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57年江苏省雷暴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江苏省1951—2007年雷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和保证率等气候诊断方法,探讨江苏省近57年雷暴的气候变化趋势、周期性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和不同保证率下初终期分布。结果表明:江苏省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夏季和秋季雷暴日数的减少。而春季的多年变化不明显。江苏省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约2天。在年代际变化中,年雷暴日数明显的正距平期主要分布在1960年代初、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中期,1980年代后期、1990年代后期。负距平期主要出现于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中后期和1990年代后期—本世纪初期。不同保证率下雷暴初日、终日存在明显地区差异,50%保证率下雷暴初日(终日)在3月中旬—4月上旬(9月上旬—下旬),80%保证率下雷暴初日(终日)在3月下旬—5月上旬(10月上旬—下旬)。在周期分布上,江苏8~10 a以上的周期都相对比较稳定且具有全域性,而相对较短的周期一般都不具有全域性,从长周期分析江苏地区近几年年雷暴日数各地均处于偏多的周期内。  相似文献   

2.
根据1961—2013年新丰县雷暴日数资料,使用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和M-K突变检验方法,分析新丰县雷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新丰县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5.1 d,属多雷区,雷暴主要出现在4—9月(汛期),平均67.5 d,占全年89.6%;年雷暴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每年减少0.299 1 d,在1976年发生了减少性突变;雷暴初日80%保证率下出现在3月20日,雷暴终日80%保证率下出现在11月14日;雷暴持续期平均234.4 d,呈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平塘县气象站1961—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一元线性回归拟合等方法,分析平塘县50来的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得到:平塘县年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较大,且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季节划分分析得到,除冬季外,其它季节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分析50 a的月平均雷暴日得到雷暴多发生在4—8月,多年月平均雷暴日呈现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雷暴初终日出现的年际变化较大,即雷暴持续期年际变化较大,得到90%保证率的雷暴初日出现在3月下旬,90%保证率的雷暴终日出现在12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近50年普宁市雷暴日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卫  吴志川 《广东气象》2011,33(1):35-36
通过对普宁市1959~2008年近50年的雷暴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普宁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普宁市属于雷暴多发区,年际分布不均,近50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4.4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幅度大,最多年为97d,而最少年仅为33d。近50年普宁雷暴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349d/年(每10年3.49d)。每年的4~9月份是雷暴高发期,约占全年的92.5%。雷暴初日平均在3月13日左右,95%保证率下出现在2月1日;雷暴终日平均在10月13日,95%保证率下出现在12月23日;年平均雷暴持续期为216.4d。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百色国家基本气象站人工天气观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合闪电定位仪所测得的雷暴强度资料,总结百色城区雷暴气候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百色城区属于多雷区,平均年雷暴日数为72.9d。近51a来百色城区年际间的雷暴日变化差异较大,年平均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减少,虽然90年代以后雷暴活动有所回升,但总的来说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约0.41d/a。全年雷暴活动主要分布在4-9月,雷暴日占全年总数的89.6%。雷暴强度近几年呈逐渐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阳江地区1961—2012年雷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相关和保证率以及M-K突变检验等气候诊断方法,探讨了阳江地区雷暴的气候变化趋势和气候突变。结果表明,阳江地区雷暴的年变化、年代际变化和季节的年际变化都存在减少的趋势,阳江2个站点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5~7 d;雷暴主要集中在3—10月,5—9月为阳江地区强雷期,占全年雷暴日数83.6%;80%保证率下的雷暴初日在3月下旬,雷暴终日在11月上旬;阳江地区一天当中雷暴主要发生在13:00—00:00,雷暴平均持续时间为58 min,最长的雷暴持续792 min;阳江站在1992年存在一次显著的突变,而阳春站突变则发生在1984年。  相似文献   

7.
惠州城区近50年来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14,他引:3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1954~2006年惠州城区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惠州城区属于雷暴多发区,年际变化较大,近50年来年平均雷暴日为83.0 d;年雷暴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变率为-0.379 d/年,1980年前后发生了减少性突变,其中夏季(夏半年)的减少趋势最明显,冬季(冬半年)略呈上升趋势.每月都有发生雷暴的可能,其中6~8月最多,1、11和12月最少,4~9月约占全年的91.8%.雷暴初日平均在3月3日左右,80%保证率下出现在3月26日左右;雷暴终日平均在10月15日左右,80%保证率下出现在11月12日左右;年平均雷暴持续期为227.6 d.  相似文献   

