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玉林市倒春寒的发生与早晚稻产量的关系和历史气候规律进行分析,确定出早晚稻的适宜气候播种期和最佳插植期,以期充分利用该市有利的气候条件,做到趋利避害,为早晚稻的高产稳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双季稻抛秧栽培气候优势及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玉林市双季稻生育期的气候规律和栽培特性,按照80%保证率能有效避免早稻抛栽期的低温、春旱和晚稻寒露风等气象灾害的影响为指标,确定玉林市早、晚稻的最佳播种期和抛栽期,并介绍近几年开展双季稻播种期和抛栽期决策服务时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暖对江南双季稻灌浆期的影响及其观测规范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凯  周玉  宋忠华 《气象》2011,37(4):468-473
通过对南方的江西、湖南、湖北3省4个台站双季水稻灌浆期气温及发育进程观测,以及千粒重、灌浆速度的加密观测,发现近16年来江南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季稻生殖生长期的平均气温均升高2℃左右,早、晚稻抽穗一乳熟期天数缩短了6天左右,早、晚稻抽穗一成熟期天数分别缩短了6天左右和5天左右.气候变暖伴随着水分胁迫,回归分析显示,灌...  相似文献   

4.
气候对常德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柏林 《气象学报》1983,41(4):452-459
本文利用1949—1979年的水稻产量资料和1951—1979年的气象资料,对影响常德地区水稻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文中指出,生育期降水量过多是造成某些年份早稻减产的重要气候原因,提出以生育期降水量作为划分标准,将早稻气候年型分为少水年、常年和多水年三种类型,多水年欠收概率63.6%。文中还指出,秋季低温出现迟早是影响晚稻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并提出以秋季低温出现日期结合生育期降水距平作为划分晚稻气候年型的标准,分为秋冷偏早多水年、秋冷偏早少水年和秋冷正常偏迟年三种类型,秋冷偏早多水年欠收概率70%。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过对紫金县30多年的气候资料和晚稻产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影响晚稻产量的气象因子,建立了紫金县晚稻产量预报模式,现介绍如下:l晚稻生长期气候特征与产量波动特征紫金县地处粤北山区,又靠近南海,热带气旋和寒露风是影响晚稻生长的两大灾害。另外,晚稻生长前中期,热带气旋降水过程造成的淹浸,日照减少,温度偏低等,对晚稻生长也有很大影响。从1957年开始,紫金县晚稻产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1978~1979年晚稻产量大跌,年均递减率为ZI%;1982~1983年晚稻产量又大升,年均递增率为14%。从气象资料分析,晚稻产量的大幅…  相似文献   

6.
在水稻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杂交水稻种植区18省165站30年逐旬光温整编资料,模拟并分析了早、中、晚稻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原因;利用模糊聚类分析,进一步对我国水稻种植区域作了气候生态类型区划,结果早季稻划分为七个类型区,中季稻和晚季稻可划分为六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7.
水稻气候生产力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稻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杂交水稻种植区18省165站30年逐旬光温整编资料,模拟并分析了早、中、晚稻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原因;利用模糊聚类分析,进一步对我国水稻种植区域作了气候生态类型区划,结果早季稻划分为七个类型区,中季稻和晚季稻可划分为六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8.
晚稻不同播植期气候条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晚稻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播植期的季节安排、品种搭配与气候条件不协调,在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常受低温冷害危害,造成产量年际之间的波动。1978-1982年我们开展了晚稻不同播植期气候条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经过5年的实验,基本得出了不同播植期晚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百色地区双季稻的气候分析,指出影响晚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晚稻高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立谦 《广西气象》1997,18(3):23-24,26
通过对百色地区双季稻的气候分析,指出影响晚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晚稻高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易灵伟  杨爱萍  余焰文  蔡哲 《气象》2016,42(7):885-891
本文利用1981—2014年江西91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的分县晚稻产量资料,结合江西地区气候特点及晚稻生理特性,构建适用于江西地区晚稻降水、温度、日照及综合适宜度模型,并根据适宜度与产量的相关关系,确定气候适宜指数,建立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江西晚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回代检验及预报检验,从而实现对江西地区晚稻气候适宜度诊断及晚稻产量动态预报的目的。结果表明:模型的回代检验、产量丰歉趋势、产量动态预报检验的准确率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全国晚稻气候年景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娄秀荣  侯英雨 《气象》2003,29(2):21-25
通过对晚稻产量和气象资料的处理,划分出全国晚稻主产区的丰歉年型及其主要气象要素的特征等级。在不同区域气候年景特征等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晚稻气候年景综合评价模型,并在2001年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的丰歉年型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水稻生育期大的可分为两期:前期营养生长期和后期生殖生长期。从富阳地区农业气候角度看,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前期的气候条件比较稳定,我们对几个主要气候因子进行普查也证实了这一点。但由于后期的气候年际变化较大,以及晚稻生理对气候因子的反应比较敏感,因此气候因素直接造成了晚稻产量较大的波动。本文主要列晚稻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并建立富阳县晚稻产量的天气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玉林市2005~2006年晚稻的观测和调查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后得知,2006年晚稻丰两优一号结实率明显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幼穗分化的敏感期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过程。其它品种之所以受害不重,结实率基本正常,主要是由于不同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丰两优一号是来自气候和自然条件迥然不同的安徽,相对于广西、广东培育出来的品种对低温的敏感性要高得多,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鉴于丰两优一号2006年晚稻引种玉林所造成的损失而得到一些启示,在以后的良种引进过程中,应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工作,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品种的潜在风险。丰两优一号在玉林作双季晚稻栽培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根据玉林的气候规律选择最佳的播种期,并且要加强管理,增强抗寒性。  相似文献   

