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玉林冬季免耕马铃薯分期播种试验及优质高产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林市主栽的马铃薯品种黑龙江K 3紫花,采用稻草免耕、地膜覆盖和常耕栽培三种栽培措施分五次播种进行试验,表明,稻草免耕技术不但对地面温度、土壤湿度有很好调节功能,而且与地膜覆盖和常耕栽培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播期为11月30日的产量最高,播期为12月10日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对岚县马铃薯各生育时段的降水量、光照、有效积温及肥力进行分析,并且就如何提高高寒山区马铃薯产量品质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2003--2006年青海省共和县马铃薯种植试验,研究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特征同共和地区高寒干旱气象条件的关系,找到了共和地区马铃薯的适宜播种期,并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了实现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高寒阴湿、半干旱地带、徽成盆地推广地膜覆盖小麦、玉米、洋芋是一项增产效益显著 ,帮助农民脱贫的适用技术。它可有效地补偿热量 ,提高地温 ,调节水分 ,促进土壤熟化 ,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 ,促进作物生长和提早成熟 ,提高粮食产量。该地区山大沟深 ,高差悬殊 ,气候类型多样 ,为了因气候制宜覆盖地膜 ,充分发挥地膜增产优势 ,开展小麦、玉米、马铃薯地膜栽培界限及农田小气候效应的研究。1 试验研究方法1 .1 试验方法在高寒阴湿的宕昌木耳乡、武都金厂渭子坪 ,半干旱地带的礼县、西和、康县、武都、徽成盆地等适宜种植区域 ,海拔 1 …  相似文献   

5.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 ,讨论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麦田土壤温度、土壤有效水分含量以及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效应 ,可使春小麦生育期提前 ,产量提高 ,并可提高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率。吐鲁番市地膜春麦最佳栽培方案应采用“膜下条播、3月初播种、525万株/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栾川县高寒山区小麦全生 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分析了地膜覆盖地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甘肃农科院粮作所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后获得的一项促使小麦产量再上新台阶的突破性技术。覆膜后,小麦生长发育所处的农田小气候环境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小麦的生育进程和产量。为了研究地膜小麦栽培的小气候特点,1997~1...  相似文献   

8.
地表用塑料薄膜覆盖俗称地膜覆盖、地膜覆盖的地段,土表水分蒸发大为减小,土壤水分得到了保存,且地表长波辐射减弱,地膜覆盖起到了保湿保温的作用。我区农业部门于1987年开始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及推广。一九八七年和一九八八年靖西县农业站主持的大田地膜覆盖栽培春玉米试验结果,地膜覆盖比露地对照分别增产64.5%和60.2%,效果很显著。可见,在春旱频繁,  相似文献   

9.
玉米覆膜栽培是80年代我国旱粮生产的一项突破性农业气象技术工程,是继山区玉米育苗移栽和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后,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旨在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被列为高寒山区“温饱工程”之一,为了给山区玉米地膜栽培上升到适当高度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首先了解玉米地膜覆盖的气候生态效应。1资料来源试验采用对比设计,二个重复,每个试验区用地0.22ha,供试品种为户单1号、中单2号、白鸽43,管理措施为当地传统管理措施。增温效应资料为1988~1989年2a在留坝农场进行的膜内和膜外实际观测地温资料,生育期、生长性状及…  相似文献   

