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江口水动力过程的研究进展(1979~1999)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时钟 《海洋科学》2001,25(6):54-57
长江口是长江注入东海的入海口 ,自徐六泾以下经过3次分汊 ,共形成4个入海通道。长江口为中潮河口,口外潮汐为正规半日潮 ,口内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长江河口水动力的研究主要起因于:(1)海洋科学海陆相互作用中河口动力学的基础理论研究;(2)长江口深水航道的维持(整治、疏浚);(3)长江河口水环境、污染物处理的日益恶化;(4)长江河口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长江口水动力过程主要研究径流、潮流、波浪、柯氏力及沿岸流相互作用。长江口水动力情况复杂 ,径流、潮汐、波浪、柯氏力及沿岸流作用都较强烈 ,赵保仁1993年认为…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8-1991年河口锋面现场调查、上海市海岸带调查及历次标准断面调查资料对长江盐度场及盐度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由口门至外海纵向上存在着三级锋面现象:内侧锋面即长江河口锋为长江河口水与长江冲淡水的界面;羽状锋是长江口羽状流水与口外混合水的界面,它是长江口最主要的盐度锋面,也是长江口一个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带,对河口沉积过程及水下三角洲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外侧锋面即海洋锋,是长江冲淡水的最外边缘。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区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长江口海区,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黄海冷水等多种水系混合、交汇,错综复杂。对河口营养盐分布变化规律的研究,将为河口环境和生态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营养盐作为长江口这一世界著名渔场的化学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周年观察,讨论了各种营养盐(包括磷、硅和氮)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它们在河口的转移过程,估算了营养盐的年输出量,并提出了长江流量和营养盐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初步预报了三峡工程对长江口营养盐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区无脊椎动物资源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大量径流给其河口及邻近海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维持了长江河口生态系统的巨大生产力,并使之成为多种重要经济鱼虾类的索饵和产卵场。长江口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最大、最重要的浙江舟山渔场和江苏吕四渔场的渔业资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使长江入海径流量及其季节分配有很大改变,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河口和近海的海洋环境、经济动物的组成及资源状况。为研究长江口无脊椎动物资源结构及其分布特征,以及预测三峡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于1985年9月至1986年8月进行了无脊椎动物资源底拖网试捕调查。本文系统整理调查所得资料,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为我国典型潮汐河口。长江流经九省,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每年以9450亿立方米的水体和4.86亿吨的泥沙输向河口,从而奠定了长江水下三角洲的物质基础,在河流和潮汐的相互作用下,塑造了巨大的现代长江三角洲。 我们于1978—1979年间在长江口进行了590多个表层取样和十几个10米以内的浅钻取样。由于河口地区迳流、潮汐、风浪等动力条件复杂及河口盐水楔等因素的作用,造成了长江口外沉积物分布的复杂性。 一、长江口外沉积物水平分布特征 长江水下三角洲的沉积以西北高,东南低的舌状堆积体向南东方向倾斜。其东、东北,东南分别以-35米、-42米、-50米水深接近玉木冰期时的近岸残留砂沉积。长江口的水动力作用对沉积物的分布和底部形态起着决定的作用。根据地形和沉积物特征可  相似文献   

6.
长江河口拦门沙变化的经验特征函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卫凯 《海洋学报》1993,15(2):48-56
本文根据长江口南槽和北槽的地形实测资料,应用经验特征函数(EOF)模型描述长江河口拦门沙的变化。结果表明,最大的三个特征值所对应的三个特征函数说明了长江河口拦门沙的大部分变化。  相似文献   

7.
黄卫凯 《海洋学报》1993,15(2):48-56
本文根据长江口南槽和北槽的地形实测资料,应用经验特征函数(EOF)模型描述长江河口拦门沙的变化.结果表明,最大的三个特征值所对应的三个特征函数说明了长江河口拦门沙的大部分变化.  相似文献   

8.
冰后期最大海侵以来长江口潮波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荣 《海洋科学》2000,24(5):34-36
冰后期最大海侵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一巨大河口湾,研究古长江河口湾及其周围海域的潮波特性,并与现今长江口的进行对比,有助于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形成发育的动力过程。根据冰后期最大海侵时古长江河口湾及其周围海域35个计算站一个半日潮周期的潮位、潮流过程曲线得知,冰后期最大海侵时古长江河口 及其周围海域的潮波为驻波以及驻波-前进波混合型。此后,丰古长江河口被充填、长江口东进南移,长江口的潮波也逐渐转 变  相似文献   

