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本文根据1992~1993年的4个季节观测资料,对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安湾、厦门西港、九龙江口均属于中营养海区,马銮湾、筼筜湖均属于过营养海区.同安湾、厦门西港、九龙江口浮游植物数量少,种类多,马銮湾、筼筜湖则相反.马銮湾扭曲小环藻、柔弱菱形藻形成了慢性赤潮.筼筜湖扭曲小环藻、骨条藻已形成了赤潮.马銮湾生态养殖,筼筜湖污水治理后,水质明显地得到改善,同时也减轻了厦门西港环境容量的负荷,1988年以来,厦门西港未再发生赤潮.  相似文献   

2.
利用1953 ~2012年热带气旋资料、浙江大风实况资料和地面高空图资料,对60a来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大风进行统计分析;将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分为7种类型进行讨论,分析各种路径的热带气旋所产生极大风速的分布特征和强度特征.结果表明:1953 ~ 2012年60 a中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共有279个,平均每年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有4.7个,产生8级以上和12级以上大风分别有4.3个和1.9个,造成浙江大风的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7~9月,占80%;登陆热带气旋产生的极大风速与近中心最大风速正相关,且产生的极大风速常比其近中心最大风速大;12级以上大风出现概率较大的依次是登陆浙江沿海、在浙闽边界到厦门之间沿海登陆、近海北上转向、在浙沪边界到鲁辽边界之间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对热带气旋产生大风时的高低空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发现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地面冷高压常对浙江热带气旋大风有增幅作用.因此,热带气旋大风的预报,除考虑热带气旋自身因素外,也要考虑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海中北部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宁谦  陈润珍  蔡敏 《台湾海峡》2007,26(2):188-196
本文对1960-2002年在南海中北部活动的热带气旋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有如下气候特征:南海中北部平均每年有6.7个热带气旋,有4.9个热带气旋强度发生突变,其中有3%的热带气旋只发生突然增强,72%的热带气旋只发生突然减弱,25%的热带气旋既发生突然增强又发生突然减弱过程.强度突然减弱发生在4-12月,主要集中在登陆和登陆后的陆地区域,分布较广;强度突然增强发生在4-11月,主要出现在珠江口以西至海南岛东部海面、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海面.  相似文献   

4.
使用TRMM卫星搭载的闪电成像传感器测得的1998-2005年间的闪电信息,结合热带气旋的活动特征,提出了一种识别热带气旋闪电的方法,进而分离了1998-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闪电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闪电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眼壁附近(距热带气旋中心约30~50km)、内雨带(热带气旋中心外约60~100km)和外雨带(热带气旋中心外约130~610km)内普遍存在闪电现象,而且各月均有发生,并以7-8月较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台湾岛-台湾海峡-福建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的近海海域,是最易发生热带气旋闪电的两个区域,而日本岛东南方向广阔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则较少有闪电发生.此外,闪电与热带气旋的强度及其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利用发生在热带气旋不同区域的闪电信息可对热带气旋的强度进行估算,估算的误差与目前的业务定强误差接近.  相似文献   

5.
《海洋预报》2021,38(2)
以2001—2012年我国沿海赤潮相关资料为依据,对福建沿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月第6候—7月第1候是福建沿海赤潮暴发的最盛期,赤潮高发海域为闽东北沿海和厦门近海,大面积赤潮主要发生在三沙湾、厦门和平潭海域。在此基础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诱发赤潮的角度出发,基于典型天气形势场相似法构建了福建沿海5—6月赤潮定量化预报模型。敏感性试验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赤潮大面预报中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预报检验准确率达55.8%,可以在赤潮业务预报中予以应用。此外,对模型生成的4种最易诱发福建沿海赤潮的天气类型:西南季风扰动型、高压脊控制型、东亚低槽扰动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型分别做了个例分析,以期为赤潮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2年6月~1993年4月的4个季节的观测资料,对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安湾、厦门西港、九龙江口均属于中营养海区,马銮湾、员当湖均属于过营养海区。同安湾、厦门西港、九龙江口浮游植物数量少、种类多,马銮湾、员当湖则相反。马銮湾、员当湖扭曲小环藻已形成了慢性赤潮。马銮湾生态养殖,员当湖污水治理后,水质明显地得到改善,同时也减轻了厦门西港环境容量的负荷,近年来厦门西港再没有发生赤潮。  相似文献   

