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制定了国际海道测量标准并保持不断更新,我国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海道测量的国家强制标准。从测深、定位、障碍物、潮位、潮流和底质等6个方面对国际海道测量标准和我国海道测量规范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它们在要求上的不同和差异,旨在供测量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并推动国内测量规范与国际测量标准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由于侧扫声纳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用户要求不断提高,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和世界测量技术发达国家相继发布了各自的新版测量规范和标准。本文将我国侧扫声纳现行测量标准与国际相关标准在系统探测能力、测线布设、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比较,指出了我国侧扫声纳测量规范在测线布设、数据采集要求等方面的不足,旨在推进我国测量标准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3.
董玉磊  桑金 《海洋测绘》2021,41(1):13-16
在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发布第6版国际海道测量标准(S-44)后,通过翻译S-44第6版的标准内容,搜集S-44第6版制定过程中的相关会议材料,结合参加国际海道测量组织海道测量标准和服务委员会会议的收获,阐述了S-44第6版的修订过程和主要内容,研究分析了S-44第6版海道测量标准的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比S-44第5版内容,梳理了第6版海道测量标准的主要变化,并说明了国际海道测量组织下一步工作动态。旨在加强我国对第6版国际海道测量标准的学习研究和推广应用,以便今后更好的组织开展我国的海道测量工作,为修订我国的《海道测量规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制定的标准包含了海道测量领域的最新基础理论以及前沿技术动态,综述了国际海道测量组织所属海道测量服务与标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以及其开发的B、C、M、P、S五大系列标准与出版物的现状,根据最新进展,分析了国际海道测量标准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在该领域的标准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S-100的体系结构和若干重要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100海道测量数据空间标准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为适应海道测量信息标准化新要求而开发的海道测量空间数据标准。着重介绍了S-100作为S-57替代标准的新特质,对其具体内容与ISO 19100系列标准做了对照,介绍了两者的关系。S-100通过采用崭新的标准化理念,实现完全与国际主流地理空间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6.
通过参加第18届国际海道测量大会测绘仪器展和对所收集的资料翻译整理,对当前国际海道测量技术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我国海道测量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国际海道测量、测量装备及软件系统的不断更新、自主式无人机、水下机器人及智能浮标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丰富了海道测量信息,海道测量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海洋开发的加快,北极必将成为世界海道测量下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7.
为及时了解国际海道测量领域发展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系统梳理海道测量工作组(HSWG)的创立过程、工作目标和组织构成,跟进研究HSWG历次会议主要内容,分析得出HSWG工作重点及前沿技术动态。结合我国海道测量行业现状,对维护和更新《海道测量标准》(S-44)、维护和更新《海道测量手册》(C-13)以及开发、促进卫星遥感反演水深(SDB)的前沿技术方面展开思考,提出若干建议,为我国海道测量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不确定度的多波束测深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采用不确定度理论对多波束测深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已成为一个新热点。基于国际海道测量标准(S-44),分析了适用于海道测量数据处理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研究了多波束测深数据不确定度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分析与评定,为准确评估多波束测深数据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6月 18日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的由国际测量师联合会 (FIG)、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IHO)及国际制图协会 (ICA)组成的联合咨询委员会第 15届会议上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道测量专业正式通过A级国际海道测量师培训资格认证。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际海道测量师A级国际授权培训单位之一。这标志着我国海道测量专业具备了培训A级国际海道测量师的资格 ,率先步入了国际标准化教育行列。国际海道测量教育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后期 ,由国际测量师联合会 (FIG)和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IHO)联合组建的国际咨询委员会具体负责…  相似文献   

10.
面向海岛礁DEM构建的精度需求,定量分析了水深源数据质量对海岛礁DEM精度的影响规律。梳理了海岛礁DEM构建的基本过程,分析了海岛礁DEM精度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目前普遍执行的有关水深测量的国内外行业规范为依据,统计分析水深源数据的精度、密度等因素对海岛礁DEM精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三角网建模方法所建海岛礁DEM的精度要优于规则三角网DEM的精度;执行我国海道测量规范所获取的水深源数据所建DEM精度,要优于国际海道测量标准一等要求的源数据所建模型精度,略低于特等要求下的源数据所建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11.
