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为加强沿海石化园区海洋环境风险区划的科学管理和决策,降低相关区域的海洋环境综合风险,文章根据海洋环境风险源和污染源排查,海洋敏感区、易受损区分布和环境现状调查以及园区风险管理和应急制度核查等的结果,基于PSR模型,从海洋环境风险指数、海洋环境敏感指数和海洋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指数3个方面,构建沿海石化园区海洋环境风险区划评估框架;分别选取突发性环境风险和累积性环境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以及政府和企业等各项相关指标,制订评估方案;通过确定评估指标权重,计算海洋环境综合风险值,并将风险等级划分为5级。以大连市沿海某石化园区为例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石化园区所在海域总体处于低风险等级,无极高风险和高风险区;在保持现有海洋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大力改善区域海洋生态环境,可进一步降低园区海洋环境综合风险。  相似文献   

2.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和发展,目前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方法和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本文分析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以某港双导堤工程为例,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获取了该工程的相关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目标层指标为自然资源环境、生态环境、项目管理三项,准则层指标8项,指标层指标26项,并提出了后评估计算方法,根据后评估环境影响值评定为中等环境影响,并为该工程的后续改进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同时建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工作应尽早开展。  相似文献   

3.
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是根据人类为协调其海洋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迫切需要,在广泛的海洋工程地质和海洋环境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论述了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对象,研究内容、范围、学科基本框架,以及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地质系统、相、效应与灾害和环境地质工程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环境文化不单是环境与文化两个概念的简单相加.环境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环境优化的结晶和动力.把海洋环境问题纳入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确立海洋环境文化在海洋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对解决目前海洋环境恶化的问题意义重大.通过建设海洋环境文化的意义、海洋环境文化建设与海洋环境保护等内容的阐述,对提倡国民海洋意识和教育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环境地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海洋地质环境研究始于20世纪50至60年代,80至90年代是我国海洋环境地质学形成和快速发展时期。灾害地质是海洋环境地质研究的先行领域,全球变化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全球变化、区域海洋环境地质调查、滨海城市地质、沿海地下水环境、海洋灾害地质、海底不稳定性、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对海洋地质环境影响等,都是今后我国海洋环境地质研究的重要方向。我国海岸带地质环境,具有构造活动性强、入海泥沙大、多风暴潮、人工环境非常突出等特征。海岸带基本环境问题包括地质资源利用、人为工程环境、流域环境变化、海平面上升等对海岸带环境影响4个方面。黄河、长江、珠江三大三角洲,除共性问题外,还存在各自独特的环境地质问题。海底不稳定性和灾害地质因素是目前近海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大抵可分为构造、斜坡、底型和结构4种不稳定性。中国近海有六大类约40种灾害地质因素。根据地质环境特征,中国近海可分为17个环境地质区。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我国滨海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海洋核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本研究根据海洋放射性监测与评价的工作内容和特点,设计了一款海洋放射性监测预警技术支持平台。该系统平台以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通信为依托,具有查看滨海核电厂及邻近海域环境变化,模拟研判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趋势,制定和生成海上应急监测方案,审核与评价海洋放射性监测数据以及开展海洋生物辐射风险评估等功能模块。系统的建设与运营将为我国海洋核事故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增强海洋核应急管理和指挥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构建虚拟海洋环境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李涛  朱庆  侯澄宇 《海洋通报》2006,25(4):85-91,96
随着数字地球、数字海洋概念的提出,将数字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海洋领域已显得刻不容缓,而构建虚拟海洋环境则是实现这一应用的基本途径之一。给出了虚拟海洋环境的概念,提出虚拟海洋环境的完整体系结构应包括计算机网络层、海洋环境数据层、虚拟海洋环境多维表现层、个人感知/认知层和多用户协同工作层等5个部分。同时从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角度提出了构建虚拟海洋环境的技术框架,讨论了海洋信息的获取、处理、建模、表达以及虚拟环境感知/认知和地理协同等相关技术与方法,最后指出了构建虚拟海洋环境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海底航道安全与海洋环境相关,随着海洋调查观测技术的进步,航道观测信息增多,有些信息往往难以定量,如何利用这些资料评估海底航道安全日益重要。本研究在综合分析连云港海底航道安全海洋环境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航道地形环境、航道地质环境、海洋动力环境、极端事件对航道安全的影响程度,建立了连云港海底航道安全海洋环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航道安全海洋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估,依据评价结果,连云港海底航道安全海洋环境定量评价为2.63,等级介于比较安全与一般危险之间,对航道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安全评价体系建设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洋环境观测集成系统面临的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的动态集成、计算密集与数据密集等问题,结合"十五""十一五"海洋"863"计划的成果,文章引入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结构(SOA)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分布式开发集成系统框架。整个框架主要由基础平台、数据层、组件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等组成。各层内部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设计,各层相对独立,层间的耦合性比较小,服务层包含了所有分布式子系统的服务抽象和封装,以服务的方式供应用层使用,开放性好、可重用性强,开发效率高。采用该框架的系统可以在分布式环境中应用,解决了海洋环境观测集成系统分布式异构环境的动态集成,同时系统的一些子模块可以高效地加以复用、修改,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许文彬 《海岸工程》2007,26(3):36-41
海岸石化工程的建设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然,但海岸石化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以龙海市镇海石化成品油罐区工程为例,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营运等各个环节来探讨如何减轻海岸石化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在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多,海洋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进行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可以为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本文首先基于贝叶斯网络基本理论,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贝叶斯网络评价模型;再以山东省为例,充分融合专家经验知识与客观数据,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评价了2013—2019年山东省近海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各评价指标间关系及其对近海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程度。评价结果表明2013—2019年山东省近海生态环境状况保持一般状态,海洋环境质量与海洋生态灾害类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初见成效。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有效评价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分析结果对于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环境重要性认知程度的加深,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环境修复成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维护海洋生态与环境功能的重要方式。通过从海洋工程项目的环境问题诊断、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关键内容、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及效果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海洋环评和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我国海洋环评和修复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海洋环评和修复研究应重点注重和聚焦以下方面:1)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基线、监测技术、全球性影响及生态服务等方面的问题;2)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思路的转变,包括修复目标、修复模式、评估指标、监管技术及资金来源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3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资料分析为主的评价方法,对珠海、阳江和汕头海域3个海上风电场开展了施工期的海洋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是该领域的首次实践。评价内容涵盖了对海上风电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状况和环保对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定性分析以及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得出了综合评价结果,并阐明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同时建议探索推行海洋环境影响全过程评价体系,进一步减小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相似文献   

