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气象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87年5月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气象成因。前期干旱、少雨及5月上旬气温的显著偏高,是发生特大火灾的气候背景。大兴安岭位于我国最北部,属于寒温带,年平均气温只有-3—-6 ℃,有机物分解缓慢,使林内可燃物越积越多,是发生火灾的物质基础。在已有大量火源存在的情况下,正逢有强干冷锋过境,平均风速达8—12 m/s,最大17.0 m/s,使火势急速蔓延,是造成特大森林火灾的最关键因素。地形与气温、积雪有密切关系,也对火场的蔓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火灾与气象     
孙安健 《气象》1981,7(8):31-32
火灾的发生、火势的强弱及其蔓延范围均与当时的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要预防火灾发生,控制火势发展,就应该弄清楚火灾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森林火灾气象环境条件和林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引言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与火源、可燃物和天气气候条件三大要素密切相关,又称"森林的燃烧三角",在有利于森林燃烧的天气气候条件下,火源是林火发生的主导因素,可燃物的类型与特性又与林火的性质、大小及其蔓延速度紧密相联,是林火发生的物质基础,大气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则是林火发生与发展的环境条件。湿度和大气降水直接影响着可燃物的水分含量,进而决定了可燃物的易燃程度。风能给林火提供充足的氧气,促使林火蔓延,气温高、湿  相似文献   

4.
<正>1引言森林火灾发生涉及气象条件、森林可燃物和人类活动等诸因素。大量对森林火灾的研究表明,干旱、高温、大风即水分、温度和风速是对森林火灾发生及蔓延有明显影响的三个主要气象因子[1-2]。森林火灾的发生与前期和当天的水分条件、温度条件、日照和风速的大小最为密切相关[3]。水分越少、温度越高、风速越大,越容易发生火灾。通过对2009年发生火灾时期的气象因子及可燃物含水量与历年同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北京城近郊区1985-1997年火警数和火灾数与湿度、大风和降水等气象要素分季节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火警数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好于火灾数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气象条件是火警发生、火势蔓延的重要环境条件,可通过对气象条件的预测实现对城市火险等级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0—2004年济南市火灾资料,分析了火灾的时间分布特征,探究城市火灾的多发季节和时段,并与济南市同期降水、相对湿度和大风日数等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火灾与气象环境的关系。表明,大风、少雨、空气干燥是火灾发生、火势蔓延的重要气象环境条件,冬、春季节空气干燥、多大风,易引发城市火灾,下午是一天中火灾的多发时段;通过对气象环境的预测,可以预测火灾发生的程度.从而对城市火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相似文献   

7.
1.引言不同时间尺度森林火灾的预报是土地利用计划和森林火灾监测的基本部分。本文介绍关于闪电引起森林火灾的预报的概念。起火预报模式,是以闪电点燃易燃材的物理过程为基础,在大面积场地条件上,用随机方法综台建立与触发火灾的概率相关。  相似文献   

8.
1.引言对负责森林火险天气预报人员来说,查看一下简单的气象图表,并确定气象条件是否有利于星星之火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大火那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近地面天气状况是受制于高层天气过程的,而火灾又是一种三度空间现象,与大气的铅直剖面关系密切。风和温度随高度变化影响大气对流的强弱,也影响林火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这些因素对森林天然火灾的影响。 1954年,拜厄姆(Byram)提出了在“点燃”林火的上空是某些特殊的风廓线。其要点之一是在火场的上空,风力由近地面的最大值一直到大约2400米附近的高度,而后随高度递减。他认为这样有利于火场上空对流柱的发展,由此能增强在地面火势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呼盟林火及草原火预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呼伦贝尔盟3O多年的林火及草原火资料以及天气、气象资料,考虑了引火火源、地形地势、森林及草原可燃物类型、地面可燃物负荷量、植物含水率、植物返青状况等多种因子,根据理想的火烧模型和理论,采用以火报火的系统工程,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述了林火及草原火预报的各种指标、模型和基本理论,并研制出了客观配套的“呼盟林火及草原火预报系统软件”。该预报系统软件包括火险等级、火强度等级、火烈度等级、火苗高度、蔓延速度、蔓延距离、火线长、火场面积、火场周边长、有效安全点火灭火的最小距离及相应逆风区火速、雷击火卫星遥感监预测等多种短中长期林火及草原火预报模型和产品。  相似文献   

