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登陆的台风环流暴雨是沿海地区重要的暴雨类型之一,降雨量大,范围广,危害大。本文应用诊断分析的方法,以1999年8月1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中东部大范围暴雨过程为实例,就暴雨发生前一般性降水时的环境场与暴雨发生时的环境场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时均比暴雨发生前一般性降水时:低空辐合和高空辐散增强,低层水汽能量辐合及对流不稳定性增大,低空垂直环流发展。以上因子导致积云对流的发展。在弱垂直切变环境下,通过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使热带风暴减弱成的低气压环流维持,并促使中低压发生变化,使暴雨云团西行增强,暴雨增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0604号台风"碧丽斯"的降水强度资料,环流背景场、大气物理量场、卫星运图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碧丽斯"登陆后在福建东南沿海造成的暴雨,与高空盛行的东北气流、南海西南季风关系密切,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上升运动、水汽通量和相对湿度等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与台风不对称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台风年鉴资料、地面及探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数据以及NERA-GOOS海温数据,首先分析了1949—2019年在青岛登陆的四个热带气旋特征,然后对1909号台风“利奇马”对山东半岛造成的降水强度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表明:1)1949年以来有4个台风于8月以登陆北上和登陆转向路径在青岛登陆,其在中高纬均是纬向环流占优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主体维持在我国东部沿海上空,中心强度较常年偏强,西伸脊线在30°~36°N之间摆动,青岛沿海海域表现为27℃以上的暖洋面特征。2)来自中高纬的冷空气和热带系统在青岛相互作用的差异,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中心位置的不同是影响登陆台风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3)1909号台风“利奇马”对潍坊降水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过程中,对青岛则表现为台风低压环流前部东南气流的影响。4)台风过程中潍坊和青岛均具有较好的水汽条件和对流不稳定层结,但动力抬升条件差异明显:潍坊位于东北风和东南风辐合区以及水汽通量辐合大值区内,具有较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上升运动;青岛没有冷空气侵入,但低空和超低空强盛的东南风急流为青岛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供应和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4.
"碧利斯"台风暴雨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用MM5模式数值模拟了0010号“碧利斯”台风登陆福建的过程,表明MM5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主要雨带及其分布特征。物理量场分析指出,本次福建沿海地区暴雨产生的物理机制主要有:台风登陆福建前后福建沿海地区上空层结相当不稳定;由于台风环流非对称性,台风中心北侧中低层有很强的风速、相对湿度、正涡度、辐合、垂直速度:暴雨区高低层存在正负螺旋柱;暴雨区高层存在正湿位涡、低层负湿位涡中心。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非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及MM5数值模拟资料等对2004年11月9~10日山东青岛地区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此次暴雨是冷锋前暖区的强降水;(2) 此次暴雨局地性强、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3) 西太平洋的水汽是这次暴雨的主要水汽源;(4) 这次强降水发生时大气层结不稳定并不明显,对流层中低层存在对流不稳定,与山东夏季暴雨大气层结强烈不稳定有显著差异;(5) 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是这次暴雨出现的有利动力条件,强降水期间并不必需对流层低层出现辐合;(6) 中低层位涡中心对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7) 青岛特殊的地形和这次降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赵凯  濮梅娟 《台湾海峡》2005,24(3):370-376
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Haima)”于2004年9月13日12:00在浙江省温州市沿海登陆,登陆后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20:00在浙江境内消失.本研究采用物理量诊断分析法,探讨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涡度场、湿焓场变化对其移向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热带风暴登陆后,涡度(ξ)明显减弱.涡度局地变化(ξ/t)值分布显示,风暴移动方向的后方,涡度减弱的趋势比前方涡度增大的趋势更剧烈;风暴有向其外围(ξ/t)正值中心(即涡度增幅最大)移动的趋势.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湿焓都增大,但登陆后湿焓增大趋势已大大减弱;风暴有向湿焓局地变化(E/t)正值中心移动的趋势,即向能量增强最大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7.
文中主要以8712号台风和9909号热带风暴为个例,运用MM5中尺度模式结合Q矢量等物理量计算NCEP资料,通过模拟、统计、分析研究,讨论浙东南温州沿海秋后台风倒槽强降雨特征.结果表明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东南温州沿海形成台风倒槽.该倒槽内暖湿切变线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是引起特大暴雨的重要条件;其次,中高层弱干冷空气进入台风倒槽上空和低层强的暖湿平流相结合,使得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产生特大暴雨的另一种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2008—2017年造成福建暴雨的早台风个例,得到其基本统计特征:早台风生成及其对福建的影响主要集中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生成于南海的近海早台风导致福建暴雨的概率最高;影响福建的早台风强度不强,生命史最强强度大多为台风级至热带风暴级;造成福建暴雨的早台风以南海北上或转向登陆华南沿海最多;早台风暴雨影响程度与台风登陆地点以及登陆后路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0519号台风"龙王"第二次登陆地点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0519号台风“龙王”影响期间,福建省沿海风场、气压场、变压场特征的分析,认为“龙王”在临近福建省沿海时已减弱为热带风暴,而热带风暴的登陆地点在厦门何厝,而不是在晋江围头.登陆时间是10月2日23:30.  相似文献   

10.
