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有效水分补给条件下麦田旬失墒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麦田失墒规律,对聊城市近十几年来冬小麦生育期间一旬内既无有效降水也无灌溉条件下麦田失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麦田土壤各层次、各种初始土壤湿度状态下,旬失墒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失墒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相应的失墒方程,可用于无有效降水及灌溉条件下麦田失墒的预测,向有关部门提供预测信息。此外根据麦田失墒规律对小麦冬灌、春灌工作安排时间等问题也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指出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即缓慢失墒期、急剧蒸发失墒期和收墒期;垂直变化可分为水分速变层、活跃层、过渡层、稳定少变层。同时还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间土壤降水蒸散差。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土壤湿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利用黄土高原59个气象站1961—2002年月降水量和29个农业气象观测站从建站到2002年逐年4~10月旬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土壤湿度的地域和时间分布特征以及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4~10月土壤湿度与降水量的地理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都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由于六盘山和太行山对东南季风的阻挡影响,在陇中和晋中黄土高原出现一条南北向的干舌;(2)采用年降水量和变异系数,结合植被地带,把黄土高原土壤湿度划分为5个气候区域:草原化荒漠带土壤严重失墒区、荒漠草原带土壤严重失墒区、草原带土壤失墒区、森林草原带土壤湿度周期亏缺区、森林带土壤湿度周期亏缺区。前3个气候区位于黄土高原中北部,经雨季之后,土壤水分不能得到有效恢复,土壤经常处于重旱或轻旱状态。后2个气候区位于黄土高原南部,土壤有季节性缺水现象。(3)土壤湿度具有动态变化规律。一般从7月份开始土壤湿度增加,但各区的增湿幅度有差异。(4)土壤湿度与降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气温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吉林省西部1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与人工取土烘干法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制作吉林省西部土壤墒情监测及干旱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气候背景下在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不同深度、不同初始湿度下的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在相同的无降水日数或降水量时,不同台站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率却有一定的差异.各站农田土壤初始湿度越大,无降水时初期墒情下降速率越明显;而土壤湿度初始值越低,则失墒速率越慢.土壤不同深度均是开始时间失墒较快,后期变化逐渐趋于减弱状态.土壤深度越深则水分变化速率越缓,降水量越大,0~50 cm土壤湿度变化曲线整体越接近一致,直到从上而下几层土壤湿度全部达到饱和.通过对2017—2019年吉林省西部玉米农田土壤湿度预报结果和实测值进行对比检验,基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的吉林省西部干旱模型预报的准确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冬麦区土壤水分监测预测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北省冬小麦生育阶段正值少雨时期,一般年份只有在灌溉的情况下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麦区土壤水分实时监测预测对于灌溉决策十分重要。在冬小麦单站多层次土壤水分动态模型(VSMB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河北省麦区从南到北冬小麦发育期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进行参数调整和修正,并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形成河北省整个冬麦区麦田土壤水分监测预测系统(RSM-MFS)。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对实际应用进行了效果分析。从近年在河北省冬麦区土壤水分的监测预测结果来看,监测相对误差在10%左右,风险预测相对误差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6.
依据水分蒸散、不同降水量的增墒效果和夏玉米生育特点,确定了初夏旱和伏旱的指标,分析了历史上驻马店地区夏玉米生育期间的阶段性干旱的特征及规律,提出了四点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建立本地土壤水分变化模型,通过人工取土烘干法观测的实际土壤湿度数值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进行修正和校订,再由修正过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作为当日的初始湿度,通过天气预报中无降水日数或降水日期及雨量大小做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失墒或增墒的模型,再通过不同的气象条件对增、失墒进行相关订正,做出相应的土壤墒情的预报,最后根据土壤墒情预报结果对照本地的土壤干旱量级指标,从而随时做出快速准确的本地旱情预报,为各级领导组织指挥农业生产、开展人影作业、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本文通过此模型对2012年松原地区夏季干旱情况进行预报,再通过实际土壤墒情实况进行对比,预报结果基本正确。由于人工测值有一定随机性,所以人工观测值与自动站观测数据的对比只能做为参考而不可能完全吻合。但从长期数据应用情况来看,基于土壤自动水分观测站的土壤墒情监测及干旱预报模型方便稳定,反应水分变化趋势更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土壤水分平衡方程,结合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长规律和1994~2000年冬小麦、夏玉米田实测土壤湿度资料,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土壤水分预报及优化灌溉的计算机模型。用1998~1999年郑州市麦田实测土壤湿度资料验证该模型模拟结果,未来10、20、30天土壤湿度相对误差分别为-7.3%~7.7%、-8.3%~6.8%、-7.6%~7.7%,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未来1个月的土壤水分变化,并可根据小麦、玉米不同发育期特点,给出以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灌溉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8年的湛江土壤湿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湛江地面气象观测站2008年0~50 cm土壤湿度、降水及蒸发皿蒸发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湛江土壤湿度的垂直分布形态为垂直均匀型;按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将其划分为春季相对稳定期、夏季增墒期和秋季迅速下降期3个时段。对0~10 cm、10~30 cm与30~50 cm土层土壤湿度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湿度与降水量、蒸发皿蒸发量存在线性关系,除春季30~50 cm土壤湿度的预报值明显偏低外,其余回归方程的预报结果均较好。同一土壤类型、不同时段,或同一时段、不同的土壤层次,拟合的方程不同,反映出土壤湿度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西峰市冬小麦耗水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甘肃省西峰市的气象、土壤湿度、作物发育期和产量资料,通过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冬小麦在各生育阶段的耗水量,揭示了该地区冬小麦的耗水规律、土壤湿度变化规律和水发亏缺状况。通过回归模拟建立产量-耗水量模型,确定影响产量的水分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