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通过分析不同用岛类型和建设项目对海岛地形地貌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总结无居民海岛利用对海岛地形地貌的影响。提出了减少和控制海岛地形地貌改变的措施,并给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地形地貌控制性要求建议,以期为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及无居民海岛开发管理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对无居民海岛开发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一是研究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管理机制,建议引进协调机制并形成以海洋主管部门为主的综合管理机制,实现无居民海岛开发最为有效的管理;二是从规划的角度,通过加强国家、省、地方和单岛规划的规划体系的建立,鼓励区域用岛规划,重新审视单岛规划的要求,来统筹规划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开发,做好无居民海岛的保护性开发;三是探讨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管理在市场化方面所做的尝试以及对新的融资机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和《无居民海岛使用项目论证》是一套完整的用岛文件和申请材料,分别侧重于海岛定位和功能分区、开发项目空间布局、用岛合理性分析等内容。三者之间关系密切,《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性、控制性和约束性特点,侧重于海岛定位和功能分区,是指导《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和《无居民海岛使用项目论证》的重要依据,由政府部门批准实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要具体落实《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提出的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一切要求,而《无居民海岛使用项目论证》依据《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及其他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的用岛合理性进行论证,是支持海岛使用的科学分析材料。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青岛市27个面积大于500m2功能定位为旅游娱乐用岛的无居民海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资源和环境等特征,采用AHP和Delphi评估方法,构建了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估模型,确定了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适宜性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小青岛、小麦岛、驴岛等6个无居民海岛属于非常适宜开发;马龙岛、里连岛、即墨牛岛等9个无居民海岛属于较适宜开发;试刀石,高沙顶、涨岛等12个无居民海岛属于适宜开发。最后提出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建议,为青岛市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正迎来热潮。但是鉴于海岛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和脆弱性,如何更好地在开发与保护中寻找平衡,已经成为海岛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引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概念,初步分析了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亟须引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在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以及管理中的应用,为用岛者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资源和管理者科学规范地管理无居民海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无居民海岛是舟山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为促进舟山市无居民海岛的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舟山市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和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无居民海岛分类保护原则,基于国家权益类、自然保护区类、海洋特别保护区类、其他重要保护类、限制开发类和保留类的单岛功能定位分别制定管理方案,基于旅游娱乐用岛等9种用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我国无居民海岛的特性及其重要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价值。通过对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存在着不利于我国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无序、无度和无偿现象。基于国内外无居民海岛开发管理的经验,文章着重从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健全开发管理制度3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解决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和保护间矛盾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无居民海岛环境保护方法,加强科研、科普和宣传教育等措施以保护海岛生态环境,提高公众意识;提出了开展无居民海岛开发使用论证、建立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审批和许可证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收费制度以及适时审查制度等,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秩序的应对措施。为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适度开发无居民海岛,探寻合理高效利用无居民海岛资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康婧  李方  王娜  齐玥  李晴  包吉明  吴楠  林雪萍 《海洋通报》2020,39(3):300-308
对申请海岛使用权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活动进行分类,是制定无居民海岛使用金最低标准定价的基础。2010年《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中的海岛分类体系存在与国家和地方分类体系衔接不够、用岛类型与用岛方式概念混杂、对生态用岛引导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对无居民海岛各类分类体系现状及关联性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继承《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关于适度开发利用海岛的主导用途分类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资源有价、生态有价的原则,将原有的10类无居民用岛类型通过合并、新增、保留,调整为9类。根据用岛活动对海岛自然岸线、表面积、岛体和植被等的改变程度,将无居民海岛用岛方式划分为6种。初步构建了基于用岛类型和用岛方式的无居民海岛使用分类体系,为无居民海岛使用金最低价标准调整、分类施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舟山是全国唯一的以岛立市的海岛城市,岛礁资源丰富。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于促进舟山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海岛保护法》立法精神,必须加强无居民海岛管理。文章详细介绍了舟山市无居民海岛的现状,对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强化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菜坨子岛位于大连市长海县,为无居民海岛,功能定位为渔业用岛。依据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渔业用岛功能定位,文章使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设置3层指标体系,对菜坨子岛生态状况进行评价。指标评价方法采用专家评价法及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综合评价指数法等计算各级权重值和指标值。基于2015年现场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进行计算,得出菜坨子岛年生态状况分值及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菜坨子岛总体状态为“优”(分值为0.811 1)。此外,经过对评价指标进一步优化后,可将该评价方法推广到对其他渔业用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状况评价,为其开发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程度取决于对其生态重要性与开发可行性的综合评价.本研究从表征生态重要性的物种、生境和自然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反映开发可行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构建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评价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生态重要性-开发可行性互斥矩阵确定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程度.对厦门海域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其18个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性总体偏低,中度适宜开发的海岛共有7个,低适宜开发的海岛有8个,不适宜开发的海岛有3个,评价结果与国家海洋局2011年发布的可供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中厦门海域部分基本吻合.