9.
长江河口与瓯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河口与瓯江河口均发育了庞大的最大浑浊带(TM),但这两条河口的河流性质、几何形态、径潮流动力条件、盐淡水混合类型和泥沙来源等差异极为明显,长江口与瓯江口TM的变化特点是:前者洪盛枯衰,后者枯盛洪衰;所在部位,前者在口门附近,后者在口门之内,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径潮流动力平均带和丰富的泥沙来源是发育长江口、瓯江河口TM的两个基本条件外,河口环流和潮汐不对称分别在长江、瓯江河口的TM形成、发育、维持过程中起了第二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长江口是我国最大的河口。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丰沛的入海水量和沙量造就了广袤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得天独厚的航运资源、滩涂资源、淡水资源和渔业资源,使得长江口地区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也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和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江口综合治理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首先回顾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河口以航运、防洪、供水等为主线的综合治理历程和相关工作,包括《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制定及实施,江堤、海堤建设及岸线开发利用情况,较为详细地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过程,总结长江口综合治理过程中实施的重要工程及其发挥的主要作用。从流域减沙、防洪减灾、供水安全以及河口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了长江口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长江口治理需统筹规划、实行一体化管理以及加强治理与保护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江河口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核心部位,由于区域高强度的城市化,对水运工程及沿岸工程在长江口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长江口属典型的沙岛型中等潮汐多级分汉河口,入海汊道冲淤多变,洲滩迁移频繁,泥沙运动复杂,径流潮流相互作用及盐水洪水交汇引起流场、河势变化及河床冲淤部位极不稳定。从流域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及河口河床演变规律阐明长江口治理开发的迫切性、复杂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3.
对崇明岛北侧的永隆沙钻孔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粒度、微体古生物、环境磁学以及C^14测年等分析,大致恢复了长江口北支古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通过环境磁学和微体古生物分析,揭示了在2080~2000、700~625aBP这两段历史时期,长江口北支表现为河口沙坝亚环境和河口河槽亚环境。这两次环境变异事件记录了长江主泓南北迁移的事实。长江河道的变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科氏力的作用是长江口不断南偏这一发展总趋势的主要原因,海平面上升与气候的变化则是长江主泓南北摆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全长6,300公里,径流量每年达1万亿立方米,同时,携带着5亿吨的泥沙和溶解矿物进入东海水域.长江入海处有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每年有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流入长江口.因此,研究长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对于环境污染和河口沉积过程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附近海区由于受到台湾暖流、黄海冷水和浙江沿岸流等水系以及长江淡水的影响,形成十分复杂的水文、化学和地质特征,成为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探索长江及长江口海区无机氮和磷酸盐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对于河口地球化学及初级生产力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经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就长江下游和长江口海区无机氮和磷酸盐的分布及转移规律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3个不同生态系的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初步研究表明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存在 3个不同的生态系 ,与以盐度划分的水团 (长江河口水、长江冲淡水、外海水 )基本一致 ,每个生态系包含 1个浮游植物群落。 1997~ 2 0 0 0年的 7个航次调查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 393种 ,其中大部分为硅藻。长江口的浮游植物基本可归为 5个类群 :淡水类群、河口半咸水类群、近岸低盐性类群、外海高盐类群、海洋广布性类群。它们自西向东在 3个生态系中有明显的分布格局 ,并且随着长江径流量的变化而摆动和变化。根据栖息水域的盐度浮游植物可分为 3个群落 :河口群落、冲淡水低盐群落、外海高盐群落。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大型工程对河口生境破碎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工程海域26个站位的调查采样,研究分析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对河口生境破碎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已对长江河口区局部海域水体和底栖生境破碎化产生了明显影响,而对工程海域小尺度海洋水团、底栖生境和渔业资源生境的破碎化影响最大,造成局部小尺度海洋水团改变,部分渔业资源种类洄游通道、产卵场、肥育场、渔场生境破碎化。建议建立长江口生态特别保护区,加强对河口大型工程综合影响研究与生态修复,加强河口生态系统管理与执法力度,为长江口沿岸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沈志良 《海洋科学》2002,26(12):10-10
30多年来 ,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赤潮频繁发生 ,特别近年来 ,长江口春、夏季多次发生1000km2以上的原甲藻赤潮 ,这与长江氮的输送密切相关。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76020,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KZ952_S1_421和国家专项SX(97)_11_4资助 ,在长江流域从金沙江至河口干流和主要支流设20个断面进行长江N输送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N的输送主要有如下特征 :(1)长江干流枯、丰期各种形式N的输送中 ,以NO3_N、DIN、TDN和TN规律性最好 ,从上游至河口通量逐渐增加 ,NH4…  相似文献   

19.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近海有害藻华(又称赤潮)发生频率持续增加。人类活动造成的河口-近海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有害藻华增加的主要原因。但是,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可能不是全球有害藻华增加的惟一原因。河流入海的非营养盐类的其他物质通量变异(如泥沙),也可能显著影响河口-近海的生物活动乃至赤潮的发生。过去40年来随着长江入海营养盐通量的增加,长江入海泥沙通量减少了70%。长期观测资料显示,由于泥沙减少使得长江口羽状流区光照条件显著改善,长江口浮游植物生物量最大值区已扩展至更低盐度的区域。此外,过去40年来长江口赤潮发生频率变化与长江入海泥沙通量变化呈现镜像关系,且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认为,长江入海泥沙的剧烈减少降低了羽状流区水体浊度,从而对长江口区赤潮频率的增加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拦门沙深水入海航道整治工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上海浦东新开发区的发展,长江口深水入海航道的选择与治理,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长江口深水入海航道的选择基本上可以分为避开拦门沙和不避开拦门沙两类。本文根据长江河口的发育模式、河口延伸、汊道演变的规律、汊道的形态与水力条件,提出长江口拦门沙深水入海航道整治规划,近期以北槽-8m航槽为宜,远期可逐步开发至-12.5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