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混合动植物蛋白(肉骨粉和豆粕1∶1混合)替代鱼粉投喂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46±0.23)g),研究饲料中肉骨粉和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和氮收支的影响。实验设置了4个处理组,依据等氮等脂的原则,用混合蛋白分别替代0、10%、30%和50%的鱼粉,分别为D1、D2、D3和D4,蛋白水平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3.8%和15.1%。将虹鳟幼鱼在16℃的条件下养殖21天,每日饱食投喂一次并且收集残饵粪便。研究表明:用肉骨粉和豆粕部分替代鱼粉不会影响虹鳟幼鱼的终末体重,与全鱼粉组比较,D3组和D4组呈现出较低的生长性能(P0.05),而10%替代组的摄食率、消化率和特定生长率更高,表现出更好的生长趋势(P0.05)。氮收支方面,虹鳟幼鱼的氮收支过程中氮排泄是主要损失途径。随着替代水平的上升,氮排泄和损失也呈上升趋势,但是全鱼粉组和10%替代组之间的氮排泄量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从生长性能和氮收支两方面综合考虑,饲料中用肉骨粉和豆粕替代10%鱼粉投喂虹鳟幼鱼效果更佳;且排泄是虹鳟幼鱼氮收支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复合动植物蛋白源在大菱鲆饲料中替代部分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和肌肉质地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组等氮等能的饲料,以含鱼粉60%的处理组为对照饲料(FM),以小麦粉、豆粕等作为植物蛋白与酶解动物软骨蛋白粉复合分别替代其中40%、50%和60%鱼粉,设置了40I、50I和60I3个试验组。选用初始体质量(8.63±0.03)g的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 L.),分别用上述4种饲料饲养8周。试验表明:与鱼粉组相比,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大菱鲆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50I和60I鱼粉替代处理组饲料效率显著低于FM组和40I处理组(P0.05)。各处理组大菱鲆幼鱼水分、粗蛋白、脂肪和灰分无显著差异(P0.05),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干物质和蛋白的消化率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以酶解动物软骨蛋白粉和植物蛋白复合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肌肉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酶解动物软骨蛋白粉与植物蛋白复合后可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40%鱼粉而不影响其生长、摄食、存活和体组成,并能保持其肉质。  相似文献   

3.
以初始体重(9.19±0.01)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玉米蛋白粉部分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分解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2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组:鱼粉对照组(FM)和玉米蛋白粉替代45%鱼粉蛋白组(CGM),分别饱食投喂大菱鲆幼鱼30天。研究表明:与FM组相比,CGM组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以及蛋白质和脂肪沉积率显著降低,且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也显著降低(P0.01),但CGM组的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FM组(P0.01)。CGM组血浆总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均较FM组显著降低(P0.05)。大菱鲆摄食CGM组饲料后,其血浆和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较FM组显著降低,且肌肉氨基酸降幅度更大(P0.05)。CGM组肠道支链α-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BCKD-E2)mRNA表达量较FM组显著升高。结果表明:玉米蛋白粉替代45%鱼粉蛋白显著抑制了大菱鲆幼鱼的生长,降低了饲料效率,影响了鱼体营养物质的组成和代谢,加快了肠中氨基酸的分解代谢,降低了组织游离氨基酸的平衡性和总量。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研究谷朊粉、宠物级鸡肉粉、脱脂肉骨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复合替代0%(对照组,CON)、35%(FM35)、50%(FM50)、65%(FM65)、80%(FM80)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体组成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设计5组等氮等能(粗蛋白52%,总能19kJ/g)的饲料,养殖鱼初重(8.63±0.01)g,养殖周期9周。结果显示,替代组体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CON(P0.05),而摄食率和成活率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变化(P0.05)。替代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FM65和FM80饲料效率和FM80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CON(P0.05)。复合蛋白替代鱼粉对鱼体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替代组鱼体灰分显著高于CON(P0.05)。除FM35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与CON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替代组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ON(P0.05)。研究表明,该比例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水平应不超过35%。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水解鱼蛋白(FPH)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的影响,本实验以60%的鱼粉(FM)组为正对照组,以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40%的FM作为负对照组(含36%的FM),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3个梯度水平(3%、6%、9%)的FPH作为实验组,分别喂养大菱鲆幼鱼74 d。研究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6%和9%的FPH可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并达到与正对照组相似的效果。添加不同含量的FPH会改善大菱鲆幼鱼的后肠形态,且改善状况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愈加明显,当FPH添加水平达到9%时,可显著增加大菱鲆幼鱼后肠的肠绒毛直径比、肠上皮细胞高度和微绒毛高度。与负对照组相比,9%FPH组显著提高了血浆和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浓度。