8.
开平市近50年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开平站1959-2008年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分析方法,得出开平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开平市属于雷暴多发区,50年平均雷暴日72.9d;雷暴日年际变化大,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8048d/年;各月均有可能发生雷暴,主要集中在4-9月;日间任何时次均有可能发生雷暴,13:00-17:00为高峰期;初、终雷平均日期为3月4日和10月13日,80%保证率下初雷出现在2月11日-3月27日,终雷出现在9月24日-10月29日;年际变化存在9-13年左右的长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9.
利用毛乌素沙漠腹地的乌审旗气象局1961—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的雷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50a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4.12d,雷暴日数变化气候趋势系数为-0.06。乌审旗3月开始出现雷暴,7月达到最高值,11月至翌年2月之间无雷暴发生,雷暴平均初日为4月29日,平均终日为9月25日。在80%的保证率下雷暴初日为4月9日,终日为10月8日。乌审旗雷暴多出现在下午,夜间次之,上午最少。雷暴出现的最多方位是西北和正西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杨文雄  陈军  易丁 《贵州气象》2013,37(1):26-28
根据玉屏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年1月—2010年12月雷暴观测记录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年雷暴日数进行线性模拟,结合5 a滑动平均和累计距平方法,分析玉屏县50 a来年雷暴日数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得出了如下结论:玉屏县近50 a来年雷暴日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历年平均雷暴日数47 d,每10 a平均减少2 d;1985年为年雷暴日数出现转折的年份,但突变分析不显著。雷暴天气在全年均有发生,呈双峰型分布,最大峰值出现在7-8月,平均8.5 d和8.6 d,次大峰值出现在4月,平均7.6 d;夏季是雷暴天气多发季节,雷暴日数占全年的47%,春季是雷暴天气次多发季节,占雷暴日数38%,秋、冬季雷暴天气占8%和7%。一日中雷暴出现的高峰时段12-18 h,以14-16 h出现概率为最大,占26%。雷暴初日有提早趋势,终日有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廊坊市9个气象站1964—2011年的雷暴日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趋势拟合和小波分析,研究了廊坊市近48 a来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性特征,并结合信息扩散法,进行了不同雷暴日数下的概率区划.结果表明:廊坊市雷暴日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均雷暴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约每10 a减少2 d;廊坊市雷暴月、季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雷暴主要发生在4—10月,其中夏季(6—8月)占全年的74.5%;中北部的雷暴日数明显多于南部地区;10a及以上周期在绝大部分地区具有全域性,而短周期3~5 a大多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随着雷暴日数的增大,雷暴发生高概率区逐渐北移,当雷暴日数异常偏大(>40 d)时,中部的部分地区也处于雷暴发生高概率区.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温州地区8个站40 a(1971—2012年)的观测数据,对温州地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月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年雷暴日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年雷暴日数逐渐减少。温州各个月都有可能发生雷暴,主要发生在3—9月,雷暴日数最多的月份为7—8月;雷暴日数最少的月份为1月。平均初终日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开始,到10月份结束,初终日间隔平均为233 d。日变化来看,温州地区雷暴多发生在13—次日02时,03—08时发生雷暴的次数最少,日变化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7时和02时。空间分布呈从平原到内陆、从岛屿到山区,雷暴日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蕉岭县近45年的雷暴气候基本特征和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蕉岭站1965~2009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分析、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等方法,得出蕉岭县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蕉岭县年平均雷暴日达64.3d;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大,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6196d/年;全年各月均可能发生雷暴,但主要集中在4到9月,约占全年近9成;初终雷平均日期为2月28日和10月6日,80%保证率下初雷出现在2月6日~3月20日,终雷出现在9月21日~11月14日;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存在15到18年的振荡周期;通过突变检验,发现蕉岭县全年雷暴日数在1985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71-2010年十堰市7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变换、EOF分析和M-K检验,讨论了十堰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近40年雷暴日数总体变化呈减少趋势,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1.26天,全年雷暴天数达23.5天。除12月无雷暴发生外,其余十一个月均有雷暴发生,4-9月雷暴日数占全年的94.5%,其中7-8月占58.7%,属于强雷季节。雷暴具有显着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6年的显著年际周期,雷暴突变时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5.
利用肇庆市高要区1966—2015年的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最小二乘法、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高要区近50年的雷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高要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8.1 d;年雷暴日数差异大,最多为109 d(1975年),最少为53 d(1990年);雷暴1—12月均可能出现,集中出现在3—9月;雷暴日数4季分布不均,且冬夏半年雷暴日数分布差异非常明显。雷暴日数分布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夏半年冬半年;50年来雷暴日数有减少的趋势,高要的气候倾向率为-0.46 d/年。雷暴的初日、终日之间的日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大致每10年减少5.7 d;雷暴出现历年平均初日为3月2日,平均终日为10月12日;平均初-终日数为224.7 d。  相似文献   

