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西风急流在强迫扰动中作用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利用非线性水波方程谱模式模拟了不同基本气流对低纬和中纬地区涡源扰动的强迫响应,进而讨论西风急流在大尺度流场强迫扰动中的作用。试验分析表明,中纬度西风急流对来自低纬的扰动波列有增哟的阻 阻滞的作用,并能影响强迫扰动的波数和路径。在存在西风急流的情况下,基本气流对低纬扰源的响应比对中纬扰源的响应要强得多。  相似文献   

2.
夏友龙  郑祖光 《气象学报》1993,51(2):159-167
本文用WKBJ方法得到了低纬重力惯性波的方程组,讨论了它的发展和传播,并与中纬的重力惯性波作了比较,给出了低纬与中纬环境场对各自的重力惯性波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低纬大气对称扰动的控制方程组出发,导出了低纬大气对称不稳定的产生条件,并与中高纬大气的对称不稳定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EP理论及其诊断方法对1982年初夏北半球大气环流季节性突变过程中扰动和纬向气流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副热带急流的北跳与中纬度扰动能量向副热带对流层顶的增强输送紧密相关,而这种输送的方向是受纬向气流结构制约着的;但在此期间,纬向气流变化对扰动输送的响应十分迅速显著,就环流的突变性来讲,扰动的强迫作用是关键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少个例分析已经指出,比较大的降水大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或迭加现象所造成。在1975—1979年玉林地区的39次锋面大(暴)雨过程中,我们亦曾看到类似的重要事实,即在中纬度冷锋或冷空气南下影响时,低纬度都有静止锋(严格地说是准静止锋、下同)与之配合。大(暴)雨都出现在冷锋或冷空气南下与低纬静止锋迭加影响的时候,机率达到38/39次。反之,如果只有单一的冷锋自北南移影响我区,一般都很难出现大(暴)雨,机率也达22/23次。同样地,中纬没有冷空气南下,低纬的静止锋也将静止或北退,天气现象减弱。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冷空气多数都不强,距离低纬静止锋往往还有二、三  相似文献   

6.
冷涌结构及冷涌期中低纬环流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2年12月下旬一次冷涌过程的数值试验结果,分析了冷涌的结构并初步讨论了冷涌期中低纬环流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冷涌仅在近地面反映清楚,水平流场上表现为由大地形激发的开尔文波引起的东北大风沿青藏高原东侧迅速南下,而冷涌前沿则是以重力波特征向南传播。Hadley环流随冷涌南进不断加强。冷涌在涡度场和散度场上分别为一条状北倾的正涡度区和辐合区,它对应于冷锋南下时造成的上升运动区。冷涌能引起赤道地区的扰动加强和中纬度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的增强。冷涌期中低纬地区能量增大,通过能量的频散作用把中低纬环流连结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利用NMC客观分析850hPa(1974.12-1988.2)和200hPa(1968.3-1988.2)平均纬向风资料,对其准两年振荡和准3-4年振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纬向风准两年、准3-4年振荡在热带地区上、下层均一致自西向东传播,但位相相反;在中纬度地区,纬向风准两年、准3-4年振荡上、下层均盛行自西向东传播,且位相一致;西太平洋地区低层纬向风准3-4年振荡均为从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向赤  相似文献   