15.
曲江县春季低温阴雨及与本县水稻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曲江县1971—2000年30年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曲江气候特征,探讨曲江县春季低温阴雨出现概率、低温阴雨年景及其趋势规律:用最长持续日数因子及日平均气温T≤12℃总日数因子来综合分析出当年低温阴雨年景;在水稻产量取材方面,本文选取曲江县1976—1995年20年水稻的早、晚稻产量资料(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并用当年产量与最近五年产量滑动平均进行比较而得出增减幅,寻求低温阴雨年景与曲江县水稻产量的相关关系,并从水稻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及曲江气候特征综合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晚稻不同播植期气候条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晚稻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播植期的季节安排、品种搭配与气候条件不协调,在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常受低温冷害危害,造成产量年际之间的波动。1978—1982年我们开展了晚稻不同播植期气候条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经过5年的试验,基本得出了不同播植期晚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秋旱是苍梧县晚稻生产中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由于秋旱及寒露风的影响,使晚稻产量波动性很大,单产比早稻低。研究秋旱的时间分布特征,根据气候规律对晚稻生产进行合理决策,为晚稻稳产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用线性方程评价“寒露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焕娥 《广东气象》1996,(4):9-10,8
“寒露风”对晚稻产量的影响早有定论,在全年农业气候评价中,“寒露风”是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东莱市“寒露风”年景与晚稻产量年景及气象产量的相关都不显著,如单按TB≤23℃连续≥3天的连续无数的长短来评价其对晚稻的影响就不太合适。为了探讨简便又较合适的评价方法,这里通过晚稻产量年景和气象产量与花期气象要素的关系,从不同侧面分析秋季冷害对晚稻抽穗扬花的影响及其在花期气象因子上的反映,拟用线性方程作一简单的有无影响评价。l资料来津及处理气象资料取自东芜市气象站,产量资料来良市统计局,晚稻发育期资料采用市农科…  相似文献   

19.
我县耕作制度的基本形式是一年三熟,春花、早稻、晚稻三季作物收种时期接连,季节紧凑。在温度偏低或秋季低温出现早的年份,晚稻往往因受低温影响,导致减产。为此,我们根据历史气候资料,对我县秋季低温气候资料作一些分析,供农业生产参考。一、我县晚稻生育期的热量条件: 我县夏秋季节以晴热天气为主,气温和日照都适合晚稻生长发育。据新仓公社农科站六年在公社丰产方的晚稻生育期温气记载,晚稻农虎66号和44号的全生育期为143天±1.1天,总积温为3315℃±60℃,其中播种到齐穗的总积温为2426℃±38℃,统计我县1954年来的25年中,6月20日到11月10日,总积温为3414℃±83.7℃,其中6月20日到9月25日的总积温为2620℃±74.9℃。因此,我县晚粳的热量条件是可以满足的,而且是稍有余额,这是我县夺取晚稻稳产高产的基本条件。见表一、表二。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植白莲套种晚稻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观测,分析探讨了白莲套种晚稻栽培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可能存在的春季低温、夏季高温、寒露风等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并提出科学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分析得出试验示范区气候条件能满足新植白莲套种晚稻种植的要求,为当地大面积推广新植白莲套种晚稻生产积累了经验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