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97年8月19日夜间至21日08时受9711号热带风暴的影响,辽宁大部分地区降大暴雨,并伴有7~9级大风,鞍山、盘锦、丹东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图略),其中鞍山东南部岫岩县出现山洪泥石流,沈阳中心气象台提前48h发布大暴雨警报。由于受热带风暴暴雨和大风的共同影响,农作物大面积倒伏,果树落果,房屋倒塌等等,全省直接经济损失可达64亿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4年7月19~20日钦州市出现的一场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进行分析,揭示了这次大暴雨天气的一些特征,为今后钦州市的大暴雨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1)环流形势分析7月18日08时500hPa图上,我国的新疆东北部为一强大的高压脊控制,河套附近有一闭合低压,从该低压中心到北部湾海面为一阶梯槽。副热带高压稳定,呈南北块状分布,位置偏东、偏北。高空槽前西南气流与副高西侧强盛的偏东南气流在我区的东南部交汇,这为此次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从7月18日08时开始,副高逐渐加强西伸,使得500hPa低压槽东移缓慢。7月19日08时对流层低层出现两个辐合区中心,其中一个在钦州沿海,而高层则处于反气旋环流的右侧,属于相应的高度场的高值区和辐散区,在这种低空有较强的辐合、高空有较强的辐散的有利形势下,20日钦州出现了大暴雨。21日08时副高继续加强西伸北抬,500hPa低压槽西退减弱,强降水中心也随之西移,此次强降雨过程趋于结束。(2)物理量分析1水汽条件分析在大暴雨过程中,暴雨区上空维持了深厚的湿层,暴雨区位于水汽通量密集带内,暴雨的出现与维持,和存在有深厚的水汽通量输送带有密切关系。2涡度、散度场暴雨发生前一天,对流层中低层广西沿海为强烈辐合区,而在对流层高层对应负的涡度区,这样有利于在暴雨区上空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区,它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所需的动力条件。3θse场θse是反映大气对流不稳定和温湿条件的一个物理量。分析7月19日和20日08时700hPa、850hPa的θse水平分布,发现700hPa能量锋区叠加在850hPa高能区上,在广西沿海建立起了中尺度位势不稳定区,有利于暴雨的产生。随着高空槽的东移和副高的加强西伸,激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大暴雨过程随之产生。7月20日08时850hPa仍为θse高能区但θse值减小,但700hPa的能量锋区明显减弱,表明这种位势不稳定已经被打破,21日强降水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3.
2015年5月18—19日江西南部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5月18—19日发生在江西南部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雨情及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地区东北冷涡东移南调,引导其南侧高空槽东移,并引发弱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偏强且维持在18°N附近。弱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北侧西南急流持续交汇有利于江西南部地区出现大暴雨的稳定环流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旺盛的水汽输送及辐合在江西南部的维持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导致江西南部的东北部局地较强的静止锋锋生作用是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天气学成因。  相似文献   

4.
1991年江淮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大暴雨。它包括三次暴雨过程。亚欧地区中高纬经向环流明显,乌拉尔阻塞高压强大而持久,冷空气活动强烈而频繁。500hPa上西太平洋高压脊线比常年提前1个月越过20°N,长期停滞在20°—25°N之间。东亚季风早1个月推进到长江流域。西太平洋高压在850hPa的西脊点有3次东退过程,与500hPa上脊线的3次北进以及三个暴雨时段相吻合。降水、冷空气及低纬的θse的振荡周期为20—25天,而30—50天周期则很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8908西太平洋热带气旋从18—19°N穿过120°E向西北移动,于1989年7月18—19日影响玉林地区,出现地区性暴雨。这是玉林地区1989年最大的一场降水。 根据资料分析,七月份从17—19.9°N穿过120°E的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玉林地区,不会出现同一天≥3站的暴雨,历史机率为11/11=100%。而8908热带气旋影响  相似文献   

