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采用天气学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6月1日下午到傍晚发生在鄂西北十堰市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低层切变线与地面冷锋是此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同时高层干冷空气侵入增强了空气柱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与发展;雷达产品资料较好地反映了飑线特征,飑线的风暴中心与强对流天气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发现2007-2016年6~8月有8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是由副高东退、引导高空槽东移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配合低层系统造成的,将其分类后得到三种类型:低涡槽型、高空槽气旋旋转型和高空槽低涡切变型;对每种类型的高空形势进行合成分析,找出了暴雨落区与高空系统、物理量配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5-6日滇中地区发生了一次强对流天气。本文应用滇中地区闪电定位仪和自动站降水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此次过程中总闪电频数在时间变化上与降水变化不一致,且在每次降水峰值出现前一小时,闪电活动均有增加的现象。通过对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的分析发现,闪电在中层相对湿度为45-85%之间活动频繁。当中层的相对湿度超过85%时,会使闪电活动受到抑制,因此降水与闪电在时间的变化上不一致。计算对流抑制能量的结果表明,其绝对值在不高于60 J.kg^-1时有利于滇中不稳定能量在低层的积聚,后期易发生闪电,这对闪电的落区预报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空间分辨率1°×1°),对2005年7月1日20时至2日20时(北京时)发生在山西的一次低涡暴雨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发现这次暴雨过程是受5OOhPa高空槽、副热带高压以及中尺度低涡等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产生的。利用数值模拟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探讨了此次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特征和机理,指出中低层中尺度涡旋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低涡的时空演变与暴雨中心的移动和雨强的变化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湿位涡诊断表明:强降水发生时,暴雨区上空低层是不稳定区,湿位涡负中心出现在暴雨中心附近,且对流不稳定性远大于湿斜压性。地形的敏感试验进一步揭示了地形对暴雨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面观测和探空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利用中尺度分析技术,对2008—2018年暖季(4—10月)发生在浙江中西部地区(简称浙中西)的6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形势配置,得到发生在浙中西的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及混合性强对流的规律特征。结果如下:(1)浙中西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大尺度环流有5种基本流型配置:干冷气流型(6.2%)、锋生切变型(13.8%)、暖湿气流型(38.5%)、副高边缘型(30.7%)、台风外围型(10.8%),并给出了每种概念模型下的主要物理机制和中尺度特征。(2)分析了不同概念模型下典型强对流天气个例,简要归纳出各种流型下的主要系统配置和演变规律,并将抽象的概念模型应用到实际预报分析中。(3)分析不同流型下强对流的阈值范围,如干冷气流型Iw大风指数平均为26.1 m·s-1,850 hPa与500 hPa温差可达27.5℃,500 hPa相对湿度平均只有15%等,提炼出相似环流形势下不同强天气的主要预报指标,为强对流预报提供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分类强对流天气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短期预报,采用0.25°×0.2°每天4次日本气象厅(JMA)东亚地区再分析资料计算的百余类对流参数(物理量)及其15 d滑动平均值,根据“邻(临)近”原则对江苏2001—2009年2—9月各类强对流天气进行时间和站点的匹配后,应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评价技术,对上述对流参数进行权重分配和逐次筛选,获得了既体现强对流与气候平均态间明显差异,又体现自身相对稳定的特征对流参数序列。同时,根据历史分类强对流个例中各特征对流参数的频谱分布获得各对流参数的频率分布分段函数,然后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的对流参数,综合历史频率分布和权重分配,构建了分类强对流天气预报概率,并以优势概率作为分类判据,做出强对流分类预报。最后建立了业务化系统,以全自动方式提供分类强对流客观预报产品,投入到日常业务和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新疆东部地区夏季暴雨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00年共40年新疆东部地区6站夏季降雨量资料、NCEP1°×1°的6小时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探测等资料,对我国新疆东部地区夏季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及其暴雨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典型个例清晰的物理概念模型,提供了有参考意义的前兆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一次强雨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EP 1°×1°客观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25-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强雨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与强雨雪关系密切,强雨雪的发生需具备一定的温度条件以及水汽场与动力场的耦合机制。对强雨雪过程的湿Q矢量诊断分析表明,700 hPa和850 hPa湿Q矢量辐合区以及锋生函数正值区与强雨雪区对应较好,对雨雪天气的发生有着很好的指示意义。湿位涡特征分析表明,造成此次雨雪过程的天气系统表现出较强的正压性,暖湿气流输送导致湿等熵面倾斜而产生的斜升气流对称不稳定,是强雨雪天气发生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NCEP 1°×1°再分析资料GDAS和NCEP2.5°×2.5°再分析资料GBL,利用美国NOAA 空气资源实验室ARL研发的一种用于计算和分析大气污染物输送、扩散轨迹的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模式HYSPLIT,对2010年3月12日12时和田站距地100 m高度空气质点的3 d前向轨迹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轨迹计算中的积分误差和分辨率误差.