8.
低纬高原西南涡暴雨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张秀年  段旭 《高原气象》2005,24(6):941-947
选取了由西南涡造成的低纬高原暴雨的8个个例,利用中尺度滤波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低纬高原西南涡暴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向东南方向移出的西南涡是造成低纬高原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暴雨主要出现在西南涡的西南象限的中尺度辐合线、变形场和气旋之中。造成低纬高原暴雨的西南涡是比较深厚的,其正涡度区在垂直方向通常可达300-400hPa。这种西南涡不仅具有动力性的作用,而且其后部常伴有较强的冷空气活动。正是由于西南涡的动力扰动、冷空气活动和偏南暖湿气流的爬坡抬升共同导致了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分析NCAR/NCEP40年再分析资料得出,赤道低平流层纬向风年际变率的平均周期约28.2个月,最大振幅在20hPa,西(东)风距平垂直下传平均速度1.21(1.04)km/月。用10hPa和70hPa月平均纬向风标准化距平之差可反映整层准两年变率的相位,低平流层两半球中纬气温有与之配合的振荡,西(东)风切变时,中纬气温偏低(高)。赤道纬向风准两年变率引起的经圈环流异常是联系低纬纬向风与中纬气温准两年变率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平流层臭氧纬向分布季节变化和行星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郑彬  陈月娟  施春华 《高原气象》2006,25(3):366-374
通过分析1992—2001年的HALOE卫星资料,给出了各纬度带平流层的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结构,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的特征,同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平流层行星波的结构及其与臭氧纬向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平流层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季节差异较大,在两半球的夏季平流层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较均匀,其它季节在中高纬的臭氧混合比高值区有一些扰动,并且随着纬度的增大其扰动加强,其中冬季它的扰动最强,这些都与平流层的行星波有相同的特点。对这两种资料进行波谱分析发现,在冬半球臭氧混合比在中高纬的纬向扰动有明显的1波信号,并且与位势高度的1波扰动有相同的位相,因此认为臭氧纬向扰动主要是由行星波引起的,并且在中高纬主要是1波的影响;而低纬地区由于不满足行星波上传的条件,所以臭氧纬向分布不受行星波的影响。分析行星波扰动对臭氧的输送作用也表明,行星波的扰动确实引起臭氧在经向上的输送,从而造成臭氧纬向分布的不对称,并且由于基本气流的输送作用,使得臭氧纬向扰动与行星波造成的原始扰动有一个位相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斜压两层模式研究了赤道平面近似下的低纬热带大气适应过程。指出低纬斜压大气适应过程主要受重力惯性内波控制。通过重力惯性内波对初始非地转能量的频散,使纬向运动达到地转平衡,而经向维持非地转运动,正压模式下称为半地转平衡,斜压模式下称为半热成风平衡。通过对垂直运动方程的求解,可知,垂直运动只与重力惯性内波相联系,其产生与初始斜压位涡度无关,而只与初始时刻的垂直运动和垂直运动倾向有关,半地转适应使运动趋向水平运动。讨论了半热成风平衡的建立及其物理机制,指出由于重力惯性内波激发出垂直运动,与垂直运动相联系的水平辐合辐散调整流场和温度场之间的关系,使温压场最终达到半热成风平衡。通过对适应过程终态的分析,指出平均温度场和切变流场之间的适应方向决定于初始非半地转扰动的尺度与斜压Rossby变形半径有关的特征尺度的比值,当比值大于1时,切变流场向平均温度场适应;当比值小于1时,平均温度场向切变流场适应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the adaptation process in low latitude atmosphere is discussed by means of a two-layer baroclinic model on the equator β plane, showing that the adaptation process in low latitude is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internal inertial gravity waves. The initial ageostrophic energy is dispersed by the internal inertial gravity waves, and as a result, the geostrophic motion is obtained in zonal direction while the ageostro-phic motion maintains in meridional direction, which can be called semi-geostrophic balance in barotropic model as well as semi-thermal-wind balance in baroclinic model. The vertical motion is determined both b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nitial vertical motion and that of the initial vertical motion tendency, but it is unrelated to the initial potential vorticity. Finally, the motion tends to be horizontal. The discussion of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semi-thermal-wind balance in low latitude atmosphere shows that the achievement of the semi-thermal-wind balance is due to the adjustment between the stream field and the temperature field through the horizontal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vertical motion excited by the internal inertial gravity waves. The terminal adaptation state obtained shows that the adaptation direction between the mean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shear flow field is determined by the ratio of the scale of the initial ageostrophic disturbance to the scale of one character scale related to the baroclinic Rossby radius of deformation. The shear stream field adapts to the mean temperature field when the ratio is greater than 1, and the mean temperature field adapts to the shear stream field when the ratio is smaller than 1.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suggests a method to eompute the verticaI velocity at the top of PBL Jn low latitude areas by use of the wind data on(sea)surfaca an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crtical velocity are shownThe results show the important rolcs played by the incrtial forces and β effect  相似文献   