10.
在寒冷的半干早地区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水效应。而水热条件的改善可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有利于寒地大豆的生长发育,延长大豆生殖生长期,进而增加了干物质的积累,从而使大豆产量提高35.7—72.7%。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加拿大大平原农业区与中国中西部均属半干旱区,有若干共同的气候特点,农作物产量都和气候条件及其变化密切相关。两国干旱气候预测研究及其应用方面的交流是有益的。本文首先对加拿大大平原农业区和中国中西部半干旱区的气候特点和预测的研究加以评述,着重讨论了干旱预测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加小麦产量的可能途径。其次对加拿大大平原农业区降水量演变的主要特点做了仔细分析,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最后制做了加拿大大平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地膜覆盖栽培,是现代化农业的一项新技术.国外早已采用,日本于1948年开始进行地膜覆盖栽培的研究,1955年以后陆续在瓜类、蔬菜、果树、经济作物和大田作物上广泛运用,仅1973年日本用于园艺作物地面覆盖的地膜消耗量就达2.25万吨,在地膜覆盖栽培上居世界领先地位.法国、苏联、荷兰、葡萄牙等10多个国家分别从1958年、1965年和1974年先后在葡萄、草莓等水果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试验,均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寒山区小麦地膜覆盖的增产效应张玲李成勋姬长献(栾川县气象局·47150)栾川县地处伏牛山之腹,海拔900~1350m的高寒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均气温9℃,无霜期150d,年日照1900h。小麦9月底播种到7月初才成熟,生育期270d。由于...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灰色动态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互助县多年马铃薯产量资料和气候条件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气象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总结出影响互助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其次是地中5cm平均温度和生长期间的平均气温,影响产量的关键期为结薯期,其次是淀粉积累期,利用灰色关联动态预报方法建立模型进行马铃薯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15.
贵州威宁春种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气候资源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贵州马铃薯种植生产的最佳气候指标,做好马铃薯产业的气象服务,达到降低不利气候条件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影响的目的,本文选取了1986~2009年威宁春种秋收马铃薯鲜薯产量资料,以及威宁气象站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用于分析。采用积分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贵州威宁春种马铃薯生育期内的光、温、水等气象对当地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动态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气温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负效应为主,贵州威宁马铃薯生长的热量资源十分充足,且威宁的高温日数少;马铃薯生长的光资源好,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马铃薯生长对光照的需求非常一致;马铃薯生长的大部分时段降水丰富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川西高原水稻种植面积集中于凉山州,海拔1800m及以上高寒稻区,水稻采用地膜覆盖移栽技术,在大田营养生产期地温增温效应十分显著,促使水稻农艺性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分蘖力,增加了穗粒数,达到了显著增产的目地。  相似文献   

17.
川西高原水稻种植面积集中于凉山州,海拔1800m及以上高寒稻区,水稻采用地膜覆盖移裁技术,在大田营养生产期地温增温效应十分显著,促使水稻农艺性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分蘖力,增加了穗粒数,达到了显著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植被状态指数监测西北干旱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1982—2003年22年逐月GIMMS 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台站同期月降水数据,分析了植被状态指数(VCI)对西北地区历史干旱的监测能力。根据西北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特点,选取雨养农业区、灌溉农业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为典型研究区域,研究了VCI对不同地区气象干旱的监测能力,并对VCI监测干旱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CI可以较好地反映西北大部分历史干旱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对于不同的气候区域,VCI监测干旱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西北东部的雨养农业区,VCI能够较好地反映降水的盈亏对植被影响,是监测这一地区干旱的有效指标;在西北区西部的灌溉农业区,VCI基本不能反映这一地区降水的多寡,不能作为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监测的指标;VCI也不能反映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降水的亏缺,不能作为监测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的指标;在极涡干旱的戈壁、沙漠地区VCI会出现虚假的高值。  相似文献   

19.
1引言为了促进科技兴农,改造中低产稻田,提高水稻单产水平,根据全市冷烂田、望天田。高寒田等中低产稻田比重大、夏旱重的实际情况,引进了水稻地膜栽培技术,并与深溪镇联合在冷烂田开展了水稻地膜栽培试验。该技术具有增温、节水、抗旱、保肥、改善泥土物理性状、灭草等综合作用,因而增产作用显著。2试验设置及地膜栽培的技术要点该试验在廖忠明、李世东两农户共0.1933hm2的两块冷烂田进行。一块田的水稻品种为汕优多系1号,采用旱育浅植育秧方式,另一块田为11优1313,旱育两段育秧方式。每块田分地膜覆盖宽窄行(约941窝/hm2)和…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83—2019年河北省马铃薯产量数据及同期河北省21个气象站逐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采用因子膨化及相关分析方法,确定影响河北省马铃薯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马铃薯产量预报模型,并利用预报模型对1983—2015年马铃薯产量进行回代检验,对2016—2019年马铃薯单产进行预报。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对7—9月的气温、日照时数比较敏感,且气温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大于日照时数。各起报时间预报产量趋势回代检验正确率为75.7%~91.7%,预报产量回代检验准确率为83.6%~91.4%;2016—2019年历年产量预报准确率为83.5%~95.3%,且随着起报时间的后移,预报准确率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