此次轨迹模拟试验中,积分误差对轨迹计算误差的贡献很小.随着积分时间的延长,积分误差略有增大.积分误差并未随着驱动数据分辨率的提高而减小.分辨率误差在积分的各个时刻并不相同,它与地形高度与天气系统有关.在轨迹模式中,轨迹计算基于风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线性插值,轨迹模拟的不确定性也与插值有关.使用不同分辨率的驱动数据对轨迹计算结果影响显著,分辨率误差对轨迹计算误差的贡献远大于积分过程中截断近似等带来的积分误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北部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地面观测和探空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12A25-27日河南省北部大雾的成因,结果表明:由于降水后低层相对湿度较大,大气层结稳定,地面处在均压场里,风速较小,且大气低层为弱的上升运动、中高层为强的下沉运动,有利于低层水汽聚集,使湿层达到一定的厚度,从而使垂直能见度变差,雾的浓度变大。  相似文献   

11.
新疆西南部一次局地对流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地面和探空气象资料、NCEP逐6h1°×1°的再分析资料和(CINRAD-CC)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2年7月19日新疆阿图什罕见的短时对流性暴雨形成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是在南疆低涡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低层中尺度低涡促进上升运动及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的;冷空气的入侵是造成对流扰动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地面小尺度系统对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也有一定的作用;涡散场的配置、垂直速度、低层偏东急流和强不稳定能量满足了对流发生的基本条件,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则使风暴明显增强;从喀什探空订正图来看,修正后的探空资料中各要素对开展强对流潜势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有待进一步总结验证;对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具有强回波、强的垂直风切变、大的垂直液态水含量和较高回波顶高等,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及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短时强降水历史个例查询与潜势预报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时强降水作为强对流的一种天气现象,是宿迁市较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常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航运、建筑设施等造成影响。然而,预报一直是难点,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气象资料,开展短时强降水预报服务,并形成日常业务流程,对提高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十分重要。本文利用自动站逐时雨量资料、Micaps高低空和地面资料、NECP 1°× 1°的再分析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基于Visual Basic语言开发了宿迁市短时强降水历史个例查询与潜势预报平台,以提高短时强降水预报质量,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张莹  袁志勇  徐春阳  武敬峰  徐萌 《气象科学》2012,32(S1):149-154
短时强降水作为强对流的一种天气现象,是宿迁市较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常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航运、建筑设施等造成影响。然而,预报一直是难点,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气象资料,开展短时强降水预报服务,并形成日常业务流程,对提高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十分重要。本文利用自动站逐时雨量资料、Micaps高低空和地面资料、NECP 1°× 1°的再分析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基于Visual Basic语言开发了宿迁市短时强降水历史个例查询与潜势预报平台,以提高短时强降水预报质量,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热带气旋边缘中尺度强风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GMS气象卫星1—3小时红外分层云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给1984—1988年6—9月位于32°N以南、126°E以西,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边缘区域发生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强风暴云团以客观定义,并对其特点、结构、移动、天气及天气形势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些有意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分析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红外云图、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8年初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出现的一次典型局地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沙尘天气主要在高空冷涡环流背景下,由低层切变触发的强对流风暴造成,发生在强对流风暴的下沉气流中。沙尘发生时,地面气压从995.2 hPa跃升至1000.4 hPa,气温下降,风向从东北风(31°)突变为西北风(343°)。从天气形势看,在上冷下暖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状态下,对流云团发展旺盛,外流边界的强下沉气流促使地面形成大风,为此次短时沙尘天气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局地沙尘发生前,动力、热力条件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高低层的辐散辐合、较强的上升运动及干燥的中层大气和下垫面,是局地沙尘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一次飑线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日锋  王俊  龚佃利  王庆  朱君鉴 《气象》2009,35(9):91-97