此外,饲料中添加6%和9%的FPH显著促进了PepT1的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水解鱼蛋白是一种潜在的替代鱼粉的有效蛋白源,可起到改善大菱鲆幼鱼生长指标、提高机体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促进肠道吸收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在植物蛋白源替代部分鱼粉的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小肽形式的亮氨酸(Leu)或/和谷氨酰胺(Gln)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的生长性能、血浆代谢及免疫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和Notch-Hes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计了6组等氮等能饲料:全鱼粉组(FM),阴性对照组(Con,以植物蛋白源替代FM组中40%的鱼粉),在Con组的基础上添加0.2%晶体Leu的L组,添加0.2%晶体Gln的G组,添加晶体Leu和晶体Gln(0.095%∶0.105%)的L+G组,以及添加0.2%Leu-Gln二肽的L-G组。选取初始体质量(8.14±0.03)g的大菱鲆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研究表明,与单独添加Leu和Gln相比,共同添加Leu和Gln能更显著地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且这些指标均与FM组差异不显著(P>0.05)。L组和L-G组的血清TCHO含量高于Con组,且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Con组,Leu和Gln共同添加可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此外...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研究饥饿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540尾40g左右的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分成6组(S0、S4、S8、S12、S16和S20),每组3个平行,分别禁食0、4、8、12、16和20d,禁食结束后每组取样9尾,每个平行3尾,测定并分析胃和肠道中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研究显示,禁食4d,胃和肠道中消化酶活性均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低于对照组28.32%~71.85%),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胃和肠道内3种消化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升高。在禁食4~20d时,胃内消化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禁食16d时高于同期对照组,淀粉酶活性在禁食20d时高于同期对照组。肠道内消化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在禁食8d时达到最高,蛋白酶活性在禁食12d时达到最高。禁食过程中,胃中蛋白酶活性始终高于肠道,但禁食过程中其变化幅度(-6.71%~63.72%)小于肠道(-64.79%~71.85%);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低于肠道,脂肪酶活性变化幅度(-62.88%~29.91%)小于肠道(-232.17%~46.28%),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幅度(-81.71%~36.92%)大于肠道(2.35%~45.41%)。因此,与肠道相比,胃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受到禁食的影响较大,淀粉酶活性受到的影响较小。此外,胃和肠道中淀粉酶活性均小于蛋白酶和脂肪酶。研究结果表明,脂肪酶和蛋白酶是大黄鱼幼鱼受到饥饿胁迫时参与代谢活动的主要酶类,而淀粉酶为从属酶类。本研究阐明了大黄鱼幼鱼饥饿过程中,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合理的投喂和大黄鱼的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脱脂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体组成和消化性能的影响。作者以鱼粉和脱脂磷虾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用脱脂磷虾粉蛋白替代0%、10%、20%、30%、40%、50%和100%的鱼粉蛋白,设计7种等蛋白(50%)、等脂肪(8%)的实验饲料(分别表示为F0、F10、F20、F30、F40、F50和F100)。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初始体质量为(68.13±0.20)g,经过8周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F100组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F20~F30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F40组(P0.05);F100组全鱼的水分和灰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10组和F100组全鱼的粗蛋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30组和F50组全鱼的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100组全鱼的粗脂肪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F10、F20和F50组肌肉的水分显著高于F100组(P0.05),F20组和F30组肌肉的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替代组肌肉的粗蛋白、灰分无组间差异(P0.05);胃蛋白酶活性组间无差异(P0.05),F0和F20的胃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F30组(P0.05),F30组的胃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30和F100组的肠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F0组的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脱脂南极磷虾粉替代组的皱襞高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30组的皱襞高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替代组和对照组的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来看,脱脂南极磷虾粉10%~50%的替代比例对圆斑星鲽幼鱼的形态指标、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形态指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鱼粉为蛋白源,小麦粉为糖源,鱼油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分别添加不同浓度梯度(0.1%、0.4%和0.8%)的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甙。以不添加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甙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共制成7种等氮(粗蛋白49.1%)、等能(总能20.1kJ/g)的实验饲料。