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02年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反常,出现了多年罕见的暖冬暖春现象,致使小麦生育期提前;生育中期降水偏少,旱象严重,株高降低,分薛成穗率小;穗分化中后期遭受2次晚霜冻害,小穗数数明显减少,灌浆初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小穗成粒小,灌浆后期光照充足,日较差大,干热风出现迟,强度弱,对粒重增加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分对小麦开花及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与小麦的小花发育、开发、结实率及产量的关系,并进行了土壤水分对穗粒数影响的定量分析研究,提出了保持小花正常发育和提高小麦结实率的适宜土壤水分范围。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与小麦千粒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1~2002年气象资料与小麦千粒重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年度间影响小麦千粒重的诸因子中,气象因子起着决定作用;气象因子中,叉以光照对千粒重影响最大,其次是降水。  相似文献   

4.
用logistic方法制作青岛地区小麦产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霞  李德萍  毕超 《山东气象》2003,23(1):20-21
用logistic方法,从小麦产量原始序列中分离并剔除非自然因素引起的变化趋势,获得一个相对平稳的气象产量序列。分析表明:青岛地区小麦产量,与前一年8月印度低压的强弱显著相关,前一年8月印度低压加深,则来年小麦减产;相反,如印度低压减弱,则来年青岛地区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5.
1995-1996年度我省冬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总的来看是利大于弊;播前伏雨多,底墒足;冬前降温缓慢,光照充足,越冬正常;返青至抽穗期间,前期受抵温干旱的影响,使小麦各发育期普遍推迟,小麦进入生殖生长降价阶段降水量有所增加,降水适时集中,对中部,东南部麦区穗粒数的增加及大穗的形成有利,但南部主产麦区因前期干旱严重对穗粒数有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5—2006年分别用超级稻"陆两优106"在海拔618m的天柱县和海拔1307m的雷山县进行大田示范种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日平均温度降低,陆两优106生育期所需的积温、光照增多,生育期延长;分蘖速度慢,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成穗率、穗粒总(实)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减少,产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小麦株高和株高增长速率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小麦株高,株高增长速率的气候生态模型和川东南小麦株高分布函数,揭示了川东南小麦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汝阳县山区气候资源丰富.气温、光照、降水能满足杜仲生长需要。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应在光照充足的阳坡和降水量多的南部山区种植杜仲。考虑到杜仲与植被之间对水、肥和光照的争夺,杜仲与采作物间作时.以间作花生、红薯、小麦为宜。  相似文献   

9.
据巴彦淖尔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对全市900多个小麦样本进行实测,大部分地区小麦减产,其中,667m^2穗数有所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普遍降低;市气象局实测小麦产量也有明显下降,其中,千粒重和穗粒数也有不同程度下降。通过对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影响小麦产量下降的气象条件主要是:1.潮塌严重,播种期推迟,根系受制,抗逆性减弱,全生育期缩短;2.幼穗分化期温度偏高,日照过长,缩短了幼穗分化期,减少了穗粒数;3.灌浆期蒸发较弱。光照不足.灌浆速度大幅度降低,减少了灌浆量,造成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10.
植物群体结构与太阳辐射的垂直分布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茶树、小麦和樟树群体叶面积垂直分布的差异显著,但在一定精度内,它们可用相同的函数形式描述,具有理论意义。茶树叶倾角基本服从正态分布,方差较大。不同的植物群体中,太阳辐射的垂直分布有别,与群体叶面积垂直分布密切相关。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消光系数大于总辐射(TSR)的消光系数;一天中,群体下部的光照条件以中午前后为佳,消光系数(k)最小;k值与太阳高度角的正弦成反比。考虑到k值的日变化,指数衰减律仍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发育及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随机天气模型, 将气候模式对大气中CO2倍增时预测的气候情景与CERES-小麦模式相连接, 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 气候变化后小麦发育将加快, 生育期缩短, 冬小麦平均缩短7.3天, 春小麦平均缩短10.5天, 春小麦生育期缩短的绝对数和相对数均大于冬小麦.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 冬小麦平均减产7%~8%, 雨养条件下比水分适宜时减产幅度略大.春小麦的减产幅度大于冬小麦, 水分适宜时平均减产17.7%, 雨养时平均减产31.4%.  相似文献   