6.
1983年6月19—22日广西北部出现了该年汛期中最强的一次连续大暴雨过程。过程期间有25个县、市出现了两天以上的大暴雨,其中连续三天出现大暴雨的有14个县、市。 我们以200毫巴代表高层,850毫巴代表低层,分析了暴雨期间逐日风场,发现:大暴雨期间,高层在28°—30°N一带稳定维持着一支副热带急流,而在低空则维持着一支西南风急流和偏南风急流。暴雨区始终位于高空副热带急流右侧、低空急流左侧。高、低空急流的这种配置对这次大暴雨有十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9711号台风自1997年8月10日08时在太平洋生成时,正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北期间,该台风在副高南侧东风气流引导下,持续向西移动,于8月18日21时30分在浙江省温岭市一带登陆。登陆后转为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仍为台风,经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市于8月20日20时进入渤海南部海面,强度减弱为热带风暴,其中心位于38.5°N,119.5°N,中心气压990hPa,最大风速23m/s。从有关资料分析预计该热带风暴将于8月20日23时至8月21日03时前后在辽宁盘锦、营口一带沿海再次登陆。本文即对9711号热带风暴登陆进行定位分析。lbD密观测…  相似文献   

8.
许利  毕云  钱永甫 《高原气象》2004,23(3):323-329
首先利用EOF方法,分析了0°~180°E,0°~60°N范围内100,150,200,250,300,400,500hPa等层次上温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伊朗高原的热力异常在300hPa温度场上有明显的体现。然后利用SVD方法,分析了青藏、伊朗高原地区300hPa温度场异常与我国区域气温的关系,分析表明:(1)伊朗高原大部和青藏高原中部、西北部6~8月300hPa温度与我国长江流域和江淮之间同期的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青藏高原东部、西北部4~5月300hPa温度与我国长江流域偏南地区6~8月的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1引言1994年6月17日午后到傍晚,鞍山市部分地区发生了一次强对流天气。其中蛐岩南部的洋河镇,15时到15时IO分降雹,最大鸡蛋黄大,并伴有大风,大田作物、榨蚕、果树等损失很大。鞍山郊区唐家房17时15分开始降雹,持续25分钟,最大直径4.ocm,果树、大田损失人民币价值300余万元。2天气背景6月17日08时SO0hPa图,鞍山地区处于高空槽线附近、冷温度槽内,700hPa和85OhPa均处于槽前,地面为辐合上升区。整个环流形势特点是:高空槽前倾;SO0hPa的负变温区叠加于850hPa的暖区上,构成了极不稳定的强对流天气背景(图略)。3卫星云图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湖南资水流域700hPa层呈现相似切变线天气形势的两次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其中一次是2001年6月19日08BST出现大暴雨,另一次是2001年8月13日08 BST至14日08 BST仅出现小雨,文中对这两个个例进行中尺度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这两个个例演变过程的差异,并对6月19日中β尺度对流系统在暴雨强盛期的动力结构特征和热力结构特征作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月19日在演变过程中生产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引发了这次暴雨,而8月13日虽然有类似于6月19日的切变线,但是没有形成中β尺度对流系统,也就没有引发暴雨。由此表明,相似的700hPa形势可以有根本不一样的演变,而暴雨的发生与中β尺度对流系统的生产和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中用500 hPa信号场研究了长江中游地区暴雨发生的气候异常环境,并提出用信号场合成图的检验方法来分析暴雨规律.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与无雨过程在500 hPa信号场中异常信号显著区的出现及分布形势有明显不同.分析14次暴雨过程的合成图,发现在发生暴雨过程第1天,正异常区常常出现在贝加尔湖附近地区(40°~50°N,80°~100°E)和中国华南地区(20°~25°N,100°~130°E),负异常区出现在中国长江中游北部地区.暴雨过程出现的主要特征是在110°E附近,形成南北向的"+-+"分布形势和波列.  相似文献   

