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甘肃林木生长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分析,选取8个对林木生长影响较大的气候因素作为聚类因子。应用模糊聚类方法,把我省划分成9个不同类型的林业气候区,并对各分区作了较详细的评述,提出了保护和发展林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1985年9月下旬至10月上句,我们参加了省林业厅和省干旱造林研究中心召开的甘肃省林业发展长远规划及干旱造林论证会。首先对定西口林场和河西走廊的民勤治沙站、临泽治沙站、敦煌阳关林场以及兰州旱生植物园等地的干旱造林进行了实地的参观、考察,然后就我省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何进一步搞好植树造林和综合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现根据实地考察资料和论证意见,从气候角度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区林木第一性生产力的气候学估算模式,综合考虑了山区光热水农业气候资源匹配关系及林木自身发育规律;并考虑到山区温度、降水、日照、蒸散等气象要素随高度的变化及山区坡向、海拔高度的影响。估算结果表明:模式估算的毛竹、杉木、马尾松最大气候生产力出现高度与其最大生长量出现高度相吻合,不同高度的林木气候生产力与其生长量的相关较好。  相似文献   

4.
根据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地区3个气象站近30 a气温和降水的连续数据,运用Tharnthwaite Memoriae模型,对博州地区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序列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博州地区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06℃·10 a-1;年平均降水量在近30 a来总体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 a增加3.2 mm。气候生产力在近30 a来呈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增长242.5 kg·hm-2。降水和温度是决定气候生产力的主要因素,降水对气候生产力高低的贡献率最高,是影响气候生产力的最主要影响因子。"暖湿型"气候对植被生长最为有利。未来若气温提升1~2℃,降水增加10%~20%,博州地区的气候生产力可能增加11.01%~20.18%。"冷湿型"气候和"暖干型"气候则会使气候生产力降低。  相似文献   

5.
分析甘肃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和林木蒸散耗水量得出,这里大部分地区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干旱造林应重视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贵州省黔西南州8个台站1982—2011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即植被第一净生产力的关系模型,计算分析黔西南州植被气候生产力的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0 a来黔西南州中部以北地区平均温度低于多年平均值,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平均气温高于多年平均值;黔西南州30 a降水量正距平区域主要在北部、西南部和中部等地区,中部以南以东等地的降水量均为负距平,30 a降水距平分布基本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特征;黔西南州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变化较大,各地气候生产力多年平均值在671.1~853.4 kg·hm-2·a-1之间,全州气候生产力多年平均值为754.6 kg·hm-2·a-1;EOF分析结果表明,气候生产力的第一特征向量表现为全场一致的正位相分布,其方差贡献率为91.8%,通过North检验,第1时间系数表现为1~2 a的周期振荡。通过对未来气候变化模拟显示,黔西南州出现"暖湿型"气候时对植被生长最有利,出现"冷干型"气候时对植被生长最不利,在当前气候背景下,未来气候变化将不利于黔西南州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本系统是应用鹤岗市的历史气候和农林业病虫害资料,结合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农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理论,分析天气气候与农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从中找出农作物和林木的病虫害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关系,运用这种关系来分析预测预报农作物或林木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有利于进行及时、妥善的防护,有效地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系统包括气候历史资料数据库、农业病虫害历史数据库、林业病虫害历史数据库、气候变化与病虫害的相关关系和相关模型库以及外部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8.
农田防护林是人类改造不利气候的有力手段,它可以减轻风害、高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经三年来的观察研究和农学、气象、作物等10多个兄弟学会的两次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农田林网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2成。不少社、队实现农田林网化后,粮食作物达到稳产高产,呈现出一片林茂粮丰的喜人景象。实现平原、丘陵、沿海林网化,不仅改变林业生产布局,也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而环境的优劣与人的生存、身体健康、寿命长短均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林网结构,以发挥林木群体的功能和林网效益,为我省发展防护林,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前言飞播造林是加速种树种草的重要手段。它成本低、速度快、规模大、用工少,近年来在我省发展很快。油松在我省的天水地区、迭部、靖远、永登等县都有较大面积分布,是我省东部、中部高海拔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影响油松飞播成败的因素很多,气象因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宝鸡市作物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9年宝鸡市11个气象站年平均温度及降水资料,应用TuynthwhiteMemoral模式计算宝鸡地区作物气候生产力状况,同时分析影响因子的显著性。结果表明:降水量是影响宝鸡地区作物生产力的主要因子,气候变化对作物气候生产力影响显著,“暖湿型”气候对全区都十分有利,平均增产幅度约6.5%~7.2%;“冷干型”气候对全区都十分不利,减产幅度为7.3%~6.5%。“冷湿型”气候对川塬区较为有利,而对山区不利;“暖干型”气候对秦岭以北大部分地区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11.
两种生产力模型在内蒙古地区应用结果表明:①近10年内蒙古地区生产力下降明显,尤其在呼伦贝尔市西部、通辽市和赤峰市部分地区。②两种生产力模型在寒冷区和干旱区的主要影响因子是低温和干旱,主要限制因子地区差异明显。结合下垫面植被状况来看两种生产力模型在内蒙古东北部应用效果较差,西部区无明显差异。③同期30年内蒙古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下降趋势属正常气候波动。④近30年植物气候生产力与净第一性生产力平均偏高1.58 t·hm-2·a-1,前者年际波动较大,稳定性不如净第一性生产力。综合来看,两种生产力模型主要考虑了年平均温度和降水,对雨热同期的东北地区评估性较差,如果生产力模型采用地区生长季气象条件代替年度平均,就能更好体现地区植被实际生产潜力,这也是当前生产力评估模型进一步改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宜宾大林业试验区是国家"八五"重大开发项目。1991年在农业气候区划基础上,通过对宜宾地区大林业气候资源利弊分析,遵从气候相似原理和地域分异规律,以对林业综合布局有决定意义的气候指标为依据,划分出三个不同类型区。  相似文献   

