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疆艳  蒋玉贤 《气象》1989,15(7):52-53
一、前言 70年代末,国家气象局根据我国国情和当时技术水平状况,决定资料预处理业务分两个阶段进行:笫一阶段是用作孔纸带形式对资料进行信息化。这一工作从1979年开始已在全国各省正式展开;第二阶段是用电子计算机对信息化资料进行输入、检查、修改、统计和转换。为了做到全国统一机型,共享软件和数据流,统一业务流程,80年代初,国家气象局决定CCS-400微机为省级气候资料处理专用机,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发研制出  相似文献   

2.
气象信息化档案资料是指以磁介质、光盘等为载体进行存储的气象观测资料。黑龙江省从 1 981年开始已陆续将全省 81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表 1 )”历史资料信息化。“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 (表1 )”信息化资料涉及 1 9个气象要素 ,涵盖了全省地面历史气象观测资料的 90 %以上。这些宝贵资源如被有效利用 ,会在工农业生产、科研、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巨大作用。要使信息化资料得到有效利用 ,一方面要对信息化资料有所了解 ,另一方面要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历史信息化气象资料建立适合于气象科研、服务等领域的气象信息数据库。1 历…  相似文献   

3.
鞠笑生 《气象》1982,8(9):38-39
从1979年开展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工作以来,到目前已上报纸带约二万七千个站月,信息量约三亿字符。同时还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上报了自建站到1978年的历史纸带。现在人们所关心的是如何把这些信息化资料用计算机加工统计,以便于用户调用。要做到这一步,一是要有适合于资料处理的计算机,二是要有一套系统的地面资料软件。现在已用DJS-8机和FORTRANⅡ语言编制了《地面资料标准处理程序》(简称《程序》),下面作一简要介绍。 一、编制《程序》的目的 编制《地面资料标准处理程序》是为了将模式纸带上的字符格式按统一规定处理成为计算机能够识别  相似文献   

4.
奚熙贤 《气象》1979,5(10):40-40
我站气象资料信息化在气象站业务工作的应用,是从1978年初开始进行的。程序语言是ALGOL—60,电子计算机型号是DJS—6。实践表明,气象资料信息化对气象站业务建设是有作用的。下面介绍我们应用的范围及其效果。 一、整编本站气候资料 我站是1958年底建立的,积累了有近20年的气象资料,如何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快速整编呢?我们的步骤是:1.将历年气象资料在五单位纸带上进行作孔,使之成为电子计算机能接受的信息。作孔的项目有历年逐日平均气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雨量、相对湿度等。2.编制整编程序。3.  相似文献   

5.
气象资料的加工处理是气象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认识复杂的天气变化 ,探索气候演变规律 ,进行气象科学研究以及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 ,都必须从统计、分析大量第一手气象资料做起。气象资料加工处理的自动化 ,首先要使气象资料信息化 ,也就是要把气象资料记录变成电子计算机能接收的信息 ,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快速加工处理。因此 ,气象资料信息化是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我省气象资料信息化工作从1 979年初开始至今 ,地面气象资料从收集、整理、统计、加工到载体形式、保管方式、开发利用手段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的技术原则,针对目前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带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对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报表的种类、各项气象要素信息化的技术细节以及不完整记录的穿孔和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做了必要的介绍。这对于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信息化资料的质量,为寻求合理的统计方法和正确地进行数据计算以及更好地提供服务使用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鞠笑生 《气象》1981,7(9):37-37
气象资料信息化涉及的范围广,包括地面、高空、船舶、日射、飞机、卫星资料及各种图象的数字化资料等。实现气象资料加工现代化,是多年来广大气象资料工作者的迫切愿望。下面仅就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信息化做一概要介绍。 一、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及其基本模式 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是气象资料实现快速加工的重要基础工作,有了它才能实现报表信息化——快速整编——输出出版格式——微缩贮存一条龙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代码与数制     
气象资料信息化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我们在79年第11期“陕西气象”上已经作了简要介绍。信息化与计算机的内在关系,有必要向读者作些概述,使大家对我国目前气象资料处理现代化进一步了解。气象资料信息化是把气象观测记录的数字和字母,译成代码的形式,才能与电子计算机通溶,所以代码是气象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过去我区资料处理工作都是在CCS-400机上进行的,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逐步将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工作按排到0520系列机上进行,以缓解CCS-400机单机工作的负荷.但由于历史原因,信息化载体转换必须在CCS-400机上进行,因而就要解决两机数据共享的问题.以前我局的计算机工作者曾实现了两机通讯,其方法是利用数组的形式进行相互数据的传递,这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高空探测信息化资料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未信息化的高空探测资料时段长、数量多、利用率低.同时已信息化的资料存在数据整理方式不同、文件格式差异大、探测精度不一致的问题,其中,现用的L波段系统在这些方面均优于以往使用的各种业务系统.分析结果可为用户更好地使用广西高空探测信息化资料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用一维Morlet小波变换对遵义市(3个站)1951--2006年56a气温资料序列作多时间尺度诊断,用Mann—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对气温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近56a来遵义市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增温速率为0.106℃/10a;年平均气温变化的周期以4a、14a和19a为主,说明遵义市年平均气温变化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均比较明显;年平均气温变化突变点是1996年,是一次由冷向暖转变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工作自1979年以来,在业务运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信息化纸带通过电子计算机由标准处理程序进行基本处理,用户调用,输出月报、年鉴等一套基本软件已经就绪,并已投入业务使用。这套软件不仅建立在DJS-8机上,而且已经移植到CCS 400微型机上,目前正在M170机上进行移植。随着计算机在气象资料上的广  相似文献   