10.
赵慧颖  孟军  宋卫士  王彦平 《气象》2007,33(2):107-111
利用极轨卫星遥感资料、气象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2006年5月16日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区重大火灾发生、蔓延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高温少雨型严重干旱、大风是林火发生和蔓延的重要背景。(2)计算的森林可燃性的综合指标为395、423,表明应是雷击起火,与实际情况相符。(3)风力4级、气温5.9~6.5℃时,火场火势的蔓延速度为137.2hm2·h^-1;风力5级、气温7.6~8.4℃时,火场火势的蔓延速度为173.2hm^2·h^-1。(4)风力在4~5级之间变化、气温在5.9~8.4℃之间变化时,火场火势的蔓延速度一般为137~173hm2·h^1,可为以后的林火预报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林火蔓延速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序言林火预报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林火预报系统除了预报林火发生的概率(各种火险指数)以外,还开始考虑制作火行为预报;并将其付诸业务上实现.火行为不但与天气条件紧密相关,同时也受地形、地貌、可燃物性质与状况等因素所制约,过程十分复杂.一般认为,火行为包括蔓延速度、火强度和火焰高度(确定是否树冠火)等内容.但事实上,上述三项中的蔓延速度是最基本的参数;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WRF-Fire模式对2009年“5·21”蒙古国草原入境大火进行火场发展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敏感性试验分析了防火隔离带对火势的阻挡作用。结果表明,模式可以较准确地再现环境风场对本次大火蔓延过程的影响,模拟火场面积、蔓延方向与实况基本一致。第一阶段(21日12—22时,世界时,下同)在蒙古国境内起火点附近,地面为裸露地表,可燃物负载量小,近地面为东北风,火线向西南方缓慢蔓延;第二阶段(21日22时—22日11时)风向转为西北,火线经平缓均一草地向东南方发展,在到达中蒙边境前地面风速增大到8~10 m/s,且风向与坡向一致,火线迅速移向中蒙边境防火隔离带;第三阶段(22日11时—23日20时)隔离带和人工灭火有效阻止了火线继续向中国境内蔓延,此阶段风向转为南风,火线向北扩展;第四阶段(23日20时—24日12时)风速达到16 m/s以上且风向转为西北风。受东面隔离带和湖泊的阻碍,火线缓慢向南蔓延。当火线到达南面的隔离带后,受隔离带阻挡及人工扑火作业的共同作用,本次大火于26日08时结束。敏感性试验表明,若不存在隔离带,火线将在风场的驱动下继续向东南、东北方向蔓延,所经区域主要地面可燃物类型从草地过渡到针叶林,火场的蔓延将造成大面积的森林资源损失。  相似文献   

