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本文根据闽江口浅地层结构及柱状样对比 ,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近代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 ,并综合分析了水下三角洲钻孔及地震映象地质剖面资料 ,探讨其地史时期古沉积特征和古沉积环境 ,揭示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晚更新世—全新世的沉积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2.
鲁东南滨海平原全新世海进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道高  郭永盛 《海洋学报》1995,17(5):103-111
本文主要根据对钻孔样品的粒度分析、矿物分析、微体古生物分析、孢粉分析及14C测年资料,探讨了鲁东南滨海平原地区全新世海进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沉积特征、沉积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在早全新世阶段,该区处于滨海环境,广泛发育了下全新亚统滨海沼泽相沉积层;中全新世时,该区遭受海侵,为河口湾、滨岸沉积环境,发育了中全新亚统海陆过渡相沉积层;自晚全新世以来,该区成为冲积海积平原环境,上全新亚统陆相沉积层得以发育形成.  相似文献   

3.
采用孢粉分析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多个钻孔进行了古植被和古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的孢粉组合存在明显区别,更新世时期以木本植物为主,而全新世表现为蕨类孢子和草本花粉的大幅度增加。该特征反映了更新世本区为河漫滩洼地沉积为主,局部受海侵影响,而全新世为海湾河口相沉积。根据木本植物花粉不同组分的含量变化以及某些气候敏感属种的出现,可以推论晚更新世亚间冰期的年平均气温比现今低2-4℃左右,盛冰期则低6℃以上,到全新世中期以后形成了与现代相似的明显受季风影响的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厦门港湾12个柱样沉积物的抱粉分析结果,划分出三个饱粉带,探讨了其沉积环境与古气候演化史。Ⅲ榛属-藜科-水龙骨科带,以榛和草本为主,表明为稀树草原植被和温凉干燥气候,陆相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至早全新世;Ⅱ栎属、栲属、栗属一水龙骨科带,表明为繁盛的常绿阔叶林和茂密的灌木草本植被,气候最湿润暖热,为冰后期海面最高时期,海相沉积,形成于中全新世;I松属-禾本科-蕨属、水龙骨科带,由成类、草本和针叶树组成,表明主要为针叶树和栽培植被,气候转为暖干,现代沉积,即晚全新世。  相似文献   

5.
厦门港弯柱样沉积物的孢粉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厦门港湾12个柱样沉积物的孢粉分析结果,划分出三个孢粉带,探讨了其沉积环境与古气侯演化史。Ⅲ榛属-藜科-水龙骨科带,以榛和草本为主,表明为稀树草原植被和温凉干燥气候,陆相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至早全新世;Ⅱ栎属、栲属、栗属-水龙骨科带,表明为繁盛的常绿阔叶林和茂密的灌木草本植被,气候最湿润暖热,为冰后期海面最高时期,海相沉积,形成于中全新世;I 松属-禾本科-蕨属、水龙骨科带,由蕨带、草本和针叶树组成,表明主要为针叶树和栽培植被,气候转为暖干,现代沉积,即晚全新世。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北部晚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孢粉分析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多个钻孔进行了古植被和古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晚更新世与全新的孢粉组合存在明显区别,更新世时期以木本植物为主,而全新世表现为蕨类孢子和草本花粉的大幅度增加。该特征反映了更新世本区为河漫滩洼地沉积为主,局部受海侵影响,而全新世为海湾河口相沉积。根据木本植物花粉不同组分的含量变化以及某些气候敏感属种的出现,可以推论晚更新世亚间冰期的年平均气温比现今低2 ̄4℃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东湾北部LH01孔柱状岩芯样品进行粒度、孢粉、有孔虫和测年多项环境指标测试,探讨了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24ka BP以来的古环境演变。LH01孔沉积环境经历了晚更新世晚期河湖相沉积—全新世早期海陆交互相沉积—全新世中期浅海相沉积—全新世晚期河口滨海相沉积;气候经历了晚更新世晚期冷较干—晚更新世晚期凉稍润—新仙女木降温—全新世早期凉稍润—全新世中期温暖较润—全新世中期温暖较干—全新世晚期温较干的变化;LH01孔在大约7.5ka BP发生了盘山海侵。  相似文献   

