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金哲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用药经验和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9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金教授专家门诊诊治的AM患者的首诊处方作为研究资料,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次、性味归经分析,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5.0对处方进行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药物因子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中药处方120首,涉及中药148味,常用药物有浙贝母、夏枯草、茯苓、金银花、三七、生牡蛎、香附、延胡索等,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多,归经以肝、肾、肺经居多。关联规则提取到12对常用药对,20组常用药物组合,常用组方为川夏宁坤汤。结论:AM的基本病机为痰瘀互结于胞宫、冲任,积而成癥,痰浊瘀血是其治病之本,治疗以化痰散结、活血消癥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金元四大家治疗水肿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金元四大家医学著作中治疗水肿的中药处方,利用WPS Excel 软件建立方药数据库,应用SPSS 20.0、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统计软件进行中药的频数、性味、归经分析,对高频中药进行功效、因子、关联规则分析及核心中药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处方64首,中药120味。中药总使用频次为502次,高频中药16味,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陈皮、茯苓、泽泻、白术、牵牛子。高频中药排前3位的功效依次为利水渗湿、峻下逐水、理气。中药四气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以苦、甘、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肾、肺经为主。因子分析共得到中药组合类方5组。关联规则分析中,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茯苓-白术、茯苓-泽泻,药组为大戟-芜花-甘遂、甘草-茯苓-白术,泽泻-茯苓-白术,陈皮-茯苓-白术。核心中药网络分析得到2组核心组方。结论:金元四大家治疗水肿主要从脾、肾、肺三脏论治,病机以脾虚湿盛、湿热内蕴、气滞湿阻、肺失宣肃为主,治法以健脾化湿、培土制水、清热化湿、利水消肿、峻下逐水、泻肺利水为主,常用方剂有神佑丸、白术木香散、葶苈木香散、胃苓汤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吴力群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吴教授门诊的63 例CVA患儿的处方信息,对中药进行频数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92首中药处方,涉及135味药物,其中频次≥77次的中药有11味,前3味依次为炒莱菔子、生甘草、瓜蒌。关联规则15条,置信度最高的关联规则为茯苓-白芥子,炒莱菔子-白芥子,炒莱菔子-葶苈子,炒莱菔子-地龙、辛夷,黄芪-太子参、炒白术,胆南星-海浮石、橘红,瓜蒌-桑白皮、胆南星等;支持度最高的关联规则为炒莱菔子-苦杏仁,炒莱菔子-茯苓,瓜蒌-苦杏仁,炒莱菔子-银柴胡,炒莱菔子-辛夷等。聚类分析得到3类药物。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法半夏、陈皮、炒莱菔子、瓜蒌、甘草、苦杏仁、胆南星、茯苓、蜜紫菀等20味中药之间的关联程度最高。结论:吴教授治疗儿童CVA用药味数较少、用药种类较为集中,常用处方为加味六安煎加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刘以敏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1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刘以敏门诊治疗小儿ITP的病案,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治疗ITP的用药频次、药性归经、核心处方等。结果:共纳入处方120首,中药136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仙鹤草、当归、小枣、甘草、茯苓、黄芪等,功效以收敛止血、解毒为主,性味以平性、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肺、肝经为主,高频药物组合主要有甘草-仙鹤草、当归-仙鹤草、小枣-仙鹤草等。聚类分析获得核心处方4首。结论:刘以敏治疗小儿ITP首辨虚实,用药平和,多从血分论治,常用收敛止血、解毒之药,调血亦祛邪,兼顾补血活血、补脾益气,虚实同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现代湖湘名中医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现代湖湘名中医治疗肺癌的相关病案,使用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11首,中药290味,累计用药频次为1690次。高频药物24味(使用频次≥18次),排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黄芪、白花蛇舌草、法半夏、茯苓、白术、浙贝母、麦冬、桑白皮、半枝莲。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归肝、肺、胃、脾经为主,功效以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26组,其中二联组合2组,三联组合24组。聚类分析得到核心组方5首。结论:现代湖湘名中医论治肺癌多从肝、肺、胃、脾论治,选用苦寒之品清热解毒,辅以甘温之品补益正气,治以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扶正益气为法,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现代文献中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总结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核心组合。