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沈阳历年 2月出现雾天气现象日数的年变化、持续时间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2001年 2月22日沈阳“雾闪”前期气象条件 ,以期归纳出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雾闪停电灾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节经  顾岩 《山东气象》2001,21(3):49-50
对沈阳地区2001年2月22日发生的严重雾闪停电灾害作了成因分析。指出低空杂质对绝缘瓷瓶的污染是重要原因,过冷水滴雾在瓷瓶上的大量粘附是必要条件,因此冬春过渡季节的2月份是雾闪灾害的多发月。  相似文献   

3.
近53年辽宁雾的时空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3年辽宁12个代表站的雾资料,分析了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结果表明:辽宁年平均雾日地域分布呈现两高三低的形势。雾日的年际变化曲线较平稳,雾日最多的年份和最少的年份相差17d。沈阳与大连雾日变化相反,大连呈下降趋势,沈阳则在平稳中略有上升。辽宁大雾每个月都可形成,但沿海地区和内陆又有所差异,沿海地区主要出现在5~8月,而内陆地区主要出现在8~11月。雾日的天气形势可分为5~7种类型,其中以倒槽型、锋面气旋型、地形槽型、冷高压前部型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4.
使用京津冀2000—2011年10月—翌年2月地面气象站雾的常规观测和自动站风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太行山附近地面定常辐合线位置与华北平原雾的空间分布有一定对应关系,10月—翌年2月华北平原年平均雾日多发区对应定常地面辐合线的位置。以2013年1月21—22日华北平原雾为例,辐合线附近的能见度相对较低,即辐合线附近雾的浓度较强。为加强对雾天气的成因认识,提高雾天气的预报能力,在科学规划雾天气监测网时应充分考虑地形的影响及定常辐合线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18年乌鲁木齐市5个国家气象站资料,研究不同海拔高度雾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雾日受海拔高度和地形影响较大,高山带年雾日最多,其次是北部平原。(2)平原、城区和谷地冬季雾日最多,中山带春季雾日最多,高山带夏季雾日最多。城区、平原和谷地雾日的月际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月至次年2月;中山带和高山带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春秋季。(3)近58 a平原和城区年雾日、季节雾日及月雾日年际变化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山区呈显著减少趋势。(4)乌鲁木齐不同海拔高度雾因类型和出现季节不同,受气象要素变化的影响也明显不同。平原雾季(11月至次年2月)降水量增多、温度升高、风速减小,造成相应雾日增多,而高山带雾季(5—9月)气温升高则造成相应雾日减少。  相似文献   

6.
1引言雾是辽东半岛地区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浓雾天气常常造成沈大高速公路严重的交通事故,而沈大高速公路贯穿整个辽东半岛,因此,做好辽东半岛地区雾的预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用沈大高速公路沿线的沈阳、辽阳。鞍山、海城、营口、大洼、盖州和熊岳等8个气象站1985年到1990年的资料,定义的雾日为有2站出现浓雾或1站浓雾同时2站轻雾。2辽东半岛雾的概述统计分析8站的雾日资料,得到雾日的时间分布特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到,每年雾日为21~44次,平均为29次,秋冬多于春夏。从地理分布特征(表2)看,6年中大洼出现的雾日最多,为7…  相似文献   

7.
使用京津冀冬半年地面气象站雾的常规观测和自动站风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太行山地形辐合线位置与华北平原雾的空间分布有一定对应关系,即:冬半年(10-2月)华北平原年平均雾日多发区对应地形辐合线的位置;以2013年1月21-22日华北平原雾为例,辐合线附近的能见度相对较低,即辐合线附近雾的浓度较强。为加强对雾天气的成因认识,提高雾天气的预报能力,在科学规划雾天气监测网时应充分考虑地形的影响(如地形辐合线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重要天气过程评述1区域性雾过程2007年1—3月,江西省出现区域性雾(全省1 d内15个以上站出现雾)的日数共有13 d,较常年同期偏多(表1)。2月23日的雾范围最广、强度最强,全省共52个站出现雾。其中大雾17站,浓雾24站,强浓雾2站。  相似文献   

9.
青岛冬季出现的雾,浓度大,持续时间长,对航空航海以至交通运输危害很大。为了更好地为国防和国民经济服务,本文对青岛地区冬季(12—2月)雾的性质、规律性及其预报着眼点,做了初步分析。 一、青岛地区冬季雾的概况及其分析 1.概况 (1)冬季各月雾的出现次数:对79—88年共十年冬季资料进行统计,共出现87次雾,平均每年8.7次。各月平均次数  相似文献   

