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两类(反)EINino年1949~198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活动的气候特点,包括热带风暴生成数和登陆数、风暴生成位置及路径,并讨论了其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EINinoⅠ类年,105°~119.9°E经度范围内的热带风暴生成数偏多,而120°~179.9°E范围内的风暴生成数偏少;风暴生成位置偏西、偏北;移动趋势多转向路径而少西行路径;另外,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数也偏多,此时,副高脊线偏南,西伸脊点偏东,强度及面积指数均偏弱,Ⅱ类年则相反。同样,分析反EINinoⅠ、Ⅱ类年亦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南海台风路径预报CLIPER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南海(113°-123°E,10°-25°N)台风的气候学、持续性和一些组合因子,根据与未来的经向、纬向位移的回归分析,发展了一种预报台风路径的气候与持续的(CLIPER)模式。并建立了一组从24小时到120小时的预报台风路径经、纬向位移的预报方程,同样,根据台风前24小时移向的分组,建立了分类样本预报方程,对非独立样本和独立样本试报表明,分类样本方程比全样本方程有更高的精度,无论对于全样本模  相似文献   

3.
中-晚第四纪东太平洋隆起区(南纬21°)古海洋条件E.B.等本文根据微古和氧同位素资料对东太平洋海隆21°区中-上第四系含金属碳酸盐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气候地层划分,计算了平均沉积速率,恢复了表层水温的变化;并根据最敏感的指示剂——有孔虫碎屑含量计算了...  相似文献   

4.
文中统计分析了1949-1991年西北太平洋近赤道地区(0°-10°N,125°-180°E)和热带地区(10°-25°N,125°-180°E)的台风日数。发现埃尔-尼诺年上述两地区的台风日数明显偏多。因此,冬,春各季该地区的台风日数,可作为该年是否可能发生埃尔-尼诺的一个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利用客观再分析CSFR资料、最佳路径(Best track)资料、KALPANA-1红外卫星云图和探空站资料等,对2010年5月30日~6月7日发生在阿拉伯海上的热带风暴"PHET"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带风暴的移动路径,强度变化和大尺度环流形势,根据卫星云图的特征,将其演变过程划分为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消亡阶段。对成熟阶段风暴的水平和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垂直方向对流旺盛,各物理量在风暴中心周围分布不对称,"暖心"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6—1990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8个航次合作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1987年10月赤道中西太平洋165°E(10°N-6°S)次表层水形成溶解氧最大值的原因。1986-1987年E1Nino衰退时期,该海域赤道附近在E1Nino强盛时期下沉的次表层水开始回升,短时期内形成了类似于中、高纬度海域的理化环境,使浮游生物在混合层内聚集生长,最终导致溶解氧含量在次表层出现最大值和过饱和含量。  相似文献   

7.
西北太平洋137°E断面海流的纬向体积输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日本气象厅1967-1989年间沿137°E断面观测到的水文和海流资料,计算了该断面上1°S-34°N的纬向体积输送。纬向体积输送的明显特点是复强冬弱,无论是多年平均的还是个别年份的,不管是东向输送分量还是西向输送分量,该特征都是非常明显的。净输送量有非常大的年际变化,70年代以向西输送为主,80年代则以向东输送为主,峰值出现在ElNio事件前后,二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潘华盛 《海洋通报》1997,16(5):22-30
文中采用美国CODAS和国家气候中心出版的每月海温资料,对按国家气候中心出版的月监测公报所划分的赤道海区C区(0-10°S,180-90°W),W区(0-10°N,180-140°E)和B区(0-10°N,50-150°E),以及西太平洋黑流区A区(25-30°N,130-140°E;30-35°N,140-150°E)裼 海温变化作了互相关分析,海区间互相滞后相关系数、交叉凝聚谱计算表明:C区与  相似文献   