12.
旱作春小麦农田蒸散与能量平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蒸渗计等仪器设备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旱作春小麦农田的蒸散耗水状况。得在降水基本正常的年份,农田水分收支基本平衡,农田休闲期蒸发耗水约占期间降水的70%。旱作小麦的实际蒸散耗水峰值期与小麦生理需水峰值期并不一定吻合。与有灌溉条件的春小麦相比,平均日蒸散量偏小。各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系数与平均日蒸散强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地表能量平衡分析表明:潜热耗能占主导地位,乳熟-黄熟生育时段以感热、潜热耗能为主的出现几率各为50%。由于旱作春小麦株冠不能完全覆盖棵间裸地,地表向下的热量传输耗能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海拔2800m的山区地膜春小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海拔2800m以上的和田县喀什塔什乡科克阿依村进行地膜穴播春小麦与露地春小麦栽培对比试验。地膜覆盖技术改善了小麦生物性状,分蘖数和成穗率大大提高,千粒重也有所增加。除4月15日播种的外,株高、结实小穗数、穗粒数都比露地播种小麦增加,A、B、C三处理比对照籽粒产量分别增加75.5%、82.0%和52.3%,增产效果非常明显。能有效解决低温半干旱山区春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粗、旱、冻等突出问题,具有较好的保墒蓄水、增温保温效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是小麦生产再上台阶的一项有力措施,值得在南疆海拔2800m以上的山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青海省互助县1997~2002年大气观测场和春小麦地测定的0~50 cm土壤贮水量变化规律的对比分析得出:同一气候背景下,地形地势相同的不同场地不同植被0~50 cm土壤贮水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大气观测场11月至次年2月(一般为土壤封冻期)土壤贮水量保持在25~27 mm间,变化较平稳,6~7月处于谷值阶段,为24 mm,3月至4月初和9月处于峰值阶段,为28 mm,年变化似呈"M"形。春小麦地在土壤封冻期未测定,3月至4月初处于最大峰值阶段,为33 mm,7月处于谷值阶段,为21 mm,9月达次峰值阶段,为25 mm,年变化似呈"M"形。在同一气候背景下,大气观测场中子仪测定和春小麦地烘干法测定的0~50 cm贮水量经过相关性检验,建立回归关系式后可相互代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矮抗58为研究对象,在冬小麦拔节期设置灌溉与未灌溉两种水分处理,通过对无霜冻年份(2012年)和晚霜冻年份(2013年)的对比试验,分析晚霜冻害对冬小麦群体密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探讨拔节期灌溉的防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孕穗-抽穗期发生晚霜冻害可使冬小麦群体密度下降、产量显著降低。2012年的产量整体高于2013年的,且2012年未灌溉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2013年灌溉处理的(P0.05);受霜冻影响,2013年灌溉与未灌溉的成熟期密度分别比抽穗期下降11.8%和14.8%,地上部分总干物质重先显著下降而后逐渐恢复,和抽穗期相比其下降幅度分别为18.5%(灌溉)和33.7%(未灌溉)。2013年成熟期叶片干重占地上部分总干物质重比例为43.5%(灌溉)和41.0%(未灌溉),显著高于2012年的16.3%(灌溉)和4.1%(未灌溉)。2)无论是否有霜冻害发生,拔节期灌溉均可显著提高产量,灌溉处理产量分别比未灌溉处理的偏高16.3%(2012年)和24.5%(2013年)。霜冻年份拔节期灌溉处理可显著降低穗粒数损失和抽穗期以后叶面积指数的衰减速度。3)2013年灌溉处理较2012年灌溉处理减产23.6%,未灌溉处理较2012年未灌溉处理减产32.9%。拔节期灌溉能够有效减少霜冻造成的产量损失,但这主要是由水分增加所引起,抽穗期的冬小麦抗霜能力并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性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动态变化,利用不同品种冬小麦分期播种的灌浆速率资料,建立了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播期条件下不同品性冬小麦的灌浆特性,并探讨了冬小麦灌浆特性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质量与开花后天数的关系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基于Logistic模型求算的各次级参数能够较好地表征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半冬性品种较春性品种灌浆高峰期出现时间早;春性品种的粒重渐增期和粒重快增期持续时间一般长于半冬性品种的;半冬性品种的平均活跃灌浆期较春性品种的短;早播和正常播种条件下,春性品种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均高于半冬性品种的,而迟播条件下春性品种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均低于半冬性品种的,适期晚播更利于春性品种灌浆和千粒重增加。灌浆特性的变异系数分布总体呈春性品种大于半冬性品种的,表明播期对春性品种的影响更大。不同籽粒灌浆特性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不同,其中孕穗—成熟期内的平均气温、孕穗—乳熟期内的降水量、播种—乳熟期内的日照时数与冬小麦灌浆特性相关密切,基于灌浆特性与气象因子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507~0.875,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7.
Th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for growth of winter, spring, and fallsown spring wheats in North America are specified and compared to temperature results from the control run of the 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ISS GCM) and observed precipitation in order to generate a simulated map of current wheat production regions. The simulation agrees substantially with the actual map of wheat-growing regions in North America. Results from a doubled CO2 run of the climate model are then used to generate wheat regions under the new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e simulation, areas of production increase in North America, particularly in Canada, due to increased growing degree units (GDU). Although wheat classifications may change, major wheat reg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main the same under simulated doubled CO2 conditions. The wheat-growing region of Mexico is identified as vulnerable due to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Higher mean temperatures during wheat growth,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stages, may increase the need for earlier-maturing, more heat-tolerant cultivars throughout North, America. The soil moisture diagnostic of the climate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potential water availability in the major wheat region of the Southern Great Plains.  相似文献   

18.
丁林  陈少勇 《干旱气象》2001,19(4):33-34
利用本站的历史演变资料 ,分析和临近站同期值的对比发现 ,白银观测站的日照从 1995年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冬、春季日偏少最大 0 .8h ,夏、秋日偏少最大 0 .7h ,月日照百分率偏少 5~ 6个百分点 ;通过分析 ,提出了环境变化后日照后记的订正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春季阴雨过程的冬小麦涝渍指数模型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洪颜  高苹  谢志清  曹璐 《气象》2017,43(3):373-377
春季涝渍灾害对南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严重影响,本文在对阴湿系数做降尺度修订的基础上,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构建了冬小麦涝渍指数模型,根据涝渍指数临界值、持续天数以及冬小麦的可能减产率将春季涝渍灾害划分为三个等级,并使用江苏省59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对模型进行历史反演。结果发现,春季涝渍指数与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涝渍指数增加,小麦气象产量线性下降;灾年发生的涝渍过程以1~3次为最多,超过80%,5次以上最少,占1.9%。最后,将涝渍指数模型应用于2014年冬小麦春季涝渍灾害的判别及评估,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膜下条播冬小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效应,充分利用晚秋和早春的光热资源,提高冬小麦产量,地膜冬小麦成熟较早,也为复播创造了条件。分析地膜冬小麦适宜的播种期和揭膜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