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分析了CINRAD/SC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接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近几年接收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给出接收系统的故障排除方法,为今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维护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VAP方法,利用舟山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对2008年7月2日和2009年6月20日二次过程进行风场反演,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从风场动力结构剖析强对流天气入海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强对流天气入海后的发展加强和减弱消散的趋势性变化,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进一步的利用浙江省自动测风站网资料和反演风场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演风场的风向基本和事实相符;风速和实测资料的风速存在差异,并指出了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烟台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业务运行中存在接收机噪声系数超标和地物杂波抑制变差的问题,根据报警信息判断故障种类,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确定故障部位,及时进行故障分析及修复,保障雷达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介绍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的格式,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解了雷达资料预处理的shell脚本和实现雷达资料自动备份的DOS指令,并列出了为保证资料备份正常运行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常规天气和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的中尺度风场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受远距离台风倒槽、副高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暴雨出现在低层东南风转东北风的区域。单雷达产品显示强回波移动缓慢,速度场中存在逆风区。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显示,与逆风区对应的2.0km以下近地层气旋性风场随回波发展逐渐加强,之后形成闭合气旋性环流;随着高度增加反气旋性风场逐渐加强并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雷达接收机的动态范围指标异常是接收系统性能恶化的标志,接收系统性能恶化会降低雷达产品的可靠性及可用性,影响雷达的探测和预警能力。通过对CINRAD/SA雷达的多次测试、分析和故障排查等一系列过程,详细分析了导致接收机动态范围异常的原因,迅速定位故障点并解决故障,为新一代天气雷达数字接收机动态异常故障维修提供方法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系统主要采用ArcGIS Server和基于js的WebGIS技术,对海洋气象服务所需的数据资源和预报业务流程进行了充分融合,实现不同功能区用户对信息的叠加分析。主要功能包括风情雨情以及能见度等实况天气的实时显示监测、精细化数值预报、预报质量检验评估、雷达图的动态显示等。提高了青岛海洋的气象服务能力,为各用户提供了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8.
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在台风“桑美”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以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为个例,考察了同化雷达径向风观测资料对台风初始场和预报场的改进作用。首先对沿海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径向风观测资料进行了去噪音、退模糊等一系列的质量控制,进一步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开发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5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每30min循环同化雷达径向风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同化多普勒雷达径向风观测资料后,对台风在模式中的初始位置进行了很好的修正,同时对台风区的动力和热力结构均有较好的调整。两组同化试验对于台风的路径、强度、降水等预报要优于控制试验,并且对背景误差协方差尺度化因子优化调整可以更有效地吸收雷达观测资料并提供更多的中小尺度信息。  相似文献   

9.
2010—2014年间滨州CINRAD/SC型雷达在升级换型前出现了几次非典型故障,在故障的排查过程中,通过采用观察法、电阻电压测量法、屏蔽报警或保护电路法、替换法、空载法等监测手段及利用关键点理论参数和波形图像等方法,判断故障原因、定位及排除故障,为CINRAD/SC型天气雷达的运行保障工作积累一些经验和方法,以期将天气雷达的运行保障工作做到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近30年来中国双线偏振天气雷达的研究进展,着重从雷达数据质量控制和雷达偏振参量的测量精度两大方面进行详细叙述。阐述了目前主要通过提高双偏振天气雷达的系统性能,降低系统误差,抑制雷达地物杂波,来提高雷达数据质量和测量精度,而双通道一致性和极化隔离度是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描述了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及其产品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对流性天气过程中,回波的合并往往容易引发强对流的产生和发展。本文针对2004年7月6日发生在浙江中北部到舟山沿海一带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舟山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中出现的两次回波合并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中出现的两次强对流天气都与回波的合并有密切的关系;最强烈的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回波即将合并到完全合并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浒苔绿潮灾害的信息化应急保障需求,提出了基于WebGIS的浒苔监测打捞指挥系统架构,设计了浒苔监测打捞指挥数据库和功能模块,开发了雷达监测数据实时接收和自动预处理、浒苔信息三维动态可视化、浒苔入侵分级预警等关键技术,详细介绍了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经有关部门使用验证,系统能够有效支撑浒苔绿潮灾害监测和打捞指挥工作,提高沿海地区应对浒苔绿潮灾害的信息集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存在风轮机杂波污染问题,统计分析了5种雷达基数据特征量,风轮机杂波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因子隆起度和水平通道信噪比隆起度以及较大的速度奇异率,其信号质量指数接近1,谱宽接近0或大于7.0 m·s-1。