方法: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分析文献中的临床中药处方,统计常用中药的频次、属性、中药组合以及核心中药组合等,并提取治疗的新处方。结果:共纳入69篇文献,涉及中药处方95个、中药161味,发现中药内服治疗痤疮主要以清热、补虚类中药为主,性味多以苦、甘、辛味多见,且多入肝、心、肺经;常用中药使用频次前6位为甘草、丹参、连翘、黄芩、当归、赤芍;常用中药核心组合为黄芩、甘草,丹参、甘草,赤芍、甘草,连翘、甘草,黄芩、连翘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新处方3首。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可为临床中药内服治疗痤疮提供新的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刘春华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教授临床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有效处方,采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中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处方138首,涉及中药194味,其中高频药物21味,功效以补益肝肾、平肝息风为主,药性以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多归肝、肺、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5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出4组核心药物。结论:刘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用药以补益肝肾、平肝息风为主要治法,兼顾活血、化痰,虚实同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广东省名中医李云英教授治疗慢喉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李教授治疗慢喉痹的临床处方,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及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病例201 例,处方201首,药物共计128味,证型19种(气滞痰郁证最多)。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味为主,归经以五脏为主。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甘草,其次为法半夏、桔梗、陈皮、黄芩、柴胡、郁金、茯苓等,药物组合相关性较大的是甘草、法半夏和山药,应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4首新处方。结论:李教授治疗慢喉痹多用健脾、化痰、清热、理气、活血之品,体现其从肺脾论治咽喉疾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证的药物配伍规律及核心处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中药治疗AECOPD痰热壅肺证的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21年10月31日。对检索到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处理与规范化后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导入的中药数据进行频次分析、中药属性归经分析、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1篇,中药140味,总频次1102次,频次≥14次的中药共20味,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芩;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为主,多归于肺经;关联分析得到的强关联药对为苦杏仁-黄芩、桑白皮-黄芩;筛选出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黄芩、桔梗、茯苓、甘草、桑白皮、苦杏仁、瓜蒌、鱼腥草、浙贝母。结论:治疗AECOPD痰热壅肺证的中药具有寒温并用、升降相因的组方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坐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CNP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建库至 2022 年12月7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中有关中药坐浴治疗CNP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 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高频中药共现网络图;采用 SPSS Statistics 25.0对中药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结果:共纳入文献129篇,提取中药处方148首,涉及中药201味,累计使用频次1414次,其中高频中药共20味,排前5位的依次为黄柏、丹参、大黄、败酱草、蒲公英;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为主,多归肝、心、胃经;在中药配伍方面,丹参-黄柏支持度最高;高频中药可分为7个聚类群。结论:中药坐浴治疗CNP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兼顾益气扶正,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舒兰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AR)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门诊经舒兰教授诊治的小儿AR中药处方,经过筛选,共获得有效处方206首。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总结药物的应用频次、药对组合、新方组合。结果:用药频次>60次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辛夷、白芷、鸡内金、苍耳子、桔梗、薄荷、石菖蒲、路路通、桑叶、黄芩、茯苓、菊花。得出频次>89次的药对共35对,排前6位者分别为:甘草-辛夷、白芷-甘草、鸡内金-甘草、甘草-苍耳子、苍耳子-辛夷、白芷-辛夷。并得出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10首。