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1972~1973,1976~1977年赤道东太平洋暖水时海温特征,用NCAR资料计算分析了1976年埃尔-尼诺发生年的翌年冬季太平洋经向环流特征,并与1972年翌年冬季作了对比,发现所谓同一类型的埃尔-尼诺,由于暖水的强度、范围不同,致使冬季西太平洋副局和Hadley环流亦不同,最后提出一个青岛汛期(6月~9月)少雨的可能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2.
埃尔—尼诺和印度夏季风与我国北方6—9月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平德 《海洋预报》1990,7(4):17-23
本文通过相关分析和相关场的显著性检验,发现前一年夏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埃尔-尼诺持续或正在生成),次年夏季海温降至负距平(埃尔-尼诺结束),这时我国北方从河套向东直至渤海之滨的广大地区6~9月降水偏多,反之前一年夏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次年海温升高(埃尔-尼诺将生成),这时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干旱少雨。同时发现印度夏季风雨量、春季西太平洋海温都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夏季降水量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埃尔-尼诺可能通过对西太平洋副高的作用及对印度夏季风的作用等多种途径影响我国北方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3.
北极海冰与埃尔—尼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增臻  庄丽 《海洋预报》1989,6(3):12-16
本文通过简单的曲线对应关系分析指出,北极海冰与埃尔-尼诺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埃尔-尼诺发生前半年的冬季,欧洲附近(Ⅳ区)北极海冰指数(DQ%值)易出现峰值或处于增长阶段,在埃尔-尼诺发生年的夏季,北美中西部附近(Ⅱ区)的北极海冰指数也是易出现峰值或处于增长阶段。同时本文还给出了北极海冰(Ⅱ区和Ⅳ区)与埃尔-尼诺相联系的可能的物理机制,指出:埃尔-尼诺发生前半年的冬季Ⅳ区海冰是埃尔-尼诺的一个强迫源,而埃尔-尼诺年夏季Ⅱ区海冰是对埃尔-尼诺强迫的响应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大范围海洋温度异常时发生的埃尔-尼诺现象,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特别是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脊线位置的关系。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直接影响到汛期雨带的分布,文中用1860年以来的长资料,分析了埃尼尔-诺现象与浙江汛期降水之间的关系,得出在埃尔-尼诺当年本省汛期降水出现正常或偏少的可能性较大,埃尔-尼诺次年本省汛期降水偏涝的次数明显增多的统计事实,为汛期长期预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启文  王绍武 《海洋学报》1986,8(4):429-435
利用1949-1983年太平洋海温,分析了1982-1983年埃尔-尼诺过程,并与其他八次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副热带高压对埃尔-尼诺过程的反映,指出不同类型的埃尔-尼诺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1949~1988年期间的埃尔-尼诺现象与西北太平洋上强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关系指出:埃尔-尼诺年仅在120°~150°E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发生数较非埃尔-尼诺年偏少,南海和150°~180°E洋面上则分别相近和偏多;埃尔-尼诺年的次年,仅150°~180°E洋面上偏少,150°E以西和南海则与常年相当。文中还对比分析了较典型的埃尔-尼诺年以及强热带气旋发生多和少的埃尔-尼诺年的热带大气环流,初步揭示了热带对流层上、下部及经向和纬向垂直环流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埃尔-尼诺与西北太平洋台风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埃尔—尼诺年,埃尔—尼诺的前,后一年和非埃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1—12月的台风个数、登陆我国的初台和终台、台风生成的地理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平均情况看,在埃尔一尼诺年,台风生成位置偏东偏南,年平均个数偏少,而强台风持续天数却较多。初台出现较晚,终告结束较早。  相似文献   

8.
