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世界气象组织(WMO)希望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SIRO)应用物理学部的干湿球温度计作为湿度的基准,并从1985年1月1日起作为正式的基准使用。WMO的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对此提出了制作上的规格。按照WMO的要求,日本气象厅气象仪器工厂研制出了基准通风干湿表。以下对该装置的构造和试验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应世界气象组织(WMO)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端义宏和梁旭东研究员参加了由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热带气象工作组于2018年9月10-1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的第11次热带气象工作组会议及热带气旋全预警系统概念(Total Warning System Concept)科学讨论会。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空间交叉定标系统(GSICS)是在世界气象组织(WMO)和气象卫星协调工作组(CGMS)共同发起下,于2005年成立的一个国际性协调研究机构,其主要目的是监视、改进并统一来自全球观测系统(GOS)中气象与环境业务卫星的观测数据。同时,GSICS旨在为气候监测、天气预报和环境应用等,在世界空间观测范围内提供精度一致的观测结果。迄今为止,GSICS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4家成员,1家助理成  相似文献   

4.
世界气象组织(WMO)第八届国际探空系统比对试验于2010年7月12日-8月1日在中国阳江成功举办.对国际比对试验的举办背景、规模、试验情况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国际比对试验主办方WMO仪器与观测方法委员会( ClMO)的组织结构及所承担的任务;重点介绍了国际探空系统比对试验中各参试系统的技术特点及观测数据分析评估结...  相似文献   

5.
张菊生 《气象》1979,5(1):38-40
世界气象组织(WMO)在1963年3月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气象大会上正式采纳了世界天气监视网(WWW)的基本概念,并着手拟订具体计划,经1967年3月第五届世界气象大会批准,WWW计划从1968年起正式开始实施。整个计划以四年为一期,1968—1971年为第一期,1972—1975年为第二期,目前处于第三期。 WWW计划主要由全球观测系统(GOS)、全球资料加工系统(GDPS)和全球电传通信系统(GTS)组成。本文重点对全球电信系统以及近年开通的北京—东京气象线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世界气象组织综合观测系统(WIGO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文建 《气象》2010,36(3):1-8
回首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以来的60年光辉历程,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所建立的功能强大、标准化的全球观测网,结合开放的数据政策及强大的实时数据交换业务能力,大大促进了全球、区域和国家级气象业务的发展,满足了不断增长和日趋复杂的社会需求,为人类安全和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天气监视计划(WWW)建立的全球观测系统(GOS)是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天气监视计划全球观测系统(GOS)的起源、演进和现状,及其对全球气象业务发展的巨大贡献。第二部分描述了滚动需求评估过程的要点,即世界气象组织如何评估观测能力满足用户的过程,这使得我们得以更好地指导观测系统的发展。第三部分给出了全球观测系统到2025年发展的远景的描述,解释了未来观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要点。第四部分阐述世界气象组织新举措: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一个综合、全面和协调的观测系统,它将以高效益成本比和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日益增长的观测需求,提升他们为天气、气候、水和有关的环境领域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世界气象组织观测系统与伙伴组织观测系统的协调合作,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7.
1 前言澳大利亚气象局 NMC 承担国家级气象中心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指派的世界气象中心之一的任务。此外,它还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世界地区预报系统的区域地区预报中心和 WMO 的全球联合海洋服务系统的国家级资料处理中心。因此,NMC 在天气分析和预报方面负有国家、区域乃至世  相似文献   

8.
胡争光  魏丽  薛峰  周庆亮 《气象科技》2019,47(4):581-591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建设是中国气象局承担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全球数据处理和预报系统(GDPFS)要求的任务,为全球实时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提供高效丰富的无缝隙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测分析指导产品及数据产品服务共享,提高区域性国际天气业务会商交流效率,国家气象中心设计并实现了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全球预报服务共享平台,通过分析全球监测、预报预测等业务数据海量、异构、实时性强等特征,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多层架构和分布式实时处理、任务调度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全球实况监测、天气模式、气候模式、模式检验数据的高效加工预处理、产品分析制作、产品自动流转、网络服务共享和业务指导等全流程业务功能,并提供了国际天气预报会商等专业化功能。平台自2018年6月6日业务运行以来,已有1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会商用户,超过15万次全球访问量,为全球专业用户高效提供了全球实时天气监测、预报服务产品业务指导,未来将成为中国气象局对外气象业务指导和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和纽带。  相似文献   

9.
<正>次季节时间尺度上有多种重要的潜在可预测性来源,例如MJO、平流层初始条件、陆面的土壤湿度/冰/雪的初始条件以及海表面温度等,其中MJO被认为是预测全球次季节时间尺度的主要来源。由WMO的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全球观测系统研究与可预报性试验(THORPEX)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联合举办的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研究项目国际研  相似文献   

