积物粒度是描述沉积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沉积物粒度参数可以反演沉积物堆积过程、沉积水动力特征.通过对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内海湾、河口、潮坪区的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口与海湾区的红树林沉积物以泥质为主;有堤坝保护的河口区红树林沉积物颗粒细,为悬移质体含量高且连续稳定的低能环境;红树林发育差的潮坪区红树林沉积物为砂含量较大且水动力较强的高能环境.并通过推算海湾区沉积物的沉积年代,结合样品粒度分析的结果得出了该地区风暴潮发生的大致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