在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初始体质量为(2.58±0.01)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8周后观测牙鲆肝脏和肠道蛋白质消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牙鲆肠道胰蛋白酶的活性不受饲料中大豆异黄酮的显著影响(P>0.05),却随大豆皂甙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肠道糜蛋白酶的活性在饲料中大豆异黄酮添加量为0.1%时取得最大值(37.3±5.9)U/m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大豆异黄酮对肝脏中胰蛋白酶-1和糜蛋白酶-1基因表达量有显著(P<0.05)的影响,而添加大豆皂甙却对这些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大豆异黄酮直接作用于基因表达和酶活两个水平,而大豆皂甙只在酶活水平发挥显著的作用。同时,大豆异黄酮对牙鲆饲料利用率影响的双重性依赖于剂量的大小,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试验对象,设计两种饲料:鱼粉组和无鱼粉组,在池塘网箱中投喂70 d,研究其生长性能和肝胰脏转录组表达的差异。同鱼粉组相比,无鱼粉组黄颡鱼特定生长率下降了30.25%(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加了83.94%(P0.05),全鱼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转氨酶活力显著增加(P0.05)。肝胰脏转录组结果显示,总计有12 020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有5 020个、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有7 000个。同鱼粉组相比,无鱼粉组分别有1 013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2749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将组间具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 Term、KEGG pathway分类,结果显示:无鱼粉组的肝胰脏细胞组成、细胞生物过程、细胞分子功能等绝大多数基因差异表达下调,提示肝胰脏的细胞组织结构和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KEGG通路富集到15个显著差异代谢通路。本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鱼粉可能含有某些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以神经分泌、激素调控、代谢信号通路等为作用靶点,通过对这些代谢信号通路的调节,对鱼的整体生理代谢强度、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健康状态等产生明显积极促进影响。缺乏这些物质则会造成黄颡鱼生长性能下降、部分器官组织细胞(肝细胞、神经轴突)受到损伤、鱼体抗应激能力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在一种实用饲料配方(粗蛋白28%,豆粕18%)的基础上,用菜粕、棉粕按1∶2的比例等量替代豆粕(6%、12%、18%)作为蛋白源配制成三种等能等氮的无鱼粉饲料,在室内饲养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平均体重为(4.22±0.09)g]8周。结果表明,菜粕、棉粕替代不同水平豆粕对罗非鱼的生长、饲料利用和机体免疫力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随菜粕、棉粕替代水平的增加,罗非鱼的生长、饲料利用和体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以无豆粕组影响最大。鱼体肝脂含量、肝体比(HSI)以及脏体比(VR)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无豆粕组血清GPT、GOT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SOD、LZ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配方中棉粕和菜粕的总量超过52%对罗非鱼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植酸对牙鲆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植酸纳使植酸水平分别达到0.04%(对照组)、0.21%、0.44%和0.81%,研究不同含量植酸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2.58 g±0.01 g)摄食、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10周.结果表明,植酸处理组牙鲆摄食率(2.4%、2.5%和2.4%)显著高于对照组(2.1%)(P<0.05),但植酸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植酸处理组(59.47、61.27和64.82 U/mg蛋白)胃蛋白酶比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79.34 U/mg蛋白),但植酸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组之间牙鲆肝脏、肠和胃中淀粉酶比活力及肝脏和肠中蛋白酶比活力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植酸含量的增加,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下降.同时,牙鲆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净蛋白质利用率随着饲料中植酸含量的升高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各处理组之间牙鲆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而植酸处理组饲料转化率(74.0%、73.7%和69.2%)则显著低于对照组(84.0%),0.81%植酸处理组蛋白质效率(1.37)和净蛋白质利用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64和30.6%).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植酸含量的增加,牙鲆生长性能和胃蛋白酶比活力呈下降趋势.植酸对牙鲆生长的抑制作用将随着其含量的升高或实验周期的延长突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选用均初始体质量为0.91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540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用肉骨粉(meat and bone meal,MBM)替代日粮中0、20%、40%、60%、80%和100%的鱼粉,分别添加不同梯度微胶囊蛋氨酸(microencapsulated DL-methionine,MM)配制成6种等氮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55 d。结果表明:MBM添加MM替代60%鱼粉对对虾增重率和SGR无显著影响(P0.05),对虾对各试验饲料的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替代80%和100%鱼粉对对虾增重率、SGR、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BM添加MM替代鱼粉后对对虾体成分、体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在MBM高水平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MM可通过平衡对虾饲料必需氨基酸,提高了对虾对饲料的表观消化率,而不影响对虾的生长和体营养成分,降低了对虾饲料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玉米淀粉为糖源,以豆油分别替代25%、50%、75%和100%的鱼油,配制4组等氮(50.26%—51.03%)、等能(20.82—21.01k J/g)实验饲料,每组饲料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鱼,进行为期6周的生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过高的豆油替代会引起生长的下降。