作者建议对厦门海域中度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可据其资源特征进行适度开发;对低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优先保护海岛生态,维护海岛自然属性;对不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重点加强海岛生态保护,必要时进行生境的重建和修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浙江温州沿海无居民岛的地理概况、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角度,提出了无居民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并探讨了依法治岛、科学保护、科学管理等方面内容,为今后无居民海岛的保护与开发管理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海岛是维护生态平衡、推进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托。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人类活动会对海岛尤其是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为了研究如何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科学地保护海岛,选取渤海区进行旅游娱乐开发的典型无居民海岛--菩提岛为研究区域,分别解译了2003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5年共5期菩提岛的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转移矩阵、变化速率来分析菩提岛自旅游开发以来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5个时期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显示:单个斑块面积减小,斑块的复杂性有所增加,斑块类型趋于分散,斑块类型的邻接度变化较大,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大,景观多样性增加。综合景观时空变化与景观指数进行分析,人为干扰对研究区域的影响在2003-2010年期间持续增长,景观破碎化明显,2010年之后人为扰动逐渐减弱,进入海岛自然景观恢复时期,景观破碎有所改善。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导致菩提岛近年来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功能定位,按照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来科学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海岛管理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阶段,但法前历史遗留问题的妥善处理是横亘在我国海岛管理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其中无居民海岛林权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是关键和难点。无居民海岛林权问题的解决难点表现在:法律依据不足;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与岛上集体所有林权的矛盾,以及无居民海岛集体所有林权与海岛使用权的权属重叠矛盾;无居民海岛纳入林地用途管制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和总结地方管理部门对无居民海岛林权问题的处理经验,发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征收集体林地法律依据不足、林地补偿成本偏高、不动产权利类型登记不明确、用地类型变更不适用于无居民海岛、林权问题对用岛项目影响较大等。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构建无居民海岛林权问题处理路径,以期完善我国的无居民海岛管理制度。从法律层面,针对无居民海岛的特殊性,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从管理层面,建立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项目占用林地预审制度和无居民海岛集体林地征收制度,确定合理的征收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并将无居民海岛林地使用权按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处理,加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项目的全过程监管,构建无居民海岛森林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从技术层面,做好无居民海岛本底调查,在单岛规划中开展无居民海岛生态适宜性评价,加强无居民海岛主导用途和用岛类型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岛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海南岛周边无居民海岛数量众多,资源丰富,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如火如荼之际,迫切需要加强对海南岛周边无居民海岛的开发与利用。无居民海岛面积小、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需要我们在海岛开发之前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文章在结合海岛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应性的评判标准和评判流程,并对海南岛周边无居民海岛进行了初步筛选,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超过6000年的历史。无居民海岛在自然资源、领海基点、国防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备重要的价值,但其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以规范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但总体上偏远区域无居民海岛开发无人问津,部分区域无居民海岛无序与无度开发利用的现象长期存在。因此,文章旨在通过文献综述,梳理我国无居民海岛使用的现状。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主要研究现状,包含环境承载力、使用权属以及价值评估等方面;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与保护的法律、政策支撑;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实践情况等。从而为无居民海岛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服务于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与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7.
由于《海岛保护法》颁布前,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并没有专门的立法进行管理和规范,相关资源领域的管理也是陆地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延伸,土地、林业等部门各司其政,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法前管理呈现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局面。一些权属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渐成为阻碍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与管理的突出因素。文章通过分析解决法前用岛权证管理问题的必要性以及整理无居民海岛目前存在的法前用岛权证类型,针对存在的不同权证类型分类提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流转不仅是充分实现海岛价值的必要途径,而且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和落实用岛人自主权的必要前提。我国《海岛保护法》虽对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设立予以了明确,但对其流转的规范还比较欠缺,存在权利客体不明确、流转方式单一、流转程序缺失、登记制度和价值评估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建议根据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的物权属性,从明确权利客体、扩大流转方式、规定流转程序、完善登记制度和价值评估体系入手,来促进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9.
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是我国海岛保护规划体系的最后一级规划,是政府引导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最直接的调控工具。文章在分析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利益相关者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与界定,并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力、利益属性,将利益相关者分为高影响力、高利益性,高影响力、低利益性,低影响力、高利益性和低影响力、低利益性4类,进而根据分类提出了“紧密管理”“使其满意”“保证信息获取”以及“最小程度关注”等管理策略。只有通过对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分类和管理,才能厘清各方复杂的利益关系,让利益相关者参与规划编制,达成规划共识,使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配置我国无居民海岛资源,促进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文章基于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属性,研究无居民海岛的等别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以充分体现海岛价值、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及具有导向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划分等别;遴选权益价值、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3类要素及其14个指标,构建无居民海岛等别划分指标体系;除直接定性划分为禁止开发利用等别和最高等别的无居民海岛外,依据海岛的面积、离岸距离、植被和沙滩情况,将无居民海岛划分为6个等别。基于自然属性的无居民海岛等别划分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