8.
泥河湾盆地中部的钱家沙洼洞沟剖面揭露了晚上新世-早更新世(2.90-1.51MaB.P.)的连续沉积,通过对年代地层学、沉积旋回、介形类组合以及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表明晚上新世沉积环境以浅湖和河流交替为特征,之后浅湖环境稳定,G/M界线和0lduvai极性亚时底界处出现明显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9.
在辽东湾北部的LH01孔岩心进行高分辨率取样的基础上,测定了沉积物中的14个地球化学指标。通过对各元素与Al2O3含量的比值、特征元素比值在岩心中的垂向变化规律的分析,结合粒度、测年和R型因子分析方法,可将岩心至上而下划分为4层,分别反映了4种沉积环境:100~889cm为全新世河口滨海现代沉积,889~1330cm为全新世中期浅海沉积,1 330~1 913cm为全新世早期海陆交互相沉积,1 913~2 455cm为晚更新世末期的陆相沉积。化学元素的变化所反映的地层特征与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将渤海金州湾海域的声学浅地层剖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解释,识别出了8个连续的强声学反射界面,主要划定了具有沉积环境意义的6个声学层序:全新世浅海相层序A、全新世滨海相层序B、晚更新世末期陆相层序C、晚更新世滨海相层序D、晚更新世海陆交互相层序E和震旦系基岩F。通过与工程地质钻孔的沉积地层岩性单元对比研究,发现依据声学浅地层剖面进行的地层划分与钻孔岩芯的地质地层划分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由此确定并推断了各声学地层的岩性及沉积环境,并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晚更新世以来金州湾地区的沉积过程和环境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孢粉和硅藻分析并结合沉积学以及14C测年等资料,重建了渤海湾西北岸曹妃甸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以及古地理等演变过程,细致刻划了渤海湾西北岸海平面变化和海陆变迁史.曹妃甸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古沉积环境经历了冲积平原或滨海平原、河口或近海湖沼环境、三角洲与砂坝-泻湖沉积环境、废弃三角洲与砂坝-泻湖沉积环境等4个阶段.气候和植被在不同阶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According to palaeoenvironmental analysis on the fossil fauna dominated by Foraminifera and Ostracoda, core QC2 contains 8 marine transgressive beds, called (from up to bottom) Transgressive Beds Ⅰ,Ⅱ, Ⅲ, …,Ⅷ respectively. Together with dating data, the transgressive sequence since 1. 7 Ma B. P. has been established, indicating that the core went through middle and late Early Pleistocene, early and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early and late (Substages A and B) Late Pleistocene and the Holocene transgressions. Within these 8 transgressions,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early Late Pleistocene and the Holocene transgressions-had rather strong activities proved by shallow sea (of 50 or 20-50 m water depth) deposits in the prime, while 2 of the 8, during middle Early Pleistocene and late Late Pleistocene (Substage A), were much weaker only with supratidal deposits. The transgressive cycles also differ from each other. Transgressions in the Holocene and in Substage B of late Late Pleistocene are made up of 3 and  相似文献   