14.
中低纬相互作用是热带环流研究的内容之一,但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于北半球。近年来由于资料条件有所改善,对南半球中低纬相互作用的研究日多。Ramaswamy等(1978)对印度季风中断期和活跃期南半球中纬的盛行流场作了对比[1]。Nicholis(1977)总结了印尼和新几内亚多雨和少雨月澳州高纬地区环流特征上的差别,指出热带降水与副热带西风强度有显著相关。这些工作对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相互作用的天气事实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相似文献   

15.
东亚冷涌期间低纬环流和降水形成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乾根  余斌 《气象学报》1994,52(2):172-179
应用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东亚冷涌期间低纬环流和降水的形成。结果表明:低纬积云对流作用加强了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但阻滞了热带辐合带进一步南移。印尼和澳大利亚北部季风降水可以独立存在。南海冷涌以及越赤道的西太平洋东北信风都可以是澳大利亚北部夏季风及降水形成的重要因子。数值研究还指出;印尼加里曼丹的强季风降水及常驻性低层扰动形成的基本因子是南海冷涌所触发的积云对流发展。印尼、加里曼丹地形及东北信风扰动可影响该处降水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10-12月低纬度东南亚和西太平洋上空流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8—1959年资料,初冬西太平洋低纬度流场可分为两种流型,即浅薄副热带高压型与深厚副热带高压型。前者在高纬度为低西风指数型,副热带急流的配置与平均情况一致在近赤道地区对流层下层有不剧烈发展的东风波。后者在高纬为高西风指数型,副热带急流的配置与平均情况反位相,近赤道地区对流层下层有赤道西风,在赤道辐合带上井有台风发生,两者间有一个月上下的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7.
高低空急流耦合对长江中游强暴雨形成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对1998-07-22T08-14发生于武汉附近的一次强暴雨过程的分析发现,这次强暴雨发生于南方暖区与北方冷空气脱离的孤立系统中,副热带经圈环流上升支是暴雨发生的大尺度背景场,它的低空入流和高空出流对大尺度雨区的生成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边界层南风急流、低空西风急流和高空西风急流上下的耦合作用理强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925hPa上边界层偏南风急流是暴雨区所需水汽的最大提供者和暴雨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850hPa上低空偏西风急流的主要作用是建立和维持了暴雨区中低空的对流不稳定,200hPa上中纬高空西风急流的主要作用是建立和维持了暴雨区高空的条件对称不稳定,三者上下耦合使得中低空对流上升运动得以向上发展和加强,从而产生强暴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1951年1月—1980年12月、20°N、500hPa高度距平资料,对频率域内的超长波谱密度作了计算。结果表明超长波的功率谱在40个月周期附近出现极值,特别是波数1。为了对比超长波和长波间的不同特征,对纬向波k=5-8的谱密度也作了计算,纬向波数k=5-8的谱密度是属白噪音时间序列随机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分析1950年以来中等强度以上的ElNino和LaNina当年和次年夏季低纬度风场和500hPa高度距平场发现有不同特征。其中中-西太平洋近赤道地区850、200hPa上风场异常变化十分明显,这种异常变化与南北半球大气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应用热带格点风及OLR资料,通过统计和物理量诊断,讨论了El Nino不同过程类别的低纬环流的差异和季节性特征以及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El Nino年的不同类型间存在着差异。它们在常定动能、动量和温度的分布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El Nino不同的过程类别对我国降水、气温的影响不同,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