12.
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年5月14~19日,受锋面低槽、切变线及高空槽的共同影响,广西南部及广东中西部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大暴雨过程。暴雨中心各时段分布不同,有明显的局地性。表15月14~19目逐日24小时最大雨量(mm)和次大雨量点从表1可看到,在相似的天气形势下,暴雨落区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天气预报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对这次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有关的物理量。1天气形势分析1.1500hPa形势分析13日20时,副高588线位于桂林以北,华南沿海一带盛行西南气流。随着原位于河套地区的低压槽东移南下,副高强度逐渐减弱。14日20时588线已退…  相似文献   

13.
一、雨情 1982年7月19—23日我国东部地区(30—35°)发生一场大暴雨,其过程降水量大于200毫米的暴雨区有三个:安康地区;驻马店信阳地区;苏鲁皖豫四省交界处(见图  相似文献   

14.
“99.6”江汉平原连续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6月26~29日,江汉平原各地出现了连续3天的暴雨天气.部分县(市)出现了大暴雨。该文利用850hPa、700hPa、500hPa等中低层常规天气图资料和6月25-29日气象卫星红外云图资料、08~08时雨量实况资料。分析了“99.6”江汉平原连续暴雨的形成原因及特征。结果表明,“99.6”连续性暴雨的产生与中低层低涡切变及长江流域梅雨锋的稳定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5.
2004年7月9~11日,桂南沿海遭受了一场较大规模的暴雨袭击,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仅在东兴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万元。(1)环流背景分析从7月8日08时天气图看,500hPa为两槽一脊的形势,我国东部地区,维持一深厚高空槽。低纬度,从四川到云南有一低槽维持,副高西脊点位于109°E,18°N。而后云贵低槽不断南压,影响桂南地区的西南低空急流不断增强。地面图上,6~7日暖低压有所发展,8~9日一股弱冷空气从西路扩散南下,暖低压不断填塞,在高空槽的引导下,弱冷空气侵入,强降水过程发生。(2)水汽及能量场分析通过计算7月8~10日这几天08时和20时的比湿发现,强降水发生的地区或附近比湿现为q>12(g/kg)以上。如南宁站8~9日的四个时次,都在12.9(g/kg)以上,(3)位势不稳定条件分析从一般表征层结稳定度判据K指数的计算结果可知,桂南到桂西南一带均为不稳定的层结,在云贵高原有一K>40的不稳定中心,桂南也处在K>36的区域内(4)地形影响分析防城和东兴背靠十万大山,处于迎风坡,上思地处盆地,属于北风坡,本次过程中的降水差别明显。(5)卫星云图和水汽图特征分析7月8日20时始,在500hPa高空槽前云带明显,并随高空槽东移南压。后对流云旺盛发展并移入我市,水汽羽的运动步调与强对流天气云带一致。说明槽前对流强烈。(6)小结1500hPa高空槽及副高边缘的不稳定气流,850和700hPa低空急流,及地面弱冷空气,构成了本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2高空槽的不断加深,其扰动引发低层暖湿气团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本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直接原因。4有利的地形,促使暖湿气流强烈抬升,水汽凝结量快速增加,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5卫星云图的云线发展与水汽图中水汽羽的一致性,是判断汛期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另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6.
1前言1997年8月19~21日受11号台风减弱的热带风暴直接影响,辽宁省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由于暴雨强度大,本省近2万间房屋倒塌和损坏,淹没700多公顷农田,50多万株果树被刮倒,冲毁公路、塘坝、桥梁1200多处,冲毁水利和电力设施350多处等,死亡6人,死亡牲畜860O头,给国家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对于这次在本省登陆的热带风暴暴雨天气过程,沈阳中心气象台提前48小时做出了准确预报,并且及时主动地为省领导和防汛指挥部等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防洪抢险赢得了时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热带气旋路径和暴雨大风…  相似文献   