13.
西江三角洲岩心中的硅藻及其记录的古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江三角洲ZXZ1,ZXZ2两岩心沉积物样品的硅藻分析,共鉴定出硅藻168种和变种,隶属48个属;ZXZ1岩心可划分为六个硅藻带,ZXZ2岩心可划分为五个硅藻带。根据硅藻组合特征,结合粒度和14C测年结果,ZXZ1岩心的Ⅳ,Ⅴ,Ⅵ硅藻带和ZXZ2岩心的Ⅲ,Ⅳ,Ⅴ硅藻带属于全新世沉积;ZXZ1岩心的Ⅰ,Ⅱ,Ⅲ硅藻带和ZXZ2岩心的Ⅰ,Ⅱ硅藻带属于晚更新世沉积。分析了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时期ZXZ1岩心的沉积物属于近岸低盐海相沉积环境,而ZXZ2岩心的沉积物属于陆相沉积;在全新世时期两岩心均属近岸低盐的海相沉积环境。造成晚更新世时期两岩心沉积相的差异主要与断裂构造的升降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珠江口盆地四个工程钻井的古生物、古地磁、同位素及沉积物资料,对钻孔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划分,认为所钻遇的地层包括下更新统(上部)、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依据古生物分异度及含量作出海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十个海侵期,利用钙质超微化石特征种的初现面和末现面资料,将本区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太平洋V_(28-239)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分析了本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认为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中期,晚更新世早期及全新世本区气候温暖,沉积环境属陆架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5.
X射线技术在结晶矿物学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测量精度较高,快速简便,对样品无破坏作用,是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还广泛地用于大陆架地区的沉积物研究(俞旭等,1982; Devine,1972)。本文将对北部湾东北部x1钻孔近百米的沉积物岩芯全样进行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研究,并根据矿物组合特征,探讨北部湾沉积区的沉积环境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许志峰 《台湾海峡》1995,14(4):356-360
本文根据沉积速率变化受沉积环境制约机理,计算了南海中北部海域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的变化,分析该海域沉积环境的特征。通过7个粒状样沉积速率的计算与分析,认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明显高于典型的大洋沉积环境的沉积速率,平均为10.2cm/ka,北部海域平均沉积速率为11.3cm/ka,南部海域平均沉积速率为6.0cm/ka,表现为近陆区沉积速率高,远离大陆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陈园田  谢志平 《台湾海峡》1996,15(3):235-242
台湾地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沉积厚度大,成因类型复杂,它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头科山组、中更新世中期大南湾组、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冲-洪积层、晚更新世中-晚期恒春石灰岩层、全新世冲积层和全新世珊瑚礁。  相似文献   

18.
在南黄海太阳沙西侧潮流脊槽海域进行了密集网格的高分辨率浅地震勘探,测线间距主要为120 m和200 m。沉积物穿透厚度最大约80~90 m,划分为2个地震层序(SQ1和SQ2),细分为5个亚层(U1~U5)。位于下部的层序1(U1)为晚更新世陆相沉积,上部的层序2(U2~U5)以全新世海相沉积为主。根据地震相特征研究了各亚层的沉积环境,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研究区经历了三角洲辫状河流—河流刻蚀—古河道充填—河口滨海—三角洲滨浅海—现代潮流脊槽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在早全新世中期,研究区发育了一条窄河口型潮流沙脊,并随海平面的快速上升而被掩埋。现代潮流沙脊形成于末次高海面后,与古潮流沙脊没有继承关系,与晚更新世古地形也没有关系,受控于潮流系统。  相似文献   

19.
翁毅  张伟强 《台湾海峡》2011,30(2):264-268
广州番禺东涌剖面样品的AMS(磁谱仪)年龄及红树林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存在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红树林,红树林是海侵的标志之一.按照检出红树属花粉的9个剖面的分布以及5处埋藏红树林腐木的分布,可以描绘出全新世海侵的边界.根据东涌剖面的沉积旋回、样品年龄、红树林花粉含量曲线、半咸水-淡水硅藻及热性-温性硅藻含量曲线的综合分析,可将沉积环境的变迁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海侵有利于红树林的发展,第二阶段不利于红树林的发展,第四阶段的晚全新世,红树林的生长频繁,显示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凌河河口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凌河河口地区ZK3钻孔(孔深36.7 m)岩心开展粒度分析、AMS14C年代测定、有孔虫鉴定分析等综合研究,同时结合该地区5口工程钻孔的岩心以及部分测年资料,初步建立了大凌河河口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典型的地层序列格架和时空对比框架,揭示该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河道-湖沼-滨海/河口湾-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大凌河河口地区在8 500 cal a BP前后开始接受海相沉积,并约在4 000 cal a BP之后进入三角洲沉积阶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海平面变化是大凌河河口沉积演化和沉积环境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大凌河对现代辽河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可能有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