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热量平衡基础上,综合彭曼公式和布德科公式的计算理论,推导出一个计算可能蒸发的气候学实用方法。在郑州地区的试验计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满意。  相似文献   

2.
凡是有小型蒸发观测项目且夜间不守班的台站,如果夜间有较强降水,易造成蒸发皿内的水由倒水嘴溢出,从而造成蒸发缺测。此外,白天遇有强降水天气也会因值班员的粗心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从器内取水,造成蒸发缺测。 为了避免强降水造成蒸发缺测,建议选一个具有适当容量带有橡皮塞的大口瓶作为蒸发溢水瓶,放在小型蒸发器旁边,橡皮塞上留两个小孔,插入瓶内两根胶管,其中一根胶管从瓶口处向下弯曲,作为溢水瓶的排气管,另一根胶管连接到蒸发皿的倒水嘴上,胶管粗细以易装易取不漏水为宜,溢水瓶的橡皮塞要密封良好,防止降水落入瓶内。…  相似文献   

3.
非均匀陆面上区域蒸发(散)研究概况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马耀明  王介民 《高原气象》1997,16(4):446-452
介绍和评述了非均匀陆面上蒸发研究的传统方法,模拟方法和遥感方法,指出遥感方法在估算非均匀陆地表面区域蒸发量时有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讨论了拔海高度对彭曼蒸发力的影响方式及其影响程度随辐射平衡,风速和空气饱和水汽压差等条件的变化情况,通过对饱水和汽压进行二阶Taylor级数展开,研究了彭曼蒸发力公式中由于对饱和水汽压线性化处理而产生的可能误差。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和降水蒸发差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利用华北地区1951~2000年80个观测台站的降水、气温的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京津唐地区、华北西部、华北中南部和胶东半岛地区降水、蒸发和降水蒸发差在1951~1965年、1966~1976年和1977~2000年3个时期年代际变化特征。京津唐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和降水蒸发差从1977年开始减少得比较明显;而胶东地区和华北中南部地区从1965年开始减少,1977年之后减少的更加严重,但4个区域5、6月的降水和降水蒸发差却出现明显的增加。分析还指出,胶东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最多。另外还利用欧洲中心(ECMWF)1958~2000年的700 hPa风场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可能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在1977年之后明显减弱,造成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7.
刘波  肖子牛  马柱国 《高原气象》2010,29(3):629-636
利用降水量将中国划分为干旱、半干旱、湿润和半湿润4个区域,开展不同区域中蒸发皿蒸发和多个模式模拟的实际蒸发的集成结果对比研究,探讨和分析在不同干湿背景下蒸发皿蒸发和利用观测的气象数据驱动的陆面过程模型模拟的实际蒸发之间的关系,并对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表明结果:(1)实际蒸发在中国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这与湿润和半湿润区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实际蒸发表现为上升的变化趋势;(2)对比不同干湿区域的结果发现,在干旱和半干旱区,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发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在半湿润和湿润区,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发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中国整体上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发在总体上也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3)单站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东南大部分站点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发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而在西北地区大部分站点两者之间是相反的关系,这与区域平均的结果是一致的;(4)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发之间在各个地区存在不同的关系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干湿背景下实际蒸发变化的主要制约因子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9.
谢万银  陈英  徐彬 《干旱气象》2014,(3):481-486
利用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1992~2001年5~9月各月小型与E-601型2种蒸发皿蒸发量的同步对比观测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相关分析、离差分析方法以及气候估算值分析得出:(1)各月小型与E-601型2种蒸发的折算系数在0.504~0.601之间,平均折算系数为0.574;各年2种蒸发的折算系数在0.529~0.608之间,平均折算系数为0.574;(2)2种蒸发量5~9月的月、年平均折算系数相同,2种月蒸发量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952,相关性很好,但2种蒸发的年平均相关系数为0.330,相关性很不理想,因此利用按月计算的折算系数来换算2种蒸发量更为合理;(3)小型蒸发量的离差系数大于E-601型蒸发量,小型蒸发量的离散程度比E-601型蒸发量大。由于E-601型蒸发量只有5~9月有观测资料,在考虑民勤站小型蒸发与E-601型蒸发资料互相换算时,首先考虑将E-601型蒸发量换算为小型蒸发量来利用,为有效利用民勤长序列小型蒸发量资料做了很好的衔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蒸发力计算的气候学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利用10个大型蒸发池自由水面蒸发的实测资料,对计算水面蒸发力的彭曼公式作了修订。修正后的彭曼公式可用于我国水面蒸发力的计算;乘以合适的折算系数和作物系数,还可用来估算我国的自然蒸发力和农田可能蒸散。  相似文献   