10.
鲁西南雾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宗灏  王咏青 《气象》2007,33(11):82-86
利用鲁西南地区9站1971—2000年3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雾发生演变的气候学、天气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是雾多发区,存在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其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明显,每年10月至次年2月2—12时是雾集中出现的时段;鲁西南雾存在NNW—SSE的主导风向和-3℃~2℃的温度窗区,雾频率最高;总结了产生雾的4种典型天气形势供短期天气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1.
雾对城市边界层和城市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根据1999年11、12月及2001年2月北京市几次雾过程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再配合大范围气象资料,分析了北京城市雾发生过程中的大气环流形势,对比研究了出现水雾和霾时不同的边界层结构特征,结合环境污染监测资料,分析了雾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雾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边界层的温度层结由雾前的逆温层转变为雾区内的近中性层结,雾的微物理结构变化也表现出对污染物的沉降作用明显减弱,造成在雾发生时,城市空气污染相对严重.同时,该文初步探讨了这种变化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秋冬季强浓雾发展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承瑛  朱毓颖  祖繁  严文莲  王宏斌 《气象》2018,44(9):1208-1219
运用江苏省72个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和339个交通气象观测站资料,对2013年12月1-9日、2015年10月23日、12月22日及2016年2月12日出现的四次全省性的以辐射降温为主的强浓雾和特强浓雾过程进行分析,筛选出194个站例,对江苏省秋、冬季强浓雾生消的气候特征、雾爆发增强的微物理特征及雾爆发性增长的触发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雾爆发性增强的本质是雾在很短时间内雾滴增多增大,雾含水量呈几个数量级的增加,从而导致雾区能见度快速下降。(2)夜间辐射降温突然增强、底层弱冷空气入侵、日出后蒸发量加大及湖陆风效应是雾爆发性增长的触发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一次华东地区大范围持续雾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恒德  饶晓琴  乔林 《高原气象》2011,30(5):1255-1265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1月30日~2月10日华东地区大范围持续雾形成过程的特点、性质及环流背景;诊断分析了该雾过程中的水汽、动力等条件;同时还对比分析了该过程与2008年1月上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该过程雾的性质主要为辐射雾,每天05:00~...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6年10月~2017年2月激光云高仪资料,分析了霾、雾、轻霾、轻雾、晴空等天气后向散射强度廓线特征,通过统计各高度层后向散射强度、后向散射强度垂直梯度的概率分布,分析了多种天气的气溶胶光学特性。结果表明:雾天气后向散射强度较霾天气大,雾厚度一般不超过300m。霾天气后向散射强度随着高度的增加减小缓慢,霾的厚度大于500m。与雾和轻雾相比,霾和轻霾天气垂直梯度绝对值取小值的概率较大。雾和轻雾天气400m高度以上垂直梯度绝对值较小,400m高度以下数值较大。由于霾区内粒子分布较均匀,雾区粒子分布起伏明显,雾区内后向散射强度忽大忽小,所以雾天气垂直梯度绝对值出现大值的概率较霾天气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呼和浩特本站1960—2009年共50年每天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出现雾、轻雾时的水平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1)呼和浩特市绝大部分雾出现在后半夜到上午,属辐射雾;(2)呼和浩特市50年来出现了192次轻雾,年均3.8次,出现了40次雾,年均0.8次,能见度在500m以下的雾出现了20次,年均0.4次;2000年以后,轻雾、雾总次数呈上升趋势;(3)出现轻雾最多的月份是3月,次多是10月,2月最少;总的来看,冬季和夏季出现次数较少,秋季和春季较多;(4)出现雾和轻雾时绝大部分当天或前一天有降水,相对湿度大于80%,风速小于2.0 m.s-1,大部分为静风或偏南风;(5)出现雾时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对交通运输业造成很大影响,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害。  相似文献   

16.
铭杰 《辽宁气象》1997,(2):26-26
本刊为落实1996年2月全国科普工作会议精神,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与辽宁省气象学会联合举办的辽宁省首届气象科普有奖征文活动于今年2月圆满结束,4月2日在沈阳举办了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3月,江西出现区域性大雾的日数(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达8d,其中2月出现大雾6d。2月2—3日和20-21日出现连续大雾,以2月20日的大雾范围最广,强度最强,16个县(市)能见度一度低于100m。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大雾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40,自引:9,他引:31  
贺皓  吕红  徐虹 《高原气象》2004,23(3):407-411
利用陕西省17个代表站1971—2000年的大雾资料,分析了大雾的气候特征和地域特征。陕西省自北向南年平均雾日分布呈现3个高值中心和3个低值中心,依次在宜君-洛川、石泉-汉中和西安、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关中平原东西入(出)口处。陕西省大雾每个月都可形成,但秋冬季(9~12月)的4个月发生频率最高,雾日最少月为2月和6月。平均雾日较多的宜君、石泉和西安有较明显的年变化,大致有6年和8年的准周期。但西安与咸阳30年雾日变化相反,西安呈下降趋势,咸阳则反之。  相似文献   

19.
基于乌鲁木齐站(城南)和米东站(城北)2016—2020年冬季(11月—次年2月)的雾、雾日最小能见度、逐时能见度和月平均风速、月平均静风频次、月平均相对湿度等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城区冬季雾的分布特征,探讨城南和城北雾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近5 a冬季城南平均雾日44.6 d,少于城北54.2 d,两地均为1月最多,11月最少;雾日平均最小能见度城南和城北分别为335 m和390 m,城南雾总体强于城北;城南雾高发于17时—19时,常在11时和05时消散;城北雾主要在09时和20时—22时开始,大都在14时前后结束;城南和城北的雾均以持续24 h以内为主,分别占比93.5 %和86.3 %,其中持续3 h内的雾分别占37.2 %和33.3 %,城北的雾持续时间总体长于城南。风速较小、静风较多、相对湿度较大和地理环境是城北冬季雾多于城南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延吉市处于吉林省东部近海山间盆地,2012年2月、4-10月在延吉机场初步选址的龙家开展了气象条件观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处山脊的龙家比处于盆地的延吉雾日明显偏多,龙家以春末、夏季和初秋易形成雾,延吉站以夏末和秋季易形成雾;龙家和延吉站雾的生、消时间及持续时间具有一致性,出现和消失时间主要在凌晨和上午;龙家雾日具有平均气温低、相对湿度大、平均风速大的特点,且全年雾日以偏东风为主,具有平流辐射雾的特点;延吉山地偏东风的水汽条件更充足,偏东风时龙家的相对湿度明显大于延吉站,说明偏东方向的偏湿气流遇山抬升,是造成龙家多雾的主要原因。龙家雾日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增加,在海拔高度为400m时,雾日数明显增加,所以延吉山地进行机场选址,海拔高度尽量选在400m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