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热浪成为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这使得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成为许多国际机构,如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各国气象、环境和流行病等方面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作者介绍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热浪及其原因、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热浪研究的指标法、多元回归分析和天气气候分型等多种方法,同时也提出防御热浪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共同编辑的《世纪初大气科学回顾与展望──第三次全国大气科学前沿学科研讨会论文集》,近日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该书收集了中国大气科学界8位院士和几十位学者对于20世纪大气科学各个领域研究进展的回顾以及对21世纪初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展望的文章,范围涉及全球变化,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大气环流和大气动力学,中小尺度气象学,大气物理、大气探测和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环境和大气化学,以及高新技术在大气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尤其是高温热浪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关于热浪事件的定义一直存在着许多争议,对热浪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使用气温日较差、绝对温度与相对温度相结合的热浪指标,基于9个CMIP6气候模式的多模式集合结果,评估了可持续发展情景(SSP1-2.6)、中度发展情景(SSP2-4.5)及常规排放情境(SSP5-8.5)下未来中国高温热浪事件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SSP1-2.6情景下未来热浪事件在2050年前后达到顶峰,之后趋于稳定,而在SSP2-4.5情景下,热浪频次、日数及最长持续时间均呈现上升态势,SSP5-8.5情景下热浪的增长趋势及严重程度均为最高;(2)华南、华中地区未来面临更大的热浪风险,SSP5-8.5情景下的热浪频次及强度约是SSP1-2.6的2倍及以上,SSP2-4.5约是SSP1-2.6的1.5倍;(3)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内蒙古东部干旱地区出现较大范围的热浪,结合本文中热浪定义,预示着夜间变暖是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特征。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可持续发展、中等强迫情景下我国未来的热浪频次和强度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发展节能减排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四届“气象、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 0 0 4年10月份召开(地点暂定为长沙或南京) ,会议拟邀请气象、环境与医学等领域的有关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交流近年来这一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新进展,讨论今后各部门如何加强这一交叉学科领域的合作研究、共同探讨该领域的前沿热点等问题。现征集本次会议交流论文。一、会议主题( 1)天气、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城市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4)气象、环境变化影响人体健康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欧洲地区夏季热浪的特征及其与阻塞环流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了一个热浪指数,利用地面2 m气温场和500 h Pa位势高度场的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欧洲大陆容易产生6类热浪:西欧型(WE)、俄罗斯型(RU)、东欧型(EE)、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型(SC)、北海型(NS)、伊比利亚半岛型(IB);这些热浪事件都与欧洲大陆阻塞的位置有关。同时我们发现这6类热浪发生的频率出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别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洲大陆热浪发生频率明显的增多趋势可能与欧洲大陆增暖背景有关,而欧洲大陆热浪发生频率的年代际变化可能是夏季北大西洋涛动(NAO)的年代际变化的结果。夏季NAO偶极子通过欧洲地区的阻塞异常对欧洲大陆气温有重要的调制作用。当夏季NAO指数处于正位相阶段时,欧洲大陆容易产生高纬度热浪,反之则容易产生低纬度热浪,并且欧洲大陆增暖趋势并不影响NAO对欧洲气温的调制作用。同时还发现:大西洋夏季NAO事件可以是欧洲热浪发生的前期条件,欧洲大陆阻塞异常落后于NAO事件1~5 d,其中IB型和WE型与NAO同期相关,其余4类型热浪对应阻塞落后于NAO 4~5 d。另外,也发现大西洋—欧洲大陆定常波列正距平的位置通过对欧洲阻塞的影响,而影响欧洲热浪发生的频率和位置。  相似文献   

6.
从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空气污染、海平面上升等角度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就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水源性、食源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部分慢性非传染病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重点,包括法律体系的建立、机理的研究、疾病负担的测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  相似文献   

7.
气侯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空气污染、海平面上升等角度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就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水源性、食源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部分慢性非传染病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重点,包括法律体系的建立、机理的研究、疾病负担的测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  相似文献   

8.
李萍阳 《气象》2010,36(2):136-141
第18届国际生物气象会议于2008年9月22—26日在日本东京举行。通过简要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情况,概括了近年来生物气象研究的进展与动向。从ICB2008各会场的交流内容和讨论可以看出,未来生物气象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人类生物气象学领域的热浪与健康预警系统、医疗气象、室外工作热环境评价及医疗天气预报研究与应用。(2)城市气候特征与评价及减缓措施研究。(3)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4)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5)动物对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响应。(6)污染物跨国输送与国际环境合作研究。加强我国的生物气象研究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可以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温热浪频发对经济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全球经济、社会和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1-2]。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报告称2017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3260亿美元,几乎是2016年的3倍[3]。高温热浪是一种典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同区域的高温热浪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世界气象组织(WMO)将高温热浪定义为日最高气温在32℃以上且维持3 d以上的天气过程[4]。中国气象局将日最高气温在35℃及以上且维持3 d以上的天气过程称为高温热浪[5]。  相似文献   

10.
正《自然—气候变化》本周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海洋热浪频次不断增加——1987—2016年期间的年均热浪天数比1925—1954年增加了54%。研究发现,虽然这些热浪事件本身的物理表现各不相同,但都会影响关键物种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地区案例分析显示,海洋热浪(MHW)会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