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冯晋勤邱赠东  聂德兴 《气象科技》2007,35(B12):79-81,85,91
对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探测到的4次三体散射现象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三体散射现象首先在高层出现,强中心回波强度达60dBz以上,三体散射是降大雹的指示性指标并有一定的提前量,同时可能伴有灾害性大风。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探测到的四次"三体散射"现象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三体散射"现象首先在高层出现,强中心回波强度达60dB z以上,三体散射是降大雹的指示性指标并有一定的提前量,同时可能伴有灾害性大风。  相似文献   

3.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探测到的四次“三体散射”现象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三体散射”现象首先在高层出现,强中心回波强度达60dB z以上,三体散射是降大雹的指示性指标并有一定的提前量,同时可能伴有灾害性大风。  相似文献   

4.
利用双偏振天气雷达对2016年4月26日清远地区一次超级单体降雹进行分析,得出降雹单体具有BWER、三体散射特征。超级单体强回波中心深厚且回波顶高,速度图上低层深厚持久的中气旋和高层强烈辐散是此次过程主要特征。单体降雹前低层ZDR值在3 d B以上,降雹时ZDR值趋近于0并且0值区范围扩大;差分相移率KDP和相关系数CC特征表明同一层面上单体存在着雹水共存、干冰雹粒子、大冰雹三种状态,冰雹下落过程中表面层融化形成水膜使差分相移率值增大。HCL特征显示HA区与指状回波对应,对流云前端有BD区。降雹单体内雹区深厚,4 km以下雹区周边以过冷却水滴为主,4 km以上为冰粒。超级单体的VIL值有2次明显的跃增过程,第1个跃增过程对应单体开始降雹,第2次过程对应大范围降雹。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对2004年11月10日闽西地区出现的一次秋季强降雹过程的超级单体风暴进行分析,对风暴的演变、结构、三体散射现象及相应的雷达产品做初步分析,得出该超级单体具有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中气旋及三体散射现象等特征,这些持征对判断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秋季出现强对流天气时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值较春、夏季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两种波段多普勒雷达产品、FY-2F云顶亮温TBB资料对2020年5月21日陕西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在有利天气背景和环境条件下,对流云自北向南迅速移动发展增强,强天气区位于对流云后部TBB等温线密集处;C波段雷达产品在风暴演变过程中识别出了线状回波、三体散射回波特征,风暴单体具有明显的悬垂结构,单体质心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对应地面出现大风,三体散射回波在高低仰角依次出现对地面降雹有指示意义;X波段雷达偏振参量在风暴单体发展与成熟阶段有明显差异,发展阶段利用融化层以上的ZDR柱可以对风暴单体发展趋势做出预判,成熟阶段融化层以下RHV在08~09且ZDR和KDP随高度降低不断增大的区域为降落冰雹融化区,可以作为地面降雹的预判。  相似文献   

7.
分析延安市2006年8月1日至2日出现的一次大冰雹过程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得出大冰雹形成过程中形成的三体散射长钉和相应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组合反射率、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回波顶高等变化特征,三体散射现象是大冰雹预警的一个指标。指出强风暴顶辐散是与风暴中强上升气流密切相关的小尺度特征,它提供了上升气流强度的度量,可以与最大冰雹尺寸相关连,并且是风暴强度变化的早期指标。回波强度最大值及所在高度,有界弱回波区区域大小,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大值区都是判别强降雹潜势的指标。通过对各项产品数据特征变化研究。为今后大冰雹早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MICAPS高空地面资料和湛江S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对2019年3月6日、4月12日共4次雹暴云团造成的降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次过程均出现高悬强回波、三体散射长钉等降雹强风暴基本雷达特征;2)双偏振雷达基本参量的冰雹识别通常以高水平基本反射率ZH、低的差分反射率ZDR、协相关系数CC作为冰雹主要识别判据。3)4次雹暴云团在入流缺口处有明显的ZDR环和ZDR柱。成熟的雹暴云团强回波区对应ZDR为趋近于0 dB的低值区,低于0.95的CC与趋近于0 (°)/km或为缺测的KDP。4次过程中降雹前1~2 h,雹胚发展的强回波区域对应ZDR常有低值窄带区下延接地。  相似文献   