13.
1980年我省夏季气候异常,夏季雨量出现了“北少南多”的反常现象,尤其是八月份更为显著。汛期内宝鸡地区和陕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天气。本文用北半球500毫巴图等资料对1980年陕西夏季天气气候特点和环流特征作以粗略的分析。1980年我省夏季(6—8月)气候概况:  相似文献   

14.
一种干湿气候指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露菁  郑德娟  陈创买 《气象》1997,23(3):15-19
在科塔哥月干燥指数的基础,采纳了柯本在夏季多雨地区,草原气候(干)与林木气候(湿)界限的地区标准,结合广东地区气候特征,通过实际气候资料检验和修正,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广东及其邻近地区的干湿气候指数计算公式,经过用广东省各地实际资料作年内的和冬,夏半年的,以及任意年,月的干湿指数的实际计算和分析,发现该指数能较清楚地反映了广东干湿气候变化特征,这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我省气候和耕地不足等实际,对继续实行粮食多熟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一、我省气候适宜双季稻为主的三熟制我国长江以南到南岭以北一带,盛产水稻,是我国粮食单产最高的地区。浙江位于本区的最东部,具有适宜双季稻为主三熟制生产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气候对植被分布和净初级生产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0.5°×0.5°经纬网格分辨率的一个全球植被动态模式,利用全国676个雨量站点1961~2000年日资料在0.5°×0.5°网格上插值得到的降水和气温资料作为模式气候强迫,模拟研究了中国区域近40年来的植被动态变化,估算了当前中国区域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并分析气候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模拟的植被分布时空格局与实际观测的对应关系良好,模拟与观测的叶面积指数总体上比较一致;植被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及总量(约为4.64×1015g.a-1(C))的模拟比较理想。对模拟结果分析显示降水是影响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气候因子,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度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比较合理地模拟气候对植被年际动态和生产力变化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气候与植被相互作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兴安落叶松、红松、红皮云杉物候期及气象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春市五营地区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掌握林木尤其是兴安落叶松、红松和红皮云杉这三大珍贵树种的物候节律及其与天气条件的关系,对林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1观测地段和资料观测地段位于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中心苗圃管理区的东山风景林内,距离五营气象站观测场东南300...  相似文献   

18.
陈艳春  赵秀英 《气象》1996,22(11):44-48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栽培草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以及牧草生长季气候条件的优劣势。计算得出该区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的气候生产力、气候增产潜力,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提出草场改良措施。结果表明:天然草场年气候生产力为9210—11820kg/ha。增产潜力为4500—10500kg/ha;种植紫花苜蓿的人工草场年气候生产力为23775—28080kg/ha,增产潜力为6000—19500kg/ha。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地、县气候影响评价系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气候影响评价是针对一个地区当年或任一时段内,气候对社会各行各业和国民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而作出的评价与评述,是气候服务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为适应气象现代化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气候影响评价工作达到规范化、自动化、定量化、客观化,满足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在省科委的大力支持下,本课题组承担厂研制“贵州省、地、县气候影响评价系统”的任务,在总结我省开展气候影响评价工作十多年来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人机结合的气候计算机方式,研制出气候影响评价系统,为省、地、县领导部门准确、及时、全面掌握气候对本…  相似文献   

20.
科技动态     
由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帅士章工程师主持申报的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贵州岩溶地区气候变化及成灾规律研究》 ,日前已通过专家评审 ,在省科技厅正式立项。该项目将建成我省岩溶地区分布状况数据库、气候资源数据库、主要气候灾害数据库。在对岩溶地区气候变化、成灾规律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 ,还将建成贵州省岩溶地区气候变化及灾害查询系统 ,为开展我省岩溶地区其它科学研究提供详实的气候分析资料科技动态!山地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