17.
北海夏季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6月25日受0806号热带风暴风神登陆后的台风槽影响,我市连续四天出现了中雨以上量级的降水。受西南季风、高空槽和850hpa低涡切变及台风环流影响,广西自北到南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雨。这次风暴的残余环流衍变对我市的影响时间较长,6月29日北海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本文通过地面和高空常规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进行天气形势分析和物理量诊断,寻找暴雨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定义,分别定义短时暴雨和短时大暴雨。利用辽宁2010—2018年5—10月1587个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短时暴雨、大暴雨空间分布特征和多尺度时间特征,从而得到短时暴雨、大暴雨的高发区、易发时段,并做简单天气学判断。结果表明:短时大暴雨高发区域位于辽宁东南沿海地区,可能是东北冷涡与北上气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相互配合,导致辽宁省沿海地区易出现强度大、范围广和持续时间长的暴雨天气过程有重要关系;短时暴雨、大暴雨旬变化呈现“凸”字形结构,短时暴雨从5月上旬至10月上旬都可能发生,呈现单峰型特征。短时大暴雨显著增强从7月上旬开始,8月下旬后短时大暴雨急剧减少。短时暴雨、大暴雨日变化均呈现“两峰一谷”特征。短时暴雨以夜雨居多,可能与夜间西南急流加强有关。短时暴雨00—08时高发区域最为密集,活跃地区为阜新—朝阳、抚顺—盘锦—葫芦岛和辽宁东南部。短时大暴雨00—08时高发地区为辽宁西部、东部和东南部。  相似文献   

19.
庄河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多因子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每6 h1次,1°×1°的实时分析资料,对2007年8月10-12日庄河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及西风带高空槽、切变线及气旋倒槽等动力系统共同影响,庄河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天气,但没有出现强雷暴,此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气旋倒槽;700 hPa和850 hPa低涡、切变线使中低层辐合加强,形成了较强的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庄河地区处于强而宽的假相当位温锋区中,位势不稳定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必要条件。造成本次大暴雨天气的水汽通道有2条:一条来自孟加拉湾和减弱的热带低压,另一条来自东海。  相似文献   

20.
应用湿位涡理论,利用贵州84个县市地面气象观测站及1473个乡镇自动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ECMWF提供的0.25°×0.25°再分析格点资料及非静力中尺度模式WRF提供的数值模拟结果,对贵州省2011年6月17日08:00~18日20:00(简称“过程Ⅰ”)和6月22日08:00~23日20:00(简称“过程Ⅱ”)两次典型暴雨过程的θse和湿位涡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过程Ⅰ”受一股冷空气影响,“过程Ⅱ”受两股冷空气影响。“过程Ⅰ”辐合中心位于27°N、107°E上空800hPa处,辐散中心位于27°N、107°E上空550hPa处。“过程Ⅱ”辐合中心位于27°N、107°E上空800hPa处,辐散中心位于28°N、107°E上空750hPa处。“过程Ⅰ”,贵州上空700hPa至近地面的MPV1正值中心和MPV2负值中心的分布与大暴雨落区(兴仁-晴隆-安顺和金沙-湄潭-务川)基本一致,“过程Ⅱ”MPV1的两个正值中心和MPV2强负值中心与大暴雨落区(毕节、六枝)吻合。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的贵州上空MPV1值明显比MPV2值偏大。WRF模式模拟的水汽辐合中心强度比实况偏强,模拟的“过程Ⅰ”辐合区比实况偏小,模拟的“过程Ⅱ”辐合区比实况偏大。WRF模式模拟“过程Ⅰ”的贵州上空MPV1正值区中心值比实况偏小,模拟“过程Ⅱ”的贵州上空MPV1正值区中心值比实况偏大,但模拟的正值中心与强降水中心基本一致。WRF模式对两次暴雨过程MPV2负值中心的模拟均表现为不太准确。WRF模式模拟影响贵州的冷空气比实况偏强,模拟的特大暴雨中心值比实况偏大,但“过程Ⅰ”模拟的特大暴雨中心位置比实况偏南10km,“过程Ⅱ”模拟的特大暴雨中心位置比实况偏南7km,可供贵州β中尺度暴雨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