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升高,饲料转换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高值(1.96±0.42)出现在全豆油替代水平组,而蛋白质效率(PER)表现为相反的结果。全豆油替代组呈现相对最高的肝体比(HSI)值,但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鱼水分和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投喂25%替代水平组的全鱼脂肪含量最高(P0.05),但是在50%—100%替代水平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赤点石斑鱼鱼体脂肪酸组成明显受到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随着饲料豆油水平的升高,全鱼鱼体中的亚油酸(C18:2n6)含量显著升高(P0.05),ARA(C20:4n6)、EPA(C20:5n3)和DHA(C22:6n3)含量在全豆油替代组最低。总之,饲料豆油替代水平不宜超过75%,过高的豆油替代水平可能会对赤点石斑鱼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鱼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刘文斌  王恬 《海洋与湖沼》2006,37(6):568-574
以棉粕蛋白为酶解底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以酶解产物1.5%和3.0%两个梯度等量替代鱼饲料配方中棉粕,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喂养异育银鲫鱼种[体重为(30±2)g]65天。测定鱼的生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消化蛋白酶活性及肝胰脏中胰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1.5%和3.0%棉粕酶解产物的鱼在饲养35天后的特定增长率(SGR)分别比对照组高32.5%和56.7%,且差异显著(P<0.05);在饲养65天后,两组特定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高8.0%和21.0%,且差异极显著(P<0.01),肝胰脏中胰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也随棉粕酶解产物添加梯度提高而相应提高,表明鱼的生长与消化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相关。同时棉粕蛋白酶解物对肠道蛋白酶的活性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都有促进作用,而棉粕蛋白酶解物对鱼肌肉成分并没有改变,这也表明棉粕蛋白酶解物在促进鱼生长、内源酶活性同时并未降低鱼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A 60-day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crude protein level on growth, feed conversion and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of juvenile (3–6 g) spotted grunter Pomadasys commersonnii. In the experiment, six semi-purified diets containing casein and fishmeal as protein sources, and with crude protein levels ranging from 35 to 60%, were fed to three replicate groups of fish per treatment in a recirculating system at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grow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etary crude protein level and growth parameters were analysed by broken-line regression models. Results suggest that 48 – 50% dietary protein is needed for optimum growth and feed conversion for P. commersonnii. In a second experiment, three protein levels (35, 45 and 55%) at three different lipid concentrations (6, 8 and 12%) were used to formulate nine semi-purified diets that were fed for 60 days to triplicate groups of fish per treatm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a diet of at least 45% protein with a 12% lipid inclusion level is required for the best specific growth rate (5.96% per day) and feed conversion ratio (1.72) at this specific stage in the growth phase of P. commersonnii.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初体质量为(4.80±0.11)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水族箱中进行60 d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肠道菌群及部分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1:1)、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opinatum)、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1:1),每克饲料约含菌3.0×109个/g干质量,共配制7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肠道中总菌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肠道弧菌数(P<0.05),显著提高了大菱鲆酚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力。添加不同的益生菌对血细胞数、血清蛋白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不同,例如添加的益生菌中含有乳酸菌能显著提高大菱鲆血清蛋白浓度(P<0.05),而添加芽孢杆菌无此效果。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与添加单一益生菌相比,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降低大菱鲆肠道弧菌总数,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0.04%的Y2O3为外源性指示剂,按照70%基础饲料:30%待测原料的比例配制成实验饲料,测定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 L.)对白鱼粉、虾壳粉、血粉、水解羽毛粉、酪蛋白、明胶和棉籽粕干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范围为54.1%~73.4%,鱼粉、血粉和水解羽毛粉干物质消化率最高(70.2%~73.4%),而血粉最低(P<0.05)。除血粉外各原料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高于85%,其中白鱼粉、虾壳粉和酪蛋白蛋白质消化率均高于90%,而血粉显著低于其它各原料(75.1%)(P<0.05)。原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与蛋白质消化率相一致。能量表观消化率范围为70.6%~86.7%,白鱼粉、水解羽毛粉、酪蛋白和明胶能量消化率显著高于虾壳粉、血粉和棉籽粕,而棉籽粕能量消化率最低(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