11.
齐齐哈尔春季及初夏干旱成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齐齐哈尔春季及初夏干旱的成因和干旱的环流形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形成齐齐哈尔干旱的根本原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不平衡。由于环流背景、地形影响等原因造成齐齐哈尔降水量偏少,并且气温升高,造成了蒸发量的加大,是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干旱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稻田蒸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进半经验模式计算稻田蒸散,仅需要常规气象资料和作物的叶面积资料即可较精确地估算农田蒸散,解决了用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误差偏高以及需要风速梯度观测等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困难。通过对模式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证实了模式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稻田蒸散发现水稻一生有两个耗水高峰: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此时的气象条件最有利于水稻蒸散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E-601B蒸发观测业务及蒸发量的分析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崇志 《气象》1998,24(2):54-55
E-601B蒸发观测业务及蒸发量的分析判断李崇志(江苏省气象局业务处,南京210008)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决定和安排,1996年E-601B蒸发器在全国国家基本(基准)站推广换型并正式投入业务使用,有部分台站还是首次接触该项业务。本文总结实施该项业务的...  相似文献   

14.
韦小丽  管丽丽 《吉林气象》2015,(2):40-43,48
根据1971-2012年气象、水文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研究了第二松花江流域潜在蒸散发、实际蒸散发(ETa)以及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蒸发皿蒸发量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潜在蒸发下降趋势不明显,实际蒸发在总体上显著上升,与蒸发皿蒸发、潜在蒸散发的变化趋势相反,很好地验证了互补相关理论。分析气温、降水、风速、云量、实际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发现,风速、日照时数和低云量是影响蒸发皿蒸发下降的主要气象因子;平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总云量是影响实际蒸发升高的气象因子;而潜在蒸发的下降主要受日照时数、降水和低云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姜恒茂 《贵州气象》1997,21(5):20-21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蒸发量观测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台站在这个观测项目中,每年难免有近10次按0.0(包括负值按0.0)处理的记录,虽说规范规定“因降水或其它原因,致使蒸发量测定值成为负值时记为0.0’。但总有些令人费解,其理由是: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不断地进行的物理过程,既然如此,为何每年又有近10次0.0的记录呢?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1$发皿的构造小型蒸发皿的构造较简单,且是观测员较熟悉的仪器,但仔细观察,该仪器距器口约2.scm处有一道金属箍,其厚度(指水平方向)约0.3cm,仪器高约11.scm,外环表面积约…  相似文献   

16.
尉犁县地表蒸发量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尉犁县小型蒸发皿(直径20cm)蒸发量1970年至2006年之间变化情况,发现其呈线性减少的态势,分析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变化情况,同样也保持此变化规律,只是强度不同。夏季蒸发量最大且下降的幅度最明显,其次是秋季、春季,最后是冬季,年均蒸发量最少,且下降趋势最不明显。 研究这一变化规律的相关性,发现年均蒸发量与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在0.01显著水平上相关,与年平均最大风速在0.05显著水平上相关。这种相关性在每个季节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春季蒸发量与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在0.01显著水平上相关,与最大风速在0.05显著水平上相关;夏季和秋季的蒸发量与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在0.01显著水平上相关;冬季不具有这种相关性。蒸发量与相对湿度、8成以上低空云量出现日数负相关,与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2成以下低空云量出现日数正相关,除研究相对湿度、风速、不同成分低空云量出现日数与蒸发量间的相关性以外,还考虑了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因子,这些因子与蒸发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我站每天都要进行 2 0时大型蒸发项目的观测。规范规定 ,观测时要调整测针针尖与水面的距离 ,使之恰好相接 ,然后读数。但是观测中常常出现调整几次而每次读数都不太一致的现象 ,有时会误差0 .3~ 0 .4mm ,尤其是风大时水面不稳 ,误差会更大。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站用蜂鸣器测量 ,只要一听到音响 ,就算测量好了。可发现有时明明看到针尖已与水面想接 ,却听不到响声 ;有时针尖已伸到水面之下 ,才听到响声。观测中发现 ,这种现象多与人眼的视角度有关。我们尝试用手电筒从侧面照射水面 ,只要看到针尖与针尖影子刚好相接 ,就按此读数 ,最多误…  相似文献   

18.
最大可能蒸发量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金龙  罗莹 《气象科学》1989,9(2):217-222
本文通过对彭门(Penman)原式的“干燥力”计算式是—Ea、几种主要的Ea修正式以及旬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研究,进行了旬最大可能蒸发量的计算,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河西地区黑河流域绿洲蒸发力特征及其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敬之  王尧奇 《高原气象》1994,13(3):377-381
在河西地区黑河流域地气相互作用的观测研究中,我们在不同下垫面上进行了蒸发力的测量,发现绿洲内蒸发力仅是戈壁的44%-56%。绿洲内蒸发力并不比湿润地区有显著增大,夜间蒸发力所占比重较大是一普遍现象,用彭曼原式和修正式计算干旱地区的蒸发力,个别月份误差较大,利用空气饱和差拟合得到的经验计算公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水资源各分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宋正山  杨辉  张庆云 《高原气象》1999,18(4):552-556
地面实际蒸散发量及降水(P)是估算水资源各分量的两个重要物理量。本文利用1951 ̄1995年各年、月华北地区共26个气象站的月降水(P)和月气温(T)观测资料,依据高浩一郎的陆央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华北地区地面蒸发(E)T 可利用的降水,即降水减蒸发(P-E)等水资源有关的主要物理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部分初步分析了华北地区水的时间和区域变化特征。文中还用其它方法对地面实际蒸发量的估算结果,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