文中统计分析了1949-1991年西北太平洋近赤道地区(0°-10°N,125°-180°E)和热带地区(10°-25°N,125°-180°E)的台风日数。发现埃尔-尼诺年上述两地区的台风日数明显偏多。因此,冬,春各季该地区的台风日数,可作为该年是否可能发生埃尔-尼诺的一个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
埃尔—尼诺发生前的冬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51~1990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量资料进行了普查分析,找出了在埃尔-尼诺发生前的冬季副热带高压偏弱,其面积指数、强度指数偏低,脊线位置及588线北界位置偏南的特征。文中对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通过对1~3月份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距平和逐年进行累加后发现,低谷处为埃尔-尼诺发生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本世纪以来所出现的埃尔-尼诺现象和太阳活动资料,分析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频数及其差异,并分析了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位相的关系,以期对埃尔-尼诺现象的预测提供太阳活动的背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诸多统计事实探讨了太平洋海表水温异常增暖的埃尔-尼诺事件与影响我国北方海域的热带气旋活动,存在的制约关系。 揭示了东亚西风带、副热带两带环流对埃尔-尼诺事件(下称ENSO事件)的响应,致使北上热带气旋发生的纬度最南、频数最少、登陆早、转向点偏南。因此,对北方海域的影响少,灾害性天气较弱。在埃尔-尼诺(暖水影响期)与反埃尔-尼诺(冷水影响期)期间,热带气旋的北上活动存在明显的差异,证实了太平洋海表水温异常与北上热带气旋的活动,制约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2.
渔业与埃尔—尼诺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尔-尼诺事件,不仅仅是海洋与气象的理论问题,而且已成为有商业价值的经济问题。在渔业部门已将它作为渔业管理的参数之一。本文简略地介绍埃尔-尼诺与渔业关系;而且用中国南海西沙气象台32年的资料,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建立预报埃尔-尼诺方程。这种预报方法,便于渔业部门使用,也是一种补充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中统计分析了1949~1991年西北太平洋近赤道地区(0°~10°N,125°~180°E)和热带地区(10°~25°N,125°~180°E)的台风日数。发现埃尔-尼诺年上述两地区的台风日数明显偏多。因此,冬、春各季该地区的台风日数、可作为该年是否可能发生埃尔-尼诺的一个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统计分析了渤海气温异常月份与埃匀-尼诺过程的关系,结果得出:在埃尔-尼诺年及其前后一年,渤海气温异常冷月占优势;在埃尔-尼诺持续期内,春季渤海气温出现异常冷月的百分率高达73%。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统计分析了渤海气温异常月份与埃尔-尼诺过程的关系,结果得出:在埃尔-尼诺年及其前后一年,渤海气温异常冷月占优势;在埃尔-尼诺持续期内,春季渤海气温出现异常冷月的百分率高达73%。埃尔-尼诺与渤海气温异常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了在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二者互为因果关系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本世纪以来所出现的埃尔-尼诺现象和太阳活动资料。分析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频数及其差异,并分析了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位相的关系,以期对埃尔-尼诺现象的预测提供太阳活动的背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全球关注的埃尔-尼诺现象,做了超长期预报探讨。从回报效果看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本文预报下一次埃尔-尼诺现象将发生在1995年前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东亚中纬度经向风的变化与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指出埃尔—尼诺发生前,东亚中纬度总出现一段时间加强的北风。由此造成冷空气南下,使得我国在埃尔—尼诺发生前出现持续性的低温。持续低温的出现,可以作为预报埃尔—尼诺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热带海洋非埃尔-尼诺时期海温场的一种重要分布形式——海温场EOF展开第一特征向量场与高低空大气的相关分析和谱分析发现,该类海温分布典型场不仅对高空大气的起伏振荡有重要影响。而且与低空大气的涛动现象关系密切,其变化领先于低纬涛动现象4~5个月,可能是低纬涛动现象的启动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一个预测埃尔—尼诺事件的多元模糊诊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良 《海洋预报》1992,9(1):47-51
本文利用模糊多元分析方法用500hPa混合多项式展开系数、极地高度自然正交展开的时间系数和南方涛动指数等建立了一个诊断埃尔-尼诺事件统计模型。试报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