以特征量统计结果为基础,使用模糊逻辑算法对雷达基数据中的风轮机杂波进行特征识别,结果显示,模糊逻辑算法能有效地把风轮机杂波从各种强度的气象降水回波和固定地物杂波中识别出来。针对被识别出来的风轮机杂波,使用区域平均插值方法对雷达基数据中的风轮机杂波进行剔除,杂波剔除结果显示,气象降水条件下获得了较好的风轮机杂波剔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8年6月5~7日广东省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广州、梅州、韶关、阳江、深圳及汕头6部雷达)的雷达原始体扫资料及自动雨量站资料,对广东省3 km高度上的雷达网系统观测值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广州雷达的观测值比周围雷达偏高1~3 dBz,梅州雷达比其周围雷达的观测值偏低1~2 dBz。用Z-R关系和最优插值校准法分别进行6 min和1 h估测降水,并用面雨量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对该次降水估测试验做了简单评估。结果显示:6 min定量估测降水,两种方法都会低估,面雨量越大,估测效果越好;对于1 h定量估测降水,各种估测方法都有偏高或偏低情况,但普遍偏高,其中用先累加再用最优插值校准法校准的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方法效果最好;短时降水估测可以很好地反映降水过程变化,而长时间降水估测可以较准确估测降水大小。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章丘站探空资料及滨州、济南新一代SA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对2016年6月14日发生在山东中部地区一次强降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发生前大气不稳定能量的明显增加,较强垂直风切变是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环境条件;长寿命超级单体沿两山之间的谷地运动,地形对雹体发生、发展起到了抬升和维持作用,对单体的移动起到了导向作用;雷暴发生前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跃增对冰雹粒子的形成和增长十分有利;超长的三体散射(TBSS)、深厚而持久的中气旋、高悬的强反射率中心、有界弱回波区以及风暴顶强烈辐散都是大冰雹发生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6.
雷达观测海冰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国内首次应用陆基雷达对辽东湾海冰进行分类研究,认为冰表面粗糙度、冰厚以及海况是影响海冰散射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以海冰雷达散射系数为依据,对海冰分类准确率达80%以上,并首次建立了海冰特征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在飓风“艾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7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对2008年飓风“艾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优点,将美国两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进行速度退模糊等必要质量控制后同化进中尺度数值模式,考察雷达资料同化对飓风“艾克”预报的改进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将雷达资料用于对流尺度分辨率下飓风初始化需要对变分同化系统中特征尺度化因子进行优化调整,使观测资料能够以较为合理的方式调整模式初始场并进而改进预报;雷达径向风同化可以有效调整模式初始场中的飓风动力和热力结构,而经过尺度化因子调整后的雷达径向风同化则在飓风观测中心位置产生较为合理的气旋性风场增量,提供更为确切的中小尺度信息,使模式初始场更加接近观测并进而改进对飓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18.
海洋资料浮标在海洋环境监测、预警预报、防灾减灾、资源开发、海上交通、渔业生产、军事活动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海洋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主要沿海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极为重视海洋浮标技术的发展。海上观测过程中,浮标随风、浪、流等作用产生复杂运动。浮标复杂运动的精确观测离不开浮标姿态信息测量技术的发展。浮标姿态信息,不仅是浮标及其搭载设备工作安全性可靠性评价的重要参考,也是浮标测量数据实时精准校正的重要保障。因此,浮标姿态测量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章从工程实际的技术需求出发,对浮标姿态信息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难点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对研发新一代智能浮标观测技术提供有益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6年8月6——8日潍坊一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和预报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500 hPa冷涡底部低槽、850 hPa低涡切变线和地面倒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数值预报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预报偏差大,而预报员对数值预报依赖程度高是此次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 2) 850 hPa以下强的水汽辐合是强降水发生的重要条件,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配置导致的强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雨产生的动力机制,位势不稳定因中高层的冷空气入侵下沉得以加强; 3)列车效应和强回波维持少动是造成短时强降水的重要回波特征,逆风区的发展和移动对于判断强降水的落区有指示作用,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中的中尺度辐合线是导致局地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原因; 4)风廓线雷达水平风场可以连续地反映降水过程中风场垂直结构及其变化,降水发生前探测高度明显升高,中高层冷空气侵入时间与强降水的时段相对应。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区域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和NCEP再分析数据等,利用三维雷达拼图技术对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造成的山东暴雨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台风"温比亚"造成的山东暴雨,不同阶段雨强特征有较大差异,长时间强降雨是造成灾害性暴雨的主要因素;此次台风暴雨雨团具有很强的移动特征,是否形成"列车效应"是造成灾害性暴雨的重要因素;雷达三维拼图数据可以清晰识别和分析暴雨过程中尺度雨团的移动、合并和发展规律,这些对准确监测预报暴雨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