10.
贾朋群 《气象》1998,24(11):1-1
世界气象组织(WMO)是隶属于联合国为全球气象科技工作者和民众服务的气象行业国际最高机构。WMO的网页(http://WWW.WMO.CH)也是联合国各职能机构中内容较为丰富的网页之一。尽管WMO网页的大规模开发时间并不长,而且许多内容现在仍在建设中,但目前该网页被访问的频次  相似文献   

11.
易仕明 《气象》1984,10(8):34-36
WMO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第八届(1981年)会议上,对日照的定义作了修改,观测仪器也需作相应的变更。本文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但在国家气象局未正式通知更改前,各台站仍应按《规范》要求用现行仪器认真观测记录。 ——编者  相似文献   

12.
亚洲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WMO CAgM)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有关气象或农业气象网站信息,从资料获取、分析工具、专用业务服务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WMO第二区协(RA-Ⅱ,亚洲)几个主要国家的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的业务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给出了目前值得推广的几种服务支持系统及服务方法,对亚洲及全球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WMO旨在加强卫星用于监测气候变化和天气的计划,得到国际各空间和气象机构的支持。这是1月15到16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WMO高层政策咨询会议上确定的。重点是改进全球观测系统(GOS)的天基观测。其作为WMO的GOS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至少已有16颗地球静止和低地球轨道卫星提供当前全球气候和天气的业务资料。并且有许多其它的科学或技术手段的实验卫星作补充,同时2008年还确定发射17颗卫星以增强全球观测系统(GOS)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象合作活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种合作,实际上从气象科学诞生之初就已经开始,就像是大气层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那样,为人类的幸福安康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有组织的国家问气象活动,起源于闻名的1853年布鲁塞尔气象会议及随后的国际气象组织(IMO)开展的全球气象协调合作。IMO更是将早期的气象合作引向极致,并最终促成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诞生,并成为世界科学和技术合作和应用的典范。本讲综合介绍WMO成立前的国际主要气象活动。  相似文献   

15.
1979年第8届世界气象代表大会正式制定了世界气候计划(WCP).计划的轮廓,在同年2月世界气候会议上产生,并用来作为未来计划和这个主要新计划(WMO NO540)执行的基础.该计划的研究部分,称为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它参照了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协理事会(ICSO)联合承担的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第二个目标有关的许多研究活动.而且,本研究计划虽然是在GARP所取得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所以,WCRP是GARP的延续和扩展.1984年9月,由WMO-ICSU联合委员会将本计划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03,29(4):64-64
全球大气监测观测指南(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 )编译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监测 (站网 )计划的观测项目 ,阐述了各观测项目的重要意义 ,推荐了适用的测量技术和装备 ,并从站址环境 ,观测资料的分析 ,管理 ,应用以及必要的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是全球大气本底观测业务的技术性文件 ,也是WMO各成员国参与全球大气监测计划 ,开展相关业务 ,科研和系统建设的技术依据。16开本 定价 :18 0 0元空间天气学焦维新  空间天气学是应用广泛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空间天气学研究的内容和最新…  相似文献   

17.
自动气象站及气象仪器自动化的概念已提出许多年了,但仅仅在最近,这项技术才得到发展,并已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正是英国气象局在过去十年所积极工作的最有意义的领域,也是今后十年到二十年内有必要计划扩展的领域。WMO 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现任主席亨利·特罗隆特(1977年)指出:“自动化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近几年里关于自动气象站的作用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自动气象站被认为是代替人观测的,但是现在它们变成是观测人员的补充。自动气象站可用在进行多次观测,而观测员感到特别困难的地方,以及有必要进行加密观测的地方……。无疑,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气溶胶观测网络发展进展及相关科学计划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气溶胶是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国内外在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观测和科学研究。本文首先对当前全球两大气溶胶观测网络,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全球大气观测计划(GAW)和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NET)的组织、规模、设备、数据和气溶胶网络的规范作了介绍,并对近年来国际上的重大气溶胶科学计划的目标、实验方法、步骤作了介绍,说明观测网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气溶胶观测网络的地位做了分析,并指出其在正在开展的中国气溶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技》2013,(5):922-922
极端天气条件下的观测技术和方法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观测仪器与方法委员会(CIMO)关注的重要问题,近日WMO在日内瓦召开新型现场观测技术与方法专家组会议,要求各国征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持续观测的技术和方法成功经验,现将该信息在全国公告,欢迎任何单位和个人来函或邮件反馈有关经验信息,来函请尽量详细描述天气条件、观测要素、仪器、方法、措施、效果等,反馈的信息经确认后可能将被纳入到CIMO指南中。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2013,(6):1108-1108
极端天气条件下的观测技术和方法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观测仪器与方法委员会(CIMO)关注的重要问题,近日WMO在日内瓦召开新型现场观测技术与方法专家组会议,要求各国征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持续观测的技术和方法成功经验,现将该信息在全国公告,欢迎任何单位和个人来函或邮件反馈有关经验信息,来函请尽量详细描述天气条件、观测要素、仪器、方法、措施、效果等,反馈的信息经确认后可能将被纳人到CIMO指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