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州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及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贺州地区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做小波分析,将引入的干旱指数对贺州地区四站点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年降雨量和无雨日数两项进行测算,并对求得的干旱指数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贺州地区年平均气温有增高的趋势,11a为其年平均气温的主要震动周期。近年来干旱指数的变化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度日指标分析了1957—2014年贺州地区热度日(HDD)、冷度日(CDD)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度日与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均月HDD以1月最大,6—8月为0;平均月CDD以7月最大,1、12月为0。贺州地区在冷季取暖耗能的需求比在暖季降温耗能的需求大。年HDD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在减慢;年CDD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在加快。年HDD变化与冷季平均气温变化呈反位相,年CDD的变化与暖季平均气温变化呈正位相。年HDD与冷季平均气温、年CDD与暖季平均气温具有极强相关性,说明贺州地区制暖耗能正在减少,而制冷耗能在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贺州地区气象预警大喇叭是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常见故障,提出解决故障的方法,为做好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的安装与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MICAPS系统上的实时报文资料,以物理量场诊断为动力相似的主要依据,综合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及登陆范围来订正,以人机结合方式完成梧州及贺州地区的热带气旋暴雨24h落区预报工具在MICAPS系统上的移植,直观形象地显示预报结果。该工具利用1979~1980年7~9月、1995年7~9月3a的热带气旋实例进行试报,1997~1998年7~9月试运行,均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目前已可以在后汛期台风季节中投入准业务试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龙胜站1960年12月—2010年2月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龙胜50a来年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冬季寒冷日数与冬季冷积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0a来龙胜年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和冬季极端最低气温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最为显著;冬季寒冷日数与冬季冷积温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基本一致,20世纪90年代开始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和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始终维持上升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冬季寒冷日数和冬季冷积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始终维持下降的年代际变化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龙胜年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和冬季极端最低气温的年代平均值都高于多年平均值,而冬季寒冷日数与冷积温的年代平均值都低于多年平均值,龙胜处于相对暖期。  相似文献   

6.
黄山冬季气温分类及雪、雨凇和雾凇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对应分析方法对黄山1956~1996年冬季气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Ⅰ类冬季气温特点,后冬冷于前冬,隆冬气温很高,冬季气温低;Ⅱ类特点,前冬暖后冬冷,隆冬气温很低,冬季气温正常;Ⅲ类后冬暖前冬冷,隆冬气温偏高,冬季气温高。Ⅰ类冬季降雪、积雪、雨凇和雾凇日数多;Ⅱ类冬季积雪日数多,降雪、雨凇和雪凇日数少;Ⅲ类冬季降雪日数正常,雨凇日数偏多,积雪和雾凇日数偏少。各类冬季降雪、积雪、雨凇和雾凇日数的冬季月分布差异明显。ENSO对黄山冬季气温有明显影响,ElNino年黄山多为暖冬年份,冬季平均气温正距平百分比18.8%。关于中高纬度和极区环流与黄山冬季气温关系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利用贺州站1957—2011年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地区55a来的降水以及水资源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贺州地区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年蒸发量呈下降趋势,相应的可利用降水呈增加趋势,但趋势均不明显。