结论:舒教授临床治疗AR多从风邪论治,重视祛风抗敏,根据所兼夹寒、热之邪的不同,或以辛散温通,或以清宣通利,兼以健脾、化痰、养阴、散结,获效颇佳,为中医药治疗小儿AR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王旭高临证医案》“痰饮篇”的处方用药,探寻王旭高治疗痰饮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SPSS 25.0、SPSS Modeler 18进行频数、性味归经、中药种类、聚类、因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得到处方55首,共使用药物104味,总使用频次597次,高频药物(频次≥11次)共14味,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茯苓、半夏、陈皮、白术、甘草、干姜、桂枝、熟地黄、附子、杏仁、五味子、人参、款冬花、泽泻;104味药物按功效分类法收录并分类的共96味,涉及药物种类17种,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补益药与化痰止咳平喘药;性味归经统计结果显示,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多温;归经以肺、脾、肾、胃经为主;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对35组;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得到3个类方,5个公因子。结论:王旭高辨治痰饮以温化为总则,重视肾脏对痰饮尤其是虚痰的影响,不畏滋腻,助肾纳气,兼以临证化裁,对当今临床仍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整理并总结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以期为完善和分析金元四大家学术体系及用药配伍提供客观数据支持。方法:收集金元四大家医学著作中与头痛相关的中药方剂,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方剂进行数据统计,利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信息数据库,分别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20.0统计软件对信息库中的高频药物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并采用Gephi 0.9.2软件绘制药物网络图。结果:本研究共获得治疗头痛的中药方剂89首,其中甘草使用频率最高(49.44%),其次为川芎(46.07%)、黄芩(38.20%)、防风(34.83%)、羌活(28.09%)、细辛(23.60%)等;药物功效以解表、补虚、清热、活血化瘀及化痰为主;药性方面,以温性药使用最多,其次为平性、寒性;药味方面,以辛味药使用最多,其次为甘味、苦味;共挖掘出17对高频药对(如甘草-川芎、黄芩-川芎、黄芩-甘草等),12组高频药组(如川芎-甘草-防风、川芎-甘草-黄芩等),4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金元四大家治疗头痛主要从肝、肺、心三脏论治,治疗上以攻邪、补中、清热及理气化痰法为主,多用解表、补虚、清热、活血化瘀和化痰药,并根据“六经头痛”特点分经治之,可治疗外感、气虚、瘀血、痰浊头痛等,常用方剂有川芎石膏汤、羌活汤及清上泻火汤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历代古籍中治疗乳痈的方剂整理、分析,挖掘其中药物的潜在关联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历代中医古籍中治疗乳痈的方剂,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药对、处方等数据,运用Excel 2007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中医古籍53本,收录方剂360首,涉及中药272味。其中频次位于前10位的中药为甘草、当归、大黄、黄芪、白芷、人参、乳香、黄芩、白芍、赤芍;药性以温、寒性为主,药味多为苦、辛、甘味;归经以脾、胃经居多;常用药对有甘草-当归、黄芪-当归、人参-黄芪、人参-当归、白芷-当归等。单味药对功效以益气活血、疏肝散结为主,重组新方以清热消肿为主,兼有益气、行气。结论:通过对古代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古代医家对乳痈用药以补益气血的药物为主,加以清热解毒、疏肝散结的配伍组合,常用治法为疏肝凉血、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代湖湘医家与现代医家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方法:挖掘《湖湘名医典籍精华》丛书及网络数据库中关于癫痫的医案,运用Excel 2010创建数据库并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Venny 2.1.0进行关联规则与集合分析。结果:古代湖湘医家治疗癫痫的处方168首,中药226味;排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半夏、茯苓、朱砂、人参;排前3位的功效为补虚、清热、安神;排前3位的归经依次为脾、肺、心经;药物关联规则以半夏-陈皮药对支持度最高。现代医家治疗癫痫的处方93首,中药176味;排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半夏、甘草、茯苓、石菖蒲、天南星;排前3位的功效分别为平肝息风、补虚、化痰止咳平喘;排前3位的归经为肝、肺、脾经;药物关联规则以半夏-陈皮-茯苓药组支持度最高。两者药性均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主要为苦、甘、辛。其共同关联药对及药组为陈皮、茯苓、半夏、甘草等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结论:古代湖湘医家治疗癫痫善补虚治本,重在补脾胃后天之本,兼顾祛湿化痰,若神机气乱,则需治神,标本兼顾。现代医家认为肝风内动致其病者多,故重视从肝论治,平肝息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湖南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收录的中医医疗机构制剂治疗骨折病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并整理《湖南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收录的治疗骨折病的医疗机构制剂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并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湖南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中治疗骨折病的医疗机构制剂处方高频使用的中药有当归、红花、川芎、赤芍、续断等。