14.
依据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特点和工作程序确定生态修复的管理目标,以生态修复效果为导向,运用逻辑框架法构建了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项目管理类指标和效果类指标,分别对应于逻辑层次的投入、产出、目的/作用与目标。其中,项目管理类指标包含项目实施情况、跟踪监测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管理情况等4类指标;效果类指标包含海洋水动力、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海洋水质、海洋生物生态状况、生态景观、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综合效益等7类指标。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为科学评判项目实施效果,提高项目管理绩效提供技术支撑,对提升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运行效率,满足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适应性管理需求,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海域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工作是溢油应急规划的基础,有利于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本文对海岸线的溢油环境敏感型的主要评价方法和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在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中采用的方法主要包含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研究中,各类方法具有不同特点,多为各种方法同时使用。目前,国内外研究中选取的各类指标可总结归为物理指标、生物指标、社会-经济指标三大类,并且针对部分指标选取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论述。探讨了较为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综述了海岸线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当前溢油环境敏感性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如评价体系系统性差、评价指标科学性低及评价过程主观性强等,而加强学科交叉的同时对目前研究中不足深入研究将是后续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化工园区化学品泄漏的环境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海洋生态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海上化学品泄漏的生态环境风险损失进行先期评估,并将价值评估信息纳入到海洋环境管理中,可为海岸带开发以及海岸带管理经济刺激手段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选择厦门市海沧化工园区为典型案例区,进行海岸带化工园区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风险生态效应识别与影响预测,评估环境风险的生态损害价值,从而为基于环境风险分析的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海洋气象环境复杂多变,船舶航行风险随时间演变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本文从时空分析的角度出发,动态评估船舶的航行风险:选择风场、海流、海浪、海温等4种动态因素和海雾发生频率、海底地形等2种静态因素作为评估因子,使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计算各评估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序加权方法(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OWA)优化上述权重,最后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生成航行风险评估的动态风险图。研究表明,AHP-OWA算子能够突出数值变化较大的评估因子对于风险的影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动态风险评估结果能够直观展示航行风险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生物标志物是指能够指示或表征暴露于环境化学污染物而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响应变化的标志物或指标。采用生物标志物指示海洋环境的水质变化及其生态预警作用的研究是当今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在海洋污染评价领域中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及分类,综述了国内外基于不同种类的生物标志物的评价方法在海洋溢油污染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特点和研究现状,以及多种生物标志物综合应用的典型方法及重要意义,例如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biomarker response index,BRI)和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法(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 index,IBR)。最后,本文总结并指出了今后开展相关溢油污染评价的研究方向,包括针对海洋溢油污染特点筛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建立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海洋溢油污染预警系统等,从而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技术方法和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滨海核设施和核技术利用项目的大力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以保障和应对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安全与风险.本文分别对当前海洋放射性样品采集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分析方法体系、海洋放射性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梳理,提出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