“罗莎”台风造成浙江特大暴雨的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716号台风"罗莎"于2007年10月7日下午15:30在浙江省苍南县霞关镇附近的浙闽交界处登陆。受"罗莎"台风的影响,浙江省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平均降雨量全省达163.0mm。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格点资料、浙江省自动站降水数据和MICAPS的Ki与Ky指数资料(浙江省部分),对由0716号台风"罗莎"造成的浙江大暴雨到特大暴雨过程的大环流天气形势演变、动力条件、水汽输送及物理量特征等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在10月6~9日"罗莎"台风影响浙江期间,欧亚500hPa中高纬度为平直环流,乌拉尔山以西为高压脊,从河西走廊至中原地区有一移动性冷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呈东西向带状,位置偏北强度偏强,江淮以南地区为副热带高压控制,脊线位于30°N附近;在对流层中、低层(气压为700hPa、850hPa)有明显的冷温槽,途经河西走廊、河套地区、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7日14时至8日14时地面冷锋与"罗莎"台风倒槽在浙江相互作用,形成了台风外围受冷空气侵入的特定环境场,为浙江大暴雨到特大暴雨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罗莎"台风螺旋云带中含有大量水汽从东海向浙江大陆输送,10月6日20时至8日14时,从东海到浙江大部出现强的水汽通量大值区,最大水汽通量出现在10月7日02时低层(气压为850hPa),中心为40g/(s.hPa.cm)以上的水汽通量大值区出现在东海,低层高含水量从东海向浙江陆地持续输送,时间长达42h,为本次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诊断得出,大气柱可降水量达65kg/m2时可出现大到暴雨,大气柱可降水量达70kg/m2时可出现特大暴雨。从流场、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发现,台风环流区域内低层的强上升运动为本次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提供了上升运动的促发机制,高层辐散区与中低层台风北侧倒槽强烈辐合区叠加,使得中低层的辐合更为强烈,这都有利于台风北侧暴雨的维持和加强;台风环流域内的垂直上升运动区有一个"增厚"过程。分析温度平流发现,6~8日在浙江上空(气压为550hPa以下),有明显的冷暖平流交汇,冷空气进入台风外围与台风携带的暖湿空气相遇,台风环流呈西冷东暖状态,加上低层的辐合机制,促使斜压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加大,并释放出最大有效的位能,使得大于35℃的Ki指数和4~6个单位的Ky指数高值区覆盖浙江全省,造成大气强烈的上升运动,导致台风倒槽降雨量的加强。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天气学与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发现:鞍型场、西风槽和双热带气旋形势是热带气旋移速突变的环流背景。在上述环流背景的条件下,涡度、涡度平流、流函数、850—200hPa垂直切变以及不对称配置的演变与热带气旋移速突变有超前相关;概括出的一些判据可供业务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何慧  李艳兰  覃志年  廖雪萍 《海洋通报》2007,26(5):22-26,48
利用大气环流特征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异常强降水的气候背景。结果表明,冬春季节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偏高时,夏季副热带高压脊线活动偏北,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个数偏多,2006年冬春季海温分布及夏季副高活动形势有利热带气旋影响中国。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和西行时,大气环流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偏北、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南有强的辐合等均有利中国南部地区气流辐合上升,使"碧利斯"登陆后低压环流仍能长时间维持,从而造成异常强降水。  相似文献   

13.
灰色拓扑预测模型在初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强 《海洋预报》1994,11(1):72-76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南海初台的拓扑预测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南海初台未来十年出现日期作了预测分析,为南海台风的长期预测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4.
香港经常受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对该地区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研究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按照气象和天文台警告信号,热带气旋分为不同的强度等级。建立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Poisson-Weibull复合分布模型,相应获得持续时间重现值的求解公式,分别用于不同热带气旋分类下持续时间多年一遇重现值的计算中。基于1987-2016年袭港热带气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Poisson-Weibull分布适用于不同的持续时间分类样本;强的热带气旋经常会伴随较长的持续时间,这将会对该地区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这可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the mid-range oscillation with 30-45 days of the tropical monsoon circulation during May-August 1979 was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low and high pressure index patterns for the tropical monsoon circulation in Northern Hemisphere. In the period of low index and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low to high index, the group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monsoon depressions, tropical cyclones over Arabian Sea and the Bengal Bay, typhoon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estern Pacific Ocean are always successively observed from west to east. In this period, the rainfall over middle-India and eastern part of China usually increases.We can use the oscillation of the pressure value over equatorial area to describe the mid-range (30-45 days) oscillation of tropical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its related circul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用IAP-GCM二层楼式,模拟1月份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增暖对1-8月份大气环流的影响,初步探讨暖池区海温异常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过程。指出北半球500hPa环流场对暖地区1月份海温增暖的响应存在着PNA和EAP波列,在冬季较为明显。其能量传播特征表示为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基本上是向东传播,在热带低纬度地区存在着准2个月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17.
应用带通滤波方法,分析了登陆珠江三角洲热带气旋的环流结构。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内部的确存在若干中尺度系统,其类型包括:中尺度气旋、反气旋,以及中尺度辐合辐散带等。这些结果可以为进一步认识热带气旋的内部环流结构,进一步提高预报水平等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Trends in the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and the cyclones that had tracks through North Carolina were analyzed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From about 1970, there appears to be an increase in the mean number of storms developing. The number of storms affecting North Carolina each decade has been increasing since the 1960s. In the 1980s, 1990s, and into the 2000s,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landfalling storms in North Carolina. Although August and September are the most active months of the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 the hurricane season for North Carolina peaks in September. Wind distribution and frictional convergence associated with landfalling hurricanes in North Carolina are discussed. Convection and precipitation patterns of landfalling hurricanes are presented. Two examples of the effect of spatial surface moisture distribution on intensific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land after landfall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