9.
闽北一次降雹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秋萍  邓志  苏万康 《气象》2003,29(3):41-45
通过对一次降雹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的强度场、速度场及其它产品的分析,得出对降雹过程不同阶段临近预报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2月份连续降雹过程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资料、雷达产品等资料对浙江省2009年2月23—26日连续降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降雹过程降雹区均出现在高低空急流轴交叉点南侧约1个纬度,底层辐合区;850 hPa较强的水汽辐合和湿舌为此次降对流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上干下湿结构使对流性不稳定增强,逆温层存在使大量不稳定能量储积起来,底层冷空气渗透触发强对流发生;Ic500-700指数对此次降雹过程有较好指示意义;2月份冰雹雷达回波特征有别于春、夏季冰雹回波特征,冬末春初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对流强度偏弱,回波顶高偏低,其三体散射特征不明显,VIL值较小。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空、地面天气图、红外云图、多普勒雷达图等资料对临汾市2004年6月16日局地降雹的天气背景、形势演变、层结稳定度、云图和雷达回波等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以往冰雹预报经验对新一代雷达的探测能力进行了初步检验。分析发现,这次降雹过程属典型的西北冷涡影响型,此类型降雹相对于西北气流型和西风槽型降雹具有其自身特征;从多普勒速度图上,可分析出降雹过程中飑线前后较明显的中尺度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2.
2007年4月29日在川东北地区发生了一次强风暴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大气综合观测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这次强风暴过程发生前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根据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风暴的演变过程及结构。研究表明:过程发生前在风暴区上空,低空存在暖平流、高空有冷平流,行星边界层能级低,对流层整层热力差动平流结构十分明显。卫星云图上有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雷达监测显示:在降雹前有悬垂回波、中气旋和有界弱回波区存在,具有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部分结构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次强风暴三维结构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殷占福  郑国光 《气象》2006,32(9):9-16
2003年6月28日山东德州发生了一次降雹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的强降雹天气过程。利用MICAPS、探空、NCEP资料,分析了降雹前的天气形势、能量场特征、含水量场。根据两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雹云的演变过程及流场结构。研究表明,降雹前在降雹区上空西边低层存在高能舌,在中高层西边存在负能量平流或负能量平流中心。此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由单个单体发展而来,具有强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该超级单体的移动方向在盛行风向右侧约20°左右,属于右移风暴。  相似文献   

14.
湘西北山区夏季冰雹云多普勒雷达定量判别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湘西北张家界市2005年夏季的人工防雹增雨作业资料和地面降雹资料,分析冰雹云的雷达产品特征,发现使用小型车载雷达可以很好地弥补多普勒雷达常规业务产品中垂直剖面产品方面的不足,并归纳总结出了湘西北山区夏季冰雹云的1个先兆特征综合定性指标和4个雷达定量判别指标。实践表明,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指标可以快速准确提前识别冰雹云,有利于早期作业,是人工防雹作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雷达识别渭北地区冰雹云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樊鹏  肖辉 《气象》2005,31(7):16-19
通过对陕西渭北地区各雷达站观测的回波资料和地面降雹资料分析,得出了适合识别渭北地区冰雹云的7个指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识别效果良好,并可以做到提前识别,为防雹作业赢得非常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上的雹云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的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和社会影响差别很大。通过对北京地区2001年和2002年出现的32次降雹时伴随出现的天气现象分类和对雹云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图像特征的分析统计, 得出“大风区”、“中气旋”是经常出现降雹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图像特征。“大风区”常伴随出现强风冰雹, 而“中气旋”则常伴随出现暴雨冰雹, 这对于判别冰雹云产生什么样的天气现象是有指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Two hailstorms that occurred in Beijing and Tianjin, respectively, are investigated, based mainly on the total lightning data observed by the System d’Alerte Fondre par Interferometric Radioelecctrique (SAFIR3000), the cloud-to-ground (CG) lightning data of a CG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and the echo data of a Doppler radar. Both hailstorms exhibited two lightning frequency peaks: the first was before the hailfall and the second was after the hailfall, with the second peak greater than the first. The dominant polarity of the CG lightning was positive in the stage around the first frequency peak, but changed to negative in the stage around the second frequency peak. The evolution of radar echoes and the height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radiation sources are explored, revealing that both hailstorms had stronger convection and the main positive charge occurred at mid levels during the stage around the first frequency peak. However, whilst the Beijing hailstorm experienced the enhancement of convection, with the main positive charge at upper levels around the second frequency peak, the Tianjin hailstorm generated its second frequency peak during the period when the convection kept weakening and the main positive charge dropped to mid–lower levels. Through evaluation of the radar parameters, we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second stage of active lightning discharge. Furthermore, the lightning activity exhibite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radar echo parameters and hailfall. Lightning jump signals were found before the hailfall and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change ratio of the 40-dBZ echo volume above the ?15°C level, which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lightning data in severe weather warning.  相似文献   

18.
北京强雷暴的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和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对2000-2001年发生在北京地区的8次天气过程进行了闪电与降水特征的统计分析,并针对两类典型暴雨和冰雹天气进行了详细的雷达、闪电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和降雹天气的地闪特性具有明显差异。降雹天气的正闪比例较大,特别在降雹前正闪频数增加剧烈。闪电通常发生在45dBZ以上的回波区,比目前“闪电在中纬度通常发生在30~45dBZ”等其他一些研究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章丘站探空资料及滨州、济南新一代SA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对2016年6月14日发生在山东中部地区一次强降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发生前大气不稳定能量的明显增加,较强垂直风切变是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环境条件;长寿命超级单体沿两山之间的谷地运动,地形对雹体发生、发展起到了抬升和维持作用,对单体的移动起到了导向作用;雷暴发生前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跃增对冰雹粒子的形成和增长十分有利;超长的三体散射(TBSS)、深厚而持久的中气旋、高悬的强反射率中心、有界弱回波区以及风暴顶强烈辐散都是大冰雹发生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0.
1998-2008年阿克苏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分析了位于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1998--2008年的降雹资料,揭示了近年来地区降雹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冰雹云活动的主要路径,结果显示:该地区降雹分布为北部多、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该地区降雹次数呈线性增加趋势,东部降雹次数多于西部、西部降雹次数增幅大于东部;由于冰雹云路径复杂多变,冰雹防御的重点在主要冰雹云路径和重点农作物区近年来新增的耕地面积成为防御的空白区,应增设作业点来填补空档区,达到“全覆盖”式作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