7.
近10年珠江口海域赤潮发生特征及原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桂秋  王华  蔡伟叙  易斌 《海洋通报》2012,31(4):466-474
对2000-2009年珠江口海域发生的各种赤潮灾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珠江口海域赤潮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赤潮种类的变化规律、海水营养限制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珠江口赤潮多发区为深圳湾海区,近年珠江口西部珠海沿岸海域频发大面积赤潮;赤潮灾害发生的持续时间呈上升趋势;赤潮多发种为中肋骨条藻,多发于深圳湾;定鞭藻类原球形棕囊藻引发的有毒赤潮明显增多且影响范围较大.研究发现,珠海沿岸海域频发大面积赤潮和深圳湾春季频发赤潮可能与出现潜在硅酸盐营养限制有关,冬季频发球形棕囊藻与季节骤然升温有关.  相似文献   

8.
孙彭龄 《海洋预报》1991,8(1):25-29
本文主要通过对海温异常的埃尔-尼诺年反埃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反埃尔-尼诺年,热带气旋发生频次高,生成位置比常年分布范围大,位置偏北,影响或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比常年多。在埃尔-尼诺年,热带气旋发生的频次低,发生区位置比常年偏东、偏南,影响或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比常年少。  相似文献   

9.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亚新 《海洋预报》2005,22(1):86-91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1988年的《台风年鉴》和1989-2000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主要发生源地、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的经纬度变化特征、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和发生频率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有三个热带气旋的主要发生地,分别是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至加罗林群岛之间的洋面、加罗林群岛一带洋面;热带气旋强度越强,发生位置越偏南、偏东;热带气旋平均发生源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平均发生源地偏南偏东,以后逐渐向北向西偏移,夏季以后又向南向东偏移;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2月平均发生频率最小,8月平均发生频率最大,全年TC较集中地发生在7~10月期间。  相似文献   

10.
邹晓梅  林广发  陈志彪 《海洋科学》2018,42(11):110-117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异常的重要指标。本文收集1986~2017年闽三角海域的赤潮事件,基于GIS技术分析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2年来,闽三角海域赤潮发生98次,赤潮高发区在厦门西海域、同安湾和泉州湄洲湾海域;闽三角海域赤潮年际发生次数呈波动变化,一年中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8月;中肋骨条藻、角毛藻及旋链角毛藻是闽三角海域的赤潮优势种,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有毒赤潮事件发生频率有增加趋势。本文系统性地总结了闽三角海域赤潮时空特征,为该区域的赤潮风险分析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7年8月圣帕台风影响台湾海峡期间的厦门湾垂向海流流速剖面观测资料,运用Karman-Prandtl模型统计和分析了流速对数剖面的出现频率和边界层参数(摩阻流速与粗糙长度).结果表明流速剖面满足对数分布出现频率都超过50%,但进行内部一致性原则分析后,流速剖面满足对数分布情况均不足30%.造成流速剖面偏离对数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台风、径流、流速加减速、水体分层、底床结构、海底悬沙浓度等等.台风期间的摩阻流速和粗糙长度都大于非台风期间的数值.  相似文献   

12.
厦门西海域一次中肋骨条藻赤潮与水文气象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常规水文气象观测与赤潮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厦门西海域一次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赤潮的形成与水文气象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潮发生前,水温、盐度、气压、风速风向和潮汐的变化对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积累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从而促使该赤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海州湾赤潮发生期生态环境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秋季海州湾赤潮监测资料,分析了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赤潮发生前后主要营养盐变化特征、赤潮发生与天气的关系.发现:赤潮发生前,海州湾近岸水域严重富营养化,成为本次赤潮发生的条件.赤潮发生过程中,天气晴朗、海面风力小,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增加,Chl-a质量浓度上升,温度、盐度变化不大,DO和pH值变化较大,N/P升高;营养盐中P降幅最大,P被认为是本次赤潮的限制因子,Si也被大量消耗,但其质量浓度下降滞后其他营养盐.10月6日以后,主要营养盐质量浓度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赤潮开始消退.  相似文献   