中药因子分析得出6个公因子,F1:桃仁、续断、香附、赤芍;F2:自然铜、骨碎补;F3:丹参、当归、川芎;F4:泽兰、延胡索、红花;F5:大黄、白芷、?虫;F6:三七。中药性味以温、苦类居于首位,归经以入肝经为多,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治则治法以消肿止痛、活血祛瘀、接骨续筋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当支持度为15、置信度为0.9时,药物组合排名前3位的为“当归,红花”“当归,川芎”“红花,川芎”。聚类处方有3类:1)当归,川芎,红花,续断,骨碎补;2)红花,大黄,乳香,没药,当归;3)丹参,红花,当归,?虫,骨碎补。高频药物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性较高的药对有“乳香、没药”“香附、黄柏”“香附、栀子”等。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总结了《湖南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中骨折病处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骨折病提供了一定的用药参考,也为医疗机构制剂向创新药的转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风病良方大全》中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方剂成方规律。方法:搜集《中风病良方大全》一书中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方剂,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统计中药频次,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决策树分析,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得到有效方剂355首,涉及中药267味,核心药物为当归、红花、川芎、桃仁,常用药物功效分别为活血化瘀(22.49%)、平肝息风(17.31%)、补虚(14.72%)、清热(11.77%)、化痰止咳平喘(7.65%),药性主要涉及寒(40.36%)、温(32.24%)、平(22.30%),药味主要涉及苦(32.03%)、甘(28.68%)、辛(23.25%),归经主要为肝(23.56%)、心(14.56%)、脾(14.26%)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个药组,聚类分析得到8个药组,因子分析提取15个公因子,大黄为因变量的决策树筛选出大黄、三七两味中药。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全面探究出中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成方规律大多是以活血化瘀、平肝息风、补虚清热、化痰开窍为配伍原则,有助于开发相关药物和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PIC)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小儿/儿童感染后咳嗽”“感冒后咳嗽”“外感后咳嗽”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QVIP)、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1996—2016年有关中医治疗PIC的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规范相关数据,对所用中药之性、味、归经、分类和药对的频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48篇,获取方剂62首,使用药物112味,用药总频次635次,单味药使用排序前10位依次为甘草、杏仁、桔梗、紫菀、陈皮、百部、麦冬、款冬花、茯苓、前胡;药物按功效分为26类,其中化痰止咳药用药频次最高,其次为补气药、清热药、解表药、补阴药;药性排序依次为温、寒、平、凉、热,药味以苦、甘、辛使用较多;药物归经主要为肺、脾胃、心、肝经;涉及中药传统药对27种,排名前5位依次为甘草与桔梗、半夏与茯苓、半夏与杏仁、黄芩与半夏、麻黄与地龙。结论:根据数据分析,中药治疗小儿PIC组方以止咳化痰药为主,经辨证多辅以补益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中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相关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进行频次分析,通过 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3.0 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61篇,筛选出处方151首,中药70味。中药频次排前5位的依次是泽泻、姜黄、大黄、黄连、丹参;功效排前5位的依次是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补虚、泻下药。二项关联多为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泻下药的组合,三项关联多为活血化瘀、清热、利水渗湿药的组合。聚类分析得到新方聚类的中药组合3类。结论: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以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为主,常用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药,可配伍补虚及泻下药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中药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0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发表的中药灌肠治疗肛窦炎的文献,筛选相关处方,将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组方规律。结果:纳入71首有效处方,包含114味中药。高频药物排前8位的分别是:黄柏、黄连、苦参、蒲公英、甘草、大黄、金银花、赤芍。药物归经以肝、胃经为主,四气中以寒性药为主,五味中以苦味药为主。得到18对常用药对,排前5位的是:黄柏-苦参、黄柏-蒲公英、黄连-黄柏、黄柏-大黄、黄柏-赤芍。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0组,新处方5首。结论:中药灌肠治疗肛窦炎的药物以清热药为主,佐以止血、化瘀、消肿、祛风、通络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