13.
一、研制地面气象资料输入系统的前期情况过去,地面气象资料是通过人工作孔将气表-1上的数据,按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上的模式在纸带上建立起信息的.信息化纸带再通过光电机扫描,将数据读入CCS-400型微型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14.
陈烈庭 《气象》1977,3(3):17-20
本文用1958—1973年东太平洋赤道地区的海面温度资料,1958—1974年热带太平洋及其附近地区的月平均高空风资料(南半球资料始于1965年),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6站(上海、芜湖、安庆、屯溪、九江、汉口)的平均降水量资料,对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温异常与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以6月为代表)进行相关分析;对东太平洋赤道海水冷暖与热带地区上空(850毫巴和200毫巴)的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对赤道海温异常与平均经圈环流、纬圈环流的关系进行成因分析;最  相似文献   

15.
部分地面要素历史基础气象资料质量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了解地面基础气象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资料质量,综合利用国家级和省级气象资料部门存储的1951—2009年247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7种要素信息化基础数据,检测并分析了数据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国家级和省级气象部门存储的资料中均存在大量与实际观测数据不符的信息化问题,包括资料的替代问题、要素数据类似缺测问题以及数据录入错误等;还存在国家级和省级气象部门保存的基准基本站资料不一致现象,包括资料序列长短不同、对外服务时提供自动还是人工观测数据不一致、更正不同步造成的数据不同等。该文针对上述资料问题给出了详细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必要在此次数据质量检测经验的基础上,对所有历史月报数据文件中的所有要素观测值进行彻底检测与更正。  相似文献   

16.
珠海市年雨量和年最大日雨量多年一遇的极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用皮尔逊-III型分布分别对珠海市年雨量和年最大日雨量两种变量进行拟合,进而计算了它们在不同重现期下的极值。结果表明:珠海市50年一遇的估算年雨量和年最大日雨量分别是2 908 mm和565 mm,100年一遇的分别是3 042 mm和648 mm。用澳门和珠海的雨量历史资料验证发现:澳门在104年间出现的最大年雨量是3 041.4 mm,与珠海百年一遇估算雨量吻合;珠海平均7.2年出现一次2 500 mm以上年雨量,而该雨量的估算重现期是7.5年,亦十分接近;年最大日雨量的估算重现期则比实际重现期小些。可见拟合良好,对其不同重现期下的极值估计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7.
张谋草 《干旱气象》2002,20(3):9-10
1 资料来源1 999~ 2 0 0 1年 ,在西峰农试站试验地对冬小麦、玉米、马铃薯 3种作物的不同发育期用 1∶1 0 0 0浓度的 2 0 0 3溶液进行喷施对比观测 ,取得了作物产量分析资料。2 资料分析2 .1 冬小麦资料分析2 0 0 0、2 0 0 1年连续两年对露地冬小麦西峰 2 0号在苗期、拔节、抽穗期进行不同处理喷施 ,分析结果见表 1、表 2。发现几种处理均有增产效果 ,最显著的是拔节期 ,不论是在拔节期喷一次 ,还是在苗期、拔节各喷一次及苗期、拔节、抽穗期各喷一次 ,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其次是抽穗期 ,而苗表 1  1999~ 2 0 0 0年冬小麦不同处理产…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报网络司辐射基础气象资料建设工作安排,陕西省对西安、安康、延安3个辐射站1993—2012年的辐射月报数据R文件进行了全面质量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辐射资料错情主要集中在1996年以前的资料中,错情类型大多为原始报表错和信息化时录入错。陕西省补录了1993—2004年R文件中辐射表号码,对历史资料中的错误数据逐一核查更正,形成了高质量的辐射数据文件。  相似文献   

19.
登陆中国大陆、海南和台湾的热带气旋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首先,针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登陆地点资料仅为地名的现状,利用1951-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和登陆中国热带气旋资料,研究制定了登陆资料信息化方案.该方案包括海岸线近似、登陆位置计算、其他特征量计算和误差订正4个方面.对资料信息化结果的分析表明:信息化登陆资料效果是良好的.在此基础上,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基本气候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在大陆、海南和台湾登陆的3类热带气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登陆热带气旋频繁的地区为台湾东部沿海、福建至雷州半岛沿海和海南东部沿海;台湾东部沿海和浙江沿海部分地区是登陆热带气旋平均强度最大的地区,平均登陆强度达到台风级别,其中台湾南端的平均登陆强度为最强,达到强台风级别;5-11月为热带气旋登陆中国季节,集中期为7-9月,8月最多;登陆热带气旋的强度主要集中在热带低压-台风,尤其以强热带风暴和台风最多.对于全部大陆、海南和台湾三地,50多年来登陆热带气旋频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但只有登陆海南热带气旋的减少趋势是显著的;而所有登陆风暴(含以上强度)频数均无明显增多或减少趋势.总体而言,登陆大陆的TC最多、初旋最早、终旋最晚、登陆期最长;登陆海南的TC居中;而登陆台湾的TC最少、初旋最晚、终旋最早、登陆期最短.从登陆方式看,登陆一地的TC最多、登陆两地的TC次之,分别占总数的79.2%和20.6%,仅有1个TC登陆三地.在登陆两地的TC中,经台湾登陆大陆的TC频数最多、强度减弱最快,经海南登陆大陆的TC频数次之、强度减弱较慢,经大陆登陆海南的TC频数排行第3、强度减弱较快.  相似文献   

20.
对地面气候资料整编中天气日数统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神木气象站为例,对三次(或四次)观测夜间不守班站普遍存在的1961-1990年信息化整编资料和气表-1、气表-21以及1972年编陕西省气候资料中部分天气日数在1962-1979年这个时段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有差异的站、有差异时段、出现差异原因,正确的处理方法以及在1971-2000年的资料整编中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