14.
收集2000—2018 年福建近岸海域224 次赤潮事件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8 年福建近岸海域赤潮发现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17.3%和6.1%。2015—2018 年相对于2000—2004、2005—2009、2010—2014 年赤潮年均发现数量和面积有明显下降。赤潮发现月份和空间特征明显,5—6 月为高发期;宁德、福州、平潭、厦门、泉州海域是赤潮高发区;4 个时间段比较宁德和厦门海域年均发现赤潮数量下降明显,平潭海域略微下降,泉州海域增加。由甲藻门生物引发的赤潮数量、面积和损失均最高,诱发赤潮的生物类群存在南北差异,有毒赤潮占总赤潮数量的14.3%。根据提出的赤潮等级划分标准,福建近岸海域以小型赤潮为主。建议在宁德至平潭近岸海域、泉州近岸海域加强赤潮立体化监测系统的建设,5—6 月为监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南海大鹏湾海洋褐胞藻赤潮及其成因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于1991年3月20-21日在大鹏湾首次发生海洋褐胞藻赤潮。对此分析了赤潮发生前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以风速,气压,盐度,温度,磷酸盐,硝酸盐,铵盐,铁离子等8项指标为基础,改变参数组合,对采自1991年3-5月特定站位(So)的各样方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32和水温为20℃的适宜条件下,铁离子和风速是形成本次赤潮的主要环境要素;大量营养盐尤其是硝酸盐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赤潮、绿潮、褐潮、水母暴发和泥螺入侵等生态灾害已成为近年来海洋生态系统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科学管理和防治山东近岸海域生态灾害,文章汇总1999-2018年山东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灾害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赤潮是山东近岸海域最主要的生态灾害,研究期内共发生赤潮69起,累计面积为7 141 km2,发生海域主要集中在滨州-东营近岸、潍坊小清河口、莱州近岸、长岛近岸、烟台四十里湾、青岛胶州湾、威海乳山近岸和日照近岸,以夜光藻为主;自2007年以来,绿潮在我国南黄海海域每年均有发生,持续时间70余天,此外烟台套子湾、四十里湾和蓬莱近岸以及潍坊近岸等海域也相继发生绿潮,主要种类包括缘管浒苔、石莼、管浒苔和束生刚毛藻;褐潮是由抑食金球藻引起的生态灾害,山东近岸海域仅2011年和2012年有褐潮发生;水母暴发种主要包括海月水母、沙海蜇和白色霞水母,其中海月水母是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种群数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和暴发频率最高的种类;泥螺入侵是由于2001年的人为引种而导致的生物入侵灾害,近年来泥螺数量大幅减少,目前仅在滨州、东营和潍坊局部潮间带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7.
文章收集整理2010—2020年发生在宁德近岸海域的赤潮事件,综合分析该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和种类特征,结果表明:①近11年来宁德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6起,年均1.5起;总面积高达1 468 km2,年均133.5 km2;持续时间共169天,年均15.4天。②从月份上看,赤潮发生在4—6月,高发期为5月。③发生赤潮的种类共有3种甲藻和1种硅藻,其中发生次数、面积和持续天数最高的均为东海原甲藻,其次为米氏凯伦藻,最低为中肋骨条藻。④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福宁湾及其周边海域(A区)赤潮次数和持续天数最长,三沙湾外海域(D区)赤潮面积最大,三沙湾内海域(C区)的赤潮种类最多。⑤米氏凯伦藻引发的有毒赤潮共4次,主要集中在霞浦近岸海域。适宜的温度、盐度、丰富的营养盐和良好的天气是米氏凯伦藻形成赤潮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王君  潘伟然  张国荣  马腾 《台湾海峡》2009,28(4):534-539
本文使用数理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并且根据厦门湾近几年进出船舶的统计资料,估算了未来几年中厦门湾海域船舶突发性溢油事故发生的概率.结果表明,厦门湾未来几年的溢油发生概率为0.27次/a.然后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假设的突发溢油事故中溢油的扩展进行预测分析并结合建立的欧拉潮流场对油膜的漂移路径进行研究,分别从高潮、低潮、涨急、落急四个时刻开始计算溢油路径,结果显示油膜影响范围可从海沧南部延伸至浯村屿东部,根据模拟结果可对突发溢油的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0519号台风"龙王"第二次登陆地点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0519号台风“龙王”影响期间,福建省沿海风场、气压场、变压场特征的分析,认为“龙王”在临近福建省沿海时已减弱为热带风暴,而热带风暴的登陆地点在厦门何厝,而不是在晋江围头.登陆时间是10月2日23:30.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加强对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的动态监测,科学支撑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文章基于海洋一号D卫星搭载的海岸带成像仪数据,选取北部湾、茂名近岸和陵水湾为研究区域,分析2021年2月发生的4例赤潮事件的遥感影像、叶绿素a浓度和赤潮指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遥感影像可清晰呈现赤潮分布状况,叶绿素a浓度和赤潮指数的异常值范围与遥感影像一致,赤潮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和赤潮指数整体高于非赤潮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