将我国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与IHO ENC标准在数据传输、显示准则、数据有效性检验和数据保护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生产实际需求提出部分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国内在海道测量(学)和海洋测量(学)认识上存在的分歧,对我国海道测量发展的过程及其内涵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对国际上hydrographic survey、sea survey及marine survey的定义和演变进行了剖析,从概念上和应用上对海道测量(学)和海洋测量(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两者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考证了"平均海面转测误差不得大于10cm"的由来,分析了提出该精度指标的历史背景及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议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应以10cm作为95%置信度的误差指标。针对现行海道测量规范中关于计算平均海面的条目,提出了两点修改意见:一是删除长期站时长要求的条目;二是对于短期站与临时站,强制实施传递技术与精度评估。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深远海海道测量能力建设问题,首先对深远海海道测量能力结构进行分解,形成结构要素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对专家的判断性语言进行模糊聚类和去模糊化处理,确定各结构要素的权重值。然后构建深远海海道测量能力评估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对总体能力与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亚能力层面,深远海综合测量能力对总体能力的贡献度最高;在构成要素层面,专业化的海道测量人才队伍的贡献度最高;通过敏感性分析,海道测量科技创新,尤其是深远海测量关键技术,最容易对深远海海道测量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海洋测绘信息数字平台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论述了海洋测绘信息数字平台软硬件系统、标准规范、应用软件、数据库建设及主要技术创新点,并在试用基础上对平台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洋测绘信息数字平台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测绘信息数字平台系统是海军出版社海洋测绘资料信息化建设项目,解决了制约数字化制图技术条件下海洋测绘资料管理、服务、保障手段落后这一技术瓶颈问题.详细介绍了海洋测绘信息数字平台系统功能及创新点,并就系统对海洋测绘成果管理建设的具体应用及效益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海洋测绘教育培训国际化和标准化的原因及进程,论述了海洋测绘国际化教育培训的指导性文件及内容,针对国际化海洋测绘教育培训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我国海洋测绘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聚  暴景阳  许军 《海洋测绘》2019,39(2):10-15
为实现对时差法水位改正结果的精度评估,根据协方差传播律,推导了时差法水位改正的误差方程,讨论了评估潮时差确定精度的方法,并通过数据试验对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拟合法比相关系数法更能满足时差法水位改正精度评估对潮时差的要求;根据《海道测量规范》要求,试验海域潮时差中误差的限差为6.2min,验潮站网潮时差闭合差中误差的限差为1.0min;水位改正方差反映出了水位改正结果的合理性,可用以评估水位改正精度。  相似文献   

19.
On the Uncertainty of Archive Hydrographic Data Se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s the 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community continues to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irreducible uncertainty in modern surveys, a similar question must be asked of archived vertical beam echosounder (VBES) and leadline data sets. The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funded STRATAFORM project surveyed an area of the New Jersey shelf around 39$^circ$12' N 72$^circ$50' W using an EM1000 multibeam echosounder (MBES). This area is also covered by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surveys from 1936 to 1938 (from early visual indicating fathometers) and 1975–1976 (VBE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arlier data are biased in deeper water, most probably because of “hydrographic rounding” or instrument limitations, and may be unrecoverable, but that the VBES data appear approximately unbiased. Estimates of uncertainty for a surface model generated from the archive data are constructed, taking into account measurement, interpolation, and hydrographic uncertainty (addressing the problems of unobserved areas an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stability).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depths against the MBES data shows that the VBES-derived surface is consistent given the quoted uncertainty and that the uncertainty corresponds with appropriate hydrographic survey standards. However, spatial aliasing of the VBES surface is observed, which may be the limiting factor i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