16.
湖州市雷暴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湖州地区4个气象站多年雷暴观测资料及浙江省闪电定位系统观测资料,从区域分布、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及日变化等方面对湖州地区雷暴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湖州地区年均雷暴日为34.7 d,山区的雷暴日明显偏多。每年的3—9月是雷暴活跃期,7月最多,1月和12月最少。湖州地区雷暴活动日变化呈现双峰特点,最高峰出现在14—15时,次高峰出现在21时,7—9时是最低值区。应用趋势分析法,发现近50 a湖州地区雷暴日数呈现出在波动中减少的趋势。进一步应用小波分析得出湖州地区的雷暴日数具有8~9 a的震荡周期。近50 a湖州地区雷暴活动经历了3个活跃期和2个减弱期,目前正处于第3个活跃期中。湖州地区雷暴活动平均每8.5 a出现1个达到严重事件标准的年份,严重偏多和严重偏少的年份基本相当;每22.4 a出现1个异常年份,主要表现为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17.
莘县雷暴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莘县1961—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莘县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莘县年雷暴日数较多,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4.1天,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雷暴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只发生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主要发生在夏季,占全年的78.6%,冬季无雷暴。月际分布呈单峰型,主峰出现在7月,次峰出现在8月。日变化明显,一日中均可出现雷暴,以午后到凌晨最多。雷暴初日多在4月中旬初,终日多在9月下旬。  相似文献   

18.
根据澄海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15年雷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澄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5.3 d,属于中雷区,近57年,雷暴日数以-0.136 d/年的速率微弱减少,减少趋势不显著;年雷暴日数有着较好的10~15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以及准5年周期;2007年为澄海区雷暴突变年;雷暴月、季变化明显,6月、夏季以及汛期为雷暴多发时期;澄海区平均初(终)雷日分别出现在3月17日(10月13日),雷暴持续期平均为210.7 d,呈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2013年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的雷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雷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雷暴防护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年、年代雷暴日总体呈减少趋势,天祝的减少趋势尤为显著,递减率达-5.843 d/10 a,雷暴日的时间序列存在7~8 a的准周期变化。石羊河流域雷暴初日最早出现在3月下旬(永昌),其他均出现在4月上旬,终日最晚出现在10月下旬末(永昌出现在10月上旬初),平均雷暴期为100.4~171.3 d。6—8月是雷暴的高发期,雷暴日占年雷暴总日的70.7%~78.4%。雷暴的日变化明显,雷暴多发时段为12—22时,集中发生时段为13—17时,雷暴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0~40 min。石羊河流域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南部山区天祝雷暴日远大于其他各地,占总雷暴日的40.8%。随着雷暴站数的增多,区域性雷暴日迅速减少。石羊河流域雷暴防护等级划分为3级:天祝属1级防护,为高雷区;永昌和古浪属2级防护,为多雷区;民勤和凉州属3级防护,为少雷区。  相似文献   

20.
1973—2012年承德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3—2012年承德市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分析、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承德市雷暴日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承德市雷暴日数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大部分地区处于"中雷区",丰宁、滦平、承德市达到"多雷区"级别;全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9.5d,最多年为55.3d,而最少年为27.6d;1973—2012年承德市雷暴日数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平均10a减少2d左右,并于2006年发生突变;承德市雷暴发生存在明显季节差异,高发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呈单峰型分布,7月雷暴日出现最多;初雷日一般出现在4月上旬,近40a呈显著推迟趋势,终雷日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雷暴日数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且呈现出4~6a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