13.
森林的毁坏主要来自三方面: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和病虫害蔓延.其中,森林火灾是森林保护的大敌.它发生次数多,蔓延速度快,毁林面积大、扑救难度大.因此,防御森林火灾是林区的头等大事.众所周知,燃烧是一种物理过程,它决定于物质与环境的温度、湿度、氧气供给与风速.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多少与强度大小也不例外.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除了与森林的种类、疏密程度、树木年龄、森林中或荒野的杂草种类以及复盖面积和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云中  尹维祥  董斌兴 《气象》1981,7(8):29-30
一、前言 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森林防火气象条件预报。多年来,国内有很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有:B·Γ·聂斯切洛夫的“综合指标法”,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提出的“风速补正综合指标法”,日本预报城市火灾的“实效湿度法”以及美国的“双指标火险等级预报法”、“火险尺法”等等。从林火发生发展的规律中知道,森林火灾的发生与蔓延随当地的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黑龙江省各地森林火灾发生特点及规律的基础上,应用10余种与可燃物干燥度、火蔓延、阻燃等有密切关系的气象因子,确定黑龙江省多因子综合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指标;通过程序设计,建立黑龙江省多因子综合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建成森林火险预报业务系统,系统能够自动输出预报结果,在实际业务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引言本文的目的在于阐述澳大利亚中部地区火险天气预报的研究结果,重点是检验那些用于作出一天和一个季度火灾发生次数及其范围的气象参数的预报能力.火灾的发生及其演变,其日影响取决于当时的天气形势;而其季节性影响则主要与可燃物的量和固化程度有关. 研究表明,澳大利亚中部牧场地区的3年平均累积前期降水量、阻塞指数(BI)及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南京气象学院(NIM)5层陆面过程模式,利用1979年5-8月“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模拟和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陆面特征和地表能量特征。并将模拟值与根据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感热和潜热以及观测得到的净辐射、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IM5层陆面过程模式可以模拟青藏高原夏季不同下垫面情形下的能量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橡胶园是由“防护林—橡胶林(或间种热带作物)—地面人工或天然覆盖”多层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由于太阳能量丰富(净辐射量大),胶林净生产力高。胶林的净收入热量,主要消耗于蒸散耗热,其次是湍流热交换;胶林内得到的净辐射量较小,湍流交换微弱,土壤热通量也不大。林内温度变化和缓、湿润、静风,橡胶人工林生态群落具有森林小气候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其小气候效应类似于热带季雨林(次生林)。   相似文献   

19.
迭部“4.15”森林大火的气象条件及EOS遥感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许东蓓  梁芸  蒲肃  黄玉霞  王有生 《气象》2006,32(1):107-112
利用2003年4月15~18日甘南迭部重大森林火灾资料以及2002年5月-2003年4月气象资料,分析了火灾的天气气候成因,同时利用相应的EOS/MODIS遥感资料分析了前期土壤湿度以及着火状况。结果表明:冬、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持续数月干旱是甘肃南部发生重大火灾的主要气候背景。西北区东部过渡季节干旱少雨的500hPa平均环流特征是欧亚大陆东岸大槽偏深、新疆脊偏强。北方冷空气底部锋区南压,青藏高原上偏南气流发展是甘肃南部火灾环流形势之一。气温持续上升、湿度持续下降是火灾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通过研究发现,EOS/MODIS资料能够较好地反映火灾前期的土壤湿度状况,是准确监测火灾发生、估算火区面积、强度和蔓延趋势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海气交界面的能量交换与海洋平流共同决定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异常的形成、维持与衰减。基于作者近期的研究,本文回顾了海表面热通量(surface heat flux,SHF)反馈以及SST方差与海表热通量及海洋热输送方差之间的关系。海表热通量异常可近似为一个与SST成正比的线性反馈项与一个大气强迫项之和。SHF的反馈参数取决于SST和SHF间的滞后交叉协方差以及SST自协方差。这种反馈总体上为负反馈,减弱SST异常,海表湍流部分起主导作用。最强的反馈可见于南北两半球的中纬度,最大值出现在大洋的西部和中部位置并延伸至高纬度地区。SHF反馈于北半球秋冬两季增强,春夏两季减弱。这些反馈特征在CMIP3耦合气候模式中得到合理的模拟。然而,多数模式中反馈的强度与再分析资料的估值相比略为偏弱。与再分析资料的估值相比,“平均模式”反馈参数比单一模式有更相似的空间形态以及较小的均方根差。基于海表面能量收支平衡,SST的方差可以表示为3个要素的积:1)海表面辐射和湍流通量以及海洋热输送的方差之和;2)一个衡量SST持续性的传输系数G;3)一个反映海表热通量以及海洋热输送之间协方差结构的有效因子e。SST方差的地理分布类似于海表热通量及海洋热输送的方差之和,但为G和e因子所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