9.
使用1984-1989年期间中美海-气相互作用合作研究及法国ORSTOM完成的沿165°E断面共17个航次调查中的温,盐资料,对1986-1987厄尔尼诺(E1Nino)及1984-1985,1988年反厄尔尼诺(LaNina)事件期间海洋上层温,盐结构的变化作了分析,章指出,165°E断面温,盐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变化周期之特征;研究期间ElNino与LaNina温,盐结构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重力异常相关性分析、地面重力异常场逼近效果以及数值计算稳定性出发,讨论分析了外部引力场扰动点质量赋值模式的数据结构,提出以窗口移动方式控制点质量对场元观测的作用范围,达到简化模型结构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超松驰迭代法解算经结构简化以后具有稀疏矩阵特征的边值条件方程,并使用此法实际解算了中国地区1°×1°点质量,最后对解算结果作了全面分析和检验,证明以窗口移动方式简化解算点质量的数据结构,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全球热带风暴时空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全球三大洋热带风暴的统计分析表明,全球热带风暴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统计特性.各海域热带风暴都具有季节集中性.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风暴发生频繁的时间在地理位置上有沿逆时针移动的分布.全球风暴总数在8月、9月份明显偏多,在4月、5月份明显偏少.北半球风暴扩展范围和分布密度大于南半球,并以东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风暴分布密度为最大.各海域热带风暴发生频数在统计长度(33a)内都表现年际和10年际“振荡”,不同程度地存在2~3a,6~7a,11~12a及21~23a的重复性变化.较强的风暴,往往寿命也较长.在月份之间比较,风暴在多发月份,一般平均寿命较长,强度也较大;而在年度之间比较,风暴在多发年度,平均寿命却往往较短,强度也较小.风暴在大尺度环境中较好地沿反气旋路径向高纬度运动.  相似文献   

12.
一个简单的二维线性模式用于考查近海海洋对过境热带风暴的动力响应过程中的底坡度和底摩擦效应。选择了自东向西和向西后转向的两个模式风暴路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海底坡度与风暴引起的水位波动、风暴中心后部的尾流以及路径右侧后方面的涡旋密切相关。而底摩察是阻尼风暴潮和风暴流持续增长的重要因子。结果还表明,近海对风暴的强响应偏向于风暴轨迹的右侧,这与Chang和Anthes(1978)对深海响应的研究结论是一  相似文献   

13.
105°E越赤道气流与亚洲夏季风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北半球夏季105°E低空越赤道气流的若干气候特征及其与850 hPa风场、亚洲夏季风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05°E越赤道气流具有显著的准二年和准双周周期,但30~60天周期并不明显。在105°E越赤道气流加强的同期和其后1候时,东亚热带夏季风发展,而印度热带夏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减弱或中断。当这支气流加强之后2候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及其西侧(东海附近)的副热带夏季风趋于加强。  相似文献   

14.
冰芯记录中过去250ka气候普遍不稳定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芯记录中过去250ka气候普遍不稳定的证据W.Dansgaard等1990-1992年间欧洲格陵兰冰芯计划(GRIP)在格陵兰冰盖正顶上(72.52°N,3764°W,海拔3238m,年平均气温-32℃)取得了几近基岩的冰芯。总长为3028.8m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主分量分析法(PCA)对中国东南部(105-122°E,19-33°N)90个测站(除台湾省外)1954-1989年逐年1,4,7,10月降水量标准化资料进行分解,得到各种异常降水型及相应的时变序列;对最为典型的3种异常降水型地空间分布特点、时变特征、逐年分型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各月各异常降水型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间的可能关系它们在厄尔尼诺年份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日合作黑潮调查研究期间(1987-1993年)在九州西侧海域获得的水文资料,计算了129°E断面的地转流速和流量。着重提出129°E断面北侧存在一支较稳定的西向流;分析这支西向流的去向,指出它是向对马暖流输送黑潮水的重要途径;给出了这支西向流及黑潮通过该断面的流速、流轴、流幅及流量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西北太平洋(0°-60°N,100°-170°E),5°×5°方区为统计单位,分析研究了西北太平洋温、盐、密、声与深海声道等基本水声环境要素(条件)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文中统计分析了1949~1991年西北太平洋近赤道地区(0°~10°N,125°~180°E)和热带地区(10°~25°N,125°~180°E)的台风日数。发现埃尔-尼诺年上述两地区的台风日数明显偏多。因此,冬、春各季该地区的台风日数、可作为该年是否可能发生埃尔-尼诺的一个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9.
马黎明  乔然 《海洋预报》2000,17(2):1-11
根据1986年11月~1997年12月期间在114°~130°E,沿22°~18°N航线各航次所测量的大气和表层海水中的CO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中美西太平洋联合考察资料,计算了西太平洋热带海域(20°N~8°S,112°~170°E)内的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结果表明,该区域海气交换潜热通量的空间分布与ElNi o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根据计算结果建立了潜热ew-e-V诺谟图,显热tw-t-V诺谟图。利用该图可随时对海气热交换特征进行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