2005年7月12日山东中西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及NCEP 1°×1°的逐6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垂直结构、地面中尺度场等角度分析了该飑线过程.结果表明:低涡后部的横槽转竖是这次飑线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横槽转竖过程中引导高空冷空气下泻,形成上干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不稳定层结主要是通过高低空的温度差动效应来实现.与飑线相对应的是一支强盛的上升气流,飑线后部是下沉气流,具有较高动量的高空气流下沉至地面向外辐散,使得飑线后部地面辐散区中的风场大大加强.地面辐合带的走向和摆动对飑线移动有明显影响,辐合强度不断增强和范围不断扩大之后,天气也就愈激烈.地面低压区的移近、合并,有利于形成强对流发展的环境场.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改进精细分辨率雷达所涉及的提高空间分辨率和智能化、快速扫描等技术。利用改进后的雷达精细分辨率数据和原始分辨率数据,对不同强天气类型的探测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精细分辨率数据可获得比原始分辨率数据更大的相对径向速度,辐合辐散和速度极值也更明显;获取更为清晰的超级单体结构以及龙卷涡旋特征和龙卷碎片特征等,更早识别出对流单体和雷暴云团;采用精细分辨率数据进行定量降水估计的精度与原始分辨率数据相当或略有提升。改进后精细分辨率数据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双偏振)雷达观测特征,在对中小尺度强对流回波监测和识别的实际业务中具有较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Mesoscale modeling study of severe convection over complex terra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ort squall lines that occurred over Lishui, southwester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on 5 July 2012,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WRF model based on 1°× 1° gridded NCEP 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 data. The results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particularly satisfactory in the simulated radar echo, which realistically reproduced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vective cells during the period of severe convection. The initiation of this severe convective case wa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uplift effect of mesoscale mountains, topographic convergence, sufficient water vapor, and enhanced low-level southeasterly wind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An obvious wind velocity gradient occurred between the Donggong Mountains and the southeast coastline, which easily enabled wind convergence on the windward slope of the Donggong Mountains; both strong mid–low-level southwesterly wind and low-level southeasterly wind enhanced vertical shear over the mountains to form instability; and a vertical coupl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divergence on the upper-left side of the Donggong Mountains and the convergence on the lower-left side caused the convection to develop rapidly. The convergence centers of surface streams occurred over the mountain terrain and updrafts easily broke through the lifting condensation level(LCL) because of the strong wind convergence and topographic lift, which led to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above the LCL and the generation of the initial convective cloud. The centers of surface convergence continually created new convective cells that moved with the southwest wind and combined along the Donggong Mountains, eventually forming a short squall line that caused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相似文献   

19.
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包括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检验等方面。对流初生识别、对流系统强度识别和对流天气类型识别等监测技术取得新进展,综合多源资料的监测技术已应用于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业务。对流系统的触发、发展和维持机制等获得了新认识,我国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及其环境条件统计气候特征、分析规范及相应业务产品等为业务预报提供了必要基础和技术支撑。光流法、多尺度追踪技术以及应用模糊逻辑方法的临近预报技术等有明显进展,融合短时预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流可分辨高分辨率数值 (集合) 预报及其后处理产品预报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数值 (集合) 预报应用模糊逻辑方法的分类强对流天气短期预报技术为业务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和多尺度自适应临近预报技术、多尺度分析技术以及融合短时预报技术、发展并应用模糊逻辑等方法的、基于高分辨率数值 (集合) 模式的区分不同强度等级和极端性的分类强对流天气精细化 (概率) 预报技术等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