该地区的水资源在各季节的分配极不均匀,春季和初夏是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季节,秋季是最易发生干旱的季节,同时还可能发生夏秋冬连旱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库尔勒1959-2008年冬季气温及负积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库尔勒市近50a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库尔勒冬季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负积温以及低温持续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库尔勒冬季平均气温自1985年开始发生增暖突变,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在波动中逐渐上升,冬季增温主要体现在最低气温和2月平均气温的显著偏高,冬季气温最暖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冬季负积温增暖变化早于冬季气温,冬季≤0℃低温持续日数明显减少,但近8a冬季≤-15℃的低温寒冷日数较20世纪80、90年代有明显增加,从而导致近8a负积温绝对值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疆96个气象站1961—2014年月平均气温、北极涛动指数和NCEP/NCAR再分析环流资料,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异常与新疆同期气温变化的关系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北极涛动指数与新疆冬季平均气温相关较好,42.7%的测站冬季气温与北极涛动指数的相关系数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地区。在冬季北极涛动指数偏强的7 a,新疆冬季气温偏高、偏低的概率分别为93.0%与6.3%;在冬季北极涛动指数异常偏低的14 a,冬季气温偏高、偏低的概率分别为41.5%和56.1%,偏低概率高于偏高概率。当冬季北极涛动指数偏强时,850 h Pa新疆及其北部广大区域盛行异常偏南风,不利于冷空气南下,新疆冬季气温高;反之,盛行异常偏北风,新疆冬季气温偏低。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近53a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祺  缪启龙  赵彦厂 《干旱气象》2009,27(2):118-122,134
利用石家庄1955年1月至2008年4月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石家庄冬季平均气温、寒冷日数、冷积温的变化特征以及冬季气温的突变和周期;研究了冬季变暖的背景下,石家庄冬季时间尺度的演变、冬季极端冷(暖)日的变化特征和严重冷(暖)冬的分布.结果表明:石家庄近53 a冬季气温明显上升,最低气温的上升对冬季增温的贡献较大,寒冷日数与冷积温均呈明显减少趋势;冬季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存在15 a和3 a左右的周期;近53 a冬季缩短了近4个候,主要体现在冬季结束时间的提前;冬季极端冷日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极端暖日日数年际变化加大;严重冷冬均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而严重暖冬均出现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冬季气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1951~2007年冬季(12月~次年2月)气温观测资料,采用EOF、REOF展开、Mann-Kendall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冬季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冬季气温空间分布可以分为全区一致型、南北反向型;冬季气温场可分为4大区域:东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2)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在80年代中期上升明显,而南方则在90年代中期冬季气温才开始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四川盆地气象站点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盆地冬季霾日数的气象条件,探讨了海温异常对冬季霾日数的可能影响,基于海温关键区建立冬季霾日数预测模型,并检验了模型的预测能力。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呈弱增加趋势;四川盆地三大城市群为冬季霾多发区;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与相对湿度、气温、降水日数关系显著。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偏多(少)年,大气环流异常呈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强)、欧亚中高纬呈北低(高)南高(低)、东亚冬季风偏弱(强)、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弱(强)。秋季东北太平洋、热带太平洋以及北大西洋海温关键区暖海温(冷)发展,有利于盆地盆地冬季霾日数偏多(少)。前期秋季东北太平洋、热带太平洋、北大西洋海温异常是影响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的年际预报信号,对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的多寡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Hadley中心的海冰密集度资料和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对冬季北极海冰变化的主要模态进行了分析,定义了5个关键海区,重点讨论了冬季北极海冰异常与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北极海冰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模态,即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冰反位相分布。海冰变化的关键区域为区域Ⅰ巴伦支海、区域Ⅱ格陵兰海、区域Ⅲ戴维斯海峡、区域Ⅳ白令海以及区域Ⅴ鄂霍次克海。中国冬季平均气温、冬季最低气温、冬季最高气温均与北极关键海区的海冰异常有显著相关,但是与其对应的海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秋季北极海冰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海冰资料、中国地面气候资料、环流特征量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秋季北极海冰变化对中国冬季平均气温、日气温变率以及异常低温天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多年中国冬季常为暖冬;异常偏少年中国冬季常为冷冬,且异常低温天气出现频率更高,常发生低温灾害事件。秋季北极海冰通过影响后期的北半球极涡、东亚冬季风和西伯利亚高压进而影响中国冬季的平均气温,且通过影响冬季异常强西伯利亚高压的出现频次,影响中国冬季异常低温天气的发生频次。合成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年的冬季,中国以北亚欧大陆高纬度的偏北风较强,且中国及其以北的中高纬度地区空气异常偏冷,导致极地和高纬度的冷空气易向南爆发,造成中国冬季气温偏低,异常低温天气频发。  相似文献   

15.
利用咸阳市1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0—2019年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一元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ann Kendall趋势和检验等分析方法,对咸阳市近60年的冬季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咸阳市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和年均气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线性趋势率分别为0348、0371、0331、0257、0297、0232 ℃/10 a;冬季气温增温趋势与年均气温趋势具有一致性,线性趋势率大于年气温,尤其是冬季最低气温的线性趋势率最大;冬季各月以2月线性趋势率最大,为050 ℃/10 a,表明2月气温的升高对冬季变暖贡献较大;冬季平均、平均最低最高、极端最低最高气温的突变时间分别在1985、1985、1995、1970和2000年,冬季气温突变比年气温突变发生早,以极端最低气温发生突变最早;冬季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界,由冷冬为主转为暖冬为主,咸阳冬季气温与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空间分布上,咸阳冬季平均气温呈北低南高分布,而线性趋势率大致呈北高南低分布,最大为淳化,最小为武功,北部五县比南部七县气温突变发生时间早,线性增温速率大,气温变化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79~2008年西南地区115个测站逐日气温资料和NCEP/NCAR R2日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讨论了高原冬季风季节内变化特征及其与西南地区冬季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冬季风指数和同期西南地区冬季平均的逐日气温呈反相关关系。高原冬季风偏强、偏弱时,对流层高层、中层、低层环流场分布形势均有显著差别,当高原冬季风偏强时,同期东亚冬季风偏弱,Nino3.4区海温偏高,对流层从高层到低层环流场形势均不利于西南地区冬季低温;当高原冬季风偏弱时,同期东亚冬季风偏强,Nino3.4区海温偏低,对流层从高层到低层环流场形势均有利于西南地区冬季低温。   相似文献   

17.
近17年滕州市暖冬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美玲  李兴  张会 《山东气象》2006,26(2):38-39
根据滕州市近17年冬季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滕州市近17年来冬季气温变化做了分析.分析表明:近17年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2月变暖趋势最为明显,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最大增温率均出现在2月.但与近30年相比,冬季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增温率变小,平均最高气温增温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8.
利用MICAPS系统上的实时报文资料,以物理量场诊断为动力相似的主要依据,综合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及登陆范围来订正,以人机结合方式完成梧州及贺州地区的热带气旋暴雨24h落区预报工具在MICAPS系统上的移植,直观形象地显示预报结果,该肛具利用1979~1980年7~9月,1995年7~9月3a的热带气旋实例进行试报,1997~1998年7~9月试运行,均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目前已可以在后汛期台风季节吕  相似文献   

19.
东北三省冬季气温变化的有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简要回顾中国学者有关东北三省冬季气温变化的研究成果,概括分析了近百年或近几十年时间尺度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的基本特征,综述了与冬季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相关的各类海-气环流因子。近百年来,东北冬季气温上升,1987年前后发生增暖突变;北极涛动、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等是影响东北冬季气温年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北极涛动、东亚冬季风、东亚中高纬环流型等的持续性是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对多种变化特征集中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末的气候变化值得深入探讨,也有必要在整个东北三省的范围内,深入开展冬季气温预测方法的系统研究。另外,测站气温序列的非均一性问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近134年上海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使用上海1873—2006年共134年冬季气温资料和1961—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上海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百余年来上海冬季气温有3次明显的增温过程和2次降温过程,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增温趋势,其中1970年代以来增温幅度最大。上海冬季气温具有2年、40年和80年的变化周期,在1980年代中期冬季气温发生增暖突变。134年间上海冬季平均日数显著缩短,趋势倾向率为-1.6 d/(10 a)。上海冬季气温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和局地城市化双重作用的结果。上海冬季气温变化与北半球温度和全中国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使得上海冬季气温增